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听觉诱发电位波形的平均曲线图绘制方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听觉诱发电位整组波形资料的平均组合曲线绘制方法并进行数据分析.方法 将5只南美栗鼠暴露于窄带噪声2 h.在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1 h分别测试动物的听性脑干反应和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将每只南美栗鼠的听性脑干反应图形数据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图形数据进行组合后分别绘制成该组动物暴露噪声前和暴露噪声后的平均听觉诱发电位图形,并对暴露噪声前后听觉诱发电位阈值、振幅和潜伏期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整组波形资料的平均听觉诱发电位图形比单只动物的听觉诱发电位图形更能如实反映该组动物整体听觉诱发电位的实际水平.噪声引起的暂时性阈移伴随着听觉诱发电位振幅的降低,但并不延长听觉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听觉信号沿着听觉通路的中枢传导时间.结论 听觉诱发电位的平均波形图接近于该组动物的实际平均听觉反应阈值,可以客观反映整组动物的平均听觉水平.噪声引起的暂时性阈移仅影响耳蜗内听觉信号的产生而并不影响听觉信号沿着听觉神经通路的传递速度.(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80-284)  相似文献   

2.
背景 振荡电位(OPs)是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功能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特点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目的 在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大鼠中分离视锥、视杆通路,对比分析视杆、视锥通路起源的OPs波的特点. 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锥体细胞失功能(RCD)大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各6只,以RETI-scan视觉生理记录系统分别在暗适应(12h)和明适应(10 min)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刺激光(-35、-25、-15、-5、0、5 db)进行刺激,记录各组大鼠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通过Matlab 7.0的Butterworth滤波提取OPs,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所得OPs进行频谱分析.结果 暗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RCD大鼠的ERG均可见a波和b波,但CSNB大鼠b波阙如;明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可见b波,但RCD大鼠各波阙如.暗适应较高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RCD大鼠均有低频(主频)和高频(次频)两个明显的频峰,分别为75 ~ 110 Hz、90~120 Hz和90~ 120 Hz、110 ~ 135 Hz;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只有一个频峰,为70~100 Hz.而明适应不同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均只有一个频峰,分别为75~95 Hz和70~85 Hz.明适应条件下与SD大鼠比较,CSNB大鼠b波隐含时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适应条件下,RCD大鼠b波隐含时和振幅与SD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D大鼠比较,RCD和CSNB大鼠OPs波振幅下降,隐含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适应条件下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OPs波的隐含时明显长于SD大鼠,振幅明显低于SD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有不同特性,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大鼠的视杆OPs有两个频峰,正常情况下,视杆通路对OPs的贡献比视锥通路大.  相似文献   

3.
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随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ERG)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测量40只(40眼)SD大鼠在出生后第14、21、28、35和56d(P14、P21、P28、P35、P56)的ERC。结果正常SD大鼠Max-ERGa波、OPsO1波潜伏期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Rod-ERGb波、Max-ERGb波、Cone-ERGb波、OPsO2波潜伏期和波幅值以及OPsO1波和Max-ERGa波幅值、Flick-ERG幅值在P14分别和其他时间点有差异。结论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正常SD大鼠ERG中各波形的起源。明确了各波形的成熟时间,P21时正常SD大鼠ERG基本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SD大鼠早期睁眼前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随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方法分别测量30只(30眼)SD大鼠在出生后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2天和第13天的杆体、最大混合反应、明适应及闪烁光ERG和振荡电位。结果出生后第9天时即可记录到闪烁光ERG的存在,潜伏期为(34.20±7.10)ms,振幅(0.59±0.16)μV;出生后第10天时可以记录到最大混合反应-ERG a波潜伏期(23.30±3.90)ms,振幅(1.58±0.58)μV,振荡电位O1波潜伏期(18.60±3.00)ms,振幅(0.53±0.22)μV。杆体-ERG、最大混合反应-ERG b波、明适应-ERG在大鼠眼睑开放前无法引出。结论本实验初步探讨了大鼠早期睁眼前ERG的记录方法及其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研究ERG的波形起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是较为常见的新生儿病理改变,会造成听觉系统损伤,缺氧程度深或合并神经发育障碍者,发生听力障碍的风险增加。但是短暂缺氧对听觉的影响是可逆的。新生儿缺氧可通过机体应激反应、表观遗传学、细胞凋亡及电生理等方面损伤耳蜗及神经传导通路,导致听力检查异常、患者听力下降。但是缺氧对听觉损害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统一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6.
NCAM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神经和坐骨神经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神经及坐骨神经上的表达,探讨NCAM在视神经与坐骨神经分布的差异。方法 50只SD大鼠,按出生后天数分成5组,取部分视神经和坐骨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NCAM表达。结果 NCAM在不同年龄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均见表达。坐骨神经表达水平高于视神经。出生后7天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NCAM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RCS大鼠视网膜中caspase 3 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 mRNA在RCS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分析caspase3 mRNA表达与RCS大鼠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RT-PCR)检测RCS大鼠出生后不同时间视网膜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RCS大鼠出生后14-60天视网膜caspase3 mRNA均有表达,25天caspase3 mRNA水平明显升高,达到高峰。SD大鼠视网膜15-60天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与RCS大鼠14天水平接近。结论:caspase3 mRNA的表达升高可能对RCS大鼠视网膜变性中细胞凋亡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900 MHz手机电磁辐射对大鼠耳蜗超微结构及边缘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40只,通过每日接受不同时长900 MHz手机电磁辐射暴露28 d建立手机电磁辐射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辐射6 h组、辐射12 h组和辐射24 h组。电磁辐射暴露后,测试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和听觉稳态反应的反应阈以评价电磁辐射对大鼠听觉功能的影响;扫描电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耳蜗超微结构;彗星实验检测耳蜗边缘细胞DNA损伤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电磁辐射对边缘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活性氧水平。结果 手机电磁辐射后大鼠听觉功能各指标反应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大鼠耳蜗超微结构随每日暴露时长增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毛细胞纤毛排列及结构异常、柯蒂器形态改变和耳蜗内红细胞渗出等;大鼠耳蜗边缘细胞的DNA损伤情况及细胞凋亡率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辐射24 h组的活性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其余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长时间手机电磁辐射可引起大鼠耳蜗超微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9.
任艳红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10,28(8):703-706
目的观察大鼠视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功能亚单位GABAARα1的表达随发育发生的量的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纯系新生Wistar大鼠按出生后年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出生后第0、7、14、21、28、35、45、60、90天用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穿刺至升主动脉灌注固定后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GABAARα1在出生后不同天龄Wistar大鼠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Wistar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分6层,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GABAARα1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状,染色部位主要在神经元细胞膜、树突或轴突,其中视皮层第Ⅱ/Ⅲ层细胞染色最密集。图像分析结果提示,GABAARα1在出生时的大鼠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但表达量很少,大鼠睁眼前表达量上升缓慢,睁眼后迅速上升,在出生时GABAARα1的吸光度(A)值为4.79±1.51,至35d峰值达231.52±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维持高水平至出生后90d,为231.52±21.65,与出生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皮层中GABAARα1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和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提示GABAARα1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可能是视觉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0.
植入人工耳蜗是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目前重获听力的唯一手段,且大部分患者植入人工耳蜗能够与人交流,改善生活质量。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声源定位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单侧耳蜗植入,但比正常人差。精准声源定位需要双耳听觉时间差(ITD)和强度差(ILD),然而双耳植入人工耳蜗虽然可以提供听觉ITD和ILD,但其脑干处理ITD敏感度相对不足。而脑干处理ITD的敏感度减弱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听觉干预后声源定位能力与减弱的皮质活动程度相关性尚不清楚,不同助听模式(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一侧耳蜗植入一侧助听器干预)的声源定位能力的改善规律与听觉皮质相关性,及听觉中枢整合双耳间信号特性来定位的机制尚不明确,都明显影响了对听力障碍患者使用听力辅助设备的预期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