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vWF—CP)裂解血浆中具有高黏附能力的超大分子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防止血小板因其引起聚集形成血栓。ADAMTS13活性异常是临床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特别是遗传性TTP和特发性TTP发病的基础。其活性的检测在TTP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目前报道的一些用于检测ADAMTS13活性的方法有十余种,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是一种能够特异性裂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血浆金属蛋白酶,严重的ADAMTS13活性缺失可导致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了ADAMTS13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TT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近年发现的调节vwF分子量大小的主要蛋白酶。ADAMTS13活性缺乏临床上可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生。Moore等报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患者ADAMTS13活性也降低,为进一步明确ADAMTS13在ITP和SLE发病中的意义,我们用新近建立的试剂盒检测了上述患者ADAMTS13及vWF的抗原含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患者通常缺乏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TTP的基本治疗是血浆置换疗法(TPE),利用多种血浆制品帮助恢复ADAMTS13活性。然而,有多种置换制品可供选择。解冻的血浆制品具有依据产物类型的可变致冷保存期;保存在1C~6C的解冻制品中ADAMTS13的稳定性尚未被确定。  相似文献   

5.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1):983-984
一、概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TTP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缺乏、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血小板异常活化等方面. TTP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后者根据有无原发病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遗传性TTP系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常在感染、应激或妊娠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发病.特发性TTP多因患者体内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抑制物),导致ADAMTS13活性降低或缺乏,是主要的临床类型.继发性TTP系因感染、药物、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引发,发病机制复杂,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6.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以临床一种少见的、致命的血栓栓塞性微血管病,其临床特点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血小板减少以及弥散性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栓所引起的器官缺血,实验室检查出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10%。早在1924年,Moschcowitz首次在临床上描述了TTP,但是直到1980—1990年,TTP的病理生理机制才逐渐阐明,当时该病的病死率高达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1]。TTP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ADAMTS13)活性缺乏,也与血管内皮细胞VWF异常释放、补体异常活化、血小板异常活化等相关。血浆中ADAMTS13活性缺乏导致内皮细胞异常释放的超大分子VWF(UL-VWF)不能及时降解,UL-VWF可自发结合血小板,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性溶血,进而引起相应器官缺血、缺氧及功能障碍,引起临床症候群[2,3,4,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抗原含量和活性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及遗传性 TTP 家族突变携带者中变化的情况。方法用残余胶原结合实验(RCBA)检测13例 TTP 患者共28份血浆标本[含血浆置换(PE)前后]及10例携带者的 ADAMTS13活性;用新近建立的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反应法检测标本的 ADAMTS13抗原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 ADAMTS13含量为(600.93±145.36)mU/ml(设白种人混合血浆的 ADAMTS13抗原含量为1000mU/ml),活性为(74.79±11.81)%。遗传性 TTP 患者 ADAMTS13抗原含量和活性治疗前和发病间期均明显减低,PE 后恢复;其家族中携带者 ADAMTS13抗原含量为(331.40±109.85)mU/ml,活性为(66.79±12.82)%(与对照组比较,P 值分别<0.01和>0.05);原发性 TTP 患者 PE 前 ADAMTS13抗原含量为(98.7±82.08)mU/ml,活性为(22.23±19.07)%(与对照组比较,P 值均<0.01);PE 后ADAMTS13 抗原含量为(449.4±232.33)mU/ml,活性为(60.92±22.33)%(与对照组比较,P 值分别<0.01和>0.05);1例继发性 TTP 患者 PE 后 ADAMTS13抗原含量远高于正常,活性仅为6.00%结论治疗前的 TTP 患者 ADAMTS13抗原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减低。大多数患者两指标变化趋势一致,也有个别患者两指标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可能因为遗传因素或体内免疫系统的廓清作用,后者可能因为抗 ADAMTS13抗体仅抑制了 ADAMTS13的活性而未影响其抗原的含量或其他未知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0.
背景ADAMTS13能特异性裂解大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后者在高切应力下能诱发血小板性血栓形成。伴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人ADAMTS 13活性低下。测定血浆中ADAMTS 13活性浓度是鉴别诊断血栓形成性微血管病的前提。本文介绍一种独特的高灵敏度的测定ADAMTS 13活性的酶免疫分析法(EIA)。研究设计与方法ADAMTS 13水解VWF中Y1605和M1606之间的肽键。  相似文献   

11.
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主要是由血浆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通过剪切vWF A2功能域内的Tyr1605-Met1606之间的肽键而实现的.ADAMTS13对vWF的水解是受多种因素调控或影响的,此种ADAMTS13依赖性vWF水解过程的改变具有重要的生理或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组急性、潜在和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疾病。该病诊断主要通过其临床表现如血小板减少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此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切割蛋白酶ADAMTS13活性低于10%是一项国际认可的诊断标准。临床上TTP的准确诊断和尽早的初始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该病主要通过血浆输注或置换、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增加ADAMTS13活性;以及清除或抑制ADAMTS13抗体。抑制vWF-血小板相互作用、重组人ADAMTS13的应用,以及减少人中性粒细胞肽释放等措施,有望成为TTP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T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住院TT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情况.结果 6例出现典型5联征,4例患者表现为3联征,10例患者外周血片均可发现1%~10%的破碎红细胞,6例行ADAMTS13检测,2例活性正常,4例活性不同程度降低,有效治疗时活性恢复,再次复发时又下降,确诊中位时间5 d,10例急性期均进行了血浆置换,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春碱、环磷酰胺、环孢素,中位随访2.1年,9例治愈,1例患者复发,2例难治患者采用了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 仔细目测计数破碎红细胞有助于早期发现TTP,该病仍依赖临床进行综合诊断,但获得性TTP患者ADAMTS13活性与病情明显相关,获得性TTP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利妥昔单抗可能是治疗难治/复发性TTP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ADAMTS13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其含量与活性的改变与血栓及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ADAMTS13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炎症性疾病的关系,及其在白细胞流动和黏附中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是一种大分子量的单链糖蛋白,属于金属蛋白酶的ADAMTS亚家族(ADAMTS13),在体外、体内有较长的半生存时间.其活性主要是在vWF225kDa亚单位A2区域的Tyr842-Met843间裂解vWF,将UL-vWF转变为分子量相对小的多聚体形式,从而保证vWF多聚体的多态性分布,预防微血管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血发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体内重要的金属蛋白酶,它可以作用于VWF的A2区域,将血浆中具有高黏附性的超大分子VWF(UL-VWF)裂解为黏附性较低的小分子VWF,防止血小板过度黏附聚集而导致微血栓形成[1-2].血浆ADAMTSl3活性缺乏可以导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的发生[3],ADAMTS13活性检测对于TT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浆ADAMTS13活性检测有残余胶原结合试验、ELISA法、胍-盐酸(或尿素)变性或经涡旋后加入ADAMTSl3反应后测定酶切等多种方法[4].这些检测方法大多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我们利用荧光标记V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WF73荧光试验)检测18例TTP患者血浆ADAMTS13活性,并与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其在TT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去冷沉淀血浆(CRP)制备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质量变化。方法运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分别测定20人份新鲜冰冻血浆(FFP)和CRP中的ADAMTS13抗原含量和活性,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FFP和CRP中ADAMTS13抗原含量分别为(744.59±104.75)ng/ml和(720.07±91.53)ng/ml,活性分别为(126.75±49.47)%和(131.62±50.03)%,(P>0.05)。结论 CRP可代替FFP用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治疗,为补充我国现行成分血品种及其临床使用范畴提供了支持数据。  相似文献   

1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TP)是一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是一种高致死、高风险的临床急症,及早诊断并启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 PEX)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肾脏受累等。发病机制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金属蛋白裂解酶 AD-AMTS13严重缺乏、血管内皮细胞VWF释放异常、血小板异常活化等有关。临床分为遗传性 TTP (ADAMTS 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下降或缺乏)和获得性TT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活性和抗ADAMTS13抗体表达水平,与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于首次缓解期内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6月于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和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医院诊治的37例获得性TT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在首次缓解随访期内是否复发,分为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22).分别采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ELISA、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ADAMTS13活性,ADAMTS13抗原水平,抗ADAMTS13抗体,ADAMTS13抑制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和超大分子量vWF(ULVWF)多聚体等指标,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获得性TTP患者于首次缓解期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的中位ADAMTS13活性为11%(7%~124%),低于对照组的53%(7%~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18,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率分别为53.3%(8/15)和22.7%(5/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②37例获得性TTP患者的血浆ADAMTS13活性和ADAMTS13抗原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s=0.810,P=0.001).研究组患者的中位ADAMTS13抗原水平为33%(3%~99%),低于对照组的59%(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21,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ADAMTS13抗原水平显著降低率分别为13.3%(2/15)和9.1%(2/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研究组患者的抗ADAMTS13抗体检出率为66.7%(10/15),高于对照组的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④研究组患者中抗ADAMTS13抑制物检出率为46.7% (7/1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8.2% (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⑤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ULVWF多聚体检出率分别为20.0%(3/15)和13.6%(3/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获得性TTP患者于首次缓解期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OR=2.95,95% CI:1.13~6.96,P<0.05),检出抗ADAMTS13抗体(OR=3.31,95%CI:1.08~8.19,P<0.05),检出抗ADAMTS13抑制物(OR=3.24,95 %CI:1.24~9.03,P<0.05).结论 获得性TTP患者在首次缓解期内,ADAMTS13活性水平显著降低,存在抗ADAMTS13抗体及抗ADAMTS13抑制物,会显著增加疾病复发风险,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预测获得性TTP患者于首次缓解期内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组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裂解障碍、导致微血栓形成。在疾病发现最初,TTP死亡率超过90%,随着研究进展,以全血交换输血、血浆输注、血浆置换(PEX)为主要治疗方式,生存率提高到78%。此后近20年TTP的治疗几乎没有新进展。但目前出现了一批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有望将TTP治疗从经验性治疗推向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及复发率。本文就TTP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