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中医》2012,(6):897-897
6月21日是世界渐冻人日,记者从当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融化渐冻的心”公益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今年起,由中国医师协会发起的该项公益活动,已被列为民政部“社会工作示范项目”,并由中央财政直接划拨首批专项资金80万元,为全国渐冻症患者购买治疗与护理等相关辅助用具。  相似文献   

2.
“渐冻人”在医学上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为汉人张仲景所著,由于兵火战乱等原因而散佚,后经王叔和搜集整理,才得以传世。至北宋林亿等人将《伤寒杂病论》内容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后,使人误解为《伤寒论》专论伤寒(外感),而《金匮要略》则专论杂病,这种看法一直流传至今,以致后来形成“外感法仲景,内伤宗东垣”之说。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辨万病的总纲,用《伤寒论》的理论和方药治疗杂病,是早已存在的事实,若将其限定在外感病范畴,是不对的,故为其“正名”。  相似文献   

4.
梁海清  郝瑞生 《养生大世界》2006,(3):F0002-F0002
小儿脑性瘫痪,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也被称为“癌症中的癌症”),脑血管管后遗症,脑脊髓损伤后遗症……这些困扰着千千万万患者和世界医学界的顽症,在武警总医院,经安沂华主任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后,痉挛性,无力性脑瘫患儿抬起了头,走开了路,说出了话;  相似文献   

5.
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神经元病,目前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法,全毅红教授采用加味六味地黄汤化裁治疗渐冻症1例,其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照琪 《河北中医》2010,32(11):1647-1648
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因此病而死亡近万人,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我国也处于甲流高发期。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明确了中医辨证治疗分型,共为4型:风热犯卫、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气血两燔。从中可以看出本病为热证,由于本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属温病中的瘟疫范畴,笔者称之为“热毒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结核病问题仍很严重,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据调查我国约有3.3亿人已感染结核菌,约有600万肺结核患者,其中150万人具有传染性,每年死于结核病高达25万人。控制和治愈结核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应用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简称DOTS),应用该方法能使结核病传染源短期内失去传染性,避免多重耐药患者发生,显著地减少复发和得到彻底治愈。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诸多因素,使患者普遍存在对治疗缺乏依从性,表现为不规则用药或中断治疗,影响其正规疗程,从而导致化疗失败。笔者对肺结核抗结核治疗中断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梁兆松 《家庭中医药》2006,13(12):42-44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体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生命结束之时。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每年以2千万的速度死亡.其中4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病。人们只知惧怕癌症,“谈癌色变”(癌症每年可夺去500万人的生命),岂不知动脉粥样硬化才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  相似文献   

9.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eed Avase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ANFH)是由于激素使用不当(长期小剂量或短期大剂量使用),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股骨头局部区域骨小梁和骨髓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占非创伤性骨坏死的首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在治愈出院后出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目前在我国,特别在农村,滥用激素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发病后股骨头修复比较困难,预后较差,且该类患者需长期服用激素,甚至不能停用。随着病程的发展,往往本病成为不可逆转损害,患者终生致残。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明确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辨证论治补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风病辨证论治补要赵斌甘肃省成县中医院(742500)主题词中风/中医病机中风/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中风一病,早被列为中医内科“四大证”之首,据1986年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中风病患者多达500万人,留下后遗症者86.5%,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中风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河北中医》2012,(12):1871
近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并经民政部批准的"融化渐冻的心"社会公益示范项目合作单位,正式挂牌"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救助服务基地",并现场举行了为河北地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捐赠活动。运动神经元病因是进展性疑难疾病,该病患者被医学界形象地称之为"渐冻人",救助该病患者的行动被形象地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脑血管病(CVD)发病率非常高的国家之一,每年至少有200万新的CVD疾病病例。脑血管病一般发病急、致残率高、恢复慢、易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工作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果在急诊入院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早预见、早计划、早指导,改变传统护理方式,以整体护理观念设计护理程序,改单纯对“疾病”护理为对“病与人”、“心与身”的整体护理,就会使患者不仅保存生命,而且减少后遗症,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以下简称“慢肝”)属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症瘕等范畴。笔者通过临床多年的摸索,以一贯煎治愈慢性肝炎甚众,兹举隅并谈体会如下:1病案举例胡某某,男,56岁,南昌县人,工人。1974年起,头昏持续至今,间断性地在院门诊治疗。1976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结局,其发病率,死亡率高。CHF中医将其归属于“心悸”、“喘证”、“痰饮”、“水肿”、“胸痹”等范畴,其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以心之阳气(或兼心阴)亏虚为本,瘀血痰阻水停为标,到疾病的后期,则发展为肾阳亏虚,水气泛滥。《内经》中的许多理论对CHF的现代诊治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癫痫(epilepsy,EP)是目前神经科内仅次于脑血管病和痴呆的第三大常见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的发病率约每年23/10万左右,估计现已有癫痫病人约455万-630万人,故癫痫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癫痫在中医学中属于“癫疾”、“痫证”范畴。“癫疾”又名“巅疾”,始见于《黄帝内经》。因其发病与先天因素有关,故又称“胎病”。中医药治疗癫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有一定疗效,尤其近年来在对癫痫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就是老百姓熟知的渐冻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及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MND由于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生存期通常为2~6年。中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取得了一定疗效,延缓了病情。故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对于MND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杨力 《科学养生》2007,(5):46-46
(七)立夏与养生 立夏养生总则:“立夏天渐热,要防心过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与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改善,以及老龄化营养调节不当,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2 000多万人,约占全球糖尿病总数20%,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总人数超过750万人。那么糖尿病和高血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呢?万病求源,中医诊病重视病机的诊断。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古代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将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耗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消渴”,病因病机可分3期论治,Ⅰ期消渴前期,病机特点是“阴虚”;Ⅱ期消渴病期,病机特点是“阴虚化热”,即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加重为阴虚燥热、肝郁化热、…  相似文献   

19.
陈静  王小红  马宏侠 《河北中医》2011,33(4):569-57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目前,我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2亿,乙肝患者约3 500万人[1],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每年大约30万人死于肝炎引起的相关疾病。2008-03—2009-03,我们采用养肝  相似文献   

20.
六窗     
六窗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干祖望清·王燕昌的《王氏医存》十卷中,有“以心治心”篇,谓:“养心家以一心疗万病,盖心病则身病,七情俱忘,六窗俱闭,元气浑沦,百脉皆畅……”。其中“六窗”作何解?遍查中医各种辞典一无所得。即找通了新的、旧的《辞源》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