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中医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中医黄疸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评价。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分别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及体液免疫水平,并分别予中药复方茵陈蒿汤、茵陈术附汤治疗。从病因、症状、体征、实验指标以及中药治疗反证等方面对模型加以评价。结果: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方治疗后,黄疸证指标和湿热证/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上述方法建立的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黄疸相似,为中医药研究治疗黄疸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中医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降黄合剂对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降黄合剂对大鼠肝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黄合剂对改善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的肝功能、血清胆红素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探讨温阳化湿中药菌陈术附汤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大黄煎剂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疽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菌陈术附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阴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即阴黄证大鼠表现为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符合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菌陈术附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任存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52-1253
目的探讨复方蒿芩清胆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复方蒿芩清胆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经中药蒿芩清胆汤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蒿芩清胆汤保肝利胆退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探讨温阳化湿中药茵陈术附汤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大黄煎剂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术附汤治疗,探讨其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结果:阴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即阴黄证大鼠表现为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升高、UDPGT活性及D-木糖含量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符合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的病理改变,符合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寒湿证主证及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术附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8.
茵陈蒿汤对ANIT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ANIT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利胆退黄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实验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大鼠ALP,ALT,AST,γ-GT活性及T-BIL,D-BIL,β-G和MDA含量,评价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结果:茵陈蒿汤低剂量组能使肝损伤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而高、中剂量组保肝作用不明显。结论:茵陈蒿汤具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G、MDA含量,促进胆红素代谢,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汤有效组分芍甘多苷利胆退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芍甘多苷(DSM)对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和小鼠异硫氢酸-1-奈酯黄疸模型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DSM,观察药物对胆汁流量的影响;采用小鼠异硫氰酸-1-奈酯黄疽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DSM,观察药物对胆红素和转氨酶的影响.结果 DSM具有增加正常大鼠胆汁流量,降低异硫氢酸-1-奈酯黄疸模型小鼠总胆红素、1 min胆红素及AST作用(P<0.05或0.01).结论 DSM具有利胆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代谢调控通路技术对京尼平苷干预阳黄证小鼠进行研究,探究阳黄证的发病机制及京尼平苷对其干预作用的潜在效应靶标。方法:采用化学物质、中药及病理性肝损伤因素建立阳黄证动物模型,通过与临床阳黄证患者尿液的生物标记物相关联,成功建立阳黄证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生化指标、病理观察进行检测,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挖掘京尼平苷干预阳黄证的作用靶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含量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丙二醛、谷氨酰转肽酶含量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降低;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成片状坏死,肝细胞有水肿现象。对模型组小鼠尿液进行基于代谢调控的靶点分析,发现33个尿液生物标记物与阳黄证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10个生物标记物与临床阳黄证患者生物标记物变化一致,主要涉及酪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代谢、初级胆汁酸代谢等。进一步通过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组学数据分析平台成功预测京尼平苷干预阳黄证的5个作用靶点,即干扰素调节因子3、鸟氨酸脱羧酶抗酶1(OAZ1)、鸟氨酸脱羧酶1(ODC1)、解偶联蛋白(UCP1)、Maf1调节剂(Maf1 regulator)。结论:本研究以中医证候理论为指导,在对阳黄证形成本质考察的基础上,以中药与肝损伤化学诱导剂结合的方法建立阳黄证动物模型,与临床黄疸生物标记物相关联,发现10个生物标记物与阳黄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京尼平苷可有效回调生物标记物,通过代谢调控通路技术分析发现京尼平苷干预阳黄证的5个潜在作用靶标。本研究为阳黄证相关动物模型建立及中药有效成分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茵陈蒿汤源自<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和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能,为中医治疗湿热黄疸之要方.本实验建立HPLC测定了茵陈蒿汤、茵陈、茵陈与栀子、茵陈与大黄配伍的水煎液中绿原酸的含量,以探讨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为探讨中医传统方剂配伍变化,探讨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茵陈原名因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张氏医通》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或沉迟之阴黄证;皆以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现代药理实验,茵陈胆道汤(茵陈、栀子、柴胡、黄芩、木香、枳壳、大黄、  相似文献   

13.
中医大肠湿热证模型SD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和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模型大鼠肠道的病理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方药急泻康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经急泻康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结论:肠道病理变化可能是大肠湿热证最直接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大黄硝石汤对湿热黄疸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大鼠肝损伤与施加湿热环境复制中医湿热黄疸证候大鼠模型。预防性给予大黄硝石汤,通过检测给药后不同恢复期大鼠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对大黄硝石汤药效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造模后24h、96h,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硝石汤组(2.02g生药/kg)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大黄硝石汤亦可降低造模后引起的体温升高,改善异常的肝脾指数等。结论:大黄硝石汤能够降低湿热黄疸大鼠模型血清酶活性、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肝脾指数比等,使异常的生理生化指标趋于正常,具有较好的保肝利胆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中医酒疸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历代医家对中医酒疸证的论述为蓝本,通过深入分析中医酒疸证形成的机理,在充分考虑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症状、病因、治疗、相关因素和客观指标五方面临床诊断依据的基础上,采用高脂饮食并自由饮用乙醇的方法造成大鼠脾胃虚弱,再分别以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大鼠肝损伤。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和生化指标,对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α-萘异硫氰酸酯三种化学造模药物进行筛选,确定能够模拟中医酒疸证形成机理的造模因素组合,建立符合酒疸证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结论:选取乙醇、α-萘异硫氰酸酯作为中医酒疸证动物模型的造模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茵陈蒿汤佐治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组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同时采用加味茵陈蒿汤佐治与常规治疗组120例比较,观察其黄疸消退时间、血未结合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加味茵陈蒿汤佐治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具有明显的缩短退黄时间,降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的作用,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01),总有效率为98.57%。结论:中药加味茵陈蒿汤具有显著的退黄作用,是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7.
<正> 阳黄,是祖国医学黄疸证的一个类型,其中包括现代医学急性黄疸型肝炎在内,对于此证的中医治疗,各家经验颇多.但我们于临床发现阳黄证在发病过程中除了湿热这一致病主因外,往往在此基础上还兼有它邪,而且涉及范围较广,这一点在临床上往往会被人们忽视.因为主证的症状突出,掩盖了兼证的症状,因此治疗上也就不能照顾兼邪,惟治湿热,虽然黄疸已去,症状基本消失,但兼邪恋湿不尽缠绵难以即愈,每成后患.故于阳黄治疗大法中,重视兼邪兼证的治疗,收效较快,预后良好,将点滴体会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黄疸中医证型与血清γ-GLO、AFP、CHE的相关性。方法:将160例黄疸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血清γ-GLO、AFP、CHE检测。结果: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复合证型,γ-GLO水平与4证型组关系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气虚瘀黄证组,AFP: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气虚瘀黄证组,CHE: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气虚瘀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湿热组与瘀热组比较γ-GLO、AFP、CH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组、瘀热组分别与其余2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组与复合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γ-GLO、AFP、CHE对于判断慢性乙型重型黄疸中医证型、病情、辨别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并探讨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以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灌胃给予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黄证模型组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阳黄证模型组比较,阳性药茵栀黄颗粒组及栀子柏皮汤组、栀子黄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栀子甘草组、栀子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A的活性和补体C3、C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仅栀子甘草组大鼠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黄柏甘草给药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肝脏SOD活性(P0.05,P0.01)。各拆方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含量均高于栀子柏皮汤,其中缺栀子的黄柏甘草组、黄柏组以及甘草组与栀子柏皮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组可不同程度的缓解肝损伤。结论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退黄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反应、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肝脏损伤;拆方结果显示全方疗效优于其他拆方组,初步阐明了栀子柏皮汤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3):370-372
目的:研究芪黄疽愈方对大鼠肢体动脉闭塞症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喂饲联合隐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芪黄疽愈方高、低、中浓度组)、西药组,另取10只Wistar大鼠为空白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饮食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以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以相应浓度中药灌胃,西药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前列地尔肌注联合西洛他唑口服,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测量血流变学各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高、低切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高浓度组大鼠血流变各项指标下降明显;与西药组比较,中药高浓度组血流变各指标差异不明显。结论:芪黄疽愈方能有效防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和发展,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