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延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延安市2005--2010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延安市报告梅毒病例3250例,年均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2331例),占总病例数的71.72%,其次是一期梅毒(533例)占16.40%,二期梅毒(267例)占8.22%,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59岁年龄组发病为主(2394例),占总病例数的73.66%;男性1805例、女性1445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14804~4),占病例总数的45.54%,其次为家务及待业(占16.06%)、工人(占12.31%)。结论延安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要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行为干预,以控制梅毒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 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 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Ⅰ期梅毒(1 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 182例,女性病例1 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39岁年龄组为主(1 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 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 119例),占27.19%。结论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珠海市梅毒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防控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的各行政区抽取4个区(镇),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各区(镇)的梅毒发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毒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2年珠海市4个区(镇)共报告梅毒486例,无死亡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99/10万、4.10/10万、4.50/10万、9.30/10万、8.52/10万、18.25/10万、31.31/10万和33.8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90/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Ⅰ、Ⅱ、Ⅲ期、胎传、隐性梅毒分别占29.21%(142例)、32.92%(160例)、1.03%(5例)、1.65%(8例)、35.19%(171例)。除胎传梅毒外,发病年龄从15岁开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76.95%(374例),≥60岁年龄组占9.67%(47例);梅毒的发病以商业服务、家务及待业居多,其病例构成分别为:20.08%(96例)、18.41%(88例)。隐性梅毒病例数逐年增加,2006年开始出现隐性梅毒超过Ⅰ期梅毒,2010年起病例数增加迅猛,最高占当年总病例数的55.07%(38/69);各年发病职业构成不同(P<0.01),家务及待业、离退休人员、学生人群的构成逐年增多。Ⅰ期梅毒以男性发病为多,占67.61%,而隐性梅毒则男女分别占51.46%和48.54%;隐性梅毒以家务及待业居多(占22.01%),而Ⅰ期梅毒则以商业服务居多(占22.05%)。结论珠海市被调查地区的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隐性梅毒的发病率超过Ⅰ期梅毒,且普通人群发病有增多趋势,说明该市的梅毒防治工作应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郑州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2-2016年郑州市报告梅毒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郑州市5年累计报告梅毒发病15 855例,年均发病率37.8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以隐性梅毒为主(75.19%),其次是Ⅰ期梅毒(16.31%)、Ⅱ期梅毒(6.63%),不同年份梅毒分期构成比不同(P<0.05);隐性梅毒报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Ⅰ期和Ⅱ期梅毒报告病例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值均<0.05)。全市所辖15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上街区(74.47/10万),不同县(市、区)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0.92∶1;20~4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51.43%),其他是50~79岁组(37.05%)、≥80岁组(8.16%)、<20岁组(3.37%);职业中农民占比最高(32.96%),其次是家务及待业(27.19%)、离退人员(13.74%)。结论梅毒仍是郑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切断梅毒的传播,严格执行梅毒病例的诊断和上报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10年峨眉山市梅毒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峨眉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73/10万,发病率由2005年的6.95/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1.65/10万;2010年居8种性病之首;以Ⅰ期梅毒为主,隐性和胎传梅毒逐渐增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共155例,占总病例数的50.8%,疫情向普通人群扩散;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该年龄段共发病194例,占总病例数的63.61%;文化程度中学占绝大多数,共193例占总病例数的63.28%;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结论 峨眉山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青壮年农民为发病的主要人群,应为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邵琴 《中国校医》2010,24(10):734-735
目的分析徐州市鼓楼区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共报告梅毒病例73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6.78/10万,200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35.47/10万,2009年最高为54.12/10万;梅毒病例Ⅰ期202例,占27.33%,Ⅱ期80例,占10.83%,Ⅲ期5例,占0.68%;胎传梅毒34例,占4.60%,隐性梅毒418例,占56.56%。发病年龄以20~49岁年龄组居多,占64.95%(480例)。结论梅毒疫情呈现持续性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宝鸡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宝鸡市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407例,年均发病率为5.31/10万,梅毒年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04∶1,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离退休人员、工人3项职业报告梅毒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49.18%、14.07%、10.16%,20~50岁年龄组占63.18%,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病例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一、二期梅毒次之。结论该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监测,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规范诊治梅毒病例,防止疫情漏报和误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河源市报告梅毒病例4116例,年均发病率为19.62/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06年的7.7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1年的30.6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类型以隐性梅毒(1946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7.28%,其次是I期梅毒(1441例)占35.01%。男性病例2182例,女性病例1934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发病以25—39岁年龄组为主(1380例),占33.53%;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1360例),占33.04%,其次是农民工(1119例),占27.19%。结论河源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控形势日益严峻,应加强对群众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卫生检查工作和重点人群的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新乡市梅毒和淋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3年新乡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新乡市共报告梅毒和淋病分别为7 609例和2 075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分别为3.52/10万~26.85/10万和2.67/10万~8.69/10万;2006年后梅毒发病上升趋势明显,梅毒报告发病例数超过淋病,其中隐性梅毒报告发病例数增长最快,2008年成为构成比最大的梅毒分型(55.15%);淋病发病率无明显的趋势性;梅毒男性病例多于女性,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人群和20~44岁年龄组,分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4.19%和72.14%,职业类型均以农民为主。结论新乡市梅毒和淋病流行趋势不同,梅毒为发病率最高的性病,隐性梅素所占比重较大,应加强梅毒等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以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实施近10年以来,广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 - 2019年广州市性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2010年以来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一期和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态势,其中早期梅毒年平均下降率为10.23%,χ2趋势检验显示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稳定下降态势(χ2趋势 = 1 151.262,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2019年下降至1.6722/10万活产数,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目标要求;(2)发病年龄以20 ~39岁性活跃人群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分别占19.72%、21.54%和25.82%;20~29岁(χ2趋势 = 29.243,P<0.001)和30~39岁年龄组(χ2趋势 = 226.798,P<0.001)发病率有稳中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逐年上升态势(χ2趋势 = 484.085,P<0.001);性别构成20~39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分期中早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隐性梅毒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31.07%、13.70%、13.64%、12.33%;(3)早期梅毒构成占16.24%,隐性梅毒占81.18%,其它分期占2.58%,且隐性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71.46%逐年上升至2019年89.84%。结论 广州市梅毒控制达到预期目标,但隐性梅毒及老年人群体发病数上升仍然是今后梅控工作面临挑战,应加大对相应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同心县2008—2011年梅毒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该县梅毒发病率增长的原因。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同心县2008—2011年梅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同心县2008—2011年共报告梅毒病例11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1/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男性37例,女性76例,男女性别比为1∶2.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30~39、40~49岁3个年龄组,共报告66例,占58.4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84例,占74.34%;梅毒患者中已婚者102例,占90.27%。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共95例,占84.07%。结论同心县梅毒发病趋势不容乐观,提示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2.
邓思梦  宝彬彬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22,(10):1375-1378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自贡市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0年自贡市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2020年自贡市梅毒发病率由2010年的24.49/10万上升至2020年50.65/10万,呈增长趋势(χ2趋势=710.65,P<0.05),年均增长率为6.83%。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自流井区(50.23/10万),年均增长率最高的为富顺县(15.30%)。女性年均发病率高于男性(χ2=7.39,P<0.05),年均增长率男性高于女性。梅毒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5岁,占总病例数的62.40%;75~<80岁组报告发病率增幅最大,年均增长率为15.74%。梅毒累计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46.90%。梅毒累计报告病例数中,隐性梅毒占比最大(76.34%),隐性梅毒和三期梅毒构成比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2010—2020年自贡市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应加大梅毒筛查力度,加强对高发人群的宣传教育,遏制蔓延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宣威市梅毒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宣威市传染病疫情中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宣威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038例,年平均发病率7.6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28/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2.49/10万;近年来男性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报告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5;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发病总数71.68%;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近年来隐性梅毒上升较快,其它梅毒有所下降,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居多占67.24%,隐性梅毒中女性报告发病数高于男性。[结论]宣威市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梅毒疫情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三明市2010-2015年性传播疾病(STD)疫情特点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5种法定报告和监测的STD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明市2010-2015年累计报告STD病例19 086例,年均发病率127.14/10万;以梅毒与尖锐湿疣为主,梅毒发病率增长较快,尤其隐性梅毒,而淋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患者21~50岁占80.3%,以农民(36.6%)、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23.3%),性别比1.34:1;性病专科医院报告的Ⅰ期梅毒数较Ⅱ期少,而非性病专科医院报告的Ⅰ期梅毒数较Ⅱ期多.结论 近5年三明市STD疫情相对平稳,但梅毒发病率有所上升,应加强宣传力度,遏制STD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5-2014年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梅毒流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2005-2014年梅毒报告疫情和人口学资料,并对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梅毒报告病例数由2005年7 365例升至23 163例,发病率从2005年的8.99/10万升至28.57/10万,历年的各期型梅毒中,以隐性梅毒的报告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最高,成为主要流行类型;报告病例数的男女性别比从2005年的1.43∶1降至0.83∶1,女性报告病例数从2009年起高于男性,发病率从2008年起高于男性;历年的报告病例多集中于20~39岁年龄组,60岁以上年龄组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27.49%;累计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农民为主。结论四川梅毒疫情处于上升趋势,提示应加大筛查力度,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的治疗,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梅毒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共报告老年梅毒病例465例,报告的年发病率在48. 87/10万~72. 43/10万之间波动,年均发病率为62. 10/10万。60~6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50. 32%(234/465),年龄别发病率以85岁及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71. 58/10万;老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职业以离退人员的病例数最多,占比44. 95%(209/465),然后依次是农民占比35. 48%(165/465)、家务及待业占比14. 84%(69/465),以上3种职业占老年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95. 27%(443/465);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是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关街道办事处和长阳镇,占到5年间房山区老年梅毒报告病例总数的36. 13%(168/465);梅毒分期中各年均以隐性梅毒为主。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老年梅毒发病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应继续加强该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马山县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报告系统的马山县梅毒病例个案材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马山县累计报告梅毒1631例,占全部性传播疾病的74.10%(1631/2201)。其中,男性534例,女性1097例,男女性别比为1∶2.05。梅毒集中于20~49岁年龄段人群,共报告1347例,占总病例数的82.59%。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占86.88%(1417/1631)。年发病率为51.81/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为21.45%。全县11个乡镇均有梅毒报告。结论马山县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民工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周龙成  潘英  欧阳敏 《预防医学论坛》2014,(7):476+499-F0002
目的了解资阳市梅毒发病趋势、分布特征,为制定控制梅毒等性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资阳市2005~2012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梅毒病例5180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4.74/10万,近年来我市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数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占58.09%,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7;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71%。结论资阳市梅毒疫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19.
襄阳市襄州区2001—2010年梅毒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1—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梅毒的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1—2010年襄州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区10年共报告梅毒病例380例,年均发病率为3.75/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10年12.16/10万,最低为2003年0.10/10万;城区(张湾镇)发病率为8.80/10万,农村地区(其他12个乡镇)发病率为2.94/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P<0.01)。发病以20~59岁年龄组人群为主,共309例,占81.32%(309/380);男性病例176例,女性病例204例,男女性别比为1∶1.16,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38.95%(148/380),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占22.37%(85/380)。梅毒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共198例,占52.11%。结论襄州区2001—2010年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农民、家务及待业者为高发人群。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梅毒诊疗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规范治疗,以控制传染源,阻止梅毒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2005—2014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5—2014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报告淋病6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6.50/10万;报告梅毒1 56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5.52/10万。淋病男性发病594人,女性发病59人,以青壮年发病为主,20~49岁共报告548例,职业以农民(38.13%)、商业服务(19.75%)、家务及待业(14.55%)和工人(11.79%)为主。梅毒男性发病759例,女性发病801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30.06%)、农民(27.44%)、商业服务(13.91%)和离退人员(13.08%)为主,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隐性梅毒占报告病例数的65.29%。结论该区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淋病发病无明显变化趋势。政府部门和专业防治机构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控制淋病和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