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谢综合征(MS)表现为一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因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病机制末完全明确,围绕Ms还存在诸多争议.目前其定义并不统一,但涉及的组分相同.既往MS曾被称作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称谓并不恰当.胰岛素抵抗(IR)在MS的发生、发展中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而并非MS的唯一病理生理机制.腹型肥胖与IR、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炎性反应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聚集特征。方法研究对象483人,无已知糖尿病(DM)史,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查出DM患者203例,对其胰岛素、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显示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血压等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24%,肥胖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为29.75%,肥胖因子与血脂异常因子通过C反应蛋白联结,血脂异常因子与胰岛素抵抗、高血糖因子联结,高血压及TC、LDL-C独立于其他因子存在。结论肥胖是MS最重要的因子,MS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不能单独用IR解释,可能是肥胖、IR、炎症反应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MS)主要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代谢紊乱、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血压、冠心病为特征,其中IR为重要中心环节.八十年代末,发现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外周IR,近年来,众多资料表明,炎症过程参与MS的形成,IL-6作为炎症标志物与MS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IL-6与MS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游离脂肪酸和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腹型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和糖耐量异常等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的代谢异常在IR、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发病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1年McGarry在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了"糖脂病"的概念,认为脂代谢障碍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明确了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MS和FFA之间的关系以及近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某些高危环境因素为启动因子,腹型肥胖为主要发病基础,胰岛素抵抗(IR)为重要的致病环节,心血管损害为其严重后果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MS患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常是正常人群的数倍,尤其是老年人,加之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使MS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MS已累及了24%的成人(20~70岁),并且MS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抵抗素、瘦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血脂、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50例MS男性患者和2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男性对照者(NC),按腰围将MS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抵抗素、瘦素、C-RP、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胰岛素,计算HOMA-IR。结果MS患者肥胖组、非肥胖组和NC组相比血清抵抗素、瘦素、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MS患者血清抵抗素、瘦素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肥胖及IR程度明显相关,因而抵抗素、C-RP、瘦素可能在MS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90患者分为MS合并T2DM组、肥胖合并T2DM组、单纯肥胖组,健康对照组各30例。结果肥胖各组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FPG、脂联素、抵抗素是影响老年MS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S患者在疾病各个时期均存在IR,脂联素、抵抗素可影响老年MS患者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IL-6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综合征(MS)主要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代谢紊乱、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血压、冠心病为特征,其中IR为重要中心环节。八十年代末,发现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外周IR,近年来,众多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out于1969年首先提出高胰岛素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关系密切[1].1988年Reven提出上述各病可概括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并提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可能是他们的病理基础[2],引起学者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冠起 《山东医药》2005,45(25):78-78
1988年Reaven首次提出胰岛素抵抗(IR)的概念;近几年提出代谢综合征(MS)的定义,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重新定义了全球统一的MS,即中心性肥胖加下列4项中的任意2项;高甘油三酯、低HDL-C、高血压、空腹血糖大于5.6mmol/L或已诊断糖尿病。中心性肥胖与IR密切相关,各种脂肪细胞激素/因子与IR发生、氧化应激导致慢性炎症状态,是MS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不良生活方式、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IR)为纽带构成了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密切联系,尽管NAFLD未纳入MS组分中,但其作为IR的早期标志,与MS在代谢应激上的交互影响,引发了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和肝细胞损伤的"双重危机"。另外,MS对其他类型肝病的影响也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临床慢性肝脏疾病,包括单纯的肝细胞脂肪变、脂肪性肝炎(NASH)、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是临床隐原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胰岛素抵抗(IR)和中央性肥胖是NAFLD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由中央性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组成的代谢综合征(MS)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险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NAFLD是MS在肝脏系统的表现,NAFLD的出现可能不仅仅是CVD发生的标志,甚至是CVD的早期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认为,脂肪肝与糖尿病两者具有共同的患病基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肥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等组分并存,甚至认为NAFLD是MS的一个临床特点或肝脏表现.因此,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将NAFLD列为MS的主要组分之一[1].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当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存在胰岛素抵抗(IR).IR是形成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除糖尿病外,IR还广泛存在于肥胖、创伤、感染、恶病质及各种病理情况下所造成的应激反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MS)是以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等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其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IR)和腹型肥胖。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联系紧密,其每个环节都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M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   总被引:217,自引:2,他引:217  
目的 分析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各组的患病现况及其伴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情况。方法 由1999~2001年上海华阳和曹杨社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基线调查资料中,取有完整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资料的20~74岁人群共2048人(男性896例,女1152例)列入本次分析。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根据WHO(1999)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结果 (1)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MS患病率为17.14%,男性在45岁以上及女性在50岁以上MS患病率明显升高,65~69岁患病达到高峰。(2)MS中最多见的表现形式是高血糖(或IR)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及高血糖(或IR) 血脂异常 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3)胰岛素抵抗在MS及各组分的伴发频率分别为:MST1.65%、糖尿病61.11%、糖调节异常38.27%、高血压35.76%、血脂异常38.40%、中心性肥胖38.39%及微量白蛋白尿37.98%。结论 上海社区20~74岁人群中约1/6者患MS,胰岛素抵抗在MS及各组分中普遍存在,尤以糖尿病及MS为甚。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这一病理生理改变为核心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的总称,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肥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等,也可伴有高尿酸血症、尿清蛋白排出增多等其他异常。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IR)的一组多种代谢异常,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MS各组成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1].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作为一组症候群,是以肥胖、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为特征,以腹型肥胖和运动减少为始动因素,脂毒性和IR为中心环节,以多个靶器官损害为主要后果.有文献报道[1],MS累及了24%的美国成年人,并预测其发病率会不断上升.在我国,MS患病率为14%~18%,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MS已成为一个新的慢性流行性疾病,成为对人类健康的新的挑战,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代谢综合征与痰瘀的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一组症候群的总和,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这些组分包括: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IFG、IGT)、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全身或腹部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及高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1(PAI-1)等.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的MS定义,其患病率为14%~16%[1].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目前对MS的研究是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作为共同的病理基础,把各个组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异病同治"理论,其中痰瘀在MS的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