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游离皮瓣移植是整形外科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根据血供不同,游离皮瓣可以分为4种:(1)标准皮瓣。(2)静脉皮瓣。(3)静脉动脉化皮瓣。(4)动脉静脉化皮瓣。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标准皮瓣,确保了正常的微循环灌注方式,而另外3种类型皮瓣则彻底改变了正常血流灌注方式,术后皮瓣是如何成活的?为探索其中奥秘,本实验试图从微循环重建及微血流灌注方式的角度阐明各种游离皮瓣成活的机理。实验动物为大耳白兔,将兔耳根部血管按不同需要给予切断、吻合或保留等不同处理,形成标准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监测及处理方法,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方法 对本组89例穿支皮瓣术后病例监测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项指标,鉴别动脉危象与静脉危象、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并给予及时处理,重建血液循环.结果 89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结论 严密的术后监测能防范及鉴别血管危象的发生,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作者利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皮瓣微循环变化,发现大部分血液通过微静脉短路直接进入回流静脉,只有少量毛细血管开放进行物质交换。虽然动脉化术后晚期毛细血管网开放后形成了部分生理性循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但动脉血液由微静脉灌流入毛细血管仍为主要的循环方式。此外尚有2次灌流、环  相似文献   

4.
实验观察单干型和双干型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存活率和血循环途径.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5只,于每侧耳背面制作3.0cm×3.5cm原位再植皮瓣130例,分期施活体与离体状态下的墨汁灌注,观察皮瓣存活外观和血管.单干型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3d内)动脉血与静脉血在血管干内先呈海潮式,再以混合血的形式流动,存活率(94%)接近传统皮瓣;双干型动脉血液大部分经静脉干间的交通支流入另一条静脉形成无效循环,验证了单干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优于双干型.  相似文献   

5.
静脉皮瓣术后早期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兔耳窗活体微循环观察、微循环图像处理、微循环与心跳同步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静脉皮瓣术后早期微循环的重建与灌注方式,发现术后2d内静脉皮瓣有两种血流灌注方式:(1)静脉血以潮汐方式,经小静脉、细静脉逆行灌注毛细血管网。(2)静脉血经动,静脉吻合支流入动脉系统,再由小动脉、细动脉端灌注毛细血管网。24h后第一种灌注方式逐渐减弱,48 h后完全依赖第二种方式进行组织灌注,保证了正常组织供血需要。  相似文献   

6.
单纯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利用大白鼠证明只保留一条静脉的单纯静脉皮瓣可以成活,成活率和切断所有神经血管束的对照侧皮辩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应用静脉内染料注射实验,皮瓣下造影、硅胶片隔离皮瓣与床面实验、组织学检查和连续皮瓣组织液pH值测定等检查方法,对单纯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成活机理是:皮瓣早期营养来源于受区床面的渗出液,这些渗出液和皮瓣组织发生代谢后经静脉蒂回流;以后,皮瓣和受区床面重建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血管壁的组织形态变化趋势。方法:选用20只中国大白兔40只耳朵,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皮瓣血管壁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早期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见细胞轻度肿胀、细胞核染色浅、疏松;7d时肿胀最明显,并有内膜撕裂及大量血细胞漏出;10周时主要表现为管壁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中膜胶原纤维增生、肥厚。结论:皮瓣动脉化的静脉在10周时已初具部分动脉样特征,基本适应动脉血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动脉化静脉皮瓣内血管壁组织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探讨动脉化静脉皮瓣血管壁的组织形态变化趋势。②方法选用20只中国大白兔40只耳朵,设计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皮瓣血管壁的组织形态学变化。③结果早期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可见细胞轻度肿胀,细胞核染色浅、疏松;7d时肿胀最明显,并有内膜撕裂及大量血细胞漏出;10周时主要表现为管壁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中膜胶原纤维增生、肥厚。④结论皮瓣动脉化的静脉在10周时已初具部分动脉样特征,基本适应动脉血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验研究单干型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面积,选用家兔9只,将腹壁浅静脉端─端吻合于同名动脉,于腹壁制作不同面积原位再植皮瓣,以传统皮瓣与无血供皮瓣作对照组,术后观察4周内皮瓣外观。结果无血供组于第8d完全坏死,实验组最终全部成活,实验证明外径为0.56±0.07mm的动脉化腹壁浅静脉能营养14.0cm×5.5cm的皮瓣;既使受区为微血管网较少的腹壁或皮瓣吻合口感染,仍显示该种皮瓣之活力;皮瓣成活与否,于术后第10d确定为宜。  相似文献   

10.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改良重建回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吻合静脉重建回流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中的应用。方法: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中改良应用静脉吻合重建回流的方式,将包含在皮瓣内的指侧方静脉与手指远端伤口的静脉断端端端吻合重建皮瓣的回流。结果:36例36指皮瓣全部成活,无回流障碍,皮瓣质地良好,无需二期整形。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手术改良应用静脉吻合重建回流的术式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In 1985, we applied an arterialized vein stem free flap in 4 cases with success in 3. In making this flap the superficial vein with the covered skin of the limb was used. In operation the flap was inverted and the 2 ends of the vein stem were anastomosed with the artery of the recipient area. Rapid arterial blood flow not only provided blood supply to the flap, but through the "venous network shunt" and "tidal pressure difference of artery" maintained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flap. The details of technique 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circulation after flap transfer are described, as are indications advantages and mechanism of blood circulation of the flap,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2.
徐丽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44-45,48
目的探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在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邢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小腿软组织缺损伴骨质或内固定物裸露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随意型皮瓣治疗。统计及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臃肿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7、14d的感觉功能评分、血流灌注量、皮氧分压和血管清晰度、红细胞聚集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100.00%(21/21)]高于对照组[90.48%(19/21)],皮瓣臃肿率(0)、并发症发生率14.76%(1/21)1均低于对照组[9.52%(2/21)、14.29%(3/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7、14d血流灌注量[19.05%(4/21)、0、0]、皮氧分压[(1.21±0.11)、(12.27±2.56)、(17.34±3.15)mmH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感觉功能评分S3-S4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d观察组血管清晰度清晰率[14.29%(3/21)、33.33%(7/21)、90.48%(19/21)1及无红细胞聚集率[14.29%(3/21)、57.14%(12/21)、76.19%(16/21)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在小腿软组织缺损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术后的皮瓣状态。  相似文献   

13.
孟长安 《医学综述》2013,(21):4023-4024
目的介绍动脉化的静脉皮瓣实施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湖北省荣军医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20例,采用动脉化的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参照组A19例,采用手指动脉岛状皮瓣实施修复;参照组B19例,选用腹部任意皮瓣实施修复。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5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5.0%,参照组A为78.9%,参照组B为73.7%,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脉化的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失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侧小腿内侧皮瓣桥携游离皮瓣移植及二期大隐静脉重建修复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例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病例采用健侧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皮瓣桥(含大隐静脉)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应用修复的皮瓣种类:侧胸皮瓣2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5周后血管造影显示皮瓣与周围组织之间血液循环完全建立后断蒂,断蒂时应用健肢大隐静脉重建患肢大隐静脉,改善静脉回流障碍。结果随访6个月~5年。7例皮瓣一期完全成活,二期患肢大隐静脉重建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回流通畅,溃疡根治。结论 健侧胫后血管蒂皮瓣桥(含大隐静脉)携带游离皮瓣移植及二期大隐静脉重建修复小腿静脉营养不良性溃疡的手术方法,是保证游离皮瓣高质量成活以及重建静脉系回流通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或感染引起的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的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其成活状况,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9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所有临床病例资料,根据其术后皮瓣颜色、皮瓣张力、肿胀程度、水泡形成以及淤血等情况,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以皮瓣最终成活状况作为最主要的观察评价指标,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共收集64例,68个动脉化静脉皮瓣,根据其术后表现情况分为正常生理皮瓣型(NPF型,25例,27个)、水泡形成型(BF型,18例,18个)和淤血肿胀型(CS型,21例,23个)。其中,NPF型皮瓣全部成活,BF型皮瓣仅1个部分坏死,CS型皮瓣虽经积极保守治疗,有1个完全坏死和2个部分坏死。结论: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需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加强护理观察,采取针对性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整体成活状况。  相似文献   

16.
手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手部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断指再植、静脉动脉化及静脉间吻合治疗手部撕脱伤提供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10例手静脉的分布情况及2例手铸型标本静脉的分支分布规律。结果 手掌部的深静脉较细小,浅静脉走行分散,无明显伴行动脉,管径细小,分布规律性差。手背静脉粗大,分布恒定,手部静脉有静脉弓和静脉网两种类型。结论 指背静脉是断指再植中的主要吻合静脉,指掌侧浅静脉也有吻合价值。通过吻合手掌部浅静脉,可提高手掌部皮肤撕脱伤的术后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部烧伤患者创面岛状皮瓣修复情况. 方法 本组患者32例,共36只手.应用手部带蒂岛状皮瓣修复40块创面.早期行局部减张术,术前、术后采用小分子右旋糖酐及血管活性药物处理.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大部分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且转移灵活,外观好,优于其他皮瓣.结论 手部应用岛状皮瓣,具有皮瓣薄、血运好、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早期清创及改善血运,是确保皮瓣转移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