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230例已确诊为高血压患者进行测量血压和超声心动检查,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随着脉压的增加,并发左室肥厚患者明显增加。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宽者比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先测定每个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含量,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厚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患者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脉压更大,并且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即早期的肾脏损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P <0 .0 5 ) ,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 ;②两组 2 4h平均PP及偶测PP均与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之一 ,2 4h平均脉压较偶测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予依那普利5mg,每天二次,疗程6个月,观察降压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后壁厚度(LVPW)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用依那普利可显降低血压,有效逆转左室厚度。结论 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对高血压患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2 4 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测压和超声心动描记检查 ,按平均动脉压 (MBP) <113mmHg和MBP≥ 113mmHg分为二组 ,再以脉压 (PP)≤ 6 0mmHg ;6 1~ 80mmHg;81~ 10 0mmHg ;>10 0mmHg分为四个亚组 ,并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检测 ,包括A峰流速 ,E峰流速 ,A/E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 (LV IVRT)。结果 :①MBP相同时 ,随着脉压的增加E峰差异不显著 ,而A峰、A/E、LV IVRT逐渐增大 ,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②PP相同时 ,MBP〈113mmHg与MBP≥ 113mmHg两组间左室舒张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MBP≥ 113mmHg组的SBP、DBP均高于MBP>113mmHg组 (P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PP关系密切 ,PP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脏结构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10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成两组,脉压≥8.8 kPa(66mmHg)组49例,脉压<8.8kPa(66mmHg)组57例,分析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ST段改变、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结果两组高血压病患者中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脉压≥8.8kPa(66mmHg)组上述各指标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脉压增大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脉压 (2 4hpp)与左心室肥厚 (LVH)的相关关系。方法 测定 5 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 (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 2 4hpp≥ 60mmHg者 2 8例为A组 ,2 4hpp <60mmHg为B组。结果 A、B两组LVH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与 2 4hpp、2 4h平均收缩压 (2 4hSBP)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2 4h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90例年龄≥ 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 1 5年 ,治疗前后通过 2 4h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患者脉压及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 ,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脉压由治疗前的 68± 5mmHg减少为治疗后的 5 9± 8mmHg(P <0 0 5 )。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以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治疗后均有下降 (P <0 0 5 )。结论 长期服用贝那普利可缩小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 ,逆转其左心室的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5g/m^2,将24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4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178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24h平均脉压(PP)、白天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和非左心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年龄、SBP、PP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PP增大与高血压患者LVH密切相关,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和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86例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按 2 4小时平均压 (MBP) <110mmHg和≥ 110mmHg分为两组 ,再按脉压 (PP)≤ 5 3mmHg ,5 4~ 99mmHg ,≥ 110mmHg分为 3个亚组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将所有病例分为左室肥厚 (LVH)组和无LVH组 ,并对动态血压各参数与LV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PP增加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 ;PP相同MBP分别为 <110mmHg与≥ 110mmHg两组比较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均无明显差异 ,而MBP≥ 110mmHg组 2 4小时白昼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 <110mmHg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LVH组 2 4小时、白昼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 2 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显著高于无LVH组 (P <0 0 1和P <0 0 5 ) ;所有病例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 ;白昼收缩压变异明显大于夜间收缩压变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患者共432例,依据左室肥厚及年龄,分别分为左室肥厚、非左室肥厚及年龄≥60岁、〈60岁各两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推荐的方法测量]和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结果合并左室肥厚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33.76%,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的9.82%;在≥60岁患者中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60岁患者(P〈0.01);有左室肥厚及复杂性心律失常者常合并缺血性ST段改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发生左室肥厚,进而预防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蔡晓萍  关浩增 《广西医学》2003,25(5):690-69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与血压变异性 (L BPV)的关系。方法 :对 10 6例伴有或不伴有LVH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并与年龄相近的正常血压者 4 0例进行对比 ,分析血压的变异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LVH与无LVH组患者的 2 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 (2 4hSSD) ,2 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 (2 4hDSD) ;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 ,舒张压标准差 (dDSD) ;夜间收缩压标准差 (nSSD) ,舒张压标准差 (nDSD)均显著增大 (P <0 0 5 )。LVH组较无LVH组的 2 4hSSD、2 4hDSD、dSSD显著增大 (P <0 0 5 )。结论 :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 ,伴LVH时这种改变更明显。EH患者的BPV变化 ,与LV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 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68例高血压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并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LVH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为71.28%。随EH危险分层增加,颈动脉IMT有增厚趋势,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也明显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影响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P<0.01)。所有颈动脉参数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无斑块形成组(P<0.01)。结论EH患者颈动脉IMT增加与LVH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LVH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敖雪  苏雨江 《海南医学》2014,(22):3296-3299
目的探讨血清Chemer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49例[男77例,女72例;年龄(67.12±11.06)岁]。根据入选患者的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采用Devereux公式计算出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组,其中LVMI〉125 g/m^2(男)和LVMI〉110 g/m^2(女)视为高血压合并LVH组,小于此标准的视为高血压不合并LVH组(NLVH组)。再选择同期的80例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研究对象的病史、检验以及辅助检查结果。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Chemerin水平。结果 (1)比较三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t=8.530,P=0.000);N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t=3.232,P=0.026);LVH组血清Chemerin浓度高于NLVH组(t=6.784,P=0.000)。(2)血清Chemerin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827,P=0.000)。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肥厚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1例,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6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以正常血压患者为对照(40例),常规检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尿酸。观察血清尿酸和hsCRP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间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血压患者相比,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血清尿酸和hsCRP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