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朱春杨 《海峡药学》2013,(6):169-170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1日600mg和拉米夫定1日100mg治疗,分别在第3、6、12、18、24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检测1次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和ALT,动态观察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V-DNA阴转和ALT复查情况,以及出现耐药(HBV-DNA复阳≥1.0×103copies.mL-1)、ALT反弹(≥1uLN)的情况。结果经过3年的治疗后,治疗组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效果较好,安全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替比夫定是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宗燕  ;楼文文 《中国药房》2014,(36):3423-342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护肝治疗、免疫调节、休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片10 mg,口服,qd;观察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60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和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阴转率和转换率,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HBV-DNA、ALT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eAg血清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替比夫定治疗34例HBeAg阳性的慢乙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52周时拉米夫定组为5.5%(2/36),替比夫定组为11.7% (4/34).治疗104周时拉米夫定组为38.9%(14/36),替比夫定组为61.7%(21/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预测2年疗效:替比夫定治疗24周81% HBV DNA检测不到率79.4%(27/34),PCR检测不到率(104周)9,1.2% (31/34),HBeAg血清转换(104周)52.9%(18/34),耐药率(104周)2.94%(1/34).结论 替比夫定能同时提供强病毒抑制与高HBeAg血清转换.  相似文献   

4.
刘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01-10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替比夫定组,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拉米夫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2周,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3.5%)高于拉米夫定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34例。A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HBV-DN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V-DNA转阴率高、HBeAg转阴率高,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好,患者HBeAg转阴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AV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替比夫定(600mg/d),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10mg/d),C组采用替比夫定(600mg/d)、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52周。结果治疗52周时3组患者间ALT、HBV-DNA检测水平,C组与B组、C组与A组、A组与B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选患者HBs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比较,C组与B组、A组与B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C组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2周时:HBV-DNA达到检测水平以下(<500copies/mL)的百分率,C组分别与A组及B组、A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4.6、5.27和5.82,P值均<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AV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7.
丁宁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182-183
目的评估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a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疗效性及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组和单用替比夫定组,比较两组24周及48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4、48周,两组肝功能复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周时,两组HBVDNA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48周时,单药组HBVDNA阴转率为64,联合组为8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单药组和联合组在24周(16vs40)时,48周(24vs52)时,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替比夫定,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而有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组和替比夫定组,干扰素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和正常化率及血清HBsAg、HBeAg和乙肝病毒(HBV) DNA的含量及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24周和48周ALT和AST的含量及血清HBsAg、 HBeAg和HBV DN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 P <0.01),而替比夫定组治疗后降低量更显著;ALT和AST正常化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显著增加( P <0.01),而替比夫定组治疗后的增加量更显著。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比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0例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104例(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拉米夫定组10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2组均治疗52周,观察两药对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治疗12和24周HBV DNA的水平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52周后,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病毒学反弹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70.2% (73/104)比56.6% (60/106);35.6% (37/104)比12.3% (13/106);22.1% (23/104)比11.3% (12/106);77.9% (81/104)比55.7% (59/106);6.7% (7/104)比16.0% (17/106);2.9% (3/104)比10.4% (11/106);P <0.01或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水平<500拷贝/ml的患者,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病毒学反弹率,优于≥500拷贝/m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使HBeAg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7):1369-1371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 0年1月—2016年12月间诊治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每组33例;替比夫定组患者给予替比夫定治疗,拉米夫定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和第48周时的HBV-DNA水平和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HBV-DNA水平,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和48周后替比夫定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有效改善了各时间点HBV-DNA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患者总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0%(30/40)、37.5%(15/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血清学转换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血清学转换率为37.5%)(P <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12、24周后,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低于设置下限值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但替比夫定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更明显,患者血清学转换率更优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磊  李宜 《安徽医药》2013,17(7):1214-1216
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服用替比夫定的48周,96周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给予13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口服替比夫定治疗48周,其中有40例患者口服替比夫定治疗96周,观察患者在治疗24、48和96周时的应答情况。结果患者24、48、96周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7.39%、34.78%和55.0%,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4.06%、92.03%、95.0%,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93.48%、95.65%、95.0%,48周和96周各项指标应答率高低与24周HBVDNA抑制水平呈正相关(P0.01),本组患者中有15例发生磷酸肌酸激酶升高(65~717 U.L-1),其中1例48周时因肌肉酸痛停药。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使ALT复常,促进HBeAg血清转换。治疗24周的HBVDNA抑制水平可预测治疗48周及96周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陈川英  程全红  陈芳  吴湛  戴颖 《江西医药》2009,44(3):204-20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为治疗组,其中治疗A组为42例初治患者,治疗B组为40例复治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每天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对照组4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d,疗程48周。结果治疗A组在12周、24周、48周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24周、48周治疗A组的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服药其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HBeAg 及 ALT 影响。方法选择诊治的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联合组,每组65例。疗程均为52周。观察3组治疗12、24、48、52周时 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24、48、52周时,联合组 HBV-DNA 转阴率及 HBeAg 转阴率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 P <0.05);但替比夫定组与联合组间 ALT 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 P <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的67.69%和5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单独应用替比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比较,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 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和 ALT 复常率中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60例CHB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替比夫定可使HBV-DNA载量下降,丙氨酸转移酶(ALT)降低;5例患者于应用后2周出现血清ALT升高;3例应用后2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其中1例TBIL升高大于17μmol/L(相对于用药前),加用双环醇等保肝药物治疗后逐渐好转,8周后ALT、TBIL复常。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部分患者有肝功能波动,需及时调整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LdT)组80例和阿德福韦酯(ADV)组85例。LdT组患者予替比夫定口服治疗,ADV组患者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观察2组HBV—DNA水平、HBV—DNA转阴率、HBeAg或血清学转阴率、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完全应答率和病毒反弹情况。结果治疗后12、24、36、48周,2组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LdT组低于A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12、24、36和48周后LdT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阴率均高于ADV组;咖组复常率均高于ADV组;完全应答率均高于AD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具有更强的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能取得较高的HbeAg转阴率、血清学转阴率和完全应答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65-167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拉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别纳入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mg,对照组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血清HBV标志物及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结果两组HBVDNA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治疗4周时下降最明显。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72.3%)高于对照组(42.6%)(Χ^2=8.530,P〈0.05);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指标的改善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9.
张连春 《临床医药实践》2009,(2Z):1434-1435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在治疗第4周、8周、12周时检测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定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部分患者用药初期有肝功能波动,4周后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水平,HBV2DNA载量下降。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使已受感染的肝细胞产生病毒的能力受抑,并减少坏死后再生的肝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机会,减轻肝脏炎症,利于肝功能恢复。需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并及时调整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80例单服替比夫定,疗程结束随访6个月,观察HBeAg和ALT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转阴例数及构成比为24例(33%),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转阴例数及构成比为8例(10%);两组治疗方法对ALT影响治疗组恢复正常例数及构成比为66例(91.67%),对照组恢复正常例数及构成比为72例(90%)。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提高HBeAg阴转和ALT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