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网成立的背景、意义、运行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通过4个步骤完成了ADR检测网的建立.结论 明确了医务人员在ADR工作中的职责,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责任意识及对ADR的判断能力,提高了ADR的报告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阻止已知的ADR继续发生、恶化,也有利于根据已知的ADR及时判断或预测新药的ADR,减少ADR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不良影响,现对我院90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2004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例数近年来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11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涉及大约1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占总例数64.5%,其次为中药制剂、心脑系统药、抗肿瘤药.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92.7%,ADR可涉及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以皮肤系统及胃肠系统受累为主.结论 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9年-2011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1例,其中申报成功98例,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最高占总例数的87.8%: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2.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7.1%。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69.4%。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李静  陈卫军  彭曦 《农垦医学》2010,32(1):56-58
目的:调查我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完善和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医护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7份。被调查人群中,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占69.0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知道上报的占6.74%,认为上报不良反应有顾虑的占48.16%,太麻烦的占47.49%。另有98.32%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培训。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我院的医护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意识。同时,应强化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的监管职责,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方法:以150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为样本,从病人的基本情况、药品分类、给药途经、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我院肿瘤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70例(占46.7%);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它途径给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胃肠道反应最多;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女性。结论: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院规模不断扩大,收治患者日益增多,受销售药物品种快速增多、引进新药品种增多、联合用药以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的影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to drug,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相应增多。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防止药害事件的发生,从2005年开始我院将ADR监测工作作为药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晓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9):115-115,83
目的分析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申报情况。方法根据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接收报表数,按患者性别、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呈报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病例数比为0.78:1,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56%。皮肤系统的损伤最为常见,共15例;静脉滴注造成的ADR较多,为80%。ADR以医生申报为主(大多数在临床药师协助下),占80%。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我院仍未全面展开,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全面普及,提高医院管理者、医生、护士、药剂师对不良反应申报工作的认识,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2004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发布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查我院抗结核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了解我院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结核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207例结核药ADR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7例ADR事件以男性患者为主(57.49%),服用口服药的占55.07%,主要是抗结核药和抗菌药引起ADR,引起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38.28%),其次为肝肾功能损害和全身反应;严重的ADR 7例(3.5%);大部分ADR都有较好的转归.结论 临床用药引起的ADR较多,势必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临床应重视ADR并及时发现和治疗,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肖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79-180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3.
659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剑萍  吕和平 《西部医学》2011,23(6):1138-1140
目的掌握用药过程中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2010年间659例ADR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9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3.39%;ADR表现以皮肤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31.83%;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9.22%。结论应高度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88例ADR病例,按照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ADR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31~5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有48例(54.55%);以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39例,占44.32%。结论:临床应重视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2011年收集到的326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26例ADR涉及97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10例,33.7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6例,78.53%);男女比例为1.08 1,男女比例接近。且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107例,32.8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18例,36.20%)。结论应高度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上报的11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9.5%);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7.5%),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肖方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2X):179-180
目的:通过对17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越高,发生几率越大。结论:临床医师与药师在患者使用药物之后要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