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田新桥 《心脏杂志》2014,26(1):117-120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功能及心肌运动同步性的新技术,其没有角度依赖性,优于组织多普勒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2D-STI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左心功能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35 例CHF患者与25 例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横径(LAD)、左心室短轴横径(LV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 四腔心切面, 两腔心切面,应用2D-STI测量各个室壁收缩期最大应变。比较CHF组及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结构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HF患者左房室明显扩大,LVESV、LVEDV增大,心功能减低,收缩期左心室心尖各切面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2D-STI可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分别获取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四腔心切面和两腔心切面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自动功能成像(AFI)测量各个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45例心肌节段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相应节段心尖位长轴收缩峰值应变值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可敏感反映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并提示亚临床型的左室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4.
心肌淀粉样变是由于错误折叠的淀粉样物质沉积在心肌间质中形成的一种浸润性心肌病,预后较差。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可在心肌淀粉样变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前识别心脏功能异常,在风险分层、预后评估及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心肌淀粉样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67例CHD患者和34例对照者,CHD患者根据是否有心肌梗死分为心绞痛组(A组,36例)和心肌梗死组(B组,31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2D-STI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SL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SL)、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e)。结果 A组和B组PCI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SrLe及GSL较对照组低(P〈0.05);与PCI治疗前比较,A、B两组PCI治疗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SrLe及GSL明显提高(P〈0.05),且A组较B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 PCI治疗能有效改善CHD患者左室功能。2D-STI技术可定量、客观的评价这一变化,为PCI疗效评定和CHD预后判定提供了一种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HCM患者61例,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31例和非梗阻性3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房整体及节段纵向应变,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1)梗阻组、非梗阻组的储备功能(LASr)、管道功能(LAScd)、辅泵功能(LASct)均较对照组减低,且梗阻组LASr、LAScd较非梗阻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阻组LASct与非梗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梗阻组、非梗阻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左侧壁纵向应变(ES-LWLS)、左侧壁纵向峰值应变(P-LWLS)、左心室收缩末期房顶部纵向应变(ES-RLS)、房顶部纵向峰值应变(P-RLS)、左心室收缩末期右侧壁纵向应变(ES-RWLS)、右侧壁纵向峰值应变(P-RWLS)均较对照组降低,且梗阻组较非梗阻组降低(均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可无创、准确、迅速的评价HCM患者左心房的整体与节段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冠心病及健康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探讨2D-STI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因胸痛初步诊断冠心病住院患者60例为试验组,全部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狭窄程度≥50%。根据Gensini评分得分可分为3组。30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组间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LS、GCS、GRS绝对值逐渐下降(P<0.05)。GLS、GRS、GCS绝对值与Gensini评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3,P<0.01,r=-0.775,P<0.01,r=-0.763,P<0.01)。GLS以截断值为-13.5%诊断冠脉重度病变的Youden 指数最高,为0.692,灵敏度为95.5%,特异度73.7%。GRS、GCS的Youden 指数及敏感性较GLS稍差,特异性较GLS稍好。结论 GLS、GRS、GCS绝对值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逐渐下降,2D-STI检测的左室整体应变绝对值与冠脉造影后的Gensini评分得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无创评估冠脉病变程度。2D-STI为无创定量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过去的几年里,应变及应变率显像作为一种能定量评价心肌功能及收缩性的超声技术出现在大家面前。众所周知,应变及应变率显像能准确地显示心肌的变形及变形速度,与肉眼观察心肌功能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应变及应变率数据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受超声束方向与室壁运动方向间夹角的影响,而且只能监测心脏纵向的运动。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最新发展的技术,通过追踪二维超声图像上的斑点获得心肌的组织速度、应变、应变率来分析心肌的运动。而且它不依赖于多普勒原理,无角度依赖性,因而比组织多普勒成像有更大的优越性。本文就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近两年的一些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单独及联合用于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可行性,找到理想的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估手段。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确诊的老年房颤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对比两组入选者不同检查技术所得参数水平,分析不同参数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对房颤患者给予心功能分级,对比不同技术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房颤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左室收缩内径(LVDs)、左室后壁厚度(PWD)、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左房舒张末期面积(LAA)、MRA/LAA、E/E′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圆周应变(GCS)、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左心室温体扭转度(RO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发现,二维超声心动图LVDd、LAA、MAR、MAR/LAA与房颤患者LVEF呈负相关(P0.05);二维斑点追踪成像GCS、GLS、GSRs、GSRe、LAVImax、LAVImin与房颤患者LVEF呈负相关,ROT与LVEF呈正相关(P0.05);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房颤患者心功能总体评估准确性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房颤患者心功能评估准确率高于任一方法单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用于老年房颤患者心功能的评估均有一定价值,但二者单独使用仍有漏诊风险,故应将二者联合使用,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房颤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左房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它是许多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发现左房功能异常对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新近兴起的一门定量评估心肌功能的新技术,其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早期发现心肌功能异常,本文就其在临床疾病中对左房功能评估方面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左心房在调节左心室充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由于其无创、简便和可重复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左心房功能,研究发现在左心房形态变化之前,该技术就能检测到左心房早期功能障碍。现就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在CAD的临床评估中,测定左室心肌功能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建立一个诊断,而且往往能提供重要的预后和处理信息.超声心动图是现今用来评估CAD患者心肌功能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然而,传统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是主观、半定量的,并且检测心肌收缩功能的细微变化相对不敏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CAD的诊断趋向于更早发现病变且能作出客观、定量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定量超声心动图发展迅猛.心脏运动力学研究已由单纯左室短轴、长轴运动和射血分数评价转向心室空间形变特征研究,包括左室的扭转和解旋,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测量正常人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左室短轴各节段二维应变,探讨STI技术评价HF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HF患者及对照组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二维高帧频图像,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Cs)。结果: 对照组R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头肌水平显著高于心尖水平,Cs在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各短轴水平整体Rs、Cs及各节段的Rs、C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F患者左室各短轴水平及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及环向应变均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其左室短轴收缩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尿毒症患者左房大小及功能,并探讨年龄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金山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常规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174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55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45岁、45~64岁及≥65岁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容积及左房射血分数(LAEF...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孤立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uation,LAF)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左心房功能。方法:对入选的40例阵发性LAF患者(病例组)和23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运用传统超声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早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二尖瓣瓣口峰值血流速度A峰;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峰,肺静脉舒张期峰值流速D峰,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峰值流速Ar峰,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运用二维应变率成像(2D-SRI)技术获取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左心室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峰值应变率(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瓣口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静脉的血流速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房间隔侧的多普勒组织运动速度增大,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整体长轴方向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应变率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LAF患者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左心房长轴方向整体应变率均减低,左心房的存储、传导及收缩功能均受损;二维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时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海永  童明辉 《心脏杂志》2017,29(4):478-481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一门影像技术,它通过识别二维图像心肌内不同声学斑点空间运动情况,从而获得心肌组织运动定量参数,进而评价左室心肌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本文就该技术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CAD)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左心局部及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对32例CAD患者(CAD组)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获得左室六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值(SLs)、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SL)、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e),同时设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D组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SrLe及GSL减低(P均<0.05);CAD组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SrLe及GSL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 STI技术可定量、客观的评价左心功能变化,此为CABG疗效评定和CAD预后判定提供了一种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运动进行二维应变分析,评价暴发性心肌炎(FM)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心肌炎患者,其中轻型心肌炎组(MM) 21例,FM组9例。应用Vivid 9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能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结果:FM组较MM组收缩压更低(95±13) mmHg,心率更快(101±23)次/min,血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也较MM组显著增加(均P 0. 05)。FM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显著下降,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明显增加(均P 0. 05),但舒张末期左室长轴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与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FM组心肌应变显著下降,尤其以基底段和中间段心肌应变下降更为明显(-15. 6±2. 9%vs-7. 8±4. 5%,P=0. 008;-19. 5±3. 0%vs-9. 7±4. 8%,P=0. 004)。结论:FM较轻型心肌炎易出现严重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下降和显著的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基于斑点追踪技术的整体长轴应变(GLS)检测对诊断FM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9例设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49例设为对照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被检人员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以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水平,并且应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测定各房壁的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e)、舒张晚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a)以及收缩期峰值平均应变率(m SRs)水平。结果观察组LAAEF、LAPEF、LAEF都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LAVmin、LAVmax、LAVpre都高于对照组(P0.01)。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m SRs、m SRe下降,m SRa上升(P0.01)。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房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心房功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早期展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