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宝葵 《广东医学》2007,28(8):1333-1334
目的 评价献血健康教育干预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4年实施单一、局限、泛化宣传教育时参加的献血者收回有效问卷753份作为对照组,自2005年实施了全程、规范化的献血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2006年参加的献血者收回有效问卷863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实施献血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识常识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知晓、献血量、参加成分献血人数、献血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献血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愿意再次献血、与亲友分享献血经历、一次献血400 ml、参加成分献血人数、献血反应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 实施规范化的献血健康教育,不但可明显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使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安全固定献血者,而且可扩大和稳定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增加一次性献血400 ml的无偿献血者人数,发挥献血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增强人们无偿献血意识,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能力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爱心奉献,切实保障献血者健康及用血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王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16-131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广大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逐渐增强,无偿献血者人数日渐增多。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更需要懂得献血知识。健康教育是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  相似文献   

3.
付军  林柱洲  庄立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63-63,67
目的 通过调查宁波地区公民的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探索促进无偿献血宣传的适宜办法.方法 分析1367人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内容涉及无偿献血的政策法规、献血知识、血液生理以及免费用血等.结果 多数市民知道献血制度并参加献血,对目前的献血制度、献血知识及免费用血的情况都较好,尤其是参加过献血的人明显好于未献血者;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以农民和高校学生最低;79.9%的人认为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是提高和扩大公民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尚未发明其组成和功效与人类血液相同的替代品的今天,健康者的血液在救死扶伤中依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国是无偿献血起步较晚的大国,又是医疗用血数量惊人的大国,在经历了有偿献血、义务献血两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单位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相结合的献血模式。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医疗安全用血,确保献血者与用血者身体健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卫生部最近提出了在3~5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力争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占无偿献血总量的比例达到80%。这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目标任务。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在法律、政策、道德、文化、宣传、动员、行政、奖惩、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献血管理办法与措施,促进我国的献血工作,尽快使我国实现由单位计划献血转向以公民自愿献血为主体的无偿献血新模式,确保安全足量医疗用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就我国全面实现无偿献血提出九项方略。  相似文献   

5.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临床用血全部由自愿无偿献血者提供。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宣传和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参加献血的公民数量逐年增多,保证了临床用血的需要。对于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来说,一次献全血200-400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健康教育,普及献血知识,提高血液合格率,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选择我区2015年8-11月无偿献血者2493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口头宣传,实验组采取全程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在献血反应发生率、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脂肪血发生率、再次无偿献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对两组无偿献血者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一次献血400毫升和再次无偿献血比例有所增加,献血反应发生率、脂肪血发生率和转氨酶初复检不合格率均有所减少.结论 :通过加强对献血者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献血者的献血意识,提升公民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采血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包头地区血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根据科研数据制定血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年度采血、献血计划,确保临床用血。方法:统计分析包头市近年临床用血量及其逐年递增(减)比例和适龄健康献血公民数、参与无偿献血人数及其所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以明确献血健康合格度和当地血资源储量,科学掌握血源开发度。结果:包头市适龄无偿献血公民约125-135万人;ABO血型系统中无偿献血各占的比例是:A型26.12%、B型31.29%、O型32.01%、AB8.96%;血型分布、献血、用血比例三者的关系是:A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B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O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AB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结论:包头地区适龄健康献血者大约86万多人;献血人群中无偿献血意愿调查显示,志愿无偿献血者约占适龄献血者的7=8%,约10万人左右;包头市第年约需1.7-1.9万人供血,志愿献血者如能5年献一次血,临床用血就能保障;血源开发度(无偿献血比例)应控制在人口总数1%左右;指令性献血指标应按职工总数的4-10%下达;解决“偏型”、应对突发事件储备应急血源量应当总供血量的1.5-2.3%;A型、AB型血人献血者偏少,B型、O型血人献血者高于血型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瑞安市城乡中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掌握情况,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教育,发展无偿献血队伍,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现状。方法选瑞安市城区和郊区中学生各1000名,进行问卷式献血知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966张和953张,分析其无偿献血一般知识、献血与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及献血动机、获得无偿献血知识途径得分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区和郊区中学生献血一般知识、献血与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1.5%和46.0%、75.7%和69.0%,献血动机非常好的发生率为60.58%和55.75%,获得无偿献血知识途径主要为媒体宣传,发生率为82.97%和76.65%,两者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郊区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城区学生差,媒体宣传是学生获得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郊区学生献血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特别须加强学生献血一般知识和献血动机知识的教育,更好地促进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俊英 《中外医疗》2012,31(9):190-192
无偿献血中人性化服务很重要,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优化献血服务流程,建立一条龙服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献血者对献血过程中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才能确保自愿无偿献血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需求。  相似文献   

10.
2100例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调查和对错误认知的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保血液质量与临床用血安全和无偿献血制度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体检时心理咨询与问卷调查方法对2100例无偿献血各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2100例无偿献血中,各种心理状态归纳如下:发扬救死扶伤精神的心理43.14%占主要;健康投资心理14.05%;防病心理11.33%;体检心理19.67%;尝试心理4.29%;惧痛心理3.29%;隐匿心理1.81%;其他2.43%。结论:加强《献血法》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领导层宣传;提高献血的献血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献血心身健康,以利于安全献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广无偿献血,为无偿献血工作开辟了全新的宣传和服务领域.方法 建立献血网站,集宣传和服务于一体,拓展和延伸无偿献血,为广大献血者构建方便、快捷、有效的沟通平台,并成为发展壮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桥梁和纽带.结果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先进、安全、准确、便捷和开放的特点,缩短血站和献血者、受血者的距离,方便广大市民了解献血、用血,以及临床输血知识,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04-2405
扬中市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临床用血已基本由无偿献血取代了有偿献血,2003年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86.7%,2004年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1998年至2004年我市共有10 168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两次及以上者占26.2%,检测不合格人数有443人,占献血人数的4.36%,其中2004年只有42人检测结果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36%。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扬中市无偿献血者10 168名,年龄18岁55岁,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的有计划献血者和街头或站内的自愿献血者。1.2检测方法血液标本按体检标准检查合格后采血,按卫生部标准选择国产初、复检试…  相似文献   

13.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献血法》的实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于2009年1-4月抽取无偿献血者620名献血人员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缺乏全面正确地认识,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健康教育,转变世俗观念和态度,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使血液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1年天津市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实施与结果,为今后的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天津市血液中心通过多种途径的无偿献血宣传、多样化的招募形式、个性化的招募手段、开辟新的献血地点、线上+线下便捷的献血服务、持续改善献血环境、建立科学的防控制度确保献血安全等以期提升无偿献血招募效果。结果:2021年实现了献血人次同比2020年增加11.28%,献血量同比增加13.03%,相对疫情前的2019年还有一段距离,但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针对性的招募策略也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发生变化,疫情常态化下的2020年与2021年的人群特征即性别、年龄、职业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液中心采取的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可有效激发公众的无偿献血热情与参与度,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缓解血液供需的“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向无偿献血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无偿献血工作良性发展。方法:在街头固定流动采血车内,进行献血过程中向无偿献血开展面对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以开展健康教育前、后一年的各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无偿献血人次增长了162.6%,二次以上无偿献血比例提高了16.68%,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提高了19.28%,血液检验合格率提高了8.05%,献血反应发生率下降了0.53%。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促进无偿献血开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献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献血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愿无偿献血已逐渐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多年来,舟山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为了保证临床供血的安全、及时、有效,我站对自愿献血人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宣传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舟山海岛2011年进入血站和流动献血点的献血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为探讨提高海岛人群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创新海岛无偿献血模式,缓解血液供需紧张局面,寻求献血招募的新思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献血带来的各种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使血液的安全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传染疾病的传播.笔者在我校首届招收的大专学生中针对献血的基本知识作调查分析,发现在生理学教学中将相关内容与献血的基本知识互相衔接,提高了学生对自愿无偿献血的认识,取得了显著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海北州中心血站的成立,无偿献血知识的广泛宣传,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对“无偿献血,献血光荣“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个人自愿到血站参加献血或在街头流动采血车上参加献血的人数逐年增加,自2003年9月以来临床用血占无偿献血的100%.笔者对建站以来的自愿无偿献血人群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情况,既规范和完善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工作,又提高无偿献血服务管理水平。方法从唐山启奥科技有限公司血站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调取2014年至2017年无偿献血返还人群相关资料,对用血者和献血者关系、返还量、返还金额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4年至2017年在本市登记无偿献血的献血人数为12539人次,共为227人给予了用血返还,占总献血人数的1.8%。结论 4年来,海东市无偿献血人群数量在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无偿献血用血返还人群基数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如何通过对献血人群的科学分析,制定更加合理完善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用血返还工作制度,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我们下一步采供血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