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婴幼儿为什么易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北京的一位患儿的妈妈来信咨询: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中耳的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发生,主要为化脓菌感染。婴幼儿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可有畏寒、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并常伴呕吐、腹泻。...  相似文献   

2.
阿泉 《医药与保健》2002,10(9):37-37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中耳化脓性炎症,为小儿常见病。中耳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很象一个火柴盒。它由鼓膜、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组成。由于小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粗短,更易细菌侵入,所以婴幼儿期最容易患此病。当小儿患感冒、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疾病,或患麻疹、百日咳、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时,炎症都可波及咽鼓管,使咽鼓管堵塞而导致中耳炎。婴儿在卧位吮乳时,若发生溢乳、呛咳,使带菌的呕吐物逆行进入咽鼓管,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家长在给小儿挖耳朵时,不注意刺伤了鼓膜,细菌就从伤处侵入而引起中耳…  相似文献   

3.
α-糜旦白酶治疗中耳炎50例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医院(226534)周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农村常见多发病。我科于1995年起使用α-糜旦白酶等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无论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还是慢性化脓性中耳...  相似文献   

4.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原因:①咽鼓管短、宽、平,位置较低,婴儿乎卧喂养或溢乳时,致病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②婴幼儿生理特点是身体抗病能力差,免疫力不强,易患流行病、急性传染病,可并发化脓性中耳炎。③小儿中耳粘膜上皮的粘液层缺少溶菌酶,局部抗感染的防御机能弱,易患中耳化脓。④小儿病理的特点是,中耳组织娇嫩,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感染后易发生充血、水肿、组织坏死、咽鼓管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耳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长期或间断地耳流脓、鼓膜穿孔和耳聋。这种病多侵犯鼓室和乳突的黏膜,严重者可伴有骨质损伤,破坏听小骨、鼓室和乳突的骨壁。此外,中耳内可能还会形成一种似瘤而非瘤样的东西——胆脂瘤,它在细菌的作用下破坏中耳的传音结构,并进一步腐蚀骨壁,所以特别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鼻咽部的慢性炎症(例如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炎和慢性鼻窦炎等)、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2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情况,分析其发病机理与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125例临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甚至是骨质的持续性或者复发性化脓所感染的疾病,可能会累及乳突或者咽鼓管,部分患者还可能发展成胆脂瘤。结论:临床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过治疗,治愈率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7.
李全行 《现代保健》2010,(16):24-25
目的总结与探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5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55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23例,进步1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69.1%。结论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0d左右炎症通常可消失,其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鼓膜穿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鼻内镜下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达3个月以上者,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笔者对确诊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应用波氏球吹张结合鼓膜按摩进行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类发生于中耳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听力下降和中耳积液为其主要特征。本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发作时未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迁延转化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本病可能并非由单一因素致病,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已知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咽鼓管功能不良、细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基本病因。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目前以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对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其治疗手段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68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为2组进行治疗,各纳入34例患者.对照组使用氯霉素滴耳液,观察组则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7.1%,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病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对比结果也提示观察组所得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性梗阻性中耳炎患者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所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1],鼓膜穿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在鼻内镜下行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人体的鼻咽部和中耳腔之间有一管道,叫咽鼓管,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腔内外的气压平衡。正常情况下,在吞咽或打呵欠时,咽鼓管便开放,中耳腔内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咽鼓管从鼻咽部排出,空气也可以从鼻咽部自由地进入中耳腔。如果咽鼓管粘膜肿胀,管腔阻塞,致使中耳的通气、引流不畅,便会造成中耳积液,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腔或鼻咽部疾病(鼻炎、鼻咽部增殖体肥大)、腭裂、变态反应等,均可引起咽鼓管阻塞导致此病。小儿由于机体抵抗力弱、易患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运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分别为30人.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和氯霉素滴耳液治疗分别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运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正分泌性中耳炎,又名中耳积液,是以中耳内黏液或液体积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好发,发病率高,为儿童耳鼻喉最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在患儿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该病好发于儿童,主要与小儿特殊的鼻咽部解剖结构有关。人耳的鼻腔与中耳腔通过鼻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SOM病程延续8周,若8周后未愈合即可视为慢性SOM.慢性SOM多由急性SOM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并可缓慢起病而没有急性中耳炎经历.目前大量研究认为SOM的形成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乳突气化不良、感染、变态反应、细胞因子、电离辐射、胃食管反流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许伟民 《家庭医学》2021,(10):24-25
正耳部流脓或可危及生命耳朵流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表现,十分常见,很多人也没有把它当回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指的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化脓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耳内长期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听力下降。通过检查可以看到鼓膜已经穿孔。不同程度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危险程度不一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单纯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病变,尤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很高。国人统计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7岁以前儿童占87.80%;国外资料学龄前儿童感冒后经过检查证实中耳腔积液者高达70%;有人检查健康儿童9564例,发现中耳积液者占12%。  相似文献   

1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调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乔秀艳,李丽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可由不同种细菌感染所致。调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种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为此对我院收治的82例(8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  相似文献   

2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或成人的一个常见病,但治疗起来却老是治不好,原因在那里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化脓性中耳炎的特点是:中耳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三个主要症状同时存在。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时好时坏。流脓是因为中耳有细菌感染破坏了中耳组织,脓液穿破鼓膜形成穿孔,同时亦破坏了由鼓膜传导声音的一整套解剖结构,发生了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