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型糖尿病 ,是一种由 T细胞介导的 β胰岛细胞损伤引起的自身免疫型疾病。许多学者认为 GAD是自身抗原最可能的候选者 ,但一直缺少确切的证据。本文作者将 GAD的反义基因转移到人类 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NOD小鼠染色体 DNA上 ,建立 β胰岛细胞缺失表达 GAD的 NOD小鼠品系。利用这种转基因小鼠 ,作者研究了 β胰岛细胞上 GAD的表达与 NOD小鼠糖尿病发病的确切关系。作者将两种不同变异型的小鼠 GAD c DNA的反义基因转移到 NOD小鼠的胚系细胞上 ,然后将这些干细胞植入雌性 NOD鼠 ,经传代得到六个表达 GAD反义基因的转基因NOD…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环磷酰胺加速发病的NOD小鼠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腹腔注射PTX后监测血糖、糖尿病发病率,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察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胰腺caspase-8 mRNA的表达。结果: PTX 组实验结束时糖尿病发病率(40.63%)低于对照组(69.70%),P<0.05;胰岛β细胞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胰岛β细胞caspase-3的表达显著少于对照组;胰腺caspase-8 mRNA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X可预防NOD鼠糖尿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胰腺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及减少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对β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及可能的作用途径进行了了解.了解凋亡的作用和在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调节机制,可提供防治这种疾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应激对NOD小鼠脑c-fos表达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情绪应激对NOD小鼠脑内c-fos表达和对胰岛内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应激影响糖尿病发生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自发糖尿病模型NOD小鼠在接受饮水冲突应激加限制应激后,分别于接受应激1天、2天、3天时,原位杂交测定脑区c-fos表达水平,TUNEL法测定胰岛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天(3.93±1.05)、2天(5.73±2.60)、3天(5.77±2.75)时段应激组小鼠胰岛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82±0.93,t=4.46、3.58、3.41,P<0.05)。应激引起c-fos mRNA在脑内的广泛区域表达,其中海马三区、杏仁中央核、下丘脑室旁核的c-fos mRNA表达增高与胰岛细胞凋亡增高间存在正相关(0.79、0.69、0.64,P<0.01或P<0.05)。结论情绪应激时c-fos在海马三区、杏仁中央核、下丘脑室旁核中表达的提高与胰岛细胞凋亡升高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应激影响1型糖尿病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牛晓红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1,21(2):103-104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对β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及可能的作用途径进行了了解.了解凋亡的作用和在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调节机制,可提供防治这种疾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2.4%,在非传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是T2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以往认为,β细胞减少与细胞凋亡相关,近十年的研究发现β细胞去分化是T2D进程中β细胞衰竭的主要原因。本文就β细胞去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结构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胰岛素表达及数量变化,探讨β细胞的病理改变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月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1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8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8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电镜下随病情进展,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数量明显减少,有的细胞甚至缺如,致密芯电子密度降低,β细胞可见凋亡的早期改变以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病理改变,细胞间髓样小体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同月龄糖尿病组小鼠胰岛β细胞阳性率和胰岛素蛋白平均光密度值(OD值)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程的进展,db/db小鼠胰岛β细胞阳性率和胰岛素表达呈现递减趋势(p<0.05)。结论2型糖尿病β细胞的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引起β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障碍和数量减少,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生长抑素(SS)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正常C57BL/6J小鼠,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于第3、7、10、14、21、28天取胰尾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检测法及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 1.IAPP阳性细胞面数密度(NA)自第3天开始减少(P0.05),平均吸光度自第7天开始增高,与正常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1型糖尿病组小鼠胰岛SS阳性细胞NA自第3天开始增加(P0.05),平均吸光度自第7天开始增高(P0.05);3.免疫荧光双染法显示,小鼠胰岛IAPP和SS在部分细胞有共表达。结论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IAP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表达增强;SS阳性细胞数量及表达均上调;IAPP和SS在部分细胞有共表达。提示IAPP阳性细胞和SS阳性细胞均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摄入贵州某食用白酒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可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灌胃饮酒及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单纯饮酒、糖尿病、糖尿病饮酒模型,测空腹血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观察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及胰岛素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及糖尿病饮酒组小鼠空腹血糖升高,达到小鼠糖尿病成模标准。单纯饮酒组小鼠血糖、β细胞平均光密度、面数密度、胰岛素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糖尿病组及糖尿病饮酒组β细胞平均光密度值短暂升高,面数密度与胰岛素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在本实验设定的时程和剂量内,单纯饮用该白酒对胰岛β细胞无明显影响。适量饮用该白酒并未加重Ⅰ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11.
狭义的胰岛β细胞功能是指β细胞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反应,维持葡萄糖自稳态(glucose homeostasis)平衡的能力,广义上还包括自身因素的居中调节如自分泌、自身对损伤的修复能力等。2型糖尿病致病因素的复杂性已有大量实例证实是由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缺陷引起[1],同时伴有肝、肾清除及再流通能力下降所导致的葡萄糖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10)
<正>目的:Ⅰ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抗自身抗体的抗血清,用以验证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和结果:我们用亲和层析方法提取纯化6~8周龄Ⅰ型糖尿病(NOD)小鼠血清中的总IgG。以此总IgG作为抗原与免疫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抗总IgG的抗血清,我们将它命名为NIgG抗血清。将此抗血清一次性注入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病程进展中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及与II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10和12月龄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0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5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5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胰岛素阳性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A细胞(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和D细胞(生长抑素阳性细胞)阳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阳性率随自发性db/db糖尿病小鼠病程进展呈降低趋势(p<0.05),而A细胞和D细胞阳性率则呈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3种细胞阳性率无变化(P>0.05)。结论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胰岛内分泌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II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和分析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病程进展中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及与Ⅱ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3、5、8、10和12月龄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0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5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5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结果 各月龄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胰岛素阳性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A细胞(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和D细胞(生长抑素附性细胞)阳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胰岛B细胞阳性率随自发性db/db糖尿病小鼠病程进展旱降低趋势(p<0.05),而A细胞和D细胞阳性率则旱增高趋势(p<0.05);对照组3种细胞阳性率无变化(P>0.05).结论 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胰岛内分泌细胞的构成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胰岛内分泌细胞之间的比例失衡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在不同糖耐量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变化,及其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T2DM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NGT)组30例、糖耐量异常(IGT)组32例及新诊断T2DM组38例,并以无糖尿病家族史的30例健康成人(NC)为对照组,进行25 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各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 AIR3-5)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并进行比较.结果:新诊断的T2DM人群中,Homaβ、FPG、AIR3-5和ISI异常最为明显;而T2DM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AIR3-5(53.67±2.36) mU/L和正常对照人群相比( 80.85±1.43) mU/L出现下降;而ISI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但所有指标均处在正常人群和新诊断T2DM患者之间.结论: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T2DM一级亲属NGT人群的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低,且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在不同糖耐量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变化,及其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T2DM一级亲属正常糖耐量(NGT)组30例、糖耐量异常(IGT)组32例及新诊断T2DM组38例,并以无糖尿病家族史的30例健康成人(NC)为对照组,进行25 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计算各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AIR3-5)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比较。结果:新诊断的T2DM人群中,Homaβ、FPG、AIR3-5和ISI异常最为明显;而T2DM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AIR3-5(53.67±2.36)mU/L和正常对照人群相比(80.85±1.43)mU/L出现下降;而ISI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但所有指标均处在正常人群和新诊断T2DM患者之间。结论: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T2DM一级亲属NGT人群的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低,且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B10细胞与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只6周龄NOD/LT雌性小鼠进行常规培养至30周龄,根据小鼠血糖、血肌酐和体重情况将小鼠分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未发生组和发生组。利用酶联吸附反应检测两组小鼠脾脏组织中IL-10水平。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术检测两组小鼠脾脏组织汇总B10细胞比例。将40只6周龄NOD/LT雌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和B10组,B10组小鼠接种分离得到的B10细胞,每周一次,对照组接种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0、15、20、25、30周龄时检测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发生组小鼠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 P <0.05),体重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 P <0.05)。发生组小鼠脾脏组织中IL-10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组小鼠脾脏组织中B10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当小鼠处于第10、15周龄时,B10组小鼠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第20、25、30周时,B10组小鼠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B10细胞的过度积累,可能是进一步诱发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I型糖尿病(IDDM)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大鼠建立IDDM模型,并用AG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组、糖尿病组和AG治疗组大鼠胰岛中iNOS含量和胰岛b细胞面密度。结果AG组胰岛β细胞面密度为70.58±3.26,与IDDM组(21.65±1.4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IDDM组大鼠胰岛中β细胞面密度随iNOS增多而减少,两者呈负相关(r=-0.8175,P<0.01),iNOS阳性反应产物呈弥漫性分布,其色深于正常对照组;AG组胰岛中的iNOS反应物较IDDM组明显减弱(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NOS增多可能是造成IDDM胰岛β细胞损伤的因素之一,AG对IDDM胰岛β细胞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