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例,部分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囊肿1例,切除桥小脑角区胆脂瘤1例。③结果4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症状缓解,其中3例术后3个月脑室恢复正常大小,1例术后3个月脑室缩小;1例因术中出血改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侧脑室三角区囊肿病人症状缓解,术后2d复查囊肿体积缩小。胆脂瘤病人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④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囊肿、颅内胆脂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查正江  陈新生  方晖 《右江医学》2001,29(6):467-468
目的 :探索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 ,其中 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 ,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 ,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 ,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 :除 1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 ,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 ,所有病人术后随访 6个月至 1年 ,术后恢复良好 ,参加日常工作。结论 :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除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方法。方法 15例侧脑室肿瘤分别为室管膜瘤、脑膜瘤、室管膜下瘤、胶样囊肿、胶质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及脑血管畸形,其中7例侧脑室额角肿瘤经额中回皮质入路,2例侧脑室体部肿瘤经胼胝体前部入路,5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经顶枕部皮质入路,1例侧脑室颞角肿瘤经颞叶皮质入路。结果除3例侧脑室额角胶质细胞瘤次全切除术后行放疗和化疗外,其余肿瘤均手术全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1年,术后恢复良好,能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肿瘤绝大多数可行全切术,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总结8例经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7例获得全切,肿瘤全切除率为87.5%,术后并发同向偏盲4例,偏瘫1例,精神症状3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正常,无手术死亡。1例次全切除,术后3a复发,经再次手术而痊愈。结论 显微手术技术是治疗关键。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难度大,合理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手术操作与良好的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效果及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全部CT复查:14例全切,1例次全切。随访3个月-1年,所有患者颅高压症状消失,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术前记忆功能减退、失语患者的症状亦明显减轻。结论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显微操作,掌握各种注意要点,可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12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于颅骨修补同时,以骨窗附近为入点行同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额部时穿刺侧脑室前角,修补颞部时穿刺侧脑室三角区,最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全组无感染病例;头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7%,均经治疗后痊愈;常压性脑积水患者术前均有小便失禁或夜尿多,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5-12个月,均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出现,原有脑室扩大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效果良好,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四病区收治的孤立颞角综合征13例患者, 其中男5例, 女8例, 年龄(43±21)岁。本组病例主要以脑积水导致颅内压高为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额颞角转流术, 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 各指标数据以M(Q1, Q3)表示。术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90(90, 100)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57(40, 70)分, P=0.001];术后孤立颞角体积[13.85(8.90, 15.25)cm3]明显小于术前[66.52(38.65, 88.65)cm3, P=0.001];术后中线移位[0.77(0, 1.50)mm]小于术前[6.69(2.50, 10.00)mm, P=0.002];且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改良额颞角转流术是治疗孤立颞角综合征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同期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8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均在行颅骨修补同时,以骨窗附近为入点行同侧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修补额部时穿刺侧脑室前角,修补颞部时穿刺侧脑室三角区,最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全组无感染病例;头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1.4%.经治疗后痊愈;脑积水患术前表情淡漠小便失禁或夜尿多,术后均有改善或消失;原有脑室扩大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同期手术效果良好,减轻患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29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6例。术后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9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星形细胞瘤3例,皮样囊肿1例。术后脑积水8例,其中6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颅内感染9例,2例死于颅内感染。随访27例,随访时间10天至7年,18例恢复正常生活,4例肿瘤1年内复发,2例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术前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积极处理术后脑积水,预防颅内感染等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Jiang ZL  Wang ZC  Jia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28-243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62例颞叶内侧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分析。62例中肿瘤限局于颞叶内侧结构(A型)33例,其中位于颞叶内侧前部(A1型)19例,病变向颞叶内侧后部生长(A2型)14例;肿瘤广泛侵袭颞叶内侧、岛叶和额眶回后部(B型)9例;肿瘤向颞极和侧脑室颞角外侧侵袭(C型)14例;肿瘤向内侧侵袭脑干、基底节和丘脑(D型)6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3种: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入路及颞下入路。结果经外侧裂入路25例次,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2例。经颞叶入路23例次,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5例,新发生视觉障碍4例。颞下入路14例次,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发生视觉障碍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和颞下入路能减少对脑组织和视放射的损伤,而侧方经颞上回、中回入路可能损伤脑组织和视放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颞下回-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确诊为药物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痫的62例患者,经颞部锁孔开颅,切除中前段颞下回,进入颞角前外侧区,选择性切除杏仁核海马及海马旁回等内侧颞叶结构。结果:62例患者术后随访至少2年时间(24—80个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45例(72.6%)发作完全消失(EngelⅠ级)。结论:经颞下回侧脑室入路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是治疗内侧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可妥善保护语言区和视放射。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57例桥小及角肿瘤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幕下入路,颞下小脑幕入路和颞下乳突后改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比分析显示颞下乳突后改良人路对切除桥脑小脑角肿瘤有较好效果,全切除率高,术后面神经损害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额颞眶入路切除眶内球后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眶内球后肿瘤5例及颅眶沟通性肿瘤12例,均经额颞眶入路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例患者的术前突眼症明显减轻,眼球活动障碍改善9例;术前9例视力减退的患者,术后有所恢复6例,没有变化3例。恶性肿瘤手术后给予放疗和(或)化疗。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11例经过术后1~2.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无搏动性突眼。结论经额颞眶入路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刘若平  肖泉  庞刚  徐鹏 《广西医学》2015,(2):273-274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3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位于体部;12例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25例采用颞顶枕入路,5例采用胼胝体前部入路;有5例术前行血管内介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行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患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减少。术后发生同向偏盲8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轻偏瘫7例,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0年,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T及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能达到肿瘤全切,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内侧型及外侧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11例丘脑胶质瘤。在肿瘤一侧额叶开颅,经纵裂切开胼胝体体部,进入侧脑室,4例在脉络膜裂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7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7例(63.6%)肿瘤次全切除,4例(36.4%)大部分切除。围手术期瘤腔出血1例。随访结果,1例术后4个月原位复发死亡,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他9例随访6~12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利用脑自然间隙到达并切除内外侧型丘脑胶质瘤,手术暴露好,丘脑毗邻结构损伤少,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3牟1月至1998牟11月收治的58例侧脑室肿瘤患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肿瘤较大,其常见的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41.4%)、额角(37.9%)和侧脑室体部(15.5%)。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对位于侧脑室额角和前体部的肿瘤多采用经额中回入路或经胼胝体入路,位于侧脑室后体部和三角区的肿瘤多采用经顶枕皮层入路。肿瘤全切除率为71%,次全切除24%,部分切除5%,手术死亡率为5%。结论: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血液供应以及是否合并脑积水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12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于颅骨修补同时,以骨窗附近为入点行同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额部时穿刺侧脑室前角,修补颞部时穿刺侧脑室三角区,最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全组无感染病例;头皮下积液发生率为16.7%,均经治疗后痊愈;常压性脑积水患者术前均有小便失禁或夜尿多,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5~12个月,均无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出现,原有脑室扩大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效果良好,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巨大良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17例巨大咽旁颞下区良性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其中采用颈侧入路手术4例,上颌骨外旋入路3例(其中1例联合翼点双入路切除颅内肿瘤),鼻侧切入路2例,面中部翻揭入路1例,经鼻鼻内镜切除7例。结果17例患者咽旁颞下区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9~51个月无复发。术后出现腭瘘1例,误咽、吞咽困难1例,进行功能训练3个月后无改善而行喉全切除;溢泪1例,经鼻腔泪囊造孔术后治愈。结论手术是治疗咽旁颞下区巨大良性肿瘤安全和有效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部位和血供。  相似文献   

19.
邓忠勇  姜洪  梁斗  吴先良 《广西医学》2009,31(5):708-709
目的探讨提高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16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网状细胞瘤2例。术后并发脑积水5例,颅内感染1例,小脑缄默综合征1例。随访3个月至5年,13例恢复正常生活,1年内复发4例,3例再次手术切徐,另1例复发6个月后死亡。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肿瘤损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切除咽旁间隙肿瘤临床术式之探讨(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良好手术途径。方法:酌情采用六种不同术式:(1)口腔进路;(2)下颌角后方切开进路;(3)颈侧高位切开下颌骨外旋;(4)经颈侧腮腺入路;(5)经鼻侧上唇正中切开行上颌骨翻揭;(6)颞部切口行颧弓拆装入路。结果:本组30例术中视野暴露充分,肿瘤均能完整大块切除,手术经过顺利。结论:为安全完整切除咽旁间隙肿瘤,酌情采用不同的术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