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下腹部阵发性胀痛,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不畅5月而入院。直肠指检发现直肠上段明显狭窄。钡灌肠见直肠上段约5cm长的范围内明显狭窄,直径约1.5cm,狭窄以上肠管明显扩张呈漏斗状。超声检查:腹部肠管扩张,腹腔未见液性暗区。双肾轻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中下段显示不清(由于超声首诊考虑肠梗阻而未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中特发性占2/3。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我院的特发性RPF病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记录其就诊原因、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1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47.6岁。经腹腔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者13例,其余5例为临床诊断。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平均14.9个月。②均无明确的用药史、感染、手术、外伤及肿瘤的病史。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异常结果分别为:疼痛和血沉加快。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55.6%的患者发现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并伴有肾积水;另有22.2%的患者只有肾积水;少数患者出现血管受压的表现。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需要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结论特发性RPF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1岁.发现脐部偏上一种物6余年.查体:精神良好,双下肢无浮肿,双肾区无叩痛,脐部偏左侧扪及一鹅蛋大小肿物,质韧,轻压痛.超声检查:肾动脉以下至两侧髂总动脉分支下约2.0cm处见均匀低回声区,位于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周围,部分包绕下腔静脉,以腹主动脉左侧及前方尤为明显,最厚处约1.06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内部丰富血流信号,最高流速72.2cm/s.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特发性腹膜纤维化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4例患搏动性肿物的患者行超声检查,将其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前壁及两侧壁被低回声包绕,2例伴肾盂输尿管积水。2周经病理证实。1例病变部分切除后出院,另外3例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 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的纤维斑块及肾盂输尿管积水的特征表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病情活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我院明确诊断为IRF患者16例,回顾分析共21次完整的影像学资料。以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76为截断值,将受检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同期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并抽血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超声指标与18F-FDG PET/CT SUVmax及ESR、CRP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13例、非活动组8例。活动组11/13(84.6%)表现为弥漫性增强或线样增强;非活动组7/8(87.5%)表现为散点状增强或无增强,管壁CEUS增强特点构成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3,P=0.009)。两组患者病变区最大厚度、Δ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I与SUVmax呈中度正相关,r值为0.569(P<0.01),病变厚度与SUVmax呈轻度正相关,r值为0.434(P<0.05),ΔI与ESR及CRP之间无相关性(P>0.05),SUVmax与CRP、ESR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腹主动脉周围病变区CEUS增强程度与IRF活动性相关,对临床评估及随访病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7岁。主因反复头晕 2 0年伴乏力 3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血压最高时达 2 9.3 /12 .0kPa ,服药可控制 ,伴有腰背酸胀、隐痛及腹痛 1年余 ,大小便正常 ,无血尿。查体 :神清体瘦 ,心肺未见异常 ,肝脾未触及 ,腹部未扪及包块 ,肠鸣音存在 ,双肾区叩击痛阳性 ,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 :血肌酐2 60 μmol/L,尿素氮 2 0 .3 9mmol/L ,血沉 84mm/h ,血红蛋白64g/L ,红细胞 2 1.8× 10 12 个 /L ,尿红细胞 0~ 1个 /Hp ,蛋白(+ )。骨髓穿刺 :增生性贫血。B超初次检查 :腹主动脉结构尚清晰 ,血管内径 4.2cm ,其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的13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13例患者中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0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伴有肿瘤者3例。(2)11例患者腹膜后腹主动脉中下段的前壁及两侧壁可见厚度不一的弥漫性条状低回声包绕,形态不规则,范围不等,1例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团块。10例团块内部回声均匀,2例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少量细线状纤维分隔样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团块内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其中3例团块同时包绕下腔静脉,3例病变向下延伸至髂血管周围。(3)11例患者(84.6%)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10例同时合并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者可见低回声病变包绕输尿管。输尿管局限性狭窄2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腹膜后纤维化首选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及治疗随访证实的5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RPF的超声表现为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弥漫分布的低-中回声团块,多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反应大血管、肾和输尿管受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作出该病的相关诊治。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3岁,因左腰部隐痛不适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腹平片检查疑左侧输尿管上段小结石,IVP检查示:左肾盂轻度积水,左输尿管上段扩张。CT检查:腹膜后腰5椎体下缘以下见均匀软组织肿块,达腹主动脉分叉处以下,前缘界清,后缘不甚清,厚约1.5~2.0cm,长约3.0cm,CT值为53HU,腹主动脉下段及髂总动脉穿插其中,左侧输尿管扩张积水亦被软组织包绕,并向左前方移位,至腰5水平逐渐变细,右侧输尿管行程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超声诊断,加深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方法 对7例临床收治的腹膜后纤维化病例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超声图像均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都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儿童后腹膜肿块常见与不常见的占位性病变的CT与B超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8例儿童后腹膜肿块病变进行临床,CT与B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儿童后腹膜肿块共有11种病变,以肾上腺和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畸胎瘤与肾胚胎瘤其次,肾上腺皮质癌与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较少见。11种儿童后腹膜肿块的临床,CT与B超特点各不相同。结论:结合临床、CT与B超特点对大部分儿童后腹膜肿块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13.
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间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26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措施以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治疗前61.5%的患者发现有腹膜后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腹膜后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多包绕腹主动脉;80.8%的患者合并有肾积水;19.2%的患者仅表现为肾积水.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治疗后复查超声,18例手术患者肾积水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治疗后可见腹膜后纤维化组织明显缩小.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可作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有效诊断手段,且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术后随访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腹膜后腹主动脉旁的混合性占位性病变,常有完整包膜,体积较大时可为囊实性,其包膜上有搏动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动脉中期增强,持续至延迟期。本组6例病人均在超声下准确定位,3例超声拟诊副神经节瘤,其中2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影像特征,具有定位诊断优势。综合应用二维超声、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临床病程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其合并症与临床病程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IPF45例,全部行螺旋CT检查,其中25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IPF的CT表现特征及其合并症,并按病程在1年以下、1~2年、2~3年及3年以上进行分组统计,评价各CT征象及其并发症在不同病程中的优势分布。结果 ①磨玻璃样密度影7例,优势地分布于肺的周边部,其中6例(85.7%)病程在1年以下。②小叶内间质增厚18例、小叶间隔增厚19例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0例,其病程在2~3年分别为13例(72.2%)、14例(73.7%)和13例(65%)。③蜂窝肺27例中,21例(77.8%)分布于肺的周边部,其余6例呈弥漫性分布,常伴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肺动脉高压,22例(81.5%)病程在3年以上。结论 螺旋CT征象能反应IPF的病理变化,并与IPF的病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对lPF的诊断及判断其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RPF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16例均以腰背部疼痛不适为主要症状,伴恶心、呕吐2例,血尿4例,伴肾区叩击痛11例,触及上腹部包块7例,伴腹胀6例,下肢水肿3例。CT扫描16例均见腹主动脉周围有低密度灶包裹,边界不清,6例累及髂血管,4例累及下腔静脉;8例腹主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正常结构消失,管腔轻度狭窄;10例出现肾积水,4例病变侵犯输尿管,病灶以上段输尿管明显扩张、包埋段输尿管显示不清;7例行增强CT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或稍强化。误诊为腹主动脉大动脉炎8例、输尿管肿瘤及腹部包块性质待查各4例。16例均行手术治疗,经术中病理均诊断为RPF,予手术缓解输尿管梗阻及周围组织血管压迫,术后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出院,随诊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当临床遇及腰背痛、腹膜后组织肿物或不明原因出现尿路梗阻症状患者,CT检查发现有异常密度灶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并伴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征象时,应想到本病可能,及时行CT增强扫描,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情,仔细鉴别诊断,必要时可行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学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琼  刘耀  孔虹  李水英 《华西医学》2001,16(2):210-210
为提高对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DPF)的早期诊断水平,将华西医大1989-1998年期间收治的64例DPF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胸片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DPF患者X线胸片及CT检查以肺纹理增多、网状地节影、斑片影及蜂窝肺改变为主,且随着病变活动的进展而有所不同,有利于病变活动性的判断及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