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文政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74-1074,99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腹泻肠道外感染的发生状况。方法总结80例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状况。结果80例轮状病毒腹泻中惊厥发生24例,心肌损伤16例。抗感染及对症处理,营养支持治疗。1~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2.
袁萍 《农垦医学》2013,(4):326-327
目的:探讨新生儿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发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7例新生儿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轻度轮状病毒肠炎,其中5例为无热惊厥,2例惊厥时伴低热,男4例,女3例,年龄范围为4天~26天,均在发病初期发生惊厥,发作次数1~3次,其中接受脑脊液检查5例均显示正常;脑电图检查无特异性异常,所有病例无电解质紊乱及低血糖,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发现;随访2年所有病人均未再发生惊厥.结论:在新生儿轻度轮状病毒肠炎病程中伴发的惊厥可能为良性惊厥,常为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本科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的惊厥发生情况、治疗结果和临床检查结果.观察随访1年内患儿疾病复发和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20例(66.7%)于冬季发病,1~2岁患儿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为80.0%(24/30),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27例(90.0%)。惊厥发生后静脉注射安定.或10%灌肠后患儿病情均缓解。所有患儿随访1年,未发现疾病复发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冬季是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的高发季节,1~2岁为患儿的高发年龄,轮状病毒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的随访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所有患儿实施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正常。在急性期表现出轻微脑电图异常的患儿1例,于疾病恢复期有效转为正常。所有患儿头 CT 未发现异常,在随访过程中未表现出惊厥再发的患儿。结论:患儿在出现轮状病毒感染阶段较易合并出现无热惊厥的现象,此种现象诸多表现良好,临床可以获得较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随访预后。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8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及出院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发病年龄6~30个月,1~2岁20例。惊厥发生在肠炎3 d内25例。28例均为无热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单次或多次发作。28例做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均阳性,血生化、脑CT及脑MRI和间期脑电图均正常。21例做脑脊液检查正常。惊厥时给予水合氯醛或安定治疗。28例均未长期抗癫痫治疗。随访25例,仅2例复发,随访期间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为一良性过程,预后好,无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对收治轻度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门诊治疗期间发生惊厥转上级医院治疗情况及2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儿中发病年龄5个月~2.3岁,3天内发作惊厥24例,全身发作29例,惊厥发作易控制,未行抗癫痫治疗,出院随访复发率低,未见生长发育异常。结论: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预后好,临床上应仔细分析引起惊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患儿的随访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针对所有患儿实施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正常。在急性期表现出轻微脑电图异常的患儿1例,于疾病恢复期有效转为正常。所有患儿头CT未发现异常,在随访过程中未表现出惊厥再发的患儿。结论:患儿在出现轮状病毒感染阶段较易合并出现无热惊厥的现象,此种现象诸多表现良好,临床可以获得较高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39例患儿男23例,女16例,发病年龄4~26个月,病程3天内发生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一次病程中发作1~4次,持续时间短,易控制。发作间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血生化、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予抗癫痫治疗。随访3~66月,2例复发,病程〈1年。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童。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多为良性过程,预后好,不必长期抗癫痫治疗,但须注意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9.
王曼秋  徐节  孙莉  刘铮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191-1193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感染对胃肠外脏器的损伤。方法:选择1998年11月~2003年1月流行高峰期符合急性RV肠炎诊断标准的210例患儿。对发现肝功损害25例,心肌损害89例,并发惊厥19例患儿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感染在感染早期可并发肝脏、心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RV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同时可造成胃肠外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崇明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腹泻患儿,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的79例作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的14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年龄6个月~2岁的患儿占69.62%,2岁患儿仅占26.58%与对照组59.86%和25.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及惊厥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轮状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外各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心肌酶水平。方法:将轮状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肠道外各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心肌损害分别为34例(56.67%)和17例(28.33%);肝功损害分别为23例(38.33%)和12例(20.00%);小儿良性惊厥分别为7例和2例(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K、CK-MB、LDH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外各系统损害以心肌损害发生率最高,其心肌酶各项指标较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水平明显增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控制病情,以减少对患儿的身心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惊厥的病因.方法 选择2004年、2005年秋冬季(每年10月~次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18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病例,对其中44例伴发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热惊厥11例,良性惊厥18例(低热或无热),电解质紊乱10例(低血钠2例,低血钙7例,低血糖1例),病毒性脑炎5例.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发惊厥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除常见的高热、电解质紊乱以外,肠道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亦是主要病因之一,惊厥患儿大多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崇明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腹泻患儿,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的79例作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的14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年龄6个月~2岁的患儿占69.62%,>2岁患儿仅占26.58%与对照组59.86%和25.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及惊厥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轮状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观察。方法现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3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患儿出现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原因有很多,因电解质紊乱患病的概率为31.25%(10/32),因酸中毒导致患病的概率为21.88%(7/32),因热惊厥患病的概率为25.00%(8/32),因中枢系统感染患病的概率为6.25%(2/32),未发现明显诱因的有5例,概率为15.63%。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出院后接受3个月的随访,在未长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患儿没有出现再次惊厥的症状,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导致婴幼儿出现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症状的原因有很多,在明确病因并对症治疗后,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惊厥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原因及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发惊厥相关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惊厥发生,减轻脑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住院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惊厥组(47例)与非惊厥组(87例),患儿入院后留取粪便样本,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生化、尿常规检测。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发热发生率、脱水情况、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结果 惊厥组患儿腹泻次数、CK-MB高于非惊厥组患儿,发热发生率、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0.131,95%CI(0.045,0.383)〕、血钙〔OR=66.923,95%CI(5.630,795.468)〕、血糖〔OR=1.958,95%CI(1.316,2.915)〕、CK-MB〔OR=0.989,95%CI(0.979,1.000)〕为RV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泻次数、发热、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及CK-MB等指标,特别是发热、血钙、血糖及CK-MB变化可能影响惊厥发生。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完善生化检查,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可预防惊厥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良性惊厥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14例全部在腹泻3天内发生无热或低热惊厥,全身强直性发作10例,仅表现双目凝视3例,局灶性发作1例,13例历时≤ 15min,一次病程中惊厥平均发作1~2次。血生化、脑影像学正常,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背景正常。抗病毒补液治疗均在10天后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数不需特殊治疗,恢复快,预后较好,无明显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评估、干预及健康管理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0 月-2014 年9 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40 例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67.5%病例为12~23 个月龄的儿童,以冬春季多见,47.5%患儿于病程第2 天发生惊厥,绝大部分(97.5%)为全面发作,接近一半病例(47.5%)仅发作1 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5 min。所有患者均无阳性家族史,其中2 例既往有热性惊厥史。在所有患者中,轮状病毒阳性18 例(45.0%)。全部患者脑脊液常规和生化均正常,其中2 例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同时异常。全部患者随访18 个月,其中2 例于1 年内出现热性惊厥,1 例出现反复无热惊厥,最后确诊为癫痫,需服用抗癫痫药物。结论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常见于1~2 岁儿童,多发生在冬春季胃肠炎的早期,轮状病毒感染可增加其发生的风险。大部分预后良好,少数患儿有发展为癫痫的可能,对于惊厥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和(或)脑电图、影像学检查异常者,需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在儿童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粪便标本中检出率较高.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a+离子通道、NSP4介导钙离子稳态失衡、一氧化氮和轮状病毒基因型有关.抗惊厥治疗推荐用于急性期的止惊,持续抗惊厥治疗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陈坤  吉征喜 《现代医学》2013,(10):764-765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16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为一良性过程,患儿预后好,无须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通过对该疾病认识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及合理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施品英  成华  沈鸣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64-1565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病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儿科确诊的12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8个月,冬季多发,惊厥发生于病程的第1~3天,在1次病程中可单次或多次发作,惊厥发作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历时均不超过5 m in,惊厥控制后未予抗癫癎治疗,随访1~2年未有复发。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以伴有良性惊厥,1~2岁高发,惊厥易控制,无需长期抗癫癎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