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酵母菌对抗真菌剂的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1年2~3月临床分离酵母菌共54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株酵母菌对两性霉素、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MIC值在0.25~1.0μg/ml之间,氟康唑的MIC值在2.0~8.0μg/ml之间.酮康唑的MIC值>16μg/ml.结论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为氟康唑(18.5%),酮康唑耐药率最高(79.6%).微量稀释法方法简便,结果较可靠,可用于常规检测酵母菌的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
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物和有效控制该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02株白色念珠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酮康唑、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对102株白色念珠菌MIC较低,其MIC90分别为0.25μg/ml、0.5μg/ml和0.5μg/ml。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MIC90分别为2μg/ml和8μg/ml。受试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为100%,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8.3%和75.5%。对氟康唑耐药的9株菌株也同时对伊曲康唑耐药。结论受试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未发现耐药菌株;酮康唑对受试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唑类药物存在耐药性,且该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3.
110株念珠菌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体外敏感性.方法:收集临床110株念珠菌标本,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鉴定菌种,微量稀释念珠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10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94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光滑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对酮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特比奈芬的耐药率分别为0%、18.28%、1.81%、5.45%、3.63%及94.55%.结论:我院念珠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微量稀释法检测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酵母菌对抗真菌剂的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1年2-3月临床分离酵母菌共54株,应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4株酵母菌对两性霉素、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MIC值在0.25-1.0μg/ml之间,氟康唑的MIC值在2.0-8.0μg/ml之间,酮康唑的MIC值>16μg/ml。结论:酵母菌对两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0%),其次为氟康唑(18.5%),酮康唑耐药率最高(79.6%),微量稀释法方法简便,结果较可靠,可用于常规检测酵母菌的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ICU病房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87份临床各种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做菌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真菌87株,其中热带念珠菌43株(49.43%),白色念珠菌31株(35.63%),克柔念珠菌6株(6.89%),光滑念珠菌3株(3.45%)。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70%、96.55%和91.95%。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7.24%、14.95%和12.65%。结论综合ICU真菌感染中以热带念珠菌为主,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酵母菌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应用手工鉴定法和科玛嘉显色培养鉴定法对1385份痰、咽拭子、尿液、粪便、血液、分泌物进行酵母菌分离鉴定,用ATBFUNGUS真菌药敏试验条测试酵母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1385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82株念珠菌,痰、咽拭子、尿液、粪便、血液、分泌物的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32.0%、23.4%、7.1%、27.9%、2.2%、4.1%。白色念珠菌173株,占61.3%,热带念珠菌46株,占16.3%。282株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的耐药率在1%~30.8%。结论:酵母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菌种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6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7.
葛风华 《河北医学》2010,16(12):1422-1425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状况,探讨HIV/AIDS患者免疫状态、真菌感染与抗病毒治疗之间内在联系,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合理的临床用药指导,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东湖医院)门诊就诊确诊的AIDS患者200例,用用咽拭子法收集患者口腔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和鉴定,并进行药敏测试,分析患者口腔真菌的感染状况和真菌菌种耐药,并统计抗真菌药物耐药率。结果:本组患者200例,分离到76例,阳性率为38%,白色念珠菌64例,马尔尼非青霉菌5例,黑曲霉菌2例,圆弧青霉菌、桔青霉菌、暗色丝孢菌、酵母菌、热带念珠菌以及克柔念珠菌各1例,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效果较好,酵母菌对咪康唑和酮康唑耐药,咪康唑与益康唑对黑曲霉菌效果较差,马尔尼非青霉菌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未见耐药,圆弧青霉菌、桔青霉菌对所选六种药物均敏感,热带念珠菌对咪康唑和益康唑耐药,克柔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为1例,酮康唑为2例,5-氟胞嘧啶为3例,制霉菌素为3例,咪康唑为9例,益康唑为52例。结论:对HIV/AIDS患者口腔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居多,经验治疗上建议选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其中两种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方法:对各种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基。APICUX做菌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真菌107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5%,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38%,克柔念珠菌8%,光滑念珠菌4%其它念珠菌5%。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0.70%、98.1%和92.5%;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3%、10.3%和12.2%。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真菌感染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南宁地区解脲支原体对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南宁地区Uu的耐药情况,对本地区支原体耐药情况进行监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南宁地区NGU患者分离出的35株Uu,采用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4种抗生素的MIC值.结果:克拉霉素的MIC≤1μg/ml有17株Uu(71%),MIC50、MIC90分别为1μg/ml、16μg/ml;阿奇霉素的MIC≤4μg/ml有17株Uu(71%),MIC50、MIC90分别为4μg/ml、16μg/ml.美满霉素的MIC≤4μg/m1有11株Uu(占45%),MIC50、MIC90分别为8μg/ml、32μg/ml.氟罗沙星的MIC≤2μg/ml仅有6株Uu(25%)MIC≥8μg/ml的有23株Uu,MIC50、MIC90分别为8μg/ml、16μg/ml.结论:南宁地区的Uu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较为敏感,其中克拉霉素优于阿奇霉素.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喹诺酮类药的敏感性最差.对四环素类药物高度耐药者,71%菌株对其它药物的MIC值较低(17/24).提示临床应警惕三类药物均耐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83例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的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的种类及耐药现状。方法 :用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酵母菌鉴定系统和药敏试纸条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 (5 0 .6 0 % ) ,热带念珠菌次之 (2 6 .5 1% ) ,高里氏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为 9.6 4%和 7.2 3% ,其它念珠菌均在 5 .0 %以下。 6种抗真菌药中 ,5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 (1.2 0 % ) ,唑类抗真菌的耐药率最高 (8.43~ 18.0 7% )。结论 :结果提示临床医师治疗真菌感染时应先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 ,以便合理治疗 ,预防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患儿体内所感染的病原体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M),并用E-test法测定该菌酵母相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取患儿血液、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和真菌双相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并采用M27-p方案中的E-test法测定6株PM的酵母相(yeast)对伊曲康哇、酮康哇、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结果PM为双相性真菌,于25℃为青霉相,于37℃为酵母相,并均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特征。瑞氏染色可见菌体呈圆形、椭圆型或腊肠样,大小不一,直径2~8μm,胞壁染紫色且清楚连续,在腊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该菌37℃酵母相时伊曲康哇、酮康哇、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范围分别为0.002~0.016μg/mL、0.012~0.125μg/mL、0.032~0.380μg/mL、1.500~6.000μg/mL、0.047~2.000μg/mL,对酮康唑、5-氟胞嘧啶出现耐药株各1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2株。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征性菌落形态和骨髓及外周血发现的真菌孢子对该菌有诊断价值,而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最强,其次为5-氟胞嘧啶、氟康唑、酮康唑,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弱。  相似文献   

12.
127株酵母样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我院门诊部酵母样真菌感染菌株分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生物一梅里埃Ay1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鉴定真菌;ATB FUNGUS真菌药敏试验条进行药敏实验。结果127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66.9%,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5%,宫颈分泌物分离的念珠菌达101例,占总数的79.5%。药敏结果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敏感度达到89.8%和85.8%;5-氟胞嘧啶和咪康唑耐药率最高分别达33.8%和19.7%,对三种咪唑类药物同时中介的菌株达到70.0%左右。结论白色念珠菌仍然是临床真菌感染主要菌种;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仍然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5-氟胞嘧啶耐药率逐渐上升:咪唑类药物敏感度最低,且有多重交叉中介现象,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例热带念珠菌肺部感染的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例热带念珠菌肺部感染的抗药性。方法 通过念珠菌对8种药物做敏感试验进行热带念珠菌抗药性分析。结果 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全部敏感。咪唑类耐药率较高,益康唑5%中介敏感的分别是咪康唑25%、益康唑15%、酮康唑5%。三唑类伊曲康唑无耐药。其他5-氟胞嘧啶无耐药。结论 热带念珠菌感染肺部逐年上升,对其抗药性分析对临床抗真菌用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例热带念珠菌肺部感染的抗药性。方法 通过念珠菌对8种药物做敏感试验进行热带念珠菌抗药性分析。结果 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全部敏感。咪唑类耐药率较高,益康唑5%中介敏感的分别是咪康唑25%、益康唑15%、酮康唑5%。三唑类伊曲康唑无耐药。其他5-氟胞嘧啶无耐药。结论 热带念珠菌感染肺部逐年上升,对其抗药性分析对临床抗真菌用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念珠菌鉴定的两种方法及药敏试验,得出口腔念珠菌对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用真菌显色培养基和生物梅里埃鉴定卡鉴定96株念珠菌,用药敏试验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1:3腔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82.92%;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2.66%;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割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益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53%、2.53%、2.53%、2.53%、75.94%、39.24%、7.59%;热带念珠菌对益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为100%,对其他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真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口腔念珠菌;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酮康唑是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体外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 采用针对URA5基因PCR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收集自我校华西医院的92株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氟胞嘧啶(FC)、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对隐球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计算其MIC50、MIC90.结果 92株隐球菌中,91株为新生隐球菌VN Ⅰ型,1株为格特隐球菌VGⅡ型.5种抗真菌药物对92株隐球菌临床株的MIC值范围、MIC50、MIC90值分别如下:两性霉素B为<0.002~2 μg/mL0.19 μg/mL和0.75 μg/mL;氟胞嘧啶为0.5~>32 μg/mL、4μtg/mL和8 μg/mL;氟康唑为0.5~32 μg/mL、3 μg/mL和8 μg/mL;伊曲康唑为0.064~2 μg/mL、0.5 μg/mL和1.5 μg/mL;伏立康唑为0.004~0.19 μg/mL、0.047 μg/mL和0.094 μg/mL.其中3株(3.3%)对两性霉素B耐药,4株(4.3%)对氟胞嘧啶耐药,25株(27.2%)对伊曲康唑耐药,未发现对氟康唑耐药的菌株,所有菌株对伏立康唑敏感.格特隐球菌(1株)对氟胞嘧啶耐药,对氟康唑剂量依赖敏感.不同时间段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时间推移,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的MIC值有所升高,唑类药物MIC值变化无规律.结论 四川地区隐球菌以新生隐球菌VN Ⅰ型为主,存在格特隐球菌VGⅡ型.除伊曲康唑外,隐球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仅少数菌株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耐药.  相似文献   

17.
8种氟喹诺酮药物体外抗淋球菌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的耐药状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开发新一代氟喹诺酮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临床标本分离的 80株淋病流行株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 8种氟喹诺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及交叉耐药情况。结果 Y98- 11、Y98- 35、Y98- 36、Y98- 48对淋球菌均有很强活性 ,其MIC50均为 0 .0 16μg/ml,MIC90 均为 0 .0 62 5~ 0 .12 5μg/ml。而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其MIC50 分别为 1μg/ml、1μg/ml、0 .5μg/ml、0 .2 5μg/ml,其MIC90 分别为 4 μg/ml、4 μg/ml、2μg/ml、1μg/ml;且耐环丙沙星的淋球菌株 ,对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有显著性交叉耐药 ( χ2 =18.37、8.60、6.92 ,P <0 .0 5)。结论 近年来 ,对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或耐药的淋球菌在我国已出现 ,并存在交叉耐药 ,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但新一代的氟喹诺酮药物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陈蕊 《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38-539
目的:探究4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方法:使用E-test法检测6株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这4种抗真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再根据10例马尔尼菲青霉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联用或单独使用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评价这4种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马尔尼菲青霉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范围逐一为1.000~3.500μg/ml,0.015~0.200μg/ml,0.002~0.280μg/ml,0.050~34.000μg/ml。有2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有1株对氟康唑耐药。4例局限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经口服伊曲康唑或酮康唑治疗0.5~1 a后,患者恢复正常;5例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经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有3例好转,好转率达60%;有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合并HIV感染,经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因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结论:酵母相马尔尼菲青霉对酮康唑有很好的敏感性,两性霉素B的耐药菌株最多,降低了其药物的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早的选用合适的药物配伍治疗方法,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假丝酵母菌感染情况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分离的假丝酵母菌用Vitek32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假丝酵母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3664份标本共分离出460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12.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占75.2%.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伊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7.8%、95.7%、99.6%和97.4%.结论 假丝酵母菌临床感染率较高,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3年我院念珠菌感染的状况并作发病率及耐药趋势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1年、2002年及2003年1~7月份的念珠菌感染发病率及耐药情况。结果:2001年念珠菌占检出菌的6.7%,其中5-氟胞嘧啶敏感者为97.4%,两性霉素B敏感者为100%,益康唑敏感者为100%,酮康唑敏感者为100%,咪康唑敏感者为97.4%,制霉菌素敏感者为100%。2002年念珠菌占检出菌的7.9%,其中5-氟胞嘧啶敏感者为98.4%,两性霉素B敏感者为100%,益康唑敏感者为96.8%,酮康唑敏感者为92.0%,咪康唑敏感者为96.8%,制霉菌素敏感者为100%。2003年1-7月份念珠菌占检出菌的10.3%,5-氟胞嘧啶敏感者为89.1%,两性霉素B敏感者为98.9%,益康唑敏感者为59.8%,酮康唑敏感者为52.2%,咪康唑敏感者为64.1%,制霉菌素敏感者为98.9%。结论:念珠菌感染患者呈上升趋势且念珠菌的耐药性趋高,临床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