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利用体表高频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3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χ^2检验。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IMT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1.39%及87.78%,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71.60%、90.12%及95.06%;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均增加(P〈0.05);⑧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受检者行颈总动脉(CCA)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同时检查主动脉瓣,观察其有无钙化,并将上述结果 与CAG结果 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χ2检验.结果 CAG阳性组CCA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CCA的IMT和斑块积分均增加;同时,CAG阳性组的主动脉瓣钙化(AVC)发生率高于阴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AVC及颈动脉粥样硬化+AVC 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00%、84.62%及86.67%,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度分别为72.58%、90.32%及93.5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观察冠心病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采用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探测斑块发生率、相关物理性状和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统计学处理各数据,并对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数目及其积分均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颈总动脉部分物理性状及血流动力学环境参数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 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64例)及非冠心病组(66例),检测颈总动脉及颈动脉分又处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宽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确定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界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无损组和冠脉受损组。应用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选用ROC曲线来确定IMT的临界值。结果 通过ROC曲线确定的颈总动脉IMT的临界值是0.865mm,这个临界值对预测冠状动脉受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4%和66.7%。结论 应用ROC曲线来确定的颈总动脉IMT临界值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颈总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与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探讨 ,比较 IMT与颈总动脉内 -中膜横切面面积 (IMCS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成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 1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 ,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三组患者颈总动脉 IMT和斑块 ,计算 IMCSA。比较三组间 IMT和 IMCSA的差异 ,比较 IMT和 IMCS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状动脉 1支和多支病变组间 IMT无显著差异 ,IMCSA和斑块面积在多支病变组显著增高 (P<0 .0 1)。用 IMCSA来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能更好地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颈总动脉 IMCSA较 IMT能更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 ,区分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8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21例)与非冠心病组(63例),而冠心病组又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与斑块Crouse积分,观察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①颈动脉IMT: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P0.05);②斑块Crouse积分:冠心病组的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患者斑块Crouse积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紧密相关,通过超声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及给予针对治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IMT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33)、3支病变组(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的加重,其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0例患者行颈动脉IMT测量及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斑块的发生率并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组IMT及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为93.22%,特异性为70.51%,阳性预测值为70.51%,阴性预测值为93.22%.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及具有冠心病高危险因素人群临床检查中,超声对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检测,能够成为研究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超声检测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并调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①CAG阳性组颈总动脉的IMT较CAG阴性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总动脉的IMT≥0.8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76.6%,特异性92.4%,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81.7%;颈总动脉的IMT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P〈0.01)预测临界点为0.775mm。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90%,特异性70.3%,阳性预测值72.4%,阴性预测值88.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颈总动脉的IMT的显著增厚,以IMT≥8mm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颈总动脉的IMT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