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医学创新》2006,(6X):146-146
  相似文献   

2.
<正>脐尿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罕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常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男女发病率为2∶1[1-3]。其属于膀胱癌的一种,起源于脐尿管残迹,多位于脐尿管中下段与膀胱顶部交界处,绝大多数侵犯膀胱壁,具有侵袭行为和不良预后[4],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疾病的0.17%~0.34%[5]。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尿痛伴脐部溢液症状,无排尿困难,无腰痛、发热、寒战、血尿等不适。患者既往高血压病15年,  相似文献   

3.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膀胱顶部或前壁粘膜下.本文报道二例并探讨该肿瘤病变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5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病理诊断为脐尿管癌的1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脐尿管癌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10例(其中2例伴黏液尿),下腹部疼痛1例。肿瘤均位于膀胱顶壁或前壁。组织学类型包括黏液腺癌5例,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肠型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4例镜下见脐尿管剩余结构。腺癌均表达CK20和CDX-2,部分病例不同程度表达CK7和34BE12。腺神经内分泌癌还表达CD56、P16和CgA。Sheldon分期Ⅱ期2例,Ⅲa期9例。7例患者术后随访2~65个月,1例术后9个月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例术后23个月出现肺转移,余5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脐尿管癌是罕见肿瘤,发现时常分期较晚。病理诊断需结合肿瘤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在脐尿管腺癌、膀胱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的鉴别诊断作用有限,但有助于神经内分泌癌诊断。  相似文献   

5.
脐尿管癌起源于残留的脐尿管组织,因为临床较罕见而容易误诊[1]。目前国内关于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T,MSCT)诊断脐尿管癌的文献较少,笔者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脐尿管癌的MS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S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脐尿管癌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特点,探讨MS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脐尿管癌MDCT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 13例肿瘤呈类圆形结节4例,不规则团块形9例,主体均位于脐尿管走行区,最大直径约3-19cm。10例侵及膀胱顶壁或前壁并不同程度侵入膀胱内, 3例位于脐尿管上、中端。10例肿瘤边界相对较清晰,3例侵犯周边肠管及网膜结构。 CT平扫均呈不均匀的较低密度,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或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呈持续性不均匀较明显强化,4例合并腹、盆腔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周围肠系膜及脂肪间隙较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结论 MSCT有利于显示脐尿管癌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脐尿管癌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例1,男,53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入院。无其他不适。查体:下腹正中枣样肿物,质硬,可活动。KUB+IVP(-),膀胱镜见:顶部1.5cm粉红色圆形肿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腹壁部分切除术,病理报告:脐尿管腺癌。术后半年复发,再次行膀胱部分+整块腹壁切除术,术后8个月全身转移,衰竭死亡。例2,男,64岁,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尿无血凝块,无尿急、尿频、尿痛。查体:一般情况好,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双合诊(-)。KUB+IVP(-),膀胱镜检查:顶前壁有一1.5cm×1.0cm灰白色新生物,无蒂,无绒…  相似文献   

8.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膀胱顶部或前壁粘膜下:本文报道二例并探讨该肿瘤病变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预后差,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本院2008年12月收治的1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等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有关文献就其特有的超声表现进行讨论,以提高对脐尿管癌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25岁,未婚。2年来第4次出现下腹痛,脐部间歇渗液。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的发生,与反复憋尿有关,每次脐部溢出少许分泌物后下腹胀痛即缓解。1个月前又感脐下及下腹胀痛,伴尿频,尿急,白天排尿8~10次,夜间3~4次,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方式,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0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10例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53岁。症状包括间歇性无痛肉眼血尿8例,血尿伴尿中有黏液1例,血尿伴下腹疼痛1例。术前检查包括泌尿系B超、膀胱镜检、尿瘤细胞、CT和静脉尿路造影。10例中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2—7cm,平均3.7cm。结果:本组10例中病理报告为黏液腺癌8例;未特殊分类腺癌l例;小细胞型内分泌癌1例。Sheldon分期ⅢA期9例,ⅢC期1例。1例术后3个月死于多发性骨转移,1例术后13个月因膀胱前壁局部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1例分别于术后15个月和2年出现膀胱颈部及尿道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其余7例随访2~36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脐尿管癌早期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达到长期无瘤生存效果,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对于提高诊断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成人麻疹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9例成人麻疹病例的发病季节、年龄、地区分布、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临床转归。结果男性15名,女性44名,男∶女=1∶2.93,其中孕妇13人(22.03%),产妇3人(5.08%),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50人(84.75%),成人麻疹全年均有发病,2—4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人群以农村患者居多(79.66%),59例(100%)出现发热,39~41℃46例(77.97%),平均热程(8.58±2.59)d;51例(86.44%)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59例(100.00%)出现皮疹,平均以发病(4.46±1.71)d出疹,59例(100.00%)有口腔麻疹黏膜斑。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9.82%。并发症中肝功能损害39例(66.10%),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32例(54.24%),消化道出血2例(3.39%),脑炎1例(1.69%),喉炎1例(1.69%)。孕妇感染者发生流产及死胎3例(23.08%),重症者2例(3.39%),59例(100.00%)均痊愈。结论成人麻疹临床症状典型,并发支气管炎和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孕妇感染者流产发生率较高,但重症患者少,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04-107+112
目的 分析25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和最终结局。结果 25例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发病年龄19~83岁,平均(45.8±19.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25例(100%),平均体温(39.1±1.2)℃,头痛21例(84%),意识障碍16例(64%),抽搐15例(60%),呼吸困难19例(76%);GCS评分介于5~15分,APACHEⅡ评分介于5~29分。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升高23例(92%),中性粒细胞升高18例(72%),淋巴细胞下降18例(72%),脑脊液压力升高6例(24%),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2例(88%),脑脊液蛋白升高20例(80%),发病3个月随访病死4例(16%),13例患者遗留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情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及呼吸困难,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脑脊液表现白细胞、蛋白升高常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硬支气管镜钳取证实或手术证实的18例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分成急性组和慢性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异物性质及位置、CT表现。结果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18例,急性组6例,慢性组12例,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7例,CT直接显示异物者10例,发现肺叶或肺段炎症11例,肺不张4例。结论急性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多数病史明确,CT容易正确诊断;慢性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由于无明确病史,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肺炎、肺部肿瘤等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来我院确诊的33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21例患者首次内镜下止血成功未发生再出血,4例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行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1例直接外科手术治疗,7例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生再出血。结论iDieulafoy病可经内镜检查确诊,内镜治疗是Dieulafoy病的首选方法,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行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李晓驷  王莉  刘军 《安徽医学》2001,22(4):12-14
目的 :对一起疑似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定性。方法 :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卫生检验以及精神病理学等多方面对 76名学生同时出现头昏、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症状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卫生检验结果均不支持集体食物中毒。结论 :多名学生同时出现头昏、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症状 ,不是食物中毒所致 ,而是一起“癔症性疑病综合征的群体发作”。  相似文献   

17.
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手术治疗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性直肠癌再次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33例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次与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分析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33例中有23例(69.7%)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再次手术的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高,其中手术时间、出血量、肺部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全组1,2,3及4年生存率分别为96.8%、50.8%、28.6%及19.1%。根治性切除组的1,2,3及4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5.4%、37.4%及24.9%,姑息性切除术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0%和20.0%,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1.038,P=0.001)。年龄及再次手术后放化疗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只要掌握好手术指征、严格选择患者、作好围术期充分准备和相应治疗,再次手术仍然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3年1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肺母细胞瘤20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7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保守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5例,全肺切除2例。3例保守治疗者经穿刺病理确诊,17例手术病例术前均未确诊。免疫组化示4例双相型间叶成分Vimentin(+),3例原始上皮成分AE1/AE3(+),3例SMA(+),2例CgA(+)。平均随访21月,平均生存时间14.8月。结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临床少见,症状无特征性,术前确诊困难,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手术是治疗的第一选择,但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宫颈原位癌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了解宫颈原位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生存、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患者的年龄24~77岁,平均38.8岁,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为主。118患者接受了阴道镜检查,以多象限的病变为主。全部的患者接受了宫颈锥切手术,手术方式有冷刀锥切和电刀锥切两种。结果 冷刀锥切64例,占54%;电刀锥切54例,占46%。两种方式在病理切净程度、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例(60%)患者接受锥切手术后随诊,47例(40%)患者接受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手术。17例患者宫颈锥切手术后妊娠。随诊118例患者未见有肿瘤的复发。结论 宫颈原位癌的确诊应通过宫颈锥切手术,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均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年轻的宫颈原位癌可以行单纯的宫颈锥切手术治疗,以保留生育功能。对于随诊困难并已经绝经的妇女可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韩人远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786-788
目的总结和分析非牙源性牙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3例非牙源性牙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痛10例;蝶腭神经痛3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5例;涎石症3例;面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1例;心源性牙痛2例;脑血管病变2例;上颌窦疾患2例;咽部炎症3例;带状疱疹1例;非典型牙痛1例。结论非牙源性牙痛临床有较多表现,需认真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