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68-1869
目的:通过中风复元方治疗脑梗死患者并观察其经颅多普勒(TCD)的血流速度的变化,来探讨中风复元方对脑梗死患者TCD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38例,两组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外,治疗组给予中风复元方,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观察中风复元方对治疗脑梗死前后的TCD改变。结果:中风复元方使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优于对照组(P<0.05),从而对脑梗死患者起到了治疗作用。结论:中风复元方能够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这是其治疗脑梗死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电针八髎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荣 《四川中医》2006,24(4):102-103
目的:观察电针八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八配合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痊愈率为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7.1%,无痊愈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TCD发现治疗组大脑各动脉的流速明显加快,并改变了左右脑血流的失衡状态,针刺前后V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八配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项针对假性延髓麻痹病人T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CD(经颅多普勒超声,下同)的影响;方法:选取颈项部腧穴为主治疗多发性脑梗塞所致的假性球麻痹,设立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改善及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影响;结果: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且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针刺后Vp、Vm在多时相明显加快,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项针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可使减慢的血流速度加快,进而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及早建立,从而使脑细胞活动改善,促进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运用头皮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对比观察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 (MDA) ,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 (GSH -PX)的变化及疗效评分。结果 :头皮针治疗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能促使GSH -PX 酶活性升高 (P <0 0 5 ) ,而MDA酶活性降低 (P <0 0 5 ) ,疗效评分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机理与头皮针扩张缺血区脑血管 ,改善脑供血及促进侧枝循环尽早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5.
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头皮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 运用头皮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对比观察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 (GSH- PX)的变化及疗效评分。结果与结论 头皮针治疗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能促使 GSH- PX酶活性升高 (P<0 .0 5 ) ,而 MDA酶活性降低 (P<0 .0 5 ) ,疗效评分比较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其机理与头皮针扩张缺血区脑血管 ,改善脑供血及促进侧枝循环尽早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耳鸣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即刻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耳鸣这一疑难病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加电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前后Vm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两种方法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面均有效;治疗组治疗后Vm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耳鸣患者经电项针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得以明显即刻改善,这一即刻效应为电项针治疗耳鸣奠定了基础,为临床治疗耳鸣这一疑难病症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影响椎动脉血流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 ,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显像技术对椎动脉血流异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从 1 997年 7月至 1 999年1 2月以来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1 0例 ,观察治疗前、后及转颈时 TCD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 ,进一步研究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 1 1 0例。病例选择参照最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8年 ,其中年龄最大为 74岁 ,年龄最小 1 8岁 ,平均年龄 47.5岁。主…  相似文献   

8.
TCD观察头皮疗法对脑瘫患儿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TCD了头皮针对31例小脑瘫患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即时效应,认为头皮针可加快大脑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尤其是对MCA、ACA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显提高(P〈0.05),初步揭示了头皮针治疗脑瘫的部分机理。有效期 治疗中发现,头皮针对癫痫的发作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蒙药珍蓉益脑胶囊对失眠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50例服用蒙药珍蓉益脑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服用甜梦胶囊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探查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并观测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A、VA的Vs、Vm、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BA、VA的Vs、Vm、R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BA、VA的Vs、Vm、P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蒙药珍蓉益脑胶囊治疗失眠症可明显改善BA、VA的Vs、Vm、PI、RI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头皮针配"神根"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君  冯福海 《中国针灸》2002,22(9):584-584
1 临床资料 8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1岁,平均64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7天。由颅脑CT提示脑梗死,并除外脑出血。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2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如去纤酶0.5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0.8g静滴,脑复康8.0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用10日。 针刺取穴:头皮针取病灶侧的顶颞前斜线,“神根”穴(笔者的经验穴,位于太冲与行间穴之中点)。操作:头皮针,先于前顶、悬厘穴各置1针,然后沿二者连线每隔1寸针刺1针,共计5针。如感觉障碍者配顶颞后斜线,前顶穴针刺时针尖朝后,其余针尖均朝前下方,针身与皮肤成15~30度夹角,深度0.3~0.5寸,针感以局部麻胀感或放射至整个头部为度。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行捻转强刺激,留针  相似文献   

11.
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995年以来,我们按全国针灸学会头皮针组制订的"头皮针观察中风科研协作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以双侧顶颞前斜线、双侧顶旁一线 4条标准线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 12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韩舰华  付鲲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1976-1977
目的:观察头皮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皮针结合传统针刺观察组75例、传统针刺对照组75例;观察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和自由基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结果: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可降低中风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传统针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两组均可降低MDA含量,升高CAT、SOD及GSH-PX含量,组间比较头皮针组在降低MDA、升高SOD、CAT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对提高GSH-PX含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刘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37-137,185
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蛆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TCD研究巨刺法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刺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交叉取穴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本法目前国内常用于治疗中风,疗效甚佳,为探究其机理,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12例脑梗塞病人和22例非中风病人进行对照研究,观察针刺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脑梗塞12例,均为急性期病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60.5岁(40~75岁);均经头颅  相似文献   

15.
TCD观察头皮针疗法对脑瘫患儿脑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TCD观察了头皮针对31例小脑瘫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即时效应,认为头皮针可加快大脑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尤其是对MCA、ACA的平均血流速度有显著提高(P<0.05),初步揭示了头皮针治疗脑瘫的部分机理。并在治疗中发现,头皮针对癫痫的发作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头皮针为主治疗中风后尿失禁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2007年笔者应用头皮针为主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尿失禁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黑脉型颈椎痛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蒙医温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钟刺治疗。所有恚者均在治疗前后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探查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观测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B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A、VA的Vm、BI、PI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BA、VA的Vm、R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后BA、VA的Vm、P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蒙医温针治疗黑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BA、VA的Vm、PI、RI等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3年4月~2005年10月对31例中风患者进行头皮针结合高压氧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61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中,脑出血17例,脑梗塞14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29岁;病程21 d~3个月23例,3个月以上者8例。对照组30例中,脑出血16例,脑梗塞14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13岁;病程21 d~3个月21例,3个月以上者9例。2组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判定,情况见表1,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2治疗方法待患者病情稳定,排除针灸和高压氧禁忌症时,进行治疗。治疗组:①头皮针:选取患肢对侧运动区、感觉区及足运感区,用28~30号的1.5寸毫针,  相似文献   

19.
<正>尿失禁作为中风后常见后遗症之一,常表现为有强烈尿意,有意识性抑制排尿,但不能控制尿液漏出,临床发病率可达32%~79%,是中风严重程度的标志。作者自2010年来关注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头皮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以头皮针抽提法治疗病程较久的中风后遗症32例,疗效显著,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