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红  谢有琴 《吉林医学》2012,33(28):6255-6255
<正>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是全身最常见的畸形。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睾丸自腹膜后腰部下降,于7~9个月时降入阴囊;出生时未下降者,亦多在出生后短期内降入阴囊。睾丸于下降途中可停留于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约  相似文献   

2.
对隐睾的治疗大多认为应在青春期以前施行复位固定术,但对手术的最适宜年龄各家意见不一。本文经复习文献和临床观察,依据隐睾的超微结构改变,提出个人的看法。胎儿在7~8个月时睾丸由腹膜后下降。正常男婴在出生时睾丸大多数下降到阴囊内,但尚有0.8%的男婴在出生后一年睾丸仍未降入阴囊。成人隐睾症约为0.3~0.7%,未降入阴囊内的睾丸称为隐睾症。隐睾由于长期受腹内温度的刺激,导致生殖细胞和上皮的坏死、变性和萎缩影响精子的产生,甚致发生恶变。1981年韩玉升等报告5  相似文献   

3.
睾丸是男性生育、繁殖后代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男性的“命根子”。正常男性应有两个大小相似的睾丸安居在阴囊里。右边的睾丸比左边的睾丸稍大一些,位置也略高一点。大多数的男孩在出生时睾丸都已经下降到阴囊内,只有少数男孩的睾丸在出生时还没有完全降到阴囊内,不过到一周岁时这部分男孩的睾丸都应该完全降到阴囊里。如果睾丸在下降的过程中停滞于腹腔或腹股沟管内,而没有降入阴囊内,医学上把这种病症叫隐睾症。  相似文献   

4.
隐睾是指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1岁内一侧或双侧睾丸尚未降入阴囊而停留在睾丸下降途径中的某一部位,如后腹部(高位)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低位),其中约70%位于腹股沟内,8%位于腹膜后,22%位于阴囊入口处。发生原因可能在胚胎期母体内分泌不足所致,这类大都表现为双侧性隐睾,也可能是机械性因素使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在某处受限。  相似文献   

5.
正常睾九解剖学上降入阴囊依靠睾酮。睾酮促使引带(翠丸系于其上)通过腹股沟管。睾丸下降开始在胎龄第8个月时,一般在足月时已完成,少数婴儿持续到生后数周,此时期是青春期前垂体-睾丸轴功能最活跃期。出生后一年尚未降入阴囊的睾丸仅占0.8%,与青春期百分比相似。隐睾症发病机制显然是因激素缺乏,因为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的男孩,其血清促性腺激素和血浆睾酮的浓度均低于正常男孩。但解剖学上的异常,特别是副睾,也是睾丸下降不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已发现2/3经手术治疗的病例属于这种原因。某些睾丸呈单纯型异位,通常位于腹股沟皮下环的外侧。大  相似文献   

6.
隐睾(Cryptorchidism),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如腹膜后、腹腔内或腹股沟管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阴囊空虚,即阴囊内没有睾丸.这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很少一部分患儿因各种疾病,如肿瘤等,出生后下降正常的睾丸回缩至腹股沟管或腹腔内(继发性隐睾).  相似文献   

7.
<正>隐睾是指男婴出生后单侧或双侧睾丸未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也就是说阴囊内没有睾丸或仅有一侧有睾丸。双侧睾丸未下降或下降不全多由内分泌因素引起,单侧则往往与局部和机械因素有关。现对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62例隐睾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睾丸不在阴囊内而在腹股沟内者称为隐睾,有少数男婴出生后睾丸不在阴囊内称为先天性隐睾.患有先天性隐睾的儿童,其中有些睾丸会自动下降至阴囊内,从而使隐睾症获得自愈;可是也有些儿童青春期还不下降,必须手术治疗.过去认为如男婴出生后,两个睾丸己在阴囊内则这种情况终身不变.可是最近美国  相似文献   

9.
回缩性睾丸是指出生时或一个原本已降入阴囊内的睾丸,上提至阴囊上方、腹外斜肌腱膜与皮下深筋膜之间之浅袋(或称Denis Browne袋)、腹股沟管甚至腹腔内、阴囊内们不到睾丸。有时与隐睾难以鉴别,常按隐睾进行处理,2008年1月~2013年3月,我科共收治了3例回缩性睾丸,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熊廷富  熊艳  胡文利 《四川医学》2002,23(9):893-893
患儿 ,男 ,3岁。因右侧隐睾入院。患儿系第 1胎 ,足月顺产 ,生后一般情况好 ,无阴囊外伤史 ,出生后 1年家长发现右侧阴囊空虚 ,无睾丸 ,在当地就诊 ,诊断为右侧隐睾 ,此后至入院睾丸仍未降入阴囊 ,并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约 1cm× 1cm× 0 .5 cm大小包块 ,质中 ,活动 ,无压痛 ,可还纳腹腔 ,未经任何治疗。患儿入院后行右侧睾丸固定术 ,术中发现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口处 ,约 0 .5 cm× 0 .5 cm× 0 .4 cm大小 ,输精管部分缺如与附睾分离 ,呈盲端 ,附睾侧有约1cm长类似输精管状物与附睾相连 ,且粗大 ,两端相距约 1.5 cm,精索血管连续 ,附睾及睾…  相似文献   

11.
睾丸最初在腰部形成,逐渐下移,于胎儿出生前由腹腔内经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中。如果一侧或二侧睾丸停滞在正常下降的途中,如腹腔内、腹股沟管内或阴囊上部等,这种不完全下降的睾丸称为隐睾。若睾丸虽下降而已穿过腹股沟外环,但方向偏斜而停留在阴囊以外的异常位置者,如腹股沟部腹外斜肌腱膜上、阴茎根部、股部或会阴  相似文献   

12.
《中外健康文摘》2008,5(14):44-44
问:我已到了婚育年龄,最近还交了女朋友。令人不安的是我只有左侧一个睾丸,请问,这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吗? 答:人体的两个睾丸在胚胎发育时期,位于腹腔内,随着胎儿生长,两个睾丸逐渐下降,在6~9个月时经腹股沟管降入阴囊内。如果这一下降过程受阻,睾丸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称为隐睾。  相似文献   

13.
隐睾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约有3%的足月婴儿和30%的早产婴儿发生,这些患儿中大多数可于3~4月内睾丸降至阴囊,约有0.8%左右的患儿在出生后1年睾丸仍未降至阴囊[1]而需要手术治疗。自1980年以来我院对375例隐睾患者进行了手术治...  相似文献   

14.
目前 探讨一侧扪不到睾丸的儿童隐睾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42例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行手术探查及治疗。结果 42例中28例为高位隐睾,2例已降入阴囊,2例于股管内,1例位于腹股沟管内,均发育不良,9例为患侧睾丸缺如,行睾丸固定术28例,除发育不良,异位睾丸例,仅作探查5例,25例获随访半年至11年,术后睾丸回缩3例,萎缩2例。结论 一侧扪不到睾丸的患儿,其睾丸大多位于腹腔内,其次为患侧睾丸缺如,发育不良,异位或已降入阴囊伴睾丸极度发育不良,术前仍缺乏可靠的确诊方法,手术探查仍然是最可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解读隐睾症     
《开卷有益》2024,(1):51-52
<正>一、隐睾隐睾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内,阴囊内无睾丸,包括睾丸缺如、睾丸异位、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在足月的婴儿中,发生率约为3%,在早产儿这一比例则上升到了20%。睾丸发源于胚胎后腹中线旁的两侧泌尿生殖嵴,其位置相当于12胸椎,随着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睾丸下降开始于胚胎第7个月,应从腰部腹膜后的原始部位逐渐下降,出生后最终定位于阴囊,而睾丸停留在其下降过程中的任何一处,未入阴囊,即为隐睾。  相似文献   

16.
患儿,4岁。主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2年余入院。自出生后即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睾丸。体检:发育正常,右侧腹股沟部有5.0cm×4.0cm×3.0cm肿物,质软,平卧或按摩后消失,右侧睾丸正常,左侧阴囊内未触及睾丸,左  相似文献   

17.
隐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内或下降不全而隐藏于其他部位,临床称睾丸未降。出生时约1%~7%的睾丸未下降,但多在生后几周内下降;若至青春期仍未下降,则无自然下降可能,且单侧隐睾往往不会自然下降。文献报道隐睾发生率为1/150,其中约20%为不可触及隐睾,除了影响生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小儿隐睾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小儿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疗效.方法 本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50例,传统开放式手术组62例.对两组手术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高位隐睾26例,低位隐睾24例.全部1期将睾丸降入阴囊;开放式手术组,高位隐睾17例,低位隐睾45例,42例Ⅰ期手术将睾丸降入阴囊,有20例经Ⅱ期手术将睾丸降入阴囊.腹腔镜组比开放式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双侧隐睾不需增加切口.结论 腹腔镜手术比开放式手术有明显优越性,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术者容易操作,手术安全、可靠,可替代传统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19.
隐睾症指的是婴儿出生2个月以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畸形状态。隐睾症分真性隐睾和假性隐睾两种。假性隐睾是指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但阴囊上方或腹股沟部可摸到睾丸;真性隐睾不但在阴囊内摸不到睾丸,就是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处也摸不到睾丸,其位置过高,常位于腹腔内。不论是真性、假性隐睾,还是双侧、单侧隐睾,统称为隐睾症。  相似文献   

20.
<正>患儿男,4 d,本院顺产,出生一般情况可,于出生后3 d,因新生儿黄疸转入新生儿科,临床医师体格检查发现右侧阴囊内未扪及睾丸,左侧阴囊内可扪及一大小约4 cm×3 cm包块。行超声检查:右侧阴囊空虚未探及睾丸回声,其周边及腹股沟区均未探及睾丸回声,左侧阴囊内可探及2个大小分别约10 mm×6 mm(偏左侧)、11 mm×7 mm(偏右侧)的睾丸回声,双睾丸并行排列,形态规则,实质回声中等均匀,两睾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