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原因是动脉内脂质沉积增多,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腔狭窄,造成供血不足;它与高血压可能同时发生,血压、血脂正常或低血压者也可发生。患高脂血症、高血压、高黏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症者,并发冠心病和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大。高血压患者如服用降压药,因其不能消除动脉脂质沉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使心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突患心肌梗塞或脑梗塞。冠心病发生的原因是动脉中“积脂成疾”,源头是长期…  相似文献   

2.
一个世纪以来,西医进入中国,带来许多医学成果。中老年人可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避免了心脑篾受到严重损害。可是降压药不能治愈病根,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动脉内脂质沉积逐渐增多增厚,动脉粥样硬化也就逐渐加重。这个病根不除,患者在晚期会出现心梗、脑梗而死亡。血压正常或偏低者,其动脉内也存在此病根;当动脉粥样斑块脱落一小块,或因血脂血黏度高、红细胞聚集而形成血栓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检出率也明显上升.颈动脉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部,主要病理变化为动脉内膜类脂质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局限性斑块,可使动脉壁变硬,且由于斑块内脂质崩解,组织坏死如糜粥,致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1].斑块呈弱回声或等回声者为软斑,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为硬斑,现就超声在诊断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血脂.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心肌梗死组24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组69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92.8%),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心肌梗死组次之(66.7%),正常组最低(22.9%).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斌 《中国医药导报》2007,4(5):111-111
冠状动脉狭窄包括粥样硬化引起的器质性狭窄和痉挛引起的功能性狭窄。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等因素使血脂的一些成分沉积于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使管腔狭窄,当狭窄超过70%时,血流量减少,心肌组织缺血而导致心绞痛。②心肌氧供需平衡障碍,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6.
罗浩  韦慧 《河北医学》2012,18(12):1685-1687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方法评价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258例高血压患者及199例正常血压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大小、回声强度.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者的以上指标差异,并研究血压水平与斑块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的IMT(10.11±1.14mm)、粥样斑块大小(23.42±11.21mm2)、回声强度(3.34±0.84)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血压水平(收缩压)水平越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越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血压患者,并且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糖尿病、脉压等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将 1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稳定性斑块组 (71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 ;比较 2组患者的脉压值 ,并分析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与血压、血糖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性斑块组脉压大于稳定性组(t=2 .86 ,P <0 .0 5 )。动脉瓣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有关 (χ2 =5 .4 9及 2 1.6 2 ,Ρ均 <0 .0 5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及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学改变规律。方法病人分为糖尿病组11例,高血压组24例,脑梗塞组6例,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18例,冠心病组5例和其他组6例。病变分为类脂质沉积、软斑、硬斑和复合斑。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类脂质沉积共32例,疾病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7.7岁,颈动脉均有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组平均年龄64.25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37.5%;脑梗塞组的平均年龄为68.2岁,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占66.6%;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的平均年龄为62.3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8.2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达80%;各病例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低血流剪切力和高牵张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涛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41-1342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thick-ness,IMT)及斑块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5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由4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组成。24 h监测患者的动态血压,并计算昼夜平均动脉压。结果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测定结果显示,100例高血压患者中有56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44例患者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试验组患者的24 h、昼夜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这3个时期的血压水平差异明显,对照组患者3个时期的血压变化幅度较小;试验组的血压变异性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失调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可将患者长期血压昼夜节律失常和血压持续升高作为判定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冠状动脉是心脏本身的动脉,与全身动脉一样,从粗到细,由心脏表面穿入心肌内,供给新鲜血液,以维持心肌的新陈代谢。但其中也有一些脂肪类物质,当这种物质过多时,就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以致形成象米粥样斑块,如在冠状动脉上发生这种现象,就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斑块的沉积,使血管腔变  相似文献   

11.
26例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民  刘弘 《吉林医学》2007,28(12):1368-1369
高血压可以损伤动脉内皮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由于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可触发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堵塞冠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血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并计算8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分左室肥厚组和无左室肥厚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斑块形成在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总动脉内-中层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礼波  刘德英 《重庆医学》2013,(24):2859-2860,2863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以及血流灰阶显像(BFI)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BFI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19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0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检出率。分析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中IMT及粥样斑块检出率随高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FI技术在斑块检出率上优于CDFI技术,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能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且高血压的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BFI技术对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秦杰  许志辉  陈琪 《当代医学》2021,27(18):80-82
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及其分布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所以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分布及斑块类型.结果 实验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常见的斑块类型均为硬斑;实验组混合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斑块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论 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准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狭窄程度及其分布,且无创、操作简便,可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 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有斑块组49例和无斑块组17例.分别检查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斑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OR=3.53,P=0.036)和高舒张压(OR=1.17,P=0.011))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其中C-反应蛋白和舒张血压增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22例对照者进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包括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以及斑块情况等。结果: 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显著,颈总动脉内径增大、血管阻力指数增大以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 超声在早期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病变的随访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迪波  黄小芳  黄慧芳 《浙江医学》2005,27(7):504-505,52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按动态血压结果分为勺形与非勺形组;同时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斑块.结果非勺形组患者IMT(1.14±0.17mm)较勺形组患者IMT(1.01±0.19mm)增厚(t=3.55,P<0.01);非勺形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55.56%)较勺形组患者(28.89%)明显增加(X2=6.54,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凝血谱等多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凝血谱等项目.78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1.26%,对照组15.38%,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粥样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部位最多,占43%.糖尿病组血糖、胆固醇、载脂蛋白B、纤维蛋白原、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能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形成还与脂质代谢紊乱、凝血谱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动脉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超声检测1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与3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动脉血压对颈动脉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内中股厚度、斑块指数、管腔内径以及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明显增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收缩压、高血压时间和高血压程度呈正相关,与舒张压呈负相关。提示动脉血压升高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血管张力增加以及膨胀性下降,进而出现血流参数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