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静脉畸形、迂曲、狭窄时永久起搏导线置入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静脉造影或观察导丝走形证实 6例患者存在静脉畸形、迂曲、狭窄 ,其中 5例高龄患者置入永久起搏器时 ,其上腔静脉系统迂曲、狭窄 ,无法使用起搏器穿刺套装内的导丝及鞘管将导线送到起搏部位 ,另 1例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有右上腔静脉缺如。试用 175cm 0 .0 35长导丝以及 6 8FINPUT鞘替代普通起搏器穿刺套装。结果 :使用175cm 0 .0 35长导丝以及 6 8FINPUT鞘顺利地将起搏导线送入右心房中下部 ,安全地完成置入手术 ,无并发症。结论 :一旦送入导线或导丝困难 ,应积极地进行血管造影 ,不应盲目的推送 ,使用 175cm长导丝增加支撑力 ,结合IN PUT鞘管通过狭窄或纡曲延长的血管段 ,给起搏导线提供一个光滑的通道 ,可顺利的将起搏导线送入心房及心室。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外院更换新起搏导线时发现上腔静脉入口处几近阻塞而放弃手术。笔者尝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后在鞘管内送入超滑亲水导丝并顺利经过上腔静脉狭窄处进入右心系统,撤出普通的鞘管及扩张管并换用左室递送系统沿导丝成功穿过上腔静脉狭窄处,撤出扩张鞘,自鞘管内送入心室电极导线至右室心尖部固定及起搏参数均满意的部位。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示应用超滑钢丝结合长鞘通过狭窄的静脉送入心室电极导线,在临床上需要时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两例患者均具备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一例存在左肺发育不全,一例为肺癌左肺全肺切除术后。术中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回血通畅,但J形导丝无法前送,静脉造影显示血管显著迂曲,多处成角。遂改为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但J形导丝仍难以到达下腔静脉。经鞘管送入起搏导线,在推送导线寻找起搏位置的过程中,导线到达心影右侧下端且无室性早搏,考虑导线进入下腔静脉,再经该鞘管送入J形导丝至心影左侧,心电监护出现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回撤导丝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消失,考虑导丝进入右室。分别将心房导线送入右心耳,心室导线送入右室心尖部,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4.
经头静脉插入起搏导线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该方法可以避免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术中并发症及长期摩擦导致导线损坏、断裂等并发症。头静脉有管径及走行变异,切开头静脉直接插入两根起搏导线经常失败,需要借助指引导丝及撕开鞘送人起搏导线。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量明显增多,本文探讨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永久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及安全陛。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93岁,因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在植入起搏器的过程中,遇到双侧锁骨下静脉迂曲,导丝没能通过。为了绕过迂曲部分,尝试在右侧锁骨中线内侧穿刺,静脉造影显示穿刺针进入了上腔静脉。经讨论后决定,采用上腔静脉植入,手术成功完成,没有围手术期并发症。2个月后随访,起搏器工作良好。提示在通过传统路径植入起搏电极导线困难时,直接穿刺上腔静脉植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肺栓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导丝不能进入上腔静脉,造影显示无名静脉闭塞,永存左上腔静脉、奇静脉畸形。血管走行:左锁骨下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左奇静脉—奇静脉环—右奇静脉—右上腔静脉。改右锁骨下静脉途径植入心室主动导线,植入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经胸横切口暴露头静脉及使用导引钢丝、静脉鞘管引导放置起搏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220例具备起搏治疗指征的病人,在右上外侧胸部做横切口分离头静脉,当经该静脉直接送入起搏电极导线有困难时,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的引导下送入电极导线.如果经以上方法均不能顺利放置电极导线,则经切口内穿刺锁骨下静脉送入电极导线.起搏器埋藏在头静脉切口内侧的皮下囊袋内.结果横切口同样能良好地暴露头静脉.此外,当需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直接经该切口内穿刺不但方便,而且减少创伤.直接经头静脉放置单腔及双腔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成功率分别为71%及58%,加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后成功率分别提高到94%及88%(P值均<0.01).结论经胸做横切口分离头静脉结合使用导引钢丝及静脉鞘管技术可显著性提高经头静脉放置起搏电极的成功率,减少锁骨下静脉穿刺及相应的并发症,并方便起搏器的放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导丝后发现静脉走行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再次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行右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右上腔静脉缺如,再次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心室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将电极固定在右室心尖部,起搏阈值正常。  相似文献   

9.
一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植入患者,术中冠状静脉造影显示左室侧后静脉迂曲,且起始部与冠状静脉主干夹角锐利,导丝难以送入靶静脉。利用鞘中鞘联合双导丝技术,顺利将左室电极导线送入左室侧后静脉,极大的缩短了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手术时间,减少了射线曝光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共145例患者采用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电极导线。经前臂静脉注射造影剂,记录腋静脉影像,以此为指导,行腋静脉穿刺。结果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成功率为91.6%,穿刺成功组与穿刺不成功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0.7%)患者出现气胸,1例(0.7%)因误穿腋动脉并插入扩张管及外鞘导致皮下广泛出血,无电极导线磨损、断裂。结论造影指导下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器电极导线安全、有效,是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 ,6 0岁。因阵发性心慌半年 ,一过性意识不清5h于 1999年 10月 30日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 ,拟行VVI起搏治疗。术中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 ,进导引钢丝 ,透视下多次试入右室 ,于上腔入房口上遇阻力 ,偶然导丝能入右室。遂退出导丝 ,注射造影剂 ,发现上腔入房口上有造影剂滞留现象 ,呈细线流入右房 (见附图 )。术中考虑病人并   附图 双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狭窄  1狭窄上端局部扩张 ;2狭窄处呈细线连接 ;3监护导线 ;4左上腔内起搏电极无上腔静脉阻塞征 ,遂穿刺左侧锁骨下静脉 ,注射造影剂发现自冠状窦注入右心房。确诊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植入起搏电极体会。方法总结4例PLSVC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冠状静脉窦开口扩大,提示PLSVC存在可能。第1例患者因术前发现PLSVC可能,首先穿刺右侧锁骨下静脉;造影显示右上腔静脉缺如,右侧锁骨下静脉汇入PLSVC。第2、3例患者因双腔起搏器植入前反复出现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在术前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人临时起搏器,术中造影显示PLSVC与右侧上腔静脉无交通。第4例患者在置入导丝时直接经PLSVC进入右心房。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常规行起搏器程控并调整起搏器出厂设置参数,此后每6—12个月行起搏器程控,程控时测量心房电极和心室电极的起搏阈值、感知和阻抗。均在满意范围。第1例患者两次随访时心律均为窦性心律,心房电极感知大于2mV,起搏阈值小于1V,阻抗小于1000Q。结论PLSVC能够顺利完成起搏电极植入。  相似文献   

13.
例 1,患男 ,32岁 ,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行VVI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规穿刺右锁骨下静脉成功后 ,送入鞘管时 ,受阻于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注入处。改选髂外静脉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例 2 ,患女 ,81岁 ,心电图示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 ,最长RR间期达 5 0秒 ,急诊经右侧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经过常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 ,不能送入鞘管及电极 ,经过透视考虑上腔静脉畸形、狭窄。改为髂外静脉途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方法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 2 - 3厘米 ,髂外动脉内侧穿刺髂外静脉成功后 ,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室心尖部 ,测试各…  相似文献   

14.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人心脏起搏电极导线是临床常用的方法。我院自1989年10月至1997年2月共植人永乎久性心脏起搏器71例,其中以锁骨下静脉穿刺而送人电极导线者18例。外鞘管误人动脉1例,幸及时发现,积极抢救,未发生严重后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经右颈内静脉快速床边起搏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右内静脉进行床边快速起搏的方法。方法 采用Jernoigan法穿刺右颈右静脉 ,并导入自制的远端呈J形鞘管至高右房上腔静脉口 ,然后在体外将J形弯头转向三尖瓣口 ,经鞘管插入电极导管直至右室起搏。结果 共 30例在床边迅速达到有效起搏 ,插入时间为 6~ 30s(平均 13s)。结论 采用Jernigan法穿刺右颈内静脉 ,置入远端呈J形鞘管 ,起搏迅速 ,可在床边不需X线指引 ,快速顺利地进行右室起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2例心脏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小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地进行了永久性心内膜起搏。随着电极起搏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心内膜起搏交进小儿起搏的主要方式,成功的关键是电极顺利进入心脏,并在心房内留一圈或在上腔静脉留适当弧度的导线,备小儿生长需要,摄胸片随访,必要时应将导线再次送入心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例心脏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小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地进行了永久性心内膜起搏。随着电极及起搏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心内膜起搏将是小儿起搏的主要方式,成功的关键是电极顺利进入心脏,并在心房内留一圈或在上腔静脉留适当弧度的导线,备小儿生长需要,摄胸片随访,必要时应将导线再次送入心内。  相似文献   

18.
80%~90%的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同时存在右上腔静脉。对于此类患者,多数经右侧入路植入起搏导线,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临床实践中,常常在起搏器植入术中发现偶然永存左上腔静脉,目前常用的术中造影的方法有时难以区分右上腔静脉是否存在。本例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泥鳅导丝的方法来鉴别右上腔静脉是否存在。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0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术中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导丝异常走行发现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通过适当地操作,将双极起搏电极置入于右心室心尖部,测试起搏阈值及感知功能良好,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