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录因子T-box18(TBX18)是窦房结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在窦房结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在成体心脏中不表达。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BX18导入成体心肌细胞可诱导其向类窦房结样细胞转化,上调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HCN4)通道且抑制Cx43的表达并发挥起搏功能,达到构建生物起搏器的目的。而TBX18过表达也可能带来相应的安全性问题,如心房扩张、右室发育不良和室间隔缺损。TBX18用来构建生物起搏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的表达.结果 TBX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TBX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TBX2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甲状腺癌中TBX2的表达,可为临床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同时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中TBX2及p53表达.结果 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TBX2及p53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甲状腺癌中TBX2及p53表达可为临床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指标,同时也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汉族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心肌中GATA6、TBX20基因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GATA6、TBX20基因与汉族TOF分子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组选取中国汉族TOF患儿15例,年龄6.5个月~8岁,平均1.9岁,术中常规切除并留取右心室流出道肥厚心肌;对照组选取汉族室间隔缺损患儿15例,年龄4.5个月~5岁,平均2.2岁。术中留取患儿右心房壁少量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组织RNA,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心肌中的GATA6、TBX20基因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心肌中的GATA6、TBX20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TOF患者心肌中GATA6、TBX20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TOF患儿心肌TBX20mRNA水平与患儿肺动脉指数呈正相关(r=0.6782,P<0.05)。结论:人类心肌中存在GATA6、TBX20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中国汉族人群中,TOF的发生可能与心肌组织中GATA6、TBX20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BX5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07例进行TBX5基因rs3825214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查患者TBX5基因rs3825214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TBX5基因rs3825214位点在入选人群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GG、AG和AA型,其基因型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8.0%,60.0%,12.0%和15.9%,50.5%,33.6%。GG基因型在房颤组的频率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AA基因型在房颤组的频率分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G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0%,44.0%和41.1%,48.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BX5基因rs3825214位点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生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感基因,GG基因型可能增加了房颤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KX2.5、TBX5、GATA4基因与法乐四联症的发病关系及法乐四联症形成的分子机制. 方法:10例法乐四联症患儿(法乐四联症组),为我院2005-06至2005-12心脏中心住院患儿.年龄4个月~8岁,平均3.5岁.6例非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意外死亡患儿作为对照(对照组),均没有先心病病史和遗传病家族史.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3.8岁.留取各病例右心室流出道心肌组织,提取心肌组织总RNA,逆转录为与RNA链互补的单链DNA(cDNA).按照引物设计原则进行引物设计,用来扩增心肌组织NKX2.5、TBX5、GATA4、GAPDH mRNA目的片段.引物长度18 bp~22 bp,扩增片段长度163 bp、206 bp、237bp、203 bp.应用双标准曲线、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比较NKX2.5、TBX5、GATA4基因的mRNA含量在对照组和法乐四联症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法乐四联症组的NKX2.5mRN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XSmRNA和GATA4mRNA含量在法乐四联症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心肌组织中有心脏发育相关基因NKX2.5、TBX5和GATA4mRNA的表达;法乐四联症可能与心肌组织中NKX2.5mRNA含量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特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相关TBX5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特发性房颤患者116例及健康对照者200名,获取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抽提全部研究对象的基因组DNA,扩增TBX5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以寻找变异。检索PubMed和SNP数据库以明确所发现基因变异的新颖性。应用MUSCLE软件分析多物种TBX5蛋白,以显示被改变氨基酸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并应用在线程序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分析基因变异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家族史阴性的特发性房颤患者发现了1个TBX5基因变异,其TBX5基因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14位的腺嘌呤变成了胸腺嘧啶(c.314AT),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第105位的天冬氨酸变成了缬氨酸(p.D105V)。该突变不存在于200名对照者,也不存在于PubMed和SNP数据库中。多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第105位的天冬氨酸在进化上完全保守。在线程序分析表明所识别的基因变异具有致病性。结论:发现了1个特发性房颤相关TBX5基因新突变,提示TBX5基因突变可能是特发性房颤的少见遗传病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进行TBX20基因突变研究,探讨TBX20基因与先心病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3例中国汉族先心病患儿(病例组)进行TBX20基因编码区测序,同期30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可能的先心病相关性基因突变。对新发现的突变应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器I-TASSER进行同源建模,对TBX20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后的蛋白质结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进一步构建TBX20野生型及突变型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到COS7细胞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它们在NKX2.5、GATA4协同作用下对下游靶基因心钠素(ANF)启动子转录激活作用的影响。结果:(1)病例组1例房间隔缺损患儿发现一个新的TBX20基因错义突变c.187G>A(A63T),DNA序列中第187位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序列中第63位丙氨酸变为苏氨酸,在对照组中均未发现该变异。(2)对错义突变A63T进一步研究中,TBX20同源建模显示第63位的非极性、疏水性丙氨酸变为极性、亲水性的苏氨酸,与Gly65、Gly68间的氢键断裂,与Asp62、His64形成新的氢键,导致蛋白质构象发生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TBX1基因与单纯性法洛四联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TBX1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以β-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RT-PCR分析32例法洛四联症患者TBX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BX1基因9个外显子未发现致病突变,TBX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01)。结论 TBX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可能不是单纯性法洛四联症的致病原因而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异常可能是参与其发生的一种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是婴幼儿期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主要由于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所致。现综述TBX1基因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等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TBX1基因与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TBX2基因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60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BX2基因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ELISA法检测TBX2蛋白在正常黏膜组和结肠癌组的含量分别为25.00%和8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BX2基因在正常黏膜组和结肠癌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35.29±3.17和95.62±2.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X2基因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TBX2基因表达上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TBX18腺病毒载体在体外转染乳鼠心肌细胞,能否诱导其向起搏样细胞分化。方法胰酶和Ⅱ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48h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纯度。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TBX18组)、空病毒对照组(GFP组),转染时分别加入带TBX18转录因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带GFP的腺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HCN4mRNA和HCN4蛋白的表达。结果培养24h后,心肌细胞几乎完全贴壁,可见梭形、菱形或多边形;48h后形成网状或放射状细胞簇。α-actin检测心肌细胞纯度高达96%。TBX18组心肌细胞中HCN4mRNA和HCN4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FP组(28 943.997±5 019.682vs 1.000±0.000,n=9,P0.05;0.631±0.025vs 0.192±0.003,n=9,P0.05);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BX18组因表达HCN4蛋白而发出红色荧光,GFP组几乎看不到HCN4蛋白的表达。结论 TBX18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乳鼠心肌细胞,能使乳鼠心肌细胞向起搏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散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相关TBX20基因突变谱。方法:从中国汉族人群中选择105例散发性DCM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并使用核酸纯化试剂盒纯化基因组DNA,采用PCR试剂扩增TBX20基因的全部编码外显子,对扩增的TBX20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TBX20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借助MUSCLE分析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应用MutationTaster和PolyPhen-2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在1例散发性DCM患者识别出了1个新的杂合性TBX20基因变异c.832GA,即p.D278N突变,但该突变在130名对照者和其他散发性DCM患者中均未检出。跨物种TBX20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第278位的天冬氨酸在进化上保守,该TBX20基因突变具有致病性。结论:发现散发性DCM相关TBX20基因新致病性突变c.832GA,将有助于DCM患者的遗传咨询和个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注射转录因子T-box 18(TBX18)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犬心率的影响。方法取两只比格犬,均植入起搏器(右室VVI起搏,45次/分)并经股静脉途径消融房室结构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经导管(NOGA MyoStar)分别注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TBX18(Ad-GFP-TBX18,TBX18犬)或Ad-GFP(GFP犬)至右室流出道靠近间隔处,观察14天后犬的心率变化及逸搏节律起源部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注射部位心肌细胞荧光表达强度。结果房室结消融后两只犬均为起搏心律,频率45次/分,14天后TBX18犬心率64次/分,逸搏节律起源点位于注射部位,GFP犬心率48次/分,逸搏节律起源点远离注射部位。荧光检测显示注射部位心肌组织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经皮微创注射TBX18可构建生物起搏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对转录因子TBX5和NKx2.5及其调控微小RNA(miRNA)的影响作用,寻找可能的miRNA调控干预靶点。方法选择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30例(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各10例,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取外周血,使用miRNA芯片进行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微阵列分析,实时PCR对调控结构蛋白的主要miRNA表达差异结果进行验证,通过mirbase、miranda、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靶基因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术前转录因子TBX5和NKx2.5mRNA表达明显异常;主要参与调控TBX5的miRNA共有hsa-miR-892a等8种,hsa-miR-186-5p等4种主要miRNA术前表达下调,术后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参与调控NKx2.5的miRNA有hsa-miR-3149等3种,手术前后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逆转了调控转录因子TBX5、NKx2.5的主要miRNA异常,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和维持奠定了基础。这些miRNA有可能成为未来房颤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TBX1基因内选取2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SNP)G2857C(rs737868)和G2963A(rs28649236),检测其在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BX1基因与圆锥动脉干畸形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00例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及100名正常人2个SNP位点基因型;应用列联表法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各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G2963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0,P<0.05)。结论TBX1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G2963A与人类圆锥动脉干畸形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G等位基因的人发生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危险性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17.
类固醇5 α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固醇5 α还原酶(SRD5A)能催化睾酮转化为生物活性不尽相同的另一种雄激素——二氢睾酮(DHT),故在性分化及雄激素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酶具有SRD5A1及SRD5A2两个异构体,两者的基因结构及定位、组织表达、生化特性及其功能均有差异,该基因变异或表达异常可参与性发育异常及前列腺疾病等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肠腺癌患者癌组织TBX2、MDM2和Pokemon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结肠腺癌患者119例为观察组,留取术后新鲜组织。收集距肿瘤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黏膜新鲜组织78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X2、MDM2和Pokemon表达。结果观察组TBX2、MDM2和Pokemon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观察组TBX2、MDM2和Pokemo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TBX2和MDM2表达正相关,而TBX2和Pokemon、MDM2和Pokemon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结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TBX2、MDM2和Pokemon异常表达对肿瘤性病变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肺Krüppel样转录因子(KLF2/LKLF)是锌指Krüppel样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由于最初发现KLF2主要在肺内表达因此也称为LKLF.研究表明KLF2在肺与血管的发育,T细胞静止、活化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KLF2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尤其对肺部炎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KLF2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对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