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核周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核周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梅树恩,蒋明,王慧珍,崔京涛我们以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为抗原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类风湿关节炎(RA)和其他某些风湿病病人的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Factor,APF),以探讨APF对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抗核周因子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的诊断对该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APF(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RA早期(发病一年以内),且特异性(97.6%)和敏感性(73.0%)较高,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陈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16-2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检测手段有多种,如类风湿因子(RF)、抗核周因子(APF)、抗核抗体(ANA)、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等。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RF、APF、ANA)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ACCP)和类风湿因子(RF)在临床中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RF阳性组和RF阴性组,每组各4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CCP抗体在RA中的准确率、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均呈现为阳性率比较x2=32.5000(P=0.0000),特异性比较x2=6.9231(P=0.0085),敏感性比较x2=4.0381(P=0.0445),准确率比较x2=6.9444(P=0.0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在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开展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的早期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1例以及患病2年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5例设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联合检测以及单项检测,对比其检测效果差异。结果: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抗CCP抗体、RF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抗CCP抗体和RF两种试验联合检测阳性率高,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 (RA)的诊断意义 ,并了解其与抗核周因子 (APF)及IgM型类风湿因子 (RF)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ELISA法检测 3 3例RA、2 8例非RA病例及 2 6例正常人血清的抗CCP抗体。结果  3 3例RA病人中 ,抗CCP抗体阳性 18例 ,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 75 .8%;对照组阳性率7.4%( 4 / 5 4) ,特异性为 92 .6%。 3 3例RA中抗CCP抗体与APF同时阳性 18例 ,同时阴性 4例 ,两者一致率为 66.7%;与RF同时阳性 2 1例 ,同时阴性 4例 ,一致率为 75 .8%。抗CCP抗体与APF及RF抗体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CCP抗体是一种新的对RA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标记物。抗CCP抗体与APF及RF的三者联合检测更有助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梁华铭 《吉林医学》2011,32(15):2963-296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其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1例RA患者和58例非RA患者(其他风湿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抗-CCP抗体、RF对RA敏感性分别为77.23%和79.21%,特异性分别为91.38%和75.86%;两者联合检测对RA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8%和98.28%。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RF可大大提高RA的检出率,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抗-CCP,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AKA,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RF.结果 482例RA患者抗-CCP、AKA、RF阳性率分别为70.7%,60.0%,78.5%;220例非RA患者抗-CCP、AKA、RF阳性率分别为4.6%,5.9%,25%;112例健康体检者抗-CCP、AKA、RF阳性率分别为0.8%,0.8%,2.7%.抗-CCP、AKA、RF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0.7%,60.0%,78.5%,特异性分别为91.3%,90.0%,75.0%,抗-CCP、AKA联合时特异性达到93.1%.结论抗-CCP、AKA在RA诊断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RF检测能极大地提高R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病人在发病2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近来认为早期诊断,早期给予缓解病情药物(DMARDs)能及时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破坏并改善预后,但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多变,仅靠临床表现诊断有一定困难,因此早期诊断RA一直是各国学关注的问题。目前R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RF)的血清学检测。RF是惟一的血清学标准,但由于RF特异性较差,不但在RA患中出现,在其它结缔组织病及健康老年人中都可以检测到,这也限制了它的诊断作用。近年来又相继出现一些更为特异的抗体,如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质蛋白抗体(AKA)以及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等,后来又发现APF、AKA及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为环瓜氨酸肽(cycliceitra Uinatedpeptide CCP),对RA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而且可用于RA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1.
4种抗体联合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同时检测抗CCP抗体、APF、AKA、抗2型胶原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四者联合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抗体,改良的间接ELISA法检测抗2型胶原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和AKA。共检测165例RA患者、176例非RA患者和136健康者,比较四者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四者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4种抗体对RA的敏感性由低到高顺序为:抗2型胶原蛋白抗体(26.1%)、APF(49.1%)、AKA(50.9%)和CCP(76.9%)。对RA的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CCP(98.1%)、AKA(97.8%)、APF(91.0%)和抗2型胶原蛋白抗体(86.2%)。CCP和AKA联合对RA的敏感性为47.3%,特异性为98.4%;CCP、AKA和APF联合对RA的敏感性为40.6%,特异性为99.0%;CCP、AKA和抗2型胶原蛋白抗体联合对RA的敏感性为26.7%,特异性为99.0%;4种抗体联合对RA的敏感性为15.8%,特异性为99.7%。结论:抗CCP抗体、APF、AKA、抗2型胶原抗体4种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4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HRF)(RFIgA、RFIgG、RFIgM),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浊法检测RF,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HRF,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回顾性分析了RA患者301例,其中3、12、24个月以内的早期RA患者分别为62、142和171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125例。通过病程分期把RA分成早期(病程24个月之内)和中晚期患者(病程24个月以上),比较早期RA各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病程≤3个月分别与病程≤12个月、≤24个月各项诊断指标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KA(97.37%)、抗CCP(92.24%)、RFIgG(90.76%)、RFIgM(82.20%)、RFIgA(77.31%)、RF(76.71%)。联合检测,RF(-)的RA患者,AKA阳性率达22.50%(9/40),抗CCP抗体阳性率达57.58%(19/33),HRF阳性率达55.00%(22/40),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50.00%(9/18);RF(+)者其他5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89.74%(70/78);RF(-)抗CCP抗体(-)者其他4项中1项以上阳性率达23.81%(5/21)。结论:6种自身抗体均可出现在早期的RA患者,联合检测对RA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中AKA、抗CCP抗体对RA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在RA早期即可出现。  相似文献   

13.
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岩  李建军  赵应满  余宁 《海南医学》2010,21(12):26-27
目的分析早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期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5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关节的MR扫描结果 ,均经临床及生化检查证实,其中男性10例,女性25例,年龄19-67岁,平均44.5岁,采用GE1.5TMR扫描仪,共扫描70个腕关节。结果 60个腕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异常,其中双侧受累25个,单侧受累10个,滑膜受累表现为滑膜增厚,T2加权像滑膜信号增高,7例腕间关节少量积液,9例腕关节构成骨出现骨质缺损、骨髓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MR成像是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和可靠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出现双侧腕关节受累,滑膜增厚、强化及腕骨信号异常等,应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14.
汪慧芸 《右江医学》2009,37(6):650-652
目的探讨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共检测血清标本321例,其中RA患者156及非RA患者为165例,120例健康对照血清。结果APF、AKA、抗CCP、RF的灵敏度分别为78.21%、51.92%、73.08%和80.76%,特异性分别为98.95%、97.90%、98.25%和82.46%。AKA的灵敏度最低,与APF、抗CCP和RF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F、抗CCP和RF的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RF的特异性最低,与APF、AKA、抗CC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F阴性的RA患者,APF、AKA、抗CCP可为阳性。结论APF和抗CCP诊断RA灵敏度好,特异性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APF、AKA、抗CCP和RF可以提高RA的诊断灵敏度,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周彬  刘建 《西部医学》2006,18(5):577-579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方法464例早期RA患者中,234例抗CCP抗体阳性,230例抗CCP抗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症状、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晨僵、早期症状的类型、部位、分布、患者病情分级、C反应蛋白水平等没有差异,不同关节平均压痛和肿胀关节数亦相似。结论抗CCP抗体阳性和抗CCP抗体阴性早期RA临床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酸抗体(A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及预测疾病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和ACCP,比较它们单独或联合诊断RA的价值.分析RF和ACCP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ACCP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80.2%,特异度为94.8%.ACCP+RF-IgG+RF-IgA+RF-IgM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49.6%,特异度为100.0%;ACCP在RA的非常早期、早期、中晚期的检测值分别为(123.56±98.45)、(193.28±113.46)、(349.49±104.65)RU/mL,随着疾病的进展,其检测值有增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9,P〈0.05),而RF-IgG、RF-IgM、RF-IgA在不同疾病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7、1.547、1.368,P〉0.05)。ACCP和RF滴度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286、0.243,P〈0.05),与血沉、X线分期、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F联合ACCP应用可进一步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RF和ACCP与RA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腕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对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早期RA患者22例,女19例,男3例.临床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行双腕关节X线平片及MRI检查.MRI均采用SE T1WI,TSE T2WI加压脂序列及增强后行Flash 2d T1WI加压脂序列扫描,成像平面为横断及冠状面.结果 22例患者,MRI下均见滑膜增厚及血管翳形成,其血管翳均见明显增强.22例均见骨质侵蚀、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征像,其中15例见肌腱炎,而X线平片仅发现4例轻度骨质疏松,余18例均为阴性.结论 MRI能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对于临床怀疑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腕MR检查,这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吴亮  马洪  肖丽达  周丽仪 《重庆医学》2015,(18):2493-249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对两组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与X线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与超声检查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彩色血流、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高频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等检查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增生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与CRP、ESR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好地反映早期RA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对各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检查指标与CRP、ESR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应明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异常介导发病,具体病因不明。国外资料表明RA的发病率约为0 8%,在我国约为 0 32% ~0 34%,全国约有 400万患者。RA是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国际共识,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正规治疗,才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关节、肌肉疼痛是医院、社区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主诉,国外报告骨骼肌肉疼痛约占初级保健门诊量的 1 /3,其中不乏RA患者。也就是说多数患者主要是在基层医院得到诊治。在我国,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传统上认为“大关节游…  相似文献   

20.
查阅相关文献,从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14-3-3η蛋白、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等6个方面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概述,总结有利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指出以上生物标志物在检测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