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我曾经患有过胸闷、气短、便秘、腰酸腿痛等多种慢性病。去医院看大夫,吃药打针有所缓解,但疗效不理想。一位老朋友对我说,高抬腿滚动腰可治疗我的病并健身益寿。我想这个办法好啊,不吃药,不打针,还不花钱。便根据他教的方法做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7.
8.
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明确提出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等一系列阴阳观点、理论。我过去对阴阳很不理解,觉得有点玄虚。后来通过自身疗病和练功体验,才如梦初醒,深感阴阳在养生健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侯海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12):85-86
手足十二针是针灸学泰斗、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乐亭先生的临床宝贵经验,用于治疗中风、高血压、瘫痪、痹证等。该组穴位由双侧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组成,左右共十二穴,故名手足十二针。这些穴位配伍精妙,与脾、胃、肝、肺等脏腑有着紧密联系,参与着人体阴阳调节,气血化生,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式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并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陈式太极可以平和阴阳,疏通经络,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1.
陈式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并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陈式太极可以平和阴阻,疏通经络.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养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为使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伤寒论原文的含义,探讨《伤寒论》六经的由来。方法:以建筑物内管网作比喻,简要分析与伤寒理论有关的一些概念,比如脏腑、阴阳、经络,同时也指出了伤寒六经的概念及形成的名、名形结合、名形用像结合的三个阶段;指出六经辨证的内涵是对疾病因、性、位、时、量、势六因素的分析,而其外延则是后世中医所有辨证方法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伤寒传变的条件和方式。结果:认为十二条正经是以阴、阳、手、足、脏、腑分别命名而来的,若不分左右和手足就合并为六经。六经传变、六经辨证即依此而来。结论:六经辨证是从《黄帝内经》发展而来,又成为后代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等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气的生理作用和来源不同,人体之气又有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不同的名称。从逻辑层次角度言,处于最高层次的气为人体一身之气。人体一身之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名称各异,如一身之气分布于人体五脏则称为五脏之气,激发推动和维持人体五脏的功能;分布于六腑,则称为六腑之气;分布于经络则称为经络之气等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琴剑 《现代中医药(北京)》2013,(1):60-61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历代养生家根据昼夜阴阳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老年人十二时辰养生法。此法在古代文人雅客中颇为流行。我们可以结合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使这些方法更加清楚易懂可行。 相似文献
19.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12,(10):988-98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梳理并规范中医学精气理论范畴中的相关概念,构建中医学精气理论的逻辑架构。方法:提出了中医学精气理论中的10个需要研讨的问题,检索尽量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结合临床应用,分析、比较以归纳或区分相关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逻辑关系。结果:①论证了中医学中精、气概念的自然科学属性;②论证了古代哲学范畴中精、精气与气的概念及其来源;③明确了人体之精的概念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精的区别;④明确了人体之气的概念、功能及其与古代哲学宇宙本原之气的区别;⑤明确了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的区别和联系;⑥分清了两种不同学科范畴的生命本原说;⑦论证了人体之气阴阳两分的思想渊源以及人体之阴气、阳气的基本概念;⑧论证了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⑨在以上基础上构建了精化气,气分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对立互根的中医学精气理论逻辑架构,进而构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⑩提出了精气理论的深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