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单髁移植重建的可行性及其初步结果。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8年8月间行股骨远端肿瘤切除、新鲜深冻同种异体单髁重建修复骨缺损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1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股骨内髁者5例,位于股骨外髁者7例。8例是骨巨细胞瘤,其中2例就诊时伴有病理骨折;3例骨肉瘤和1例低分化纤维肉瘤。术前进行MRI和/或CT检查,明确肿瘤的范围确实小于半侧股骨髁。骨肉瘤和纤维肉瘤的患者接受术前3个疗程和术后6个疗程的化疗。骨巨细胞瘤患者术中未进行辅助处理。术后标本的边缘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患者采用X线片或CT进行随访。采用骨骼和肌肉肿瘤协会的评分系统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为7-66个月(平均35个月)。无患者死亡。在最近的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出现局部复发或者转移。未出现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或者感染。钢板也无松动或者断裂。所有患者的移植物均在位。3例患者出现软骨下骨塌陷和关节退变,但是功能良好。3例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在30点满分的MSTS评分中平均为26点。结论:对于病变限于股骨单髁的骨巨细胞瘤和化疗后具有清晰边界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进行同种异体单髁移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后重建方法较多,但是各种重建方法术后腕关节功能均较差。有关大段同种异体骨重建桡骨远端骨关节缺失国内报道少。 目的:观察应用瘤段切除、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3-07/2008-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对象:按纳入标准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9.6岁;其中左侧4例,右侧5例;按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Ⅱ级3例,Ⅲ级6例。 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瘤段切除、同种异体桡骨远端骨关节移植,钢板内固定治疗,定期门诊随访,采用Mankin评分方法进行功能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腕关节活动度。②X射线平片表现。③Mankin评估结果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随访时间12~64个月。术后腕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掌屈32.8°,背伸44.4°;较术前掌屈29.4°,背伸26.7°明显提高。X射线可见骨愈合良好,未见明显骨质吸收。全部患者腕关节处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等,但无疼痛出现。所有患者骨内无复发,仅1例术后2年软组织内复发,并再次行软组织内肿瘤切除,复发率为11%。9例患者中按Mankin标准评定,优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所有患者未见肺部转移,异体骨植骨区及全身无排异反应,术后无感染、骨不连、不愈合、骨质明显吸收及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瘤段切除复合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Campanacci Ⅲ级、复发及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低,腕关节活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 cm,平均14.8 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 cm,平均13.6 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 < 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4.
背景:同种异体骨是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但缺乏诱导成骨能力是最大的问题。 目的:评价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对比分析,于2004-05/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进行。 对象:选择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108例患者,男 58例,女 50例;年龄10~58岁,平均32岁。其中采用异体骨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植骨52例(复合红骨髓植骨组);单纯异体骨植骨56例(单纯植骨组)。 方法:复合红骨髓植骨组患者根据预计植骨量从每位患者两侧的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抽取红骨髓40~100 mL,在植骨前将同种异体骨与红骨髓充分混匀。肿瘤刮除或切除后,用电刀烧灼骨缺损腔,将同种异体骨剪成细小的短棒状或修成2 mm见方的块状,植入骨缺损区内。单纯植骨组将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与同种异体骨充分混匀后植入骨缺损区内。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定期进行植骨区X射线检查及骨密度检测,比较两组间移植骨颗粒界限模糊、消失的时间及不同时间骨密度的情况。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免疫排斥反应、感染等发生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达骨性融合(复合红骨髓植骨组49例,单纯植骨组51例),并获得24个月随访,数据进入结果分析。复合红骨髓植骨组移植骨界限模糊时间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植骨组(P < 0.05~0.01)。术后3,6,12个月时复合红骨髓植骨组骨密度高于单纯植骨组(P < 0.05~0.01)。复合红骨髓植骨组2例,单纯植骨组3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两三周后痊愈。 结论: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来源相对丰富,抗原性减弱,能明显促进骨融合和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999-02/2008-01行同种异体韧带重建51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324例,女189例;平均年龄29岁;异体骨-髌腱-骨272例,异体胫前肌208例,异体股直肌腱13例,异体指屈肌腱8例,异体跟腱-骨12例。移植前后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测评价关节稳定性及关节活动范围。 结果:随访12~76个月,患者移植后Lyshrolm评分较移植前提高(P < 0.01),移植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2%。Lachman试验阴性458例(89.2%),轴移试验阴性462例(90%)。移植后胫骨前移的差别较移植前缩小(P < 0.01)。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持续发热,经过常规对症治疗后完全康复。除部分病例出现局部排斥反应,经少量激素处理后痊愈外,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58例血沉与C-反应蛋白在术后两三天升高后,14~30 d降至正常,所有患者总活化淋巴细胞、中期活化淋巴细胞均未出现明显升高。2例异体指屈肌腱移植物松弛度增加,关节镜下探查见移植物松弛,1例予紧缩治疗,另一例予前交叉韧带翻修+LARS人工韧带重建。其他病例在二次手术中可见韧带愈合牢固,张力良好,表面有滑膜覆盖,可见小血管长入,刨除少许滑膜后可见活动性出血。 结论:中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境下同种异体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定制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8年10月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股骨远端22例,胫骨近端7例。骨肉瘤16例,骨巨细胞瘤(II~III级)7例,软骨肉瘤3例,孤立性骨转移瘤1例,纤维肉瘤、尤文氏瘤各1例。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定制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重建;根据病理类型同时采用辅助化学、放射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6年,3年生存率为79.8%,5年生存率为63%;2例假体断裂,1例假体松动,2例软组织肿瘤复发接受截肢手术。MSTS评分显示肢体功能优8例,良15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79.3%。结论 对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肿瘤型假体能保留良好的关节功能,是有效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8-06/2005-06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选择同期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异体髌腱移植87例,自体髌腱移植34例,自体双股半腱肌21例。 方法:回顾分析34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31~8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2000评价疗效,并检测术后住院期间体温。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分级。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 结果:3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异体骨-髌腱-骨、半腱肌腱组高。异体骨-髌腱-骨术后发热时间平均10.1 d,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分别为4.9 d和5.1 d,与异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 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同,但各组间供区并发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将影响人们对移植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骨移植材料,移植后排斥反应已逐渐引起关注。2003-01/2006-04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骨病科收治的6例腰椎后外侧同种异体骨移植融合术后排斥反应患者,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例,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移植融合术后3~14 d,平均9.3 d。患者所用的冷冻干燥辐照同种异体松质骨均在灭菌有效期内,由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即抗生素预防感染+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病灶持续冲洗引流术。6例患者均在原手术切口植骨取出病灶清除术后2周内,取出引流管和冲洗管,无患者继发感染,无患者因排斥反应导致内固定物取出,未出现由此引起的其他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39例胫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部位的胫骨恶性骨肿瘤采用适合的保肢术式。 方法:选择1999-01/2007-03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39例,按肿瘤分布上、中、下段不同部位采用瘤段切除+异体骨关节移植,旋转轴心式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旋转轴心式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复合移植,大段骨灭活再植术,半膝关节移植术等术式治疗。术后随访≥ 2年,记录5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材料宿主反应,并按Mankin标准评价功能结局。 结果:39例胫骨恶性肿瘤患者中10例术后6个月~2.2年内因肿瘤全身性转移而死亡,28例存活,5年存活率为74%。存活者中,4例因局部复发而截肢,1 例复发者行瘤段截除大段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治愈。功能结局为优者20例,良8例,中6例,差5例,患者术后满意率72%。 结论:对胫骨恶性骨肿瘤应当根据肿瘤类型、部位等采用最佳的保肢术式,才能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应用人工假体以及复合大段异体骨移植术效果优于自体骨灭活再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病理性骨折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虽然较多,但大宗病例随访极少,诊治方法各异,尚缺乏规范的原则。 目的:探讨肿瘤致四肢长骨病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方法:2002-08/2009-08收治143例四肢病理性骨折患者,将其中明确肿瘤来源的100例长骨骨折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单发96例,多发部位4例;转移癌32例,原发恶性肿瘤24例,良性肿瘤29例,骨巨细胞瘤1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治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访6~56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致伤暴力:自发性18例,功能性29例,轻微暴力46例,严重暴力7例。76例受伤前骨折局部有疼痛等先驱症状。转移癌中局部广泛切除,肿瘤假体置换13例,无局部复发;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固定11例,其中死亡1例;病灶刮除、骨水泥或颗粒骨填充,髓内钉固定5例,其中2例复发,2例死亡;未手术3例。骨肉瘤根据化疗的敏感性选择是否保肢,其中7例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未见局部复发,功能良好,2例切除大段异体骨重建,4例截肢治疗,共3例肺转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行切除后假体置换,2例截肢,其中1例早期误诊,随访死亡。提示致伤暴力轻微和具有先驱症状的骨折应高度怀疑为病理性骨折。应结合局部肿瘤性质及骨折部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病理性骨折治疗方案,假体置换对于重建临近关节病变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股骨侧轻中度缺损翻修处理目前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 目的:评价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长柄假体在股骨轻中度缺损的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11例非感染性股骨侧轻中度骨缺损患者单髋初次翻修,均采用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长柄假体,其中8例患者行干燥同种异体颗粒植骨,3例患者未植骨。 结果与结论:11例均获随访,最短随访时间10个月,最长随访60个月。翻修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 评分好于翻修前(P < 0.01)。翻修后2年1例股骨假体周围出现3 mm 透亮带,无明显临床症状,未作处理。患者均未见骨溶解,干燥同种异体颗粒骨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提示,采用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长柄假体对股骨轻中度缺损进行髋关节翻修,可实现假体初始稳定与固定,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背景:LISS钢板可在微创下固定骨折,减少血供的破坏,LISS钢板与同种异体骨同时应用可提高骨折的愈合率。 目的:观察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9/2010采用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73例进行修复重建。男47例,女26例,年龄32~76岁。交通事故61例,高处坠落9例,其他3例。闭合性损伤57例,开放性损伤16例。根据AO分型,A型19例,B型13例,C型41例。 结果与结论:根据Kolment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优27例,良39例,差4例(1例为尿毒症患者),优良率为90.4%。结果显示LISS钢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髁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关节假体重建不依赖于骨的愈合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以及尽早地重塑关节稳定的作用。对于股骨近端的转移性肿瘤而言,人工关节假体重建可能是最好的外科治疗方式。 目的:分析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对37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采取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其中20例患者因病理性骨折而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因髋部疼痛和行走困难,通过关节置换来切除转移性病灶。 结果与结论:术后存活时间2周~9年,平均11个月。术后2个月存活32例,术后1年存活14例,MSTS评分平均为21.68分,术后2年存活8例。37例患者中,出现1例深部感染,2例股骨假体松动,1例术后早期假体脱位,2例由于外展肌力不全出现行走步态异常,2例远期出现患肢短缩畸形,1例出现明显的异位骨化。结果表明对于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可以尽快获得牢靠地固定,恢复患者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1994-01/2002-12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3~57岁;股骨远端32例,胫骨近端13例;骨肉瘤27例,骨巨细胞瘤1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转移瘤1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软骨肉瘤1例。均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铰链式膝关节假体24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21例。参照骨肿瘤保肢术后肢体功能评价标准(MSTS93),对生存患者的肿瘤型膝关节假体功能进行评分。45例患者平均随访64.9个月(12~156个月),末次随访30例患者生存,15例患者死亡,其中骨肉瘤14例,骨转移瘤1例。8例发生与假体相关并发症,7例行翻修术,1例截肢。30例无瘤生存患者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的1年生存率为96.67%,5年生存率为86.40%,10年生存率为62.7%;膝关节周围肿瘤型假体的总体平均评分为20.23分(7~27分),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患者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76.7%。提示采用国产肿瘤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能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和假体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人工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新鲜骨折、骨缺损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分析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修复四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的作用途径。 方法:42例四肢骨缺损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修复骨折骨缺损。复合组采用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人工骨移植组仅作单纯的人工骨移植,自体骨髓移植组仅将单纯的自体骨髓注射入骨缺损处。所有患者均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影像学随访,观察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内固定后第3,4,6周,复合组伤肢骨痂形成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骨移植组及自体骨髓移植组(P < 0.01)。提示自体骨髓移植复合人工骨较单纯的人工骨移植或自体骨髓移植更能促进早期骨痂反应,加速骨折后骨缺损愈合,缩短骨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素E2复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实验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前列腺素E2具有促进骨生长的作用,其与同种异体骨移植块复合能否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目的:观察复合前列腺素E2的同种异体冻干骨移植用于治疗兔实验性骨缺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1/2009-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46只,体质量(1.8±0.2) kg,其中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取髂骨和肩胛骨以截取骨组织块,深低温冷冻干燥灭菌后经0.01 mg/L和0.1 mg/L前列腺素E2深低温冷冻干燥复合24 h。 方法:40只大耳白兔按数字表随机分为自体骨移植组,异体骨移植组,0.01 mg/L前列腺素E2骨移植组和0.1 mg/L前列腺素E2骨移植组,每组10只。无菌条件下切除桡骨中段1.5 cm骨干和骨膜建立骨缺损实验模型,后分别移植自体骨组织块,异体骨组织,0.01 mg/L前列腺素E2异体骨组织块和0.1 mg/L前列腺素E2异体骨组织块复合。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进行患处的骨影像学、组织学检测,测定钙含量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水平。 结果:前列腺素E2复合的异体骨组织块移植修复骨缺损明显优于未处理的异体骨组织块,局部钙含量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增高,且这些作用呈浓度相关性。骨影像学显示自体骨的骨痂形成速度快于异体骨,而前列腺素E2骨移植组的骨痂形成速度较自体骨移植组快,并与前列腺素浓度呈正相关。组织学检测显示自体骨的骨小梁形成数目多于异体骨,而复合组除了骨小梁形成之外,还有大量的成骨细胞、骨细胞形成,且新生毛细血管丰富。 结论:前列腺素E2复合的异体骨组织块移植能促进骨缺损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为自限性疾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目前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不遗留严重后遗症。 目的:分析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系和区别。 方法:收集2007-09/2010-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首诊,后确诊为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共10例11髋(男5例,女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门诊治疗,急性期减少患肢活动量,避免患肢过度负重,有长期饮酒史患者,劝其戒酒,疼痛较重患者口服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物等治疗,原有基础疾病继行相关治疗,定期门诊随访,影像学复查。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有不良后遗症。X射线平片示股骨头形状完整,关节面无塌陷,治疗前MRI图像显示的T1像加权低信号,T2加权或STIR成像上高信号的现象于治疗后消失,其预后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明显区别。提示股骨上端骨髓水肿综合征是一种致病原因复杂的自限性疾病,应了解其临床特征,明确诊断,避免误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外肿瘤手术中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颈椎管内外肿瘤2l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20例在切除肿瘤后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移植,1例未行固定及植骨。结果本组21例均后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3月(3~38月),肿瘤无复发;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随访ASIA分级提高1~3级.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移位,固定效果满意,相应植骨部位均形成骨性融合。结论切除颈椎管内外肿瘤后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可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前颅底缺损重建的长期临床随访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随访观察50例前颅底缺损重建病例的长期疗效。方法手术中前颅底缺损只重建硬脑膜不行骨移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MRI检查。结果50例病人的前颅底骨缺损范围为:前后径2~6cm(平均35cm),左右径2~5cm(平均28cm),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5年(平均2年),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脑膜脑膨出现象,其中32例病人得到CT或MRI证实。结论手术中只要将颅底正常硬脑膜修补完整,或选用力学性能接近甚至超过正常硬脑膜的材料进行修补,再辅以带蒂颅骨膜瓣等方法加强颅底重建后,术后颅内压不高,在通常的颅底缺损范围内(缺损直径不超过4cm),一般不会发生脑膜脑疝出,不必行颅底骨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