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状腺微小癌(附4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对1992年7月-2000年7月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多灶性占12.5%(6/48),颈清病例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5.0%(9/20)。腺叶切除20例,腺叶切除加气管旁淋巴结清扫8例,腺叶切除加改良颈淋巴结清扫12例,其它术式8例。随访1-8年,除1例对侧再发微小癌外,其余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多灶性亦不少见。腺叶切除或加改良颈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手术方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部清扫,不作全甲状腺切除。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淋巴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至2002年我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程获访64例,全部存活,未发现有远处转移.5例在3年内出现对侧腺叶转移再次手术,其中2例同时伴该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2例在2年内出现原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行功能性颈清术.结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金永锋 《肿瘤学杂志》2007,13(2):134-135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MTC以手术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为主,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3例,生存5年以上16例,术后复发8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方法应以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为主,有淋巴结转移者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8例中20例合并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3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24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癌,另4例术后病理确诊.单发癌结节26例,多发癌结节2例.18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加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术,4例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双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术,1例行峡部切除加两侧腺叶次全切除术.随访22例,时间15月-144月,平均76月,2例复发,无死亡.结论: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理想手术方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不作全甲状腺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02例。   结果  102例中行患侧+峡部甲状腺全切67例,患侧甲状腺全切+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34例,甲状腺全切1例。术前B超提示淋巴结肿大27例,术中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24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术前B超阴性,术中探查淋巴结肿大12例,均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术后25例证实淋巴结转移,其余63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随访5年,3例复发。   结论  B超可明显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检出率,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临床淋巴结肿大者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10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 《肿瘤学杂志》2004,10(4):226-227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9年间收治的20岁以下青少年期甲状腺癌106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10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84例,滤泡状癌10例,髓样癌11例,未分化癌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者81例,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淋巴结转移24例,占22.6%.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70例(其中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65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6例(行单侧颈清扫8例,双侧颈清扫14例);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颈清扫术10例.术后均予甲状腺素内分泌抑制治疗.随访时间5年至24年,其中72例获得10年以上随访.5年生存率96.2%,10年生存率88.9%.[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佳,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其病理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cNo)甲状腺乳头状痛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78例初治的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Ⅵ区淋巴结摘除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78例cNo期甲状腿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17例,萁中有14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Ⅵ区肿中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住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但后者较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升高趋势。[结论] 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探讨7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处理的意义。[方法]回顾78例初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分析Ⅵ区淋巴结摘除术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Ⅵ区淋巴结摘除者17例,其中有14例淋巴结阳性,单纯腺叶切除术及腺叶切除 Ⅵ区肿大淋巴结摘除术两种术式在随访中的颈淋巴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8),但后者较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升高趋势。[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应同时完成患侧腺叶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可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桥本氏病合并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桥本氏病合并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结果]在桥本氏病病例中,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者术前误诊、漏诊达82.9%(29/35)。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准确率为94.3%(33/35)。一侧腺叶全切除+峡部切除20例,甲状腺近全切除3例,甲状腺全切除12例。全部清扫患侧颈Ⅵ区淋巴结,另有3例加行患侧颈Ⅱ、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无一例死亡、复发或转移。[结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大多可确诊,手术方式应个体化,术后应服用甲状腺素片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的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必要性及其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8年2月-2003年10月231例甲状魄癌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甲状腺肿块切除术62例,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128例,行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41例。无一例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首次手术病理类型:乳头状癌158例,滤泡型癌67例,髓样癌6例。根据外院资料及我院B超及CT检查。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甲状腺残叶加峡部切除术55例。行甲状腺残叶加峡部加Ⅵ区清扫87例,单行Ⅵ区清扫9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包括Ⅵ区32例,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2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25例。再次手术后病理证实腺叶中癌残留的132例(69.5%),Ⅵ区淋巴结有转移81例,其中9例行Ⅵ区清扫者均有转移。颈部淋巴结有转移71例。结论甲状腺癌行局部切除术,残癌率高,再次行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确定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人的特点及术后效果.方法总结了我院1954年至1992年间外科治疗的11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结果93例(7.7%)甲状腺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其中49例因其它甲状腺疾患,手术时意外发现.41例行一侧腺叶切除术,其10年生存率为100%.44例以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皆行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术,10年生存率为91.8%.所有病人平均随访11年,44例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3例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分析结果提示,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已足够.而伴有颈部转移的病人,一侧腺叶切除和颈淋巴结清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Ye GC  Yuan WB  Liu LW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5):396-398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0%。全程获访的62例患者全部存活,未发现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低,无远期并发症。结论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63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情况、手术方式、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彩超怀疑甲状腺微小癌32例(50.8%);术前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4例(6.4%),确诊3例(4.8%);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确诊41例(74.6%),63例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乳头状癌。63例中行甲状腺全切除12例,双侧次全切除17例,患侧及峡部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20例,患侧次全切除+对侧及峡部全切除8例,患侧及峡部全切除4例,患侧及峡部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例;2例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4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年3个月至10年11个月,失访1例;62例患者均存活,其中1例复发,行残余甲状腺全切除术。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个别病例有较强的侵袭性,应强调治疗方案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78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67例同期行外侧区淋巴结清扫.评估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并对中央区及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没有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4.4%;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有关,外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有关.[结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一个方便安全的手术,能使部分患者免除外侧区颈清扫,应列为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常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6月经我院收治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2例乳头状微小癌中多灶癌8例(9·8%)颈淋巴结转移14例(17·1%)。随访80例,时间1~10年,平均6年,随访中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8例而行二次颈清除术,无局部复发,无死亡,未发现远处转移。术中探查及冷冻切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并且可以根据其生物学行为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切除范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王亚秋 《肿瘤学杂志》2004,10(4):228-229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结果]37例合并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1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表现为多灶性.1例术后8年出现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常因合并甲状腺其它良性病变或淋巴结转移而被发现,少数有多个病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附5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翔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494-496
目的: 观察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远期预后,并探讨其治疗。 方法: 1970-1987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9例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20岁),其中行腺叶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切除加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8例、腺叶切除加颈淋巴结清除术39例。术后均行内分泌治疗。 结果: 术后随访20年,20年生存率为91.53%。34例患者(57.63%)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2例(20.34%)术后肿瘤复发。肿瘤侵犯被膜、双侧腺体受累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复发,年龄≤15岁者易发生术后肿瘤复发。cN0患者中甲状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相比、cN+患者中功能性与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相比,术后肿瘤复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治疗应分层细化和注重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a surgical perspective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 is defined as a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measuring less than 10mm in its greatest diameter. It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thyroid cancer, detected in up to 36% in autopsy studies. The wide availability and use of neck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ies and of the thyroid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detection of PTMC. PTMC is often multifocal. The diagnosis is usually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examination,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and specialized radiological techniques (mainly neck ultrasonography combined with 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A common scenario is the diagnosis of PTMC as an incidental finding following thyroidectomy for a presumably benign thyroid disease. Despite some controversy, most authors agree that PTMC should be treated by total or near-total thyroidectomy, provided it can be performed safely. Because of its many and major advantages, in our clinical practice, total or near-total thyroidectomy is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TMC. Given the high incidence of PTMC as an incidental finding and the frequent multi-focality, we also favor total or near-total thyroidectomy for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multinodular goiter or dominant presumably benign thyroid nodule/s). Despite some controversy, we perform central neck lymph node dissection electively, in the presence of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Radioiodine ablation therapy may be used as an adjuvant therapy. Prognostic factors (such as tumor multicentricity, positive lymph nodes, capsular or vascular invasion) or scoring systems (such as the AMES) can be used to select patients for radioiodine adjuvant therapy. Suppression therapy is needed after surgical management. Despite the potential for neck lymph node and even distant metastases,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PTMC is in general benign and the prognosis is very g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