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分析腓动脉穿支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解剖40侧新鲜小腿标本,使用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容积螺旋CT扫描,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重点观察小腿.解剖后统计小腿外侧穿支出现数量、穿出位置、各穿支的管径、血管蒂的长度,归纳其规律性.针对2005年7月至2009年10月的43例中等面积的手、足皮肤缺损进行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并统计成活率,术后就外观和功能随访6个月到2年.结果 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为2~9支,平均4支,在腓骨小头下方(9.80±0.93)cm、(13.40±0.90)cm、(17.20±1.13)cm、(21.30±0.77)cm四处出现率较高,动脉穿支直径分别为(1.33±0.39)mm、( 1.30±0.46)mm、(1.17±0.30)mm、(1.22±0.23)mm,血管蒂长分别为(5.87±0.73)cm、(5.83±1.73)cm、(5.44±1.09)cm,(5.10±1.93)cm.临床应用43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成活42例,1例皮瓣坏死.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到2年,皮瓣术后外观满意36例,术后臃肿需要二期修整的7例.供区小腿外观、功能均正常.结论腓动脉有四处穿支出现基本恒定,其中小腿中1/3段的穿支血管(第2、3条穿支)管径较粗,蒂长度5~7cm,适合进行游离皮瓣设计.  相似文献   

2.
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损伤,因该部解剖特点是皮肤薄、血运差、活动度小,不适于用局部转移皮瓣,成为临床处理的较大难题,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踝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1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F)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MSAPF 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对其定义、解剖学特点、临床应用、手术切取和改良、皮瓣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MSAPF 具有血管解剖位置相对恒定、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皮瓣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标本6具,行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及层次解剖,观测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的类型、管径、走行、出筋膜后轴向等.临床应用第7~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面积9.0 cm×7.0 cm~16.0 cm×12.0 cm. 结果 第6~ 10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来源于胸主动脉发出的肋间后动脉,于腋中线前后经肋间肌穿出深筋膜.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平均外径( 1.70±0.14)mm.其前支穿出深筋膜后走行长度(87.56±6.48) mm.临床上应用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9例,效果满意. 结论 肋间后动脉外侧皮穿支可形成多种类型的轴型皮瓣,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侧下肢标本采用有色乳胶经腘动脉灌注,解剖观测腓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走行及管径,寻找适合用于吻合血管的穿支血管.2007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腓动脉穿支蒂腓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例.缺损范围15 cm × 6 cm~45cm×10 cm.皮瓣面积为16 cm×8 cm~30 cm×10 cm,血管蒂长4~6 cm.结果 腓动脉沿途平均发出5.3支穿支血管,在腓骨中下1/3交界处存在恒定的适合用于吻合血管的穿支血管,血管外径为(1.21±0.13)mm,血管蒂长(4.6±0.8)cm.6例皮瓣完全存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长轴皮瓣切取范围大,穿支血管蒂长,管径适中,血供可靠,对小腿功能影响小,是临床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介绍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11例,女6例,男5例。皮瓣设计区域为同侧小腿,腓肠内侧肌肌腹以远1/2的表面部分,前内界为胫骨的内后缘,后外侧界为小腿后正中纵轴线,皮瓣的轴行线为前内界和后外侧界的中线。皮瓣长8~15cm,宽6~14cm。结果10例皮瓣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不臃肿,恢复了一定的触觉;1例皮瓣全部坏死,经扩创、断层皮片修复创面;不影响供区的运动功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以用来修复上下肢创面,尤其对手足部创面的修复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及虎口区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5例,修复足背及趾区域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1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3cm×2 cm,最大10 cm×5 cm. 结果 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皮瓣成活.手背3例、足背1例皮瓣略显臃肿,二期行皮瓣修整术,手、足功能恢复满意;供区肢体无功能障碍. 结论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可修复手足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23例因外伤导致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足部骨骼、肌腱裸露患者行手术治疗。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17~43岁。其中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12例。23例均有足部多发性骨折,足背及远端软组织缺损,伸肌腱及骨质外露,3例伴有[足母]趾毁损伤,21例伴有伸肌腱断裂,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cm×6cm^5cm×8cm。所有病例一期急诊均采用手术清创加克氏针固定加伸肌腱吻合术,VSD处理7~10d后,二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皮瓣血运、外观、质地以及供区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1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接近正常,外观良好无臃肿,质地柔软、耐磨,无溃破,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2mm,患侧足部行走正常,无跛行,小腿活动正常,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无挛缩,供区只遗留线性瘢痕。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对供区外观影响小,能够保留主要血管,皮瓣大小可灵活设计,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侧成人足踝标本经胴动脉注入红色乳胶液,解剖观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在足内侧区的分布、起源等.临床设计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2 cm~9cm×4 cm.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向<足母>展肌和趾短屈肌肌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底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底内侧皮瓣;向<足母>展肌和舟楔骨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足内侧皮穿支,供养足内侧皮瓣.11例足内侧穿支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2 cm×3 cm~11 cm×5 cm.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以足内侧穿支血管营养的足内侧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临床应用178例11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单一穿支皮瓣128例,多叶皮瓣29例,嵌合肌瓣18例,嵌合骨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为36 cm × 16 cm,最小为4cm×3cm.皮瓣供区保留深筋膜、主要的浅静脉和皮神经,尽量直接缝合.皮下脂肪肥厚的皮瓣切取后以穿支为中心进行阶梯状修薄. 结果 176例穿支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坏死,1例皮瓣部分坏死,皮瓣坏死的创面经过其他皮瓣修复和换药愈合.随访4~ 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比较薄而柔软,外形良好.175例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其余3例皮瓣供区无法完全闭合,采用中厚或全厚皮片移植,成活的皮片后期在色泽、弹性和外形方面与供区正常皮肤有较明显差异. 结论 穿支皮瓣质地比较薄、外形美观、血管蒂长、设计灵活、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1月,对12例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4cm×6cm-8cm×13cm,以肌皮、肌间隔穿支为蒂。动脉血管蒂与受区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指腹皮瓣因臃肿行皮瓣修整术后手指屈曲功能接近正常,余11例皮瓣的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可设计切取不同形状、大小的皮瓣,以适应并修复手部不同部位、形态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均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测股部穿支分布特点,为临床设计嵌合皮瓣、血流桥接等特殊形式的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15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然后进行层次解剖并配合X线摄片,应用Scion Image对各区穿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股部共有外径≥0.5 mm的穿支(41±4.0)支,平均外径(0.8±0.1) mm,平均蒂长(4.2±1.7) cm,平均供血面积(44±6.4) cm2.股前内、外侧区中部,股后区的上部穿支较多.结论 ①由表及里的三维重建方法,可清晰地显示皮下组织内穿支的来源与分布特点;②股部各区均具备形成常规穿支皮瓣或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9年7月,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吻合以及髂胫束的血供来源,临床应用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瓣移植5例、髂胫束皮瓣4例.结果 80%(35侧)膝上外侧动脉单独起自腘动脉,起始外径(1.8±0.4)mm.该动脉向外蜿蜒上行分为升、降支,从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短头肌之间的股外侧肌间隔穿出形成肌间隙(隔)筋膜皮肤穿支,或与膝上最外侧动脉在股外侧肌内吻合后发出肌皮穿支,供养大腿中下段髂胫束和前外侧皮肤,其中较粗大穿支起始外径(1.0±0.2)mm,并在深筋膜浅层或深层于近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吻合,远端与膝关节网吻合.临床应用9例,其中修复单纯跟腱缺损5例,跟腱伴皮肤缺损2例;修复小腿、足软组织缺损各1例.随访6个月~7年8个月,带血供髂胫束修复跟腱缺损功能恢复良好,4例髂胫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吻合膝上外侧动脉穿支髂胫束皮瓣是一种新型、简便、实用的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腿皮肤腓浅动脉与腓动脉穿支之间的吻合联系 ,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  10具新鲜尸体 2 0侧肢体血管灌注氧化铅—明胶混合液 ,通过X线片显示小腿皮肤内的血管结构和血管之间的吻合。在此基础上应用了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 2 6例。结果 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自腓浅动脉。在外踝后上方 4~ 7cm处腓动脉穿支与腓浅动脉或动脉网形成广泛吻合。以腓动脉穿支为蒂设计包含腓肠神经及其伴行的腓浅动脉和小隐静脉的返流岛状皮瓣 2 6例 ,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跨区供血的腓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 ,为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10具尸体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测膝降动脉行程及穿支分布特点.临床应用游离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5 cm×8 cm~6 cm×15 cm,6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血管蒂,5例以膝降动脉股内侧穿支为血管蒂,血管全部采用端端吻合.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感觉恢复S3级.结论 膝降动脉股内侧皮穿支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便,是修复四肢远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手、足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先确定皮瓣穿支血管部位,以此为中心,设计皮瓣并切取,保留阔筋膜盘约4.0 cm × 3.0 cm~3.0 cm×2.5 cm:"沙丘样"削除阔筋膜、皮下脂肪,皮瓣四周可将皮下脂肪完全削去,仅保留真皮层.采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臂、手、足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有1例修复前臂创面皮瓣远端约2.0 cm×1.2 cm浅表坏死,经换药愈合.15例术后经3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为8.0~10.0 mm.结论 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外形、质地优良,受区感觉恢复良好,对供区创伤小,不需二期整形,是修复手、足部创面优良供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游离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5具新鲜成人尸体行动脉造影及螺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观测腓浅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等.临床应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12例,缺损面积为3.0 cm×4.5 cm~5.0 cm×11.0 cm.结果 腓浅动脉起始外径(1.2±0.3) mm,干长(5.6±1.8)cm.其穿支多出现于小腿前外侧上、中1/3区域,平均外径(0.7±0.2) mm,与中、下1/3处腓浅下外侧动脉及腓动脉终末穿支吻合构成1条几乎不减少口径的血管链,伴行静脉1条.12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临床效果满意,是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