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耳蜗植入巡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工耳蜗植入是帮助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可靠手段,近十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工耳蜗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需要多学科人员的密切配合。本文从植入手术、听力学检查与调试、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围绕我国近十年来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做了回顾和展望,指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人工耳蜗国产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由于听力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不断发展,耳聋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来改善听力,提高言语交流能力,因此,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成为耳聋患者接受耳聋教育和进行社会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仅有部分耳聋患者反应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改善效果较好,有些患者表示听力仍较差,不能获得很好的听力及言语理解力[1-3]。这些问题引起了听力师和临床耳鼻咽喉科医生极大地关注和研究。Moore等[2]于2000年提出重度至极重度聋患者的耳蜗存在“死区”,该死区的存在导致助听器增益无效,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将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年龄下限降至9月龄表明:有必要更早地植入人工耳蜗,以收获聋儿植入后更佳的听力、言语和语言康复成效。在低龄婴幼儿中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离不开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及麻醉团队提供围手术期支持,对诊断、麻醉风险、外科技术、术中测试和术后编程、长期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婴幼儿听力学诊断、干预和评估带来了挑战。9~24月龄儿童植入人工耳蜗的指征仍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围绕“先天聋儿植入人工耳蜗的指征和时机”“植入前是否试配助听器”等话题,耳外科专家与听力学专家应携起手来,审慎、稳妥、积极地开展低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的循证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W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手术前后听力评估和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确诊的12例WSⅡ型行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将患儿植入后听力情况与12例内耳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2例WS患儿术中电极植入鼓阶顺利,术后无面瘫及脑脊液漏现象发生,术后听阈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经过超过0.5年的言语康复训练,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人工耳蜗适用于WS患儿,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5.
通过客观及主观听力学评估来确定人工耳蜗植入是否对语前聋成年患者言语发育有促进作用。采用回顾分析患者术后的开放式言语识别率等客观指标及患者生活质量等主观指标。结果是 1989~ 1999年共完成 198例成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其中4 4例为语前聋 ,分别植入美国Nucleus 2 2、Nucleus2 4或Clarion人工耳蜗装置。患者平均手术年龄 34岁 (14~ 6 2岁 ) ,通过开放式言语识别率测试 (包括字词、短语和短句识别 )可以发现自幼接受不同听力训练的语前聋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语前聋患者手术效果的确不如语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意义。方法对24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测试、听觉行为分级评估(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词表识别率评估(word recognition score, WRS);言语评估采用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结果术后患者各频率的助听听阈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CAP、WRS、SIR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诱发电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力以及听力改善的情况 ,过去多采用主观测听法 ,但在儿童尤其是幼儿 ,由于表达的障碍 ,不能可靠地评估其听阈值及言语感知能力。另外 ,主观测听法有时不可靠 ,且重复性较差。因此 ,临床听力学家希望寻找可靠而且客观的测听方法来估测行为阈值 ,以提高人工耳蜗装置言语处理器调试工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许多作者提倡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应用客观阈值测定方法 ,如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EA…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和家长进行术后的随访调查,以期了解术前检查、术后听力康复和言语训练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宝贵经验,为植入患者和家长提供康复指导和帮助。方法 对56例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包括患儿的术前评估、植入装置,植入年龄,手术后的言语康复训练、恢复时间、言语发展水平满意度和目前患儿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待植入人工耳蜗的家庭提供的建议等内容。结果 调查显示①手术前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较完善,但言语评估不足;②助听器配戴率(47/56),术前配戴助听器者植入人工耳蜗后的满意度与未配戴者无明显差异;③术后66.1%的患儿选择康复机构进行言语康复,9%在家庭训练;两种方式皆选者占16.1%:④75%的家庭对人工耳蜗有适当的期望值。75%认为植入效果与预期一致或更好;⑤53.6%的孩子于术后3-6个月内在听力言语方面表现出明显进步,一年和一年半后表现出明显进步的儿童分别占25%和5.4%,16.2%的植入者尚未表现出明显效果;⑥70%家长认为如不能通过助听器获得很好的听力补偿应尽早植入人工耳蜗。产品的选择、售后服务和持久的康复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结论 ①家长及专业人员应重视术前的全面评估;②家长应充分了解人工耳蜗知识,有助于聋儿术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语言训练:③调查显示植入时间越长,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听觉发育效果越明显,故应重视听觉言语的长期培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听力学的角度评价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及其电刺激对患者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手术前后能够良好配合纯音听力检查、中耳内耳无明显异常、测听条件基本相同的单侧Nucleus人工耳蜗植入者31例,了解并分析其耳蜗植入前后不同频率残余听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一段时间的耳蜗电刺激后,部分患者植入耳的残余听力会有所保留(66.67%);植入侧1kHz以下频率段的残余听力较手术前有显著差别,损失最重的是500Hz或1kHz,其次是250Hz;植入侧2、4kHz较手术前无显著差别;非植入侧听力较手术前无显著差别。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及耳蜗电刺激对植入耳的残余听力并非完全破坏,对不同的频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1kHz以下频率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0.
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的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方法及手术前后听力评估和术后言语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的19例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10例患者植入后听力情况与10例耳蜗发育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9例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中,32个电极全部植入者12例,28个电极植入者2例,26个电极植入者2例,22个电极植入者2例,20个电极植入者l例;术中7例发生多量脑脊液流出(ozze),5例发生脑脊液井喷(gusher),7例无脑脊液外溢。两组患者术后听力接近,均在30~40dB HL左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者接近,2例稍差。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Mondini内耳畸形患者,但手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听力学及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听力学专业杂志的创刊发行、听力学专业书籍的编纂出版和听力学学历教育的稳步发展,听力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在健康快速成长。而如何合理补偿听障者的听力损失,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其由于听力损失而造成的损害(言语障碍、交流障碍、心理障碍、社会行为障碍、就业障碍等),将是听力学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终极的任务和目标,这也正是康复听力学所承担的任务所在。目前,全数字助听器选配工作在我国大中城市全面展开,接受多导人工耳蜗植入者已达3000人左右,听力言语语言训练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情况表明,康复听力学领域正在发生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小于2岁的先天性语前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檀入术前及术后的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测试和语言能力的比较,探讨幼儿期檀入人工耳蜗对先天性语前聋幼儿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5例接受人工耳蜗檀入的儿童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最小1.3岁,最大2岁,平均年龄1.6岁。经过3年康复学习后,对其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与手术前测试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系列测试结果显示,经人工耳蜗檀入及3年听力和言语康复学习后,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测试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檀入对于极重度失聪儿童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先天性极重度失聪儿童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檀入手术,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学习进一步发展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避免因听力剥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聋人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因此在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前后的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标准。本指南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工作者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使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14.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耳蜗植入病人的心理特点,探索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以促进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方法对37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病人在手术前、后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心理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37例病人均积极配合手术和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所有病人恢复至应用听力。结论恰当的心理护理促进了人工耳蜗植入病人术后的听力言语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电生理结果 变化并分析其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2例听神经病患儿进行术前听力学评估,术中、术后听觉诱发电位反应监测及开机后1年的随访,获得其开机后6个月与12个月时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并与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相近的非听神经病耳蜗植入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例1术中神经反应遥测hen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及电刺激听性脑干诱发反应(electr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可引出波形,但重复性不好,EABR V波潜伏期延长.开机12个月时复查,2项电生理检查均引出可重复波形,EABR V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显著提高,开机1年后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儿童;例2术中NRT未引出有意义波形,EABR可引出波形,但重复性不好;开机12个月复查,2项电生理检查均引出可重复波形,EABR V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亦有所提高.结论 2例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术前听觉通路电活动的去同步化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听力言语能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说明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听神经病患者实现听力重建,重返主流社会的治疗和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教育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听障人士可以通过医疗、听力学干预和康复回归有声世界,从而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面对中国庞大的听力障碍人群.加快培养听力康复专业人才.促进该行业的正规化、系统化,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主要讲述中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并与美国听力学和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教育进行对比,对中国的听力康复教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听力学评价对判断小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名3岁以内小龄聋儿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声导抗等客观测试。行为观察(behavioral observation audiometry。BOA)、视觉强化定向反应(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等行为测听及听觉言语评估,用其结果综合判断听力损失程度。术后开机3个月对所有小儿进行听觉言语评估,与术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后50名聋儿的听觉言语识别率有明显提高。结论综合听力学评价能够准确筛选出小龄聋儿人工耳蜗适应证患者,筛选出来的患者术后可以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并对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1997年至今,北京同仁医院共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700余例,其中双侧内耳畸形患者108例,随访并回顾性分析97例,就不同原因内耳畸形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开机调试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②术后经正规康复训练,患者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均有不同程度提高;③目前大部分患者于正常学校就读或已经工作,重返主流社会.结论对内耳畸形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是安全可靠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远期康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作用。方法和结果 在我院临床听力中心1996年至2001年4月就诊的1000科名6岁以下儿童中要求植入人工耳蜗的小儿,男30例,女26例,经系统的术前的医学和听力学评估(CT或MRI、ABR、40Hz-AERP、声阻抗、耳声发射、小儿行为听力评估包括裸耳听阈和助听听阈),植入人工耳蜗45例,10例配以助听器,1例证实为蜗后病变而随访。结论 小儿行为听力测试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听力学评估很重要,可以进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指导术后测试,并可作为术前的听觉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验证人工耳蜗擅入后康复教育对聋儿言语听觉康复的重要性,并对阶段性康复教育的效果进行评定。材料采用单一被试,男童,3周岁,术前听力学评估包括行为测听以及听觉诱发电位,诊断为双耳极重度聋。术前经严格检查,符合手术指征,于2002年10月15日在全麻下接受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术。方法 术后一个月之后,先后进行多次开机调试,求得量佳的听力重建效果,经评估证明,人工耳蜗模拟策略的听力重建效果较为显著,加上言语听觉康复教育及时跟进,教材为“启聪博士”中听觉学习的八个阶段,“启音博士”中的发声调练,以及言语的重读治疗法,为期三个月。结果 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单一被试分析,分别对主要的辨音过程进行单基线A—B实验设计,均采用C检验。结论 实验处理即听力训练对该患儿辨音能力的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