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服耐受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口服抗原的剂量 ,抗原的性质 ,宿主遗传背景 ,发育程度 ,抗原处理呈递的过程等。肠上皮细胞 ,DCs ,γδT细胞在口服耐受的形成机制中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γδT细胞是皮肤表皮内淋巴细胞和粘膜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活化的γδ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签,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尽管γδT细胞在人类庞大复杂的免疫体系中数量较少,但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γδT细胞表达Vγ9Vδ2 TCR,占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的1%~10%,大量分布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其免疫作用介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是MHC非限制性的,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有广泛的抗瘤谱。越来越多的对γδT细胞高效抗瘤活性的研究可能使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肿瘤免疫制剂。γδT细胞被激活后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并增强其抗瘤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在抗肿瘤过程中产生的淋巴因子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小鼠γδT细胞抗原也具有呈递功能.方法:观察了高度纯化的小鼠γδT细胞体外激活后MHC Ⅱ分子及其他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其表面特征性TCR的关系.用自身反应抗原IRBP/MOG特异性T细胞株作为反应细胞,以增殖反应及细胞因子表达作为效应指标,观察γδT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结果:小鼠γδT细胞在激活后可表面表达MHC Ⅱ分子,并能有效呈递抗原给T细胞,使之发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结论:小鼠γδT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不象人γδT细胞,表达MHC Ⅱ分子限于新激活的小鼠γδT细胞,后者失去了表面γδTCR.当γδT细胞重新获得表面γδTCR时,其MHC Ⅱ抗原表达则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在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结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刺激正常人PBMC,并用磁珠阳性分选 法获得γδ+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Mtb、神经酰胺、鞘磷脂酶以及FumonisinB1对γδ+T细胞的活化作用;FACS检测其对γδ+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作用。结果Mtb刺激获得的γδ+T细胞可达73%,磁珠分选后可高达98%;高浓度Mtb、神经酰胺及鞘磷脂酶能抑制γδ+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出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FumonisinB1则对γδ+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无明显影 响。结论Mtb可有效地调节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水解鞘磷脂产生的神经酰胺参与了γδ+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6.
口服耐受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口服抗原的剂量,抗原的性质,宿主遗传背景,发育程度,抗原处理呈递的过程等。肠上皮细胞,DCs,γδT细胞在耐受的形成机制中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这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皮素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IPP法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根皮素作用于γδT细胞及胃癌SGC-7901细胞48小时后,MTT法检测γδT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生长曲线,FCM检测γδT细胞PFP及GraB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Western blot检测γδT细胞中Wnt3a的表达情况。结果:IPP作用10天后,γδT细胞比例由3.12%增加到79.6%。与对照组比较,浓度2.35~18.75μg/ml的根皮素作用后γδT细胞的增殖率显著提高(P<0.05),75μg/ml根皮素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且2.35~75μg/ml根皮素作用后的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γδT细胞中PFP、GraB及Wnt3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皮素能够增强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根皮素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PFP、GraB表达及活化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特定抗原后, 产生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 或称为负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主要包括T细胞耐受和B细胞耐受。对T细胞耐受的研究比B细胞耐受的研究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有关T细胞耐受的信号通路研究, 近两年逐渐呈现为研究热点。以下将对进几年有关T细胞耐受所涉及到的信号通路研究作一综述。1 TCR信号复合体TCR识别抗原表位所产生的第一信号在T细胞耐受与T细胞激活中起重要的作用。有关CD3信号通路所介导的T细胞免疫耐受的研究较多, Szegezd等 [1]对正常小鼠, 应用anti CD3上调胸腺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9.
γδT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细胞,主要位于皮肤、小肠等黏膜及皮下组织和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功能包括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监视、免疫调节和维持免疫耐受等作用。在病毒入侵机体的过程中,γδT细胞表型和功能发生变化,搭建了固有免疫细胞及免疫细胞的桥梁,除了起到直接的细胞毒杀伤作用,还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发挥了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γδT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部分T细胞的受体不是由α和β多肽链构成的“常规”T细胞受体(TCRαβ),而是分别由γ和δ链取而代之(TCRγδ)。TCRγδ能够识别抗原。出现在T细胞个体发生的早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如小鼠的皮肤和肠道TCRγδ占优势,提示γδT细胞可能在抗感染的第一线起着防御作用γδ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并具有细胞毒活性。由于MHC的非限制性以及CD_4、CD_8两阴性γδT细胞的发现,表明其激活过程可能与已知的αβT细胞不同。结核杆菌抗原能够优先激活γδT细胞,提示γδT细胞可能有一种特异的功能。γδT细胞的数量在许多疾病中稍有增加,但到目前的研究还未能证实γδT细胞有病原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脐带血中γδT细胞的数量、比例及相关功能变化特征,探讨早产儿人群的γδT细胞功能变化对其抵抗病毒感染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CBMC)中γδT细胞的数量比例;流感病毒感染刺激早产儿和足月儿CBMC 24 h,流式细胞术测定γδT细胞中细胞因子Perforin、IFN-γ和TNF-α的表达情况;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联合IL-2刺激扩增CBMC中γδT细胞,比较早产儿和足月儿γδT细胞的扩增效率。结果早产儿γδT细胞在CBMC中的数量及比例较足月儿明显减少;流感病毒刺激后,早产儿和足月儿γδT细胞的Perforin、IFN-γ和TNF-α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但早产儿倍增幅度明显不及足月儿;经IPP和IL-2联合刺激后,脐带血中γδT细胞都有所增殖,但早产儿的扩增效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结论早产儿γδT细胞存在数量及功能的不足,这可能是造成早产儿更易患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条件.γδT细胞属于固有免疫细胞,是女性生殖器官上皮内淋巴细胞的主要成分.γδT细胞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监视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是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间的桥梁.但某些肿瘤研究中也发现,γδT细胞同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的生长.文献报道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着明显的γδT细胞浸润,且γδT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系有杀伤作用,这充分预示着γδT细胞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因而研究γδT细胞抗HPV感染及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γδ+T细胞和天然杀作细胞(NK)功能的变化,以及探讨患者腹腔液对正常人γδ+T细胞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法,分析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γδ+T细胞细胞及NK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组)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CD56^ 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疾病组腹腔液中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于外周血及正常对照组。疾病组的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具有负调节作用。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低下,处于被抑制状态,提示患者的腹腔液中,可能在γδ+T细胞细胞及NK细胞的功能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在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秸核杆菌耐热性多肽抗原(Mtb)刺激正常人PBMC,并用磁珠阳性分选法获得γδ^ T细胞。通过MTT试验观察Mtb,神经酰胺、鞘磷酯脂以及F B1cf γδ^ T细胞的活化作用;FACS检测其对γδ^ 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作用。结果 Mtb刺获得的γδ^ T细胞可达73%,磁珠分选后可高达98%;高浓度Mtb,神经酰胺及鞘磷脂酶能抑制γδ^ 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出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Fumonisin B1则对γδ^ 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活化细胞死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Mtb可有效地调节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水解鞘磷脂产生的神经酰胺参与了γδ^ T细胞活化及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传导。  相似文献   

15.
人γδT细胞表型与功能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丽  吴长有 《免疫学杂志》2008,24(6):609-612,617
目的比较观察人外周血PBMCs和CBMCs中αβT和γδT细胞的表型与功能特征,进一步了解γδ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人PBMCs及脐带血CBMCs,检测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in刺激PBMCs或CBMCs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初始/记忆细胞标记的表达。结果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高表达CD45RO,低表达CD25和CCR7;与CBMCs中γδT细胞相比,PBMCs中γδT细胞表达CD45RO升高,CD45RA与CD25降低。细胞因子表达的结果表明,与αβT细胞相比,γδT细胞分泌大量IFN-γ和TNF-α,较少分泌IL-2,且IFN-γ+细胞主要为CD45RA-CD62L-CCR7-;与PBMCs中γδT细胞不同,体外刺激CBMCs中γδT细胞后,表达IFN-γ数量较低,且IFN-γ+细胞主要为CD45RA+CD62L-CCR7-/+。结论PBMCs与CBMCs中αβT和γδT细胞的表型与功能均存在差别,记忆性γδT细胞的增加可能与其活化和免疫应答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伍璞  刘纯 《免疫学杂志》2012,(5):445-448,454
IL-17是一类重要的促炎症因子,近年由于Th17细胞这种以产生IL-17为主的CD4+αβT亚群的发现而备受关注。然而大量研究发现γδT细胞也是IL-17的重要来源。在多种疾病的小鼠模型中,γδT细胞的某些亚群能通过早期产生大量IL-17,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有趣的是,γδT细胞经历了异于Th17细胞的胸腺内发育发育过程,未经胸腺内抗原致敏的γδT细胞即能分化为产生IL-17的功能亚群。最近有研究证实人类的γδT细胞也能产生的IL-17。下面就产生IL-17的γδT细胞的特征,发育及生物学作用等方面作一简短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注不同γδT细胞亚群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特点及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中的变化,为探讨γδT细胞组织学分布的生理学意义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与PCR技术检测胸腺、脾脏、淋巴结、肝脏、皮肤以及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及其不同亚群的比例;通过PMA与离子霉素体外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织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与IL-17a的差异;通过灌胃建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与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不同γδ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γδT细胞富含于小肠上皮内、皮肤与肝脏中,而在胸腺、脾脏与淋巴结中比例较低。不同亚群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皮肤主要存在Vγ5+γδT细胞亚群,小肠中主要存在Vγ1+、Vγ4+与Vγ7+γδT细胞亚群。肝脏γδT细胞主要分泌IL-17a,而小肠上皮内γδT细胞主要分泌IFN-γ。在鼠伤寒沙门氏菌肠道感染时,小肠上皮内γδ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其中Vγ1+γδT细胞比例升高更为显著;肝脏总γδ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但Vγ1+γδT细胞比例降低,Vγ4+γδ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结论:γδT细胞富含于小肠、皮肤与肝脏中,且其不同亚群具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不同组织的γδ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小肠与肝脏γδT细胞亚群的分布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肖刚  甘华 《现代免疫学》2003,23(2):139-141
吸入耐受是通过吸入抗原诱导的免疫耐受。其可能机制涉及到主动抑制、克隆缺失、克隆无反应性、γδ细胞、CD4 0和CD4 0L及鼻相关引流淋巴结的特性。吸入免疫耐受对过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文章简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IL-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DHA作用于γδT细胞4δ h后,MTT法检测各药物浓度组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γδT细胞对SW1990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培养8d时各组γδT细胞纯度达到了75.46% ±5.32%.浓度为50~100μmol/ml的DHA能显著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DHA处理后γδT细胞杀伤胰腺癌SW1990细胞能力及其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DHA可增强γδT细胞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γδ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辣椒素对人γδT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离健康人PBMC,加入到含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IL-2的DMEM-F12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辣椒素作用于γδT细胞48h后,CCK-8法检测各药物浓度组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IFN-γ的表达,用LDH释放法检测各组γδT细胞对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显示,培养7d时各组γδT细胞纯度达到了(85.33±6.07)%。浓度为3.2~50μmol/L的辣椒素能显著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在浓度为25μmol/L时其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及IFN-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显著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辣椒素在体外能通过促进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IFN-γ的表达上调显著增强其抗骨肉瘤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