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口服耐受的机理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可诱导机体形成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口服耐受由于使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 ,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 ,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口服耐受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作用机制至今也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来对口服耐受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口服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耐受是近年来免疫学界研究的活跃领域。口服抗原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或克隆无能而介导免疫耐受,多种因素可影响口服耐受的形式,提示口服耐受形成涉及多种机制。旁观者抑制对自身抗原未全部明了的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尤其指导作用。利用口服抗原治疗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已获得成功,目前正进行治疗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实验,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口服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可诱导机体形成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口服耐受由于使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口服耐受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机制至今也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来对口服耐受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口服可溶性蛋白质抗原可诱导机体形成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口服耐受由于使用方便和无毒副作用,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口服耐受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机制至今也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来对口服耐受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口服耐受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口服抗原的剂量,抗原的性质,宿主遗传背景,发育程度,抗原处理呈递的过程等。肠上皮细胞,DCs,γδT细胞在耐受的形成机制中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这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口服耐受是近年来免疫学界研究的活跃领域。口服抗的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或克隆无能而介导免疫耐受,多种因素可影响口服耐受的形式,提示口服耐受形成涉及多种机制。旁观者抑制对自身抗原全部明了的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尤具有指导作用,利用口服抗原治疗自身免疫免疫病动物模型已获得成功,目前正进行治疗身免疫病的临床实验,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近年用抗原肽、细胞因子、口服耐受等方法治疗超敏反应的一些研究成果。抗原肽可通过①肽-MHC结合;②TCR拮抗物作用;③部分性协同物;④完全性协同物等抑制超敏反应的形成,而细胞因子则主要通过调节THl和TH2的失衡达到治疗目的。口服耐受通过诱导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中的Ts细胞活化而抑制超敏反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近年用抗原肽、细胞因子、口服耐受等方面治疗超敏反应的一些研究成果。抗原肽可通过(1)肽-MHC结合;(2)TCR拮抗物作用;(3)部分性协同物;(4)完全性协同物等抑制超敏反应的形成,而细胞因子则主要通过调节TH1和TH2的失衡达到治疗目的。口服耐受通过诱导肠相关淋巴细胞(GALT)中的Ts细胞活化而抑制超敏反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口服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耐受是通过口服抗原诱导免疫耐受 ,其可能的机制涉及到克隆缺失、克隆无能以及反应细胞的抑制。何种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受一定因素影响。口服耐受中旁观者抑制现象的存在 ,为特异性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因而口服耐受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口服耐受的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耐受是指口服蛋白引起的一种免疫低反应状态。自Wel1sl911年首先报道这种现象以来,口服耐受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者发现给动物饲服蛋白质或绵羊红细胞后,再次消化道外免疫时,动物对这些抗原不再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而对其它抗原的反应正常[1]。免疫...  相似文献   

11.
T细胞免疫耐受研究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系统的耐受现象一直是困扰免疫学家的一大难题。当人们发现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方式与体液方式识别外来抗原 ,并产生细胞毒作用或形成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抗体来消灭外来抗原时 ,不禁迷惑 :为什么机体内有如此多的抗原却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应答 ,即有自身耐受现象。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对免疫耐受机制展开了研究 ,并由此找到耐受的两种不同方式 :即胸腺选择形成的中枢耐受及外周耐受。本文主要探讨T细胞免疫耐受以及自身免疫耐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免疫系统的耐受现象一直是困扰免疫学家的一大难题.当人们发现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方式与体液方式识别外来抗原,并产生细胞毒作用或形成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抗体来消灭外来抗原时,不禁迷惑为什么机体内有如此多的抗原却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应答,即有自身耐受现象.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对免疫耐受机制展开了研究,并由此找到耐受的两种不同方式即胸腺选择形成的中枢耐受及外周耐受.本文主要探讨T细胞免疫耐受以及自身免疫耐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T细胞免疫耐受研究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系统的耐受现象一直是困扰免疫学家的一大难题。当人们发现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方式与体液方式识别外来抗原,并产生细胞毒作用或形成特异性与抗原结合的抗体来消灭外来抗原时,不禁迷惑:为什么机体内有如此多的抗原却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应答,即有自身耐受现象。为此科学家们开始了对免疫耐受机制展开了研究,并由此找到耐受的两种不同方式:即胸腺选择形成的中枢耐受及外周耐受。本文主要探讨T细胞免疫耐受以及自身免疫耐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口服免疫耐受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免疫耐受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方法。口服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主要机制是主动抑制和克隆失活,低剂量口服抗原通过主动抑制起作用,而高剂量抗原主要是诱导克隆失活。口服自力抗原以疾病和抗原特异性方式抑制了几种实验性自身免疫动物模型,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眼葡萄膜炎、肌无力、胶原和佐剂诱导的关节炎、NOD小鼠的糖尿病等;此外,口服自身抗原还可抑制同种异体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在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支、眼葡萄膜炎等疾病中口服耐受已进入初期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并且未出现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口服耐受机制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ells等 ( 1 91 1 ) [1 ] 首次描述了口服耐受现象 ,他们发现预先给豚鼠口服鸡蛋白可防止后来对该蛋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Chase( 1 946) [2 ] 发现预先给豚鼠口服接触性致敏原二硝基氯苯 (dinitrochloro-benzene) ,可使动物减少对其皮肤接触性过敏反应。Nagler-Anderson等[3] 和Thompson等[4] ( 1 986)首次将口服耐受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研究。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无反应状态称为自然耐受 (naturaltolerance)或自身耐受 (self-tolerance) ;针对外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在口服耐受发生中的活性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①口服耐受组,用小剂量(每次8mg/2mL PBS)的Fx1A抗原灌胃。②对照组,用PBS2mL/次灌胃。观察大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进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了解大鼠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大鼠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口服耐受组大鼠DTH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肠黏膜Peyer’s淋巴结(PP结)中NF-κB p6S的活性及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加。脾淋巴组织中NF-κB p65的活性降低,但TGF-B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低剂量Fx1A抗原诱导的口服耐受的发生,可能与不同部位免疫细胞内NF-κB p65的活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大量蛋白,其中既有能引起超敏反应的异种蛋白抗原,又有与人体自身蛋白有交叉反应的蛋白抗原。幸运的是,人体在进化中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功能,使之对于口服摄入的可溶性蛋白抗原产生系统性抗原特异性的免疫低反应状态,称为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这一现象的临床治疗潜能引起了医学界,尤其是临床医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耐受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预防作用。方法:给予健康Lewis大鼠口服MBP抗原诱导免疫耐受,随后以MBP CFA于足底免疫,检测口服耐受对实验大鼠EAE发病的预防作用及对MBP特异性淋转率、细胞因子和抗MBP抗体等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致病组EAE发病率为91.7%,MBP特异性淋转率、IFN-γ与TNF-α含量升高,IL-10降低;口服耐受组EAE发病率为21.4%,MBP特异性淋转率、IFN-γ、TNF-α回复至正常,IL-10含量低于正常。MBP抗体水平两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口服耐受可降低宿主自身免疫反应性,减低EAE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自身耐受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自身反应性T 细胞克隆在胸腺内被排除,克隆排除发生在胸腺细胞的CD4~+8~+双阳性发育阶段,主要机制在于双阳性胸腺细胞和骨髓衍生的树突状细胞等相互作用,MHC 抗原、TCR 和CD4分子是自身耐受形成的主要参与分子。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中的一项重大突破。转基因小鼠在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使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长期以来,免疫耐受都是通过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注入外来抗原来诱导产生的,因而不能完全地反映自身耐受形成的自然过程。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操作的方法,将编码外来抗原的基因导入受精卵中,使之在特定的组织内表达,因此这种外来抗原从个体发育的一开始就作为“自身”成份出现,从而能更好地反映自身耐受的形成过程。本文介绍表达SV40T 抗原、表达外源MHC 产物、表达自身抗原识别受体的转基因小鼠在免疫耐受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反映了这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