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 IOL SN6AD3)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对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35只眼)(试验组)与植入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ReSTOR 10L SN60D3)患者40例(56只眼)(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远视力,70 cm中距视力,近视力)、焦点深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问卷形式调查视觉不良症状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近、远、中间视力≥0.5者,试验组分别为80%(20/35)、82.9%(29/35)、45.7%(16/35),对照组分别为76.8%(43/56)、80.4%(45/56)、39.3%(22/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远、中间视力≥0.5者,试验组分别为88.6%(31/35)、91.4%(32/35)、54.3%(19/35),对照组分别为81.5%(49/56)、91.1%(51/56)、42.9%(24/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1.00D,-1.50D和-2.50~-3.50D调节范围内,视力≥0.5者试验组分别为94.3%(33/35)、97.1%(34/35)、85.7%(30/35),对照组分别92.9%(52/56)、94.6%(53/56)、83.9%(47/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Zemike常数项中两组的Z(4,0)、Z(4,2)、S3+S4和S总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Zernike常数项、三阶像差和四阶像差各指标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眩光症状,对照组有3眼诉有光晕症状,试验组仅有1眼诉有光晕症状,满意程度较高.结论 AcrySof IQ ReSTOR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近、中、远全程视力,该人工晶状体具有产生负球差的非球面设计,可平衡角膜的正球差,从而降低了术后总体像差,提高了术眼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全面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
吴智敏  李旭东  徐芸 《浙江医学》2014,(11):989-990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趋完善,人们对白内障术后视觉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满足于远视力的恢复,摆脱眼镜的依赖,还希望术后能恢复人眼的自然状态,以达到视物清晰、舒适的目的.我们选择2011-09-2012-12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术的患者共78例88眼,其中38例42眼植入Acrysoft Restor+3D (SN6AD 1)折叠式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40例46眼植入Acrysoft SN60AT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并对两种术式的全程视力及视觉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多焦点人工晶体(Acrys of Restor)植入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我科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只眼),其中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Acrys of Restor者30例30眼,植入球面人工晶体Acrys of Natural者30例(30眼),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无统计学意义,Restor组最佳矫正近视力明显优于Natural组,对比敏感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多焦点人工晶体为患者提高了术后视觉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1例(64眼),分别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30眼/24例)和AcrySof Natural折叠式球面单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4眼/27例)。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拟调节力、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4.7者占93.3%,裸眼近视力≥4.5者占86.6%;对照组最佳矫正远视力≥4.7者占73%,术后裸眼近视力≥4.5者占11.1%;两组间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裸眼近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拟调节力为(-3.14±0.91)D,对照组为(-1.03±0.33)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波前像差检查显示:小瞳孔时两组均方根值和Z04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8例(80眼),分为两组。观察组49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1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所有病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远、近视力,最佳远、近矫正视力、调节力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远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矫正近视力及调节力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及调节力,功能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组)19例(25只眼)和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焦组)14例(20只眼),于术后13~41个月测两组远、中、近视力及戴镜率。结果:裸眼近视力≥0.5者多焦组占68.0%(17/25),单焦组占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近视力和远视力、裸眼远视力,中间视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焦组较单焦组有更高的脱镜率。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114例(11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多焦点Tecnis ZM900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多焦组)和单焦点Tecnis ZA9003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单焦组),各57例(57眼).术后3个月检查并比较裸眼及矫正的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人工晶状体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对比度视力、拟调节力,并对主观评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多焦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均高于单焦组(t=-7.62,-9.89,P<0.05);调节幅度多焦组为(4.74±1.05)D,单焦组为(1.65±0.68)D,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1,P<0.01);瞳孔直径3mm和5 mm时,两组各高阶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63cm对比度视力多焦组高于单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空间频率下两组调制传递函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脱镜率分别为85.9%和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5).结论 与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非球面衍射型MIOL不仅具有一定的拟调节力,可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且提供较高的视觉质量,适应于迫切要求脱镜的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Re 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和Acry Sof折叠式单焦点人工晶体在中青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中青年患者43例(56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26眼),植入Re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患者23例(30眼),植入Acry Sof折叠式单焦点人工晶体。比较术后、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术眼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拟调节力。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暗视、明视的对比敏感度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0 mm瞳孔、6.0 mm瞳孔两种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均方根值、Z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0 mm瞳孔状态下,观察组患者的Z3-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平均拟调节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 STOR折叠式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在中青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觉质量优于Acry Sof折叠式单焦点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焦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应用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临床治疗情况,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观察组采用多焦非球面人工晶体,对照组采传统球面人工晶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龚雁  袁建树  王育文  马蓉  朱金玉  吴越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07-1008,1021
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42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30眼),植入AcrySof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B组(26眼)植入AcrySofSN60AT单焦点人工晶体。术后第1天、1周、3月观察两组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角膜曲率及并发症等指标;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各视觉功能区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两组患者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组术后阅读戴镜率为15%,优于B组94%(<0.05)。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可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裸眼远视力,而且可使患者的裸眼近视力明显提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对11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ReZoom组)和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Tecnis ZA9003组)各57例(57眼)。术后3个月时检查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值、40、63、100 cm对比度视力和拟调节力,并比较视近脱镜率。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ReZoom组明显优于Tecnis ZA9003组(P<0.05),调节幅度ReZoom组大于TecnisZA9003组(P<0.05)。瞳孔直径3 mm和5 mm时,ReZoom组总高阶像差大于Tecnis ZA900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3 mm时,ReZoom组彗差大于Tecnis ZA9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0、63、100 cm对比度视力得分(VAS分值)ReZoom组均高于TecnisZA9003组(P<0.05)。5、10、15、20 cpd调制传递函数值ReZoom组小于Tecnis ZA9003组(P<0.05)。ReZoom组近用脱镜率为96.49%,优于Tecnis ZA9003组(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比较,虽然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高阶像差稍高,但具有一定的拟调节力,可获得良好远、中、近视力,适合于迫切要求脱镜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幅度。方法:对47例(47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术眼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表观调节幅度(分别采用负镜片和主观移近法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2个月,对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裸眼近视力≥J5者,分别为38例、40例和38例,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J5者,分别为37例、37例和36例。主观移近法测量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幅度分别为(2.02±0.59)D、(1.91±0.53)D、(1.82±0.54)D。负镜片法测量的拟调节幅度分别为(1.92±0.61)D、(1.85±0.54)D、(1.79±0.4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力矫正后近视力和调节幅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焦点深度范围曲线在0.0D和-3.0D左右各有一波峰,焦点深度范围为(+1.5~4.0)D。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CS)的变化。方法:为46例(7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前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18例(36眼)植入Array SA40Ne多焦点IOL(MIOL);28例(40眼)植入SI40NB单焦点IOL(SIOL)。术后1周、1月应用美国Stereo Optical公司产OPTEC3500视功能测试系统的对比敏感度测试包分别在空间频率为1.5cpd、3cpd、6cpd、12cpd和18cpd的昼及夜照明条件下对手术眼进行有眩光和无眩光的对比敏感度检查。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1周,MIOL组在各空间频率下CS普遍低于SIOL组,尤其在昼照明条件下。夜照明条件下,MIOL组在低、高空间频率下的CS均低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昼照明条件下,MIOL组在低、中空间频率下的CS也均低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月,两组间CS差异减小。除低空间频率下(1.5cpd)MIOL组CS低于SIOL组(P<0.05)外,其他测试状态下两组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Array MIOL后对比敏感度降低主要体现在术后短期内(术后1周),该现象将随时间推移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AcrySof IQ IOL植入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2例55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非球面人工晶体组24例(28眼),植入AcrySof IQ IOL;球面人工晶体组18例(27眼),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术后随访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不同亮度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等.结果 手术后3个月非球面组UCVA为0.76±0.18,优于球面组的0.6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组BCVA为0.85±0.19,优于球面组的0.7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柱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明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在12.0 cpd、18.0 cpd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球面组(P<0.01).在暗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所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非球面组均优于球面组(P<0.05).非球面组眩光、光晕等的发生率均低于球面组(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早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亮环境下高频对比敏感度和暗环境下的所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提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01例(137眼)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50例(71眼),平均随访时间(17.68±4.42)月;Ⅱ组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组:51例(66眼),平均随访时间(23.04±4.70)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使用眼镜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Ⅰ、Ⅱ组分别为22 5%和53.0%.术后受眩光、光晕的干扰程度Ⅰ组较Ⅱ组明显(P<0.001).结论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使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对眼镜的依赖性,大大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的24例患者(3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3个月时,检测裸眼和矫正后的远、中、近视力,3 mm、5 mm孔径下的散射光值、波前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周和3个月裸眼和矫正的远、中、近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散射光值、球差均低于术后1周,术后1周和3个月散射光值均大于3 mm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各空间频率的MTF值显著优于术后1周,20 cpd空间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5 mm孔径下散射光值明显减小,球面像差明显降低,MTF值升高,说明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后3个月夜间视觉质量较术后1周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66-68+71
目的分析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植入人工晶体的类型,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观察组患者植入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视觉质量以及视觉干扰症状、视近脱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最佳矫正中距离视力(4.89±0.08)logMAR、最佳矫正近视力(4.90±0.05)logMAR、裸眼近视力(4.86±0.12)logMAR、客观散射指数(2.41±0.12)及视近脱镜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25.13±1.88)c/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觉干扰症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最佳矫正中距离视力、裸眼近视力,改善患者视觉质量,降低对眼镜的依赖。  相似文献   

18.
尤宇一  袁非  王历阳 《上海医学》2008,31(7):497-501
目的研究折射型多焦(Array)、可调节(1CU)及衍射型多焦(ReSTOR)人工晶状体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及近距离视觉质量。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6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Array 16例22跟,1CU 13例19眼,ReSTOR 13例17眼,采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瞳孔直径、波前像差及调节幅度,并用iTrace 3.1软件模拟不同瞳孔直径下的MTF,用CGT-1000对比度眩光测试仪测量视觉对比敏感度,其他测量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DCNVA)。结果当瞳孔直径为2.0、2.5mm时,除了在个别空间频率(10、15、30cpd)上1CU组的MTF显著好于Array组(P值均<0.1)外,3组间其他不同空间频率上MTF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1)。当瞳孔直径为3.0mm时,除了个别空间频率(10 cpd),1CU组和ReSTOR组在其他空间频率上的MTF值都优于Array组(P值均<0.1)。而当瞳孔直径为3.5、4.0mm时,ReSTOR组在所有空间频率上的MTF值都优于Array组(P值均<0.1)。ReSTOR组的DCNVA明显好于其他两组(F=21.108,P<0.05)。ReSTOR组中有76.47%的患者达到J3或更好的DCNVA,明显好于Array组的22.73%和1CU组的15.79%(P值均<0.05)。1CU组测得的调节幅度为(0.993±1.423)D,而Array组和ReSTOR组则基本没有测出调节幅度。结论3种人工晶状体各有其优缺点,综合各项指标,ReSTOR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9.
路承喆  汤欣  宋慧  郭亚雯 《吉林医学》2010,31(22):3639-3642
目的:比较植入REZOOM、Acri.Lisa366D和Tecnis ZMA00三种不同特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白内障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别植入REZOOM、Acri.Lis、Tecnis ZMA00。术后随诊复查,进行问卷调查视觉质量,以Colenbrander Mixed Contrast Card Set视力测试卡分别测量高/低对比度条件下,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近视力。以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检查得出5、10、15、20、25、以及30cpd空间频率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眼内像差及瞳孔直径。以iTrace3.12软件分析3种人工晶状体眼在4mm瞳孔直径下的MTF。结果:三组最佳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三组在高对比度条件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ZOOM低于另2组;低对比度条件下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视力3组在高/低对比度条件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调制传递函数在4mm瞳孔直径下比较,在5cpd、10cpd、15cpd、20cpd间频率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像差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在远视力方面表现优秀且差异不大,在中距离视力和近视力方面也都有良好表现,但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差异。而术后的视觉症状如眩光、光晕等三种人工晶状体没有出现对生活的影响。对于调制函传递数的表现,作为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Acri.Lisa366D和Tecnis ZMA00表现优于球面设计的REZOO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植入多焦点(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IOL)、可调节(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和单焦点( monofocal/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SIOL)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采用同期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本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分别植入3种人工晶状体,其中多焦点ZMA00组30例(43只眼),可调节FLEX组33例(49只眼),单焦点AKROS组32例(47只眼).术后1d,1、3个月随访,测定患者裸眼及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中视力;离焦法测伪调节力;MFVA-100多功能视力检测仪测量对比敏感度视力,并问卷调查其脱镜率.结果 裸眼远视力ZMA00组和FLEX组略高于AKRO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远视力3组无明显差异(P>0.05);矫正远视力下中视力,ZMA00和FLEX组均明显优于AKROS组(P<0.05),但ZMA00和FLEX 2组间无差异(P>0.05);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及人工晶体眼伪调节力均表现为ZMA00组最佳,FLEX组次之,AKROS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镜率ZMA00组86.7%( 26/30),FLEX组63.6%(21/33),均优于AKROS组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百分比对比度下,3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种人工晶状体均可获得较好的远视力,但多焦点和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均拥有更佳的远、中、近视力及较高的调节力和脱镜率.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未带来对比敏感度的缺失,且在近视力及伪调节力方面,比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