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纳甲法针刺对AA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甲法针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以完全弗氏佐剂关节局部注射造成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AA),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纳甲法针刺组,分别处理后测定各组血清皮质醇、大鼠关节肿以及病理改变。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纳甲法针刺组血清皮质醇升高,同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与正常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纳甲法针刺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和病理改变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纳甲法针刺对其关节肿胀情况和病理方面有明显改善且可能与调节血清皮质醇含量有关,其针刺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生物节律等时间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穿山龙总皂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穿山龙总皂甙治疗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的大体形态及镜下关节病理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将AA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药物组,连续灌胃给药8天,观察AA大鼠大体表现,计算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镜下观察胸腺、脾和关节病理变化。结果:不同剂量(20mg/kg.d-1、40mg/kg.d-1、80mg/kg.d-1)的穿山龙总皂甙均能明显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其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病理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关节软骨破坏有所减轻。结论:穿山龙总皂甙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慢性、多发性的全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致残率较高,中西医内服药物副作用较大,外用西药价格偏高,而中药贴敷及针灸属于中医的外治方法,具有疗效肯定、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对中医外治法的开发与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自制克风湿软膏透皮贴敷配合针刺临床观察,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消炎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成骨科消炎酊组、扶他林软膏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前3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骨科消炎酊组、扶他林软膏组使用骨科消炎酊及扶他林软膏,模型组、空白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的一般状态与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右侧踝关节肿胀度;光镜下观察踝关节滑膜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含量。结果:空白组、扶他林软膏组、骨科消炎酊组关节肿胀度、ICAM-1、CINC-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扶他林软膏组与骨科消炎酊组关节肿胀度、ICAM-1、CINC-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消炎酊具有缓解肿胀、改善滑膜炎症、降低关节滑膜中ICAM-1、CINC-1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Li P  Fang JQ  Zhou YF 《中国针灸》2011,31(9):821-826
目的:观察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背部正中线皮内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发CI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基质对照组(B组)、低浓度贴膏穴位贴敷组(C组)和高浓度贴膏穴位贴敷组(D组),每组12只.C、D组分别贴敷低、高浓度雷马Ⅱ型贴膏,穴取“身柱”“至阳”“命门”,每日1次,每次贴敷约15 h,治疗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第30天结束;B组贴敷方法同C、D组,但仅使用不合药物的基质贴膏;A组不施加任何处理.观察病变关节的形态及病理组织变化等.结果:C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在治疗30 d后较同期B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在治疗15d后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反应较同期A组和B组显著降低(均P<0.01).D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在治疗25 d后、关节炎指数在治疗20 d后、大鼠足爪病理损伤和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反应较同期A组和B组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在治疗t5 d后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D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在治疗25 d后较同期C组大鼠亦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CIA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高浓度贴膏疗效优于低浓度贴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起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痹胶囊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Ⅱ型胶原蛋白注射法诱导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清痹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阳性药组,并设空白组。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及关节肿胀情况,记录关节炎评分。结果:清痹胶囊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模型大鼠的体质量,药后4周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各剂量组药后5周都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清痹胶囊中、小剂量组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清痹胶囊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大鼠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湿宁胶囊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ofacitinib组(15mg·kg-1)和风湿宁高、中、低剂量组(1.32,0.66,0.33 g·kg-1)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湿环境结合II型胶原诱导的方法制备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每日1次,连续28 d;观察药物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滑膜组织JAK2、STAT3及JAK2/STAT3通路负反馈抑制因子SOCS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风湿宁胶囊可显著降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度,抑制JAK2、STAT3 mRNA及蛋白的过表达,促进SOCS3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风湿宁胶囊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作用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槐果碱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影响。方法:将AA大鼠灌胃给药14天,计算AA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结果:槐果碱大鼠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滑膜组织充血、水肿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翳形成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槐果碱能明显改善完全福氏佐剂所致AA大鼠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关节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建立佐剂型关节炎大鼠动物模型,从关节肿胀度和病理改变观察关节炎丸的治疗作用。结果:关节炎丸能显著抑制大鼠足趾肿胀度、滑膜、骨和软骨组织的破坏,且其治疗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关节炎丸有消肿和抑制滑膜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配合燮枢解郁方心身同治治疗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大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关节炎组、抑郁症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予补肾治尪汤合燮枢解郁方灌胃,对照组予补肾治尪汤灌胃,其他4组均予蒸馏水灌胃;观察Open-Field积分、糖水消耗量、关节肿胀度和关节滑膜病理积分。结果:组间对比,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大鼠Open-Field积分、糖水消耗量及关节肿胀度,P<0.05;而在关节滑膜病理积分的改善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配合燮枢解郁方能够在有效缓解大鼠抑郁症状的基础上显著减轻其关节炎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张霄翔 《中药材》1996,19(2):92-94
应用正交试验筛选出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橡胶膏剂的最佳处方:按新药审批办法中对橡胶膏剂稳定性试验要求,对该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结果得出拉力值最大而皮肤刺激性最小的最佳处方为:基质10g,提取物为0.2g(A_2),无水乙醇0.2ml(B_1),二甲基亚砜0.2ml(C_2)。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宣痹凝胶膏剂中龙胆苦苷、柚皮苷、原苏木素B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MerckR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0~ 33 min,11%乙腈;33~36 min,11%乙腈~20%乙腈;36~67 min,20%乙腈),柱温20℃,流速0.6 mL· min-1,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10 μL.结果:龙胆苦苷、柚皮苷、原苏木素B分别在0.014 9 ~0.745 0 μg,0.007 1 ~0.355 0 μg,0.002 2 ~0.107 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 (RSD 2.19%),103.51% (RSD 0.94%),99.58%( RSD 2.49%).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宣痹凝胶膏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218 cases of insomnia were treated by auricular plaster therapy with seeds of Vaccaria segetalis. The auricular points Heart, Shenmen, Occiput and Brain were selected. The resultsshowed that 136 cases were cured, 76 markedly impr0ved and 6 no effect. The effect of this therapy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medication (P<0. 01)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相似文献   

14.
刘永忠  王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2):2738-2739
目的:探讨驱风膏基质的比例,对基质进行改进,确定理想处方,寻找既保持传统黑膏药基质优点,又能不污染衣物的黑膏药。方法:采用大豆油、四氧化三铅为基本基质,筛选其它成分诸如石油树脂、氧化锌、聚氯乙烯等辅料。并以黏着力、皮肤残留量作为考核指标,测试新基质用量。结果:基质经改进后黏着力强,污染小,皮肤残留少。结论:石油树脂和氧化锌的加入及用量对驱风膏基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观察腹水膏穴位贴敷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疗效 ,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其治疗机理。采用艾氏腹水癌瘤株用NIH小鼠接种 ,随机分正常空白对照组 (正空组 )、模型对照组 (模对组 )、局部贴敷组 (局贴组 )、穴位贴敷组 (穴贴组 ) 4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与模对组相比 ,腹水膏局贴或穴贴均可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 (P <0 0 5 ,P <0 0 1) ,显著抑制恶性腹水增长速度 (P <0 0 5 ,P <0 0 1) ,穴位贴敷优于局部贴敷 (P <0 0 5 ) ;腹水膏可下调外周血sIL 2R水平 (P <0 0 5 ) ,显著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 (P <0 0 0 1)。艾氏腹水癌小鼠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失衡 ,腹水膏治疗艾氏腹水癌疗效确切 ,其机理可能为下调外周血sIL 2R水平 ,提高外周血TNF杀伤活性 ,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膏对大鼠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造成大鼠骨缺损模型,奇正消痛贴膏2,1,0.5 g·kg-1经皮给药4周,观察给药1~4周X射线检查、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测定、生物力学测定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奇正消痛贴膏2,1,0.5 g·kg-1剂量组大鼠骨缺损部位7 ~28 d的放射线检查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骨密度不同程度增高,灰度增加,在药后14 d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中ALP,Ca,P水平未有显著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奇正消痛贴膏2,1,0.5 g·kg-1组7~14 d时骨小梁形成及骨板生成速度快于模型组.结论:奇正消痛贴膏对大鼠骨缺损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电针及电针配合耳穴贴压两种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组两组,每组30例,分别用电针疗法和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的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分值均显著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电针组和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组之间患者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的下降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组下降幅度更显著。结论:单纯电针与电针配合耳穴贴压两种疗法对肥胖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均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且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组患者在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腰围、臀围分值的下降上更明显,说明综合疗法减肥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8.
抗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抗炎止痛膏(AA膏)的抗炎抑菌作用进行动物实验观察。方法:依据《药理试验方法学》和有关规定进行抗炎试验和皮肤急、慢性毒性实验;采用扩散方法对AA膏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AA膏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炎性水肿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见任何毒性反应;抑菌实验证明,AA膏对几种皮肤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AA膏为一具有抗炎作用、低毒的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9.
赵宗仙 《世界中医药》2014,9(3):365-366
目的:分析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治疗方案,每天1次,设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跟踪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儿泻康贴膜中的有效成分——胡椒碱的离体透皮吸收的行为及其定量分析,探讨儿泻康贴膜中的胡椒碱体外透皮的可行性,为中药内病外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胡椒碱不同时间对小鼠离体皮肤透皮吸收率。结果:胡椒碱经离体小鼠皮肤的透皮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52 h后胡椒碱的渗透率为78.51%,且保持基本不变。结论:胡椒碱能透皮吸收,且本方法简单,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儿泻康贴膜中胡椒碱的透皮吸收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