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BV相关性肾炎(HBV_GN)是与HBV感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多种类型,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HBV_GN,可以导致HBV复制活跃,延长肝病的病程,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失代偿,所以不宜使用。近年来,干扰素(IFN)、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HBV_GN,患者的蛋白尿缓解,肾功能得到改善,因而,抗病毒疗法逐渐成为治疗HBV_GN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是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对该病的治疗至今仍较棘手。近年来,应用干扰素治疗HBV相关性肾炎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是较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对该病的治疗至今仍较棘手。近年来,应用干扰素治疗HBV相关性肾炎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间的住院患者18例,经我科肾活检病理诊断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或膜增殖性肾病),全部病例均口服来氟米特40mg/d,共3d,继以20mg/d维持,同时口服强的松龙30~40mg/d。观察时间6~12个月。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来氟米特治疗6~12个月,有3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2个月时9例患者中又有2例完全缓解,7例仍部分缓解,最终共有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0例无效。平均显效时间为用药后第6~8w,总有效率为100%。无患者出现ALT、AST升高;1例于用药4w出现轻度腹泻,而后自行缓解。合并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恢复;合并有牛皮癣的1例患者皮肤症状也有所缓解。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潘楚瑛  武伟  詹锋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45-3847,384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与肾组织病毒沉积及肾脏病理间的关系,摸索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和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0年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5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诊断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乙肝肾)的患者共51例,其中21例为狼疮性肾炎合并乙肝肾,占同期诊断狼疮肾患者的20.19%。(2)30例单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占50%,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炎占23.33%。(3)21例狼疮性肾炎(LN)合并乙肝肾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以弥漫增生性肾炎和膜性肾病为主要病理类型。(4)免疫病理检查以"满堂亮"为表现的患者有39例,占76.47%。肾组织中κ链阳性者45例,阳性率88.24%,λ链阳性者42例,阳性率82.35%。(5)51例乙肝肾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HBsAg阳性者18例,占35.29%。(6)狼疮性肾炎合并乙肝肾患者给予激素+酶酚酸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阴转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23%。单纯乙肝肾患者根据检测HBV-DNA分为两组,HBA-DNA阳性组给予小剂量激素(0.5mg/kg/日)+拉米夫定+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HBA-DNA阴性组给予小剂量激素(0.5mg/kg/日)+酶酚酸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6个月后两组尿蛋白阴转率分别为33.33%和66.67%,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93.33%。[结论](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类型表现呈多样性,其中以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病理类型。(2)血清学检查HBsAg阴性患者亦可出现肾组织HBV抗原沉积,所以不能仅凭血清乙肝病原学检查阴性就排除乙肝肾诊断,应重视肾组织HBV抗原检测,以提高乙肝肾的检出率。(3)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组织中HBV抗原有较高的检出率。(4)酶酚酸酯+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对降低乙肝肾患者的尿蛋白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荣   《山东卫生》2005,(11):53-5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直接或问接诱发的肾炎综合征。目前国内的诊断标准为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⑧肾组织免疫病理中找到HBV抗原。其中第3点为最基本条件,缺此条件不能诊断。有学认为肾组织中如有HBV DNA也和HBV抗原一样具有诊断HBV—GN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由乙型肝炎病毒诱发的肾小球肾炎。1971年Combes报道一例53岁男性患者具有持续HBsAg血症,16个月后发生了膜性肾病(MN)并发现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从而引发各同学者对乙肝病毒感染与肾脏病变关系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HBV—GN是一独立疾病实体。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由乙型肝炎病毒诱发的肾小球肾炎.1971年Combes报道一例53岁男性患者具有持续HBsAg血症,16个月后发生了膜性肾病(MN)并发现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从而引发各国学者对乙肝病毒感染与肾脏病变关系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HBV-GN是一独立疾病实体.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DNA高度甲基化后可以引起基因的转录抑制,从而可以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甚至发生癌变,而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5-脱氧杂氮胞苷等通过DNA去甲基化,可以恢复多种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使细胞的异常增殖受阻。抑癌基因P16、P15、RASSFIA等在肝癌中存在DNA甲基化失活,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与:P16、P15、RASSFIA等基因甲基化失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抑癌基因去甲基化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HBV基因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自然病程、临床结局、抗病毒治疗效果等相关,对其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可能为慢乙肝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结果的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此文就国内外关于HBV基因型与HBV传播途径、HBV前C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变异、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等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妊娠女性,胎儿宫内感染的风险较大.孕中晚期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降低孕妇病毒载量,从而减少母婴传播风险应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此文总结相关文献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根据目前孕期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病理确诊的49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吗替麦考酚酯(≥12岁0.75 g,2次/d,<12岁0.4 g/m2,2次/d)、拉米夫定(≥12岁100 mg/d,<12岁3 mg/kg,2次/d)、小剂量激素[泼尼松0.5 mg/(kg·d)]的治疗方案.结果 4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71.4%(35/49),总有效率81.6% (40/49),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DNA平均值从5.43×104拷贝/ml降为< 1000拷贝/ml占85.7%(42/49).膜性肾病(MN)完全缓解率为88.0%(22/25),部分缓解率为8.0%(2/25),无效率为4.0%(1/2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完全缓解率为44.4%(4/9),无效率为55.6%( 5/9);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完全缓解率为70.0%(7/10),部分缓解率为30.0%(3/10);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完全缓解率为40.0%(2/5),无效率为60.0%( 3/5).不同病理类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小剂量激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安全有效,其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MN治疗反应最好,MPGN、MsPGN次之,FSGS较差.  相似文献   

13.
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BV感染是引起HCC的最主要原因.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相关性HCC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HCC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文就抗病毒治疗与HCC发病率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抗病毒治疗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携带乙肝病毒皮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肝降酶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皮肌炎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转氨酶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抗病毒治疗携带乙肝病毒皮肌炎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转氨酶、控制病毒。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比血清亚型更能准确地反映原型病毒株之间的自然异质性,这对于HBV的基础研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治和病情预后评估及预防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HVB基因分型方法有多种,以全基因测序为唯一参比标准,目前HBV已分为A-H8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占50%以上,围生期HBV感染者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且有较高肝硬化和(或)肝癌的发生风险.宫内感染是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失败致HBV母婴传播的主要原因.HBV宫内感染途径有生殖细胞感染、经胎盘屏障渗漏、经胎盘细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虽然对HBV有关HBV基因型、基因变异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HBV基因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HBV聚合酶基因变异与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的研究。现就国内外HBV基因型、基因变异及抗病毒治疗关系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法建立起来的HBV转基因小鼠为乙型肝炎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HBV转基因小嫌的利用已使与HBV有关的病毒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毒清除机制和治疗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表面蛋白以配体形式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后感染肝细胞,这是目前乙型肝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表面蛋白与肝细胞膜受体结合的特点;肝细胞上的白细胞介素-6介导肝细胞与S1的结合和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分型,PCR分型、基因分型、亚型簇的过剩或缺失,以及分型的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