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性检查需要适当的血管显影和病人在摄片中几乎保持不动。检查期间吞咽引起移动伪影,显著降低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影象质量。冷却造影剂、减低注射速率和让病人于注射前反复吞咽有益,但不自主吞咽仍  相似文献   

2.
可致猝死的药物杨志武青霉素造成猝死的原因主要是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极为迅速,有时在注射针头尚未拔出时即可出现,也有的在皮试时出现。约半数病人发生在注射后的5分钟内,部分病人发生在注射后20~30分钟,个别病例于数小时后或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72例病人使用了双对比肩关节造影CT,大多数病人是因为肩关节不稳定(包括多种前脱位;半脱位及前肩关节矫正失败)或是因为诊断不清。用22号8.9cm的腰穿针在盂肱关节的中下1/3交界处穿刺,注射2.5~3.5ml(?)影葡胺加入0.3ml1:1000肾上腺素,然后注入10~15ml空气。在CT扫描前扫描后立即摄平片和双重关节造影片。病人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通过直接向主动脉注射对比剂进行CT血管成像,评价其对脊髓血管畸形成像的性能。方法对13例疑似脊髓血管畸形病人(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6岁),经  相似文献   

5.
胸部CT近况     
CT是自X线发现以来的最大进展。关于其功效还有争论,故适用范围不能很快扩大。作者复习了近五年有关胸部CT的文献并分析了美国15个CT中心开展胸部CT的情况,概述如下。一、技术方面: 15个CT中心均使用第三或四代CT扫描机。14个中心利用呼吸暂停,1个中心利用平静呼吸。有的医院对每个病人都进行全胸检查而有的医院只检查临床关心的区域。5个中心把注射造影剂定为常规,而大多数医院仅在疑有血管疾患时才注射造影剂。部分医院有能做动力学扫描等附属装置,可获得更丰富的解剖学资料。二、适应症: 1977年美国放射学和医学科学院,1979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一些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患儿,他们有的是因为患有诸如结核病那样的慢性疾病,有的是体弱多病.需隔三岔五到医院接受肌肉注射治疗。长期的臀部肌肉注射可使臀肌及其肌膜等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导致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上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中使用对比剂后注射不同速率的生理盐水对血管和实质成分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配到4种不同的注射方案中,分别为:注射固定剂量的对比剂后不注射生理盐水(A方案)、注射对比剂后用50mL的生理盐水分别以2、4和8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程序CT肺血管成像(CTPA)的肺血管强化情况。方法将200例疑为肺栓塞(PE)的病人分为2组:A组,固定使用80 mL对比剂;B组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下肢动脉成像中最优化的检查方案.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VCT 对临床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48例病人进行下肢血管成像检查,分别采用个性化注射方案和传统注射方案进行检查,对两方案病例的影像评分进行比较,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标准.结果在接受检查的48例病例中,47例取得了满意的影像,1例在工作站上进行适当处理后,也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影像.在采用不同注射方案的两组病例中,个性化注射方案组的影像评分明显优于传统注射方案组(t=2.343,P=0.028);对于中度及以上狭窄(50%~100%)的下肢血管,CTA 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1%、86.6%.结论64层螺旋 CTA 是评估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可靠的检查方法,且与个体化注射方案结合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事的研究是检查数字血管成象中的一些变量,以从中得到施行该项检查的一些有用的准则。研究对象为75例相继施行过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病人,年龄17~82岁。58例(77%)检查的是主动脉弓和头臂干;8例(11%)为肾动脉;余者为胸、腹主动脉和肢体血管。研究的变量包括造影剂之碘浓度、注射容量、注射速度及导管位置。大多数病例先初步测量循环时间,从而可掌  相似文献   

11.
正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对比剂单次注射方案对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行 320 层 CT 血管成像(CTA)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原创的 CTA 扫描方案对 82 例可疑颈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  相似文献   

12.
因为应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通过数字减影技术诊断心脏结构和功能日益广泛,作者研究了人体应用这项技术时,造影剂的血液动力学作用。在适合于自我对照的10个病人里,静脉和心室内注射相同剂量的76%Renografin,分别对造影的作用加以比较。肺动脉圆锥压力,血压和肺血管阻力,在这两种注射方法之间比较没有差异。在心室内注射后平均肺动脉压和右房压力升高较为显著(p<0.05)。在静脉注射后,心输出量增加和周围血管阻力回复正常较为迅速(p<0.001,p<0.05)。在静脉注射后1分钟心脏输出量增加是显著的(p<0.05),但是比心室内注射后2分钟要少(p<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效果依赖于磁共振高压注射器的使用。高压注射器能精确有效地控制对比剂的流速、注射时间 ,从而明显提高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CEMRA)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正确性。本文探讨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并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收集 2 0 0 1-10~ 2 0 0 2 -0 8在我院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 3 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年龄 18~ 65岁 ,平均 3 6岁。全为血管性疾病或疑有血管性疾病的病人。1.2 设备与材料 美国GESigna 1.5T超导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材料和方法:对50例病人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上肢大静脉进行快速大剂量对比团注。造影前预先设置流速、流量及注射时间。结果:50例磁共振血管成像均获成功。结论: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可保持足够快的流速和流量。使磁共振血管造影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急症病人介入性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 ,介入性血管造影已成为一些急症病人重要的诊治方法 ,相应的护理则是介入性血管造影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现将我们自1988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行急症介入性血管造影 4 6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护理程序(一 )一般资料  (1)急症病人 4 7例 ,其中男37例 ,女 10例 ,年龄 18~ 78岁 ,平均年龄 4 4岁。全组病人均直接由门诊或住院保守治疗无效转入。其中因四肢动脉急性栓塞者 2 0例 ,肢体外伤 4例 ,鼻出血 4例 ,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16例 ,颈内动脉栓塞 3例。(二 )护理程序  (1)心理支持。根据病人的病情 ,有的放…  相似文献   

16.
谌杨  陶玉香  段烈英  冯莉 《西南军医》2012,14(3):489-489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已成为眼底病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FFA检查需注射荧光素钠注射液,病人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本文对2010年1月~2011年11月行FFA检查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其原因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IADSA在儿科病人的临床作用,作者在44个12天~18岁的病儿施行了IADSA或加作常规动脉造影。用20或21号穿刺针经股或腋动脉穿刺,依动脉大小和体重引入3~5F导管,中心或心内注射稀释一倍的泛影葡胺(MD-76)或甲泛醣胺(原译甲泛葡糖)1~1.5ml/kg/次,依导管流速与血管大小于0.75~2秒内注入。颅内注射用稀释到30%的Conray60 0.1~6.5ml/kg/次。总剂量限于3~5 ml/kg。作者见到,44例130次注射中仅9次注射无诊断性,系因病人活动、技术错误或设备功能不良。20例随后作了常规动脉造影。作者指出,IADSA在很多儿科应用中可取代常规血管  相似文献   

18.
静脉给药是抢救危重病人及一般病人治疗的重要手段,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护理技术。长期静脉输液病人输液完毕及静脉注射病人注射完毕,正确的压迫穿刺部位,对提高血管反复穿刺使用率及穿刺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介绍这种改进的静脉穿刺拔针压迫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100人次,年龄最大85岁,最小2岁。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病人除外。2 方法输液完毕或静脉推注注射完毕,护士在为病人拔针时,左手拇指放于穿刺进针点的斜下方1cm处,并斜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快速将针头拔出,拔出后,左手拇指依然斜绷紧皮肤不放松,约15~20s后放松,此时穿刺…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常规血管造影为标准,在57例病人中进行与MRA的对比研究,以证实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所有病人在接受MRA检查前先行常规血管造影,两种检查在同一天进行。MRA成像用1.5T超导扫描仪,软件采用2D TOF法加搏动补偿技术和3D动态增强TOF技术。动态增强用gadodamid,剂量0.2mmol/kg,静脉给药,注射与扫描同时开始和结束。所配置的长肢体相控阵线圈长度能包含大腿跟部至脚跟。常规血管造影经股动脉5F辫尾导管插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造影剂双期注射方法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下肢静脉造影(CTVPA)中的技术应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对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的病人进行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下肢深静脉造影(CTV).A组(15例)采用120~150 mL对比剂,注射速率4 mL/s.B组(15例)采用120~150 mL对比剂,双期注射,第一期50 mL,注射速率4 mL/s,第二期注射70~110 mL对比剂,注射速率2 mL/s,为对照组(B组).对肺动脉各级血管CT均值和下肢静脉血管CT均值进行测量及上腔静脉伪影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检查中肺动脉各级血管和下肢静脉均得到良好的强化,2组无显著性差异.上腔静脉伪影评价,B组上腔静脉伪影对右肺动脉及右上叶动脉的影响明显少于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双期对比剂注射方法可以得到良好的肺动脉各级血管和下肢深静脉的强化,并可降低上腔静脉伪影的影响,可作为CTVPA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