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IFN-α2a在小鼠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SNI疼痛模型小鼠,以Von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FN-α2a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①IFN-α2a的给药剂量为1 000 U/g体重时,基本无镇痛作用;剂量为5 000 U/g体重时,给药后30 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持续5-20 min;剂量为10 000 U/g时,镇痛作用可维持50-60 min。②纳洛酮可以完全阻断IFN-α2a的镇痛作用。结论:①IFN-α2a在小鼠SNI模型中具有镇痛作用,且呈剂量效应。②IFN-α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传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记录大鼠伤害性屈肌反射积分肌电图的方法,观察了鞘内注入Carbachol(Car,胆硷能M受体激动剂)及吗啡引起的抗痛作用,并分析了纳洛酮(μ受体阻断剂)、优降糖(KATP通道阻断剂)及阿托品对上述药物抗痛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鞘内注入Car引起剂量依赖性的抗痛作用;②Car的抗痛作用可被鞘内予先注入纳洛酮或优降糖阻断;③鞘内注入吗啡引起的抗痛作用可被优降糖阻断,但不能被阿托品所阻断。这些结果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和KATP通道介导了Car或乙酰胆硷引起的脊髓抗痛作用,在此过程M受体的激活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后者通过打开KArp通道实现镇痛。  相似文献   

3.
朱娟霞  唐超  肖丹秦 《医学争鸣》2006,27(15):1376-1379
目的:观察丘脑中央下核(Sm)内的阿片受体是否参与介导电针(EA)的镇痛作用. 方法: 以辐射热诱发甩尾(TF)反射的潜伏期(TFL)作为伤害性反应指标, 观察Sm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强(5.0 mA)、弱(0.5 mA) EA"足三里"穴 (St.36) 抑制大鼠TF反射的效应. 结果:Sm内微量注射纳洛酮(1.0 μg, 0.5 μL)阻断高强度EA对TF反射的抑制效应,但对低强度EA诱发的TF反射抑制无明显影响.当纳洛酮注射到Sm以外的部位时, 对强、弱EA诱发TF反射的抑制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Sm内的阿片受体参与介导强EA兴奋细传入纤维(Aδ和 C类)产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远嵘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2):129-130
目的 验证云芝糖肤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采用电刺激大鼠甩尾法测定其痛阈,观察不同剂量云芝糖肽对痛阑的影响.在大鼠侧脑室埋管,观察侧脑室注射IL-2受体α亚基单克隆抗体和纳洛酮对云芝糖肽提高大鼠痛阚的影响.结果 云芝糖肽灌胃6天后,大鼠痛阈升高,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侧脑室给予IL-2受体α亚基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阻断云芝糖肽提高大鼠痛阈的作用;侧脑室给予纳洛酮对云芝糖肽提高大鼠痛阈无明显影响.结论 云芝糖肽确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为中枢性的,其机制是云芝糖肽刺激T细胞分泌IL-2,IL-2进入脑内与IL-2受体结合而起作用,而并非与阿片受体结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记录大鼠伤害性屈肌反射积分肌电图的方法,观察了鞘内注入Carbachol(Car,胆硷能M受体激动剂)及吗啡引起的抗痛作用,并分析了纳洛酮(μ受体阻断剂)、优降糖(KATP通道阻断剂)及阿托品对上述药物抗痛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①鞘内注入Car引起剂量依赖性的抗痛作用;②Car的抗痛作用可被鞘内予先注入纳洛酮或优降糖阻断;③鞘内注入吗啡引起的抗痛作用可被优降糖阻断,但不能被阿托品所阻断.这些结果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和KATP通道介导了Car或乙酰胆硷引起的脊髓抗痛作用,在此过程M受体的激活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后者通过打开KArp通道实现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对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A、B、C、D各30例,A组仅给予吗啡镇痛,其它各组给予吗啡联合不同剂量纳洛酮,观察对术后静脉镇痛效能影响.结果0.3μg剂量纳洛酮的D组各各观察时间点视觉模拟标准评分与其它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其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纳洛酮配合吗啡对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能不同,0.1-0.2μg表现为降低不良反应作用,而0.3μg纳洛酮则表现为降低吗啡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抗镇痛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纳洛酮拮抗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呼吸抑制时产生的抗镇痛反应与剂量的关系。随机将120例LC手术按给不同剂量纳洛酮分为A组(0.1mg)、B组(0.2mg)、C组(0.3mg)、D组(0.4mg),按设立条件和时机匀速静脉注药,观察抗镇痛反应的发生率。(1)A组无1例发生抗镇痛反应,C、D组显著高于A、B组(P<0.001),D组显著高于C组(P<0.001);(2)纳洛酮0.2mg视为每次最佳剂量。纳洛酮抗镇痛反应的发生呈剂量相关性(r=0.95).。  相似文献   

8.
中央灰质是微量注射吗啡和内啡肽产生镇痛以及电刺激脑产生镇痛最有效的区域,也是阿片受体和内啡肽含量很高的地方,同时针刺镇痛可促使该部位释放内啡肽。提示中央灰质参与针刺和吗啡镇痛。为了了解中央灰质的阿片受体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时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我们观察了家兔中央灰质微量注射纳洛酮对针刺及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将PrCl3与苜蓿皂甙混合液注入大鼠腹腔引起的镇痛作用可被腹腔注射的纳洛酮所对抗,也可被腹腔注射的CaCl2部分翻转。说明该镇痛作用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部位吗啡和可乐定镇痛机理及相互关系。方法 大鼠蛛网膜下腔埋管 ,以甩尾法测痛。结果 蛛网膜下腔注射 (i.t)吗啡和可乐定 ,其甩尾潜伏期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i.t吗啡和可乐定其镇痛作用呈协同 ;i.t酚妥拉明能减弱吗啡和可乐定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 ;但纳洛酮仅抑制吗啡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 ,对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 ;i.t吗啡耐药大鼠对i.t可乐定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脊髓部位阿片类药产生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有赖于α2 受体的参与 ,但脊髓α2 受体激动药产生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紫金龙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热板法、扭体法研究紫金龙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采用福尔马林实验、纳洛酮拮抗实验和竖尾实验研究其镇痛机制。结果 紫金龙总生物碱可以明显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但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无明显镇痛作用。紫金龙总生物碱对福尔马林所致小鼠两相疼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纳洛酮未能拈抗其镇痛作用且紫金龙总生物碱给药组动物均未出现S形竖尾反应。结论 紫金龙总生物碱既具有外周镇痛作用,又具有中枢镇痛作用,但其作用不同于吗啡类药物,也不同于非甾体抗炎药。提示其可能作用于阿片受体以外的疼痛相关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野罂粟总生物碱(TAPN)的镇痛作用与前列腺素(PG s)、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电刺激法3种致痛模型;测定3种不同致痛物乙酰胆碱(A ch)、醋酸(AA)和硫酸镁(M gSO4)致小鼠扭体反应后腹腔液中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采用纳洛酮拮抗实验的方法,分析TAPN镇痛作用与前列腺素及阿片受体的关系,初步探讨TAPN的镇痛作用机制。结果TAPN对A ch、AA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M gSO4的作用,且TAPN能明显降低小鼠AA致扭体后腹腔液中PGE2水平;在纳洛酮拮抗实验中,ip或侧脑室给药(icv)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均不能对抗TAPN的镇痛作用。结论TAPN抑制PG s的合成,可能是其发挥外周镇痛作用的主要机制;其中枢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介素2(IL-2)在小鼠分支选择损伤(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制作小鼠SNI模型成功后,用Von 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L-2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 (1)IL-2的镇痛作用在给药后30 min出现,75 min时消失,105 min后又再次出现,可维持24 h以上.(2)纳洛酮可以完全阻断IL-2的镇痛作用.结论 (1)IL-2在小鼠SNI模型中具有镇痛作用,且镇痛作用呈双峰现象,持续时间较长.(2)IL-2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传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研究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与阿片肽相互作用方面,发现CCK-8在不同剂量时,可以表现出抗阿片和拟阿片的双重效应。在镇痛方面,中枢微量注射 CCK-8(4 ng以下)可以对抗阿片的镇痛作用,如果剂量增加10倍(40 ng及以上)则CCK-8本身产生镇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被纳洛酮所翻转。在心血管调节方面,也看到类似的现象:给大鼠脊髓鞘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资料表明,大鼠接受疏密波(2~15 Hz)电针刺激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脑室或皮下注射吗啡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显著减弱,说明2~15Hz电针可能使CNS释放某些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产生镇痛作用。本工作利用专一性阿片受体阻断剂和交叉耐受试验法,对2~15 Hz电针镇痛的脊髓内受体机制进行分析。 材料与方法 取体重200~300 g的Wistar大鼠,雌雄不拘。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盐酸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对各型阿片受体亚型均有拮抗作用,静滴后起效快,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然后经尿排出。常用剂量无明显副作用,长期给药不产生依赖性。我院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急诊留观的单纯性急性乙醇中毒患者36例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PrCl3与苜蓿皂甙的协同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将PrCl3与苜蓿皂甙混合液注入大鼠腹腔引起的镇痛作用可被腹腔注射的纳洛酮所对抗,也可被腹腔注射的CaCl2部分翻转。说明该镇产痛作用是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利用大鼠甩尾测痛结合脊髓蛛网膜下腔注药的方法,观察了脊髓水平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对5一羟色胺(5—HT)4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60nmol的5—HT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可为同一途径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所完全阻断;(2)同一剂量的纳络酮也能阻断鞘内注射60nmol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3)单独使用120nmol纳络酮对痛阈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在脊髓水平5—HL的镇痛作用是通过OLS介导的。  相似文献   

19.
中缝背核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区,已有不少资料证明在针刺镇痛中有重要作用。该处是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阿片受体分布密集区。是处理痛觉信息的重要“驿站”,研究其中5-HT 和内啡肽对针刺镇痛的作用当有一定的意义。应用5-HT 能神经元化学切除剂5.6-两羟色胺(5.6-DHT)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naloxone)分别注入中缝背核及邻近灰质区,都有明显对抗或减弱电针镇痛效应,说明电针过程中受两者的双重支配,该处注射微量吗啡并可与电针镇痛有显著协同效应,更说明两者的参与。在实验中看到5.6-DHT 对抗电针镇痛的作用强于纳洛酮的作用,当应用5.6-DHT 明显减弱针效时,再注纳洛酮仍可进一步翻转剩余的部分针效。但其翻转率明显变小。似乎说明肽能神经元在针刺镇痛中有赖于5-HT 能神经元的完整。该处注射亮氨酸脑啡肽(150μg)可产生较弱的镇痛作用,也不与电针镇痛协同,因例数太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针足三里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IA)急性期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阿片肽系统在手针镇痛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大鼠模型,手针双侧足三里,观察痛阈、足肿胀;检测足爪、血清β-内啡肽含量。为进一步证实阿片肽系统在手针镇痛中的作用,通过足爪/血液注射纳洛酮观察大鼠痛阈变化。结果:手针可提高慢性炎性痛痛阈(P0.01),足肿胀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足爪/血清β-内啡肽含量未见差异。足底/血液注射纳洛酮后,痛阈降低(P0.05)。结论:手针针刺足三里对急性期AIA大鼠有镇痛作用,可能与激活中枢阿片肽系统和外周阿片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