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柿结石致小肠急性梗阻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球 《腹部外科》2008,21(4):255-255
柿结石致小肠急性梗阻较少见。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小肠梗阻838例,其中,柿结石致小肠急性梗阻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市郊县为柿产区,每年均有消化道柿石患者。自1991年至1996年,我科收治19例,均为农村人口,男性,年龄为6~77岁。其中6~10岁儿童4例,40~77岁15例。发病前均有食用柿子的病史,数量为数只至数十只不等。结石部位:单纯小肠12例,单纯胃2例,胃加小肠3例,单纯食道1例,还有1例食道、胃、小肠内均有柿石。有食用株的病史及出现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柿粪石一般不难。胃镜对胃结石的诊断有决定作用。对食道结石由于认识不足容易误诊。甚至胃镜及食道钡餐检查也难以确定诊断。本组2例均未能明确诊断,其中1例术前因吞咽…  相似文献   

3.
胆石性小肠梗阻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我科急诊接连收治胆石性小肠梗阻4例,男女各2例,年龄48~85岁,平均65岁。均为脐周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起病急,病程3~45d,平均20d,既往均无腹部手术史,术前确诊2例,B超3例发现胆囊结石,腹部平片示小肠积气、积液和扩张的肠襻,其中3例行CT检查,发现小肠完全性异物梗阻(图1),1例CT发现右。肾3cm大小实性占位。4例均在急诊全麻下行小肠异物切开取出术,术中探查右上腹腔均示胆囊被大网膜包裹,粘连严重,结石梗阻部位均为距回盲部约30cm处。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我院1993~1994年共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LC)282例,男引冽,女231例,年龄20~79岁,60岁以上占46%。单纯胆囊结石272冽,胆囊息肉9例,息肉伴结石1例。病程3天~35年。本组因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行急诊LC44例,其中有下腹部手术史37例,上腹部手术史7例。胆囊周围中度粘连41例,重度粘连63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变等共ZI例。本组282例中3例转开膀手术,279例行LC,272例恢复顺利(975%),平均住院6.6天,无1例胆管损伤。l例术后服床及小肠浆膜破裂出血,24小时后再行剖政胆床止血及小肠浆膜破裂修扑术…  相似文献   

5.
短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syndrome,SBS)是小肠被广泛切除后残留小肠未能维持生理代谢所引起的病征。临床表现为腹泻、脂肪泻、营养不良及体重明显下降,也可因胆酸池变小、肠源性高草酸而出现胆系及泌尿系结石。SBS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88年至1998年应用小肠圈于胆道内引流术,全胃或全结肠切除后重建消化道,起到了胆道抗反流以及代胃、代结肠的作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胆道组:14例,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全肝胆管结石11例,左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0岁,因间断便血6个月入院.30年前曾因“肠结核”在外院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查体:腹部原切口下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胃镜:胃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黏膜隆起.结肠镜检:乙状结肠、直肠黏膜点片状充血,未见溃疡和息肉.腹部增强CT扫描示:右中腹小肠内可见多个环状高密度影,大小约1.5 ~2.0 cm,CT值580 ~850 HU.局部小肠呈盲端样改变(图1).血常规:Hb71 g/L,RBC 3.52×1012/L,血小板计数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临床诊断:小肠憩室伴结石形成,消化道出血.纠正贫血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50 cm处可见小肠侧侧吻合口,长约10 cm.吻合口远端可见6 cm小肠盲襻,轻度扩张,其内可触及多枚结石.遂行小肠盲襻和吻合口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剖检标本所见:盲襻内黏膜有两处溃疡,分别为2 cm×2 cm和3 cm x3 cm大小,无活动性出血.盲襻内结石11枚(图2~4).病理诊断:小肠慢性溃疡伴肠结石.术后患者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血常规Hb和RBC恢复正常,未再出血.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小肠浆肌层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浆肌层端端吻合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梗阻16例,肠道肿瘤2例,肠系膜血管疾病3例,肠外伤2例,壶腹周围癌7例,胆道结石和胆总管囊肿各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胆道狭窄1例。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死亡1例,为老年外伤性回肠破裂,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肠、阑尾     
二孔法拖出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阑尾类癌七例报道一附文献复习;先天性小肠闭锁Cajal间质细胞和突触素的分布;腹腔镜圈套器辅助钛夹处理阑尾根部的研究;罕见巨大小肠结石致肠梗阻一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4岁。上腹部疼痛、呕吐、腹胀,肛门未排便5天入院。既往史:10余年常有上腹部疼痛,无确切畏寒、发热、黄染史。体检:消瘦,巩膜、皮肤无黄染,皮肤弹性差,腹胀明显,未见肠型,深压痛。腹部X光片见小肠扩张,多个阶梯状液平面。经补液、禁食、胃肠减压,症状无缓解。行手术探查:见小肠充气扩张,距回盲部50cm处梗阻,从该处肠腔内取出一胆结石3.5cm×3.5cm×4.5cm大小,系色素性结石。缝合肠管,探查胆囊、胆总管未再扪及结石。切口8天拆线,痊愈出院。胆结石肠梗阻一例报告@刘俊臣$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610400…  相似文献   

11.
胆石性肠梗阻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回顾性分析了4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发病的过程及其诊治情况。4例均于术中确诊,并于梗阻近段切开小肠取出结石,横向关闭小肠切口,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笔者认为胆石性肠梗阻不易早期诊断;其自身有发病的固有规律,即具有胆囊炎胆石症特点,转变成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胆石性肠梗阻有其特征性表现:突发性腹痛、呕吐与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的交替性变化的表现。掌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再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胰石症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胰管石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77~2002年6月收治的16例病人,3例合并胰腺癌,2例合并胰头部囊肿,1例合并胆总管囊肿,其中手术治疗10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3例,拒绝手术自动出院3例。结果 胰石症多以上腹痛为首发症状,B型超声、ERCP、CT等确诊率高,其中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CT对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有很好的定性定位价值,ERCP可清晰显露胰管结石,对胰头部结石可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本组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8例,2例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病人分别行“胰体尾部联合脏器切除术”和“胰腺癌扩大根治术加自体小肠移植”,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3例,加做胰腺囊肿切开内引流术2例,胆总管囊肿切除1例。结论 B型超声为诊断胰石症的首选检查法,首选术式为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CT对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有很好的定性定位价值,强调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治疗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讨论15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例,并回顾部分国内外资料。结果 15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例中,9例误诊。均手术治疗,其中小肠切开取石11例,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修补3例,小肠切除1例。全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 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并且绝大部分结石是经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进入肠道的。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详细了解病史,熟悉其X线、BUS及CT的特征性变化,误诊是可以避免的。本病应根据病情及病变局部情况,分别采取肠道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及内瘘修补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经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彻底治疗肝内外胆管复发结石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对肝内外胆管复发结石再次手术治疗,行胆总管剖开取石,置T管引流术。术中及术后胆道镜取石。结果:本组32例胆管复发结石病人,30例应用此方法,成功地治疗肝内外胆管复发结石;术中并发症2例(左侧气胸1例、十二指肠球部破裂1例)经术中处理,术后恢复良好;2例(1例因腹腔粘连较重,难以游离出有效手术操作空间;1例因小肠与腹壁切口大面积粘连,在游离过程中小肠破裂及浆膜损伤较重)中转开腹手术。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应用腹腔镜能完成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达到微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附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984年~1992年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29例。结果表明原发性小肠肿瘤在小肠出血原因中居首位(65.5%)。小肠插管分段气钡造影对小肠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阳性率73.6%),认为当临床上高度怀疑小肠病变时,此法应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小肠动力的变化,探讨其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给予致石饲料(胆固醇含量2%),对照组给予正常颗粒饲料,8周造模结束后,利用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豚鼠离体小肠肌条慢波和张力变化,分析其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豚鼠小肠离体肌条慢波频率实验组为5.70±1.05次/min,对照组为17.45±1.50次/min,振幅实验组为0.23±0.31 mv,对照组为0.78 ±0.17 my,实验组数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4.56×10-25,4.00×10-13,均<0.05;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27.083,-13.236;豚鼠小肠离体肌条肌肉收缩频率实验组为5.94±1.25次/min,对照组为15.85±1.76次/min,张力效应值实验组为0.78±0.02g,对照组为1.20±0.11g,实验组数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2.41×10-20,1.55×10-13,均<0.05;组间比较t值分别为:- 19.448,- 17.307.结论 致石组豚鼠小肠动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小肠动力异常可能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舌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狭窄伴结石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3年以来为56例肝内胆管狭窄伴结石者采取肝门部舌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Roux-cn-Y形(51例)和间位小肠人工乳头成型(5例)的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8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肠功能衰竭病人经全胃肠外营养(TPN)后可长期存活.然而.持续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静脉通道丧失以及反复性败血症,往往导致病人在半年内死亡。因此,小肠移植成为惟一能够选择的治疗手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临床小肠移植疗效得到很大改善。迄今最长1例小肠移植病人已存活达17年之久。1985年4月至2003年3月期间。全球61个医学中心共计对923例病人进行了989例次小肠移植,移植小肠1年生存率达64%。但是,与其他实质性脏器移植比较,小肠移植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移植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高(57%)是阻碍小肠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免疫抑制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扩大区域胰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治疗胰腺癌一例李朝龙吕祥枝赵国湘朱玮冰林智琪邹衍泰张思云于晓园周占春林建华方学军谭永法患者男性,34岁,农民,因左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伴体重下降而入院。B型超声和CT检查提示胰管内大量结石、胰管呈囊状扩张,胰头、颈、体部占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小肠憩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 对33例小肠憩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术前5例十二指肠憩室4例确诊,28例空回肠憩室仅1例确诊。(2)不肠憩室的临床并发症有小肠梗阻9例,憩室出血6例,余有憩室穿孔,憩室结石等。(3)术后32例痊愈,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组织病理学特点:有并发症的憩室都有炎症表现,3例有溃疡。在切除有并发症的Meckel憩室(MD)标本中,43%含有异位组织。结论 小肠憩室可成为腹部严重并发症的病因。MD并发症与憩室粘膜异位组织的类型有关。MD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且最多为肠套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