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所致意识障碍是较常见的副作用,现将我们所遇到的10例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年龄:20~30岁6例、35~45岁3例、58岁1例。诊断:精神分裂症6例、  相似文献   

2.
首次住院的高龄躁狂症患者趋向增加,作者假设:与老年抑郁症相比,老年躁狂症是情感障碍中一种更为严重的形式,可能与神经病学障碍有关,预后较差。作者对此作比较研究。方法:1980~1987年50例连续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均符合DSM-Ⅲ-R躁狂发作标准,有脑器质性障碍或其他疾病者除外。比较组包括50例同期住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符合DSM-Ⅲ-R重型抑郁标准的患者,双相性抑郁除外。随访期3~10年。  相似文献   

3.
过去报导的都是季节性轻性情感障碍,本文作者报导4例符合DSM-Ⅲ重性情感障碍的病人,并指出季节性情感障碍可以表现为轻性,也可以表现为重性。病例1:女性,30岁。16岁夏季首次躁狂发作,用碳酸锂维持治疗(血浓度1.0mEq/L),夏季和冬季都住在波士顿。23岁后连续2年住院5次,2次是躁狂发作,均在每年  相似文献   

4.
病史摘要 患者,女,55岁,浙江人,2000年3月9日入院,住院号95733。主诉:颈背部疼痛2个月余,四肢无力伴二便障碍1个月。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2岁,诊断精神分裂症住院。氯氮平治疗22天后,于1989年12月18日出现口渴、心悸、全身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意识和感觉障碍,双上肢肌力Ⅲ°,下肢肌力Ⅱ~Ⅲ°,血钾2.08  相似文献   

6.
关于慢性酒精中毒并发神经系障碍及心肌损害报导较多,而骨骼肌损害未见详细报告,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性,41岁,双下肢无力,既往有酒精性肝硬化反复住院史。每天饮酒1升,吸烟30支。某日急发双下肢无力,随即不能步行而住院,查体: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3岁,1994年11月因高热、昏迷、频频癫痫大发作住综合医院神经科50天,住院诊断病毒性脑炎。出院后无后遗症,工作生活如常。1995年8月中旬,患者首次出现精神异常,失眠、多语夸大、四处奔波、易激惹。8月30日入住本院,入院诊断躁狂症,用碳酸锂治疗,1g/d,血清锂039mmol/L,未能控制躁狂症状。9月14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当时患者无发热,无肌力障碍、腹泻、呕吐及震颤。两天后意识障碍加深,出现高热395℃。9月17日进入深昏迷,频频癫痫大发作,即转到综合性医院神经科,治疗46天。住院期间MRI检查示:大脑实质多发信号异常区。住院…  相似文献   

8.
舒必利对治疗孤僻、退缩、幻觉、妄想等症状效果较好,锥外系反应亦较轻。主要副作用为睡眠障碍、兴奋、易激惹等但我们应用舒必利对1例精神分裂症治疗时,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综合征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患者姜×,住院号11946、女、27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学变化。方法:对1989年、1999年及2009年各128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感知及情感障碍中各症状出现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思维障碍中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1989年组比较,2009年组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出现率明显增高,罪恶妄想、钟情妄想出现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随年代变迁,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障碍更多为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等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12月于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治疗的全部双相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发病年龄、确诊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诊断、治疗等临床指标.结果 共收集450例双相障碍患者的资料.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23.25±7.11)岁,58.7%首次发病在25岁之前,确诊年龄为(29.12±5.94)岁.全部患者中,63.8%既往首次发作为抑郁发作,61.6%的患者曾被误诊,误诊前两位疾病分别是重性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443例(98.4%)双相障碍患者因疾病复发而住院,复发原因主要为不依从服药(55.8%)和治疗不规范(24.8%).患者发作次数与用药种类的卡方检验显示,患者发作次数越少,用药种类越少;发作次数≤2次者用药种类与其他发作次数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55,P=0.004).结论 双相障碍住院患者发病年龄早,首发症状多为抑郁发作.双相障碍误诊率高,复发率高,治疗依从性差.发作次数少的患者合并治疗药物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泸州市某医院精神科未满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与特征,为合理配置医疗、教育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泸州市某医院年龄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儿童期起病组(发病年龄≤13岁)和青少年期起病组(13岁发病年龄18岁),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出院日期、诊断及其编码、病程、精神疾病家族史、自杀史、再入院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2017年4年间,未满18岁的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分别为93例、128例、159例、170例,分别占当年总住院人数的8.1%、8.7%、9.2%、10.3%。2014年诊断最多的为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共37例,2015年、2016年、2017年诊断最多的均为心境障碍,分别为62例、83例、88例。与青少年期起病组相比,儿童期起病组患者的病程更长(F=187.252,P0.01),住院时间更短(F=0.626,P=0.010),再入院率更高(χ~2=5.606,P=0.018)。结论精神科未满18岁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精神疾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心境(情感)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所患的主要精神疾病,且儿童期起病的患者病程更长,再入院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院住院的50岁以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人为2002-06~2006-03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50例,年龄18~50岁,男32例,女18例,首发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偏瘫或乏力19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15例,构音障碍或失语的例,头晕、视物旋转10例.术前经过TCD、头颅CT、MRI等检查,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3.
躯体化障碍城乡患者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躯体化障碍城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为我院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躯体化障碍住院患者,排除躯体疾病者.共85例,按地区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城市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3.2±14.7)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61例住院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结果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性别、平均年龄、卒中部位比较无差别;但各年龄段中,<50岁发生4例,50~60岁发生6例,61~70岁发生8例,>70岁发生8例(P<0.05)。睡眠障碍组在既往病史、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其与性别、卒中部位无相关性,但与年龄、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性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积极预防、治疗,有利于加快脑卒中后患者机体康复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38岁。因兴奋话多、到处乱跑,爱管闲事二个月第二次住院(第一次为抑郁相)。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入院前未用任何药物,入院后给氟哌啶醇10mg肌注,一日二次,待兴奋稍有控制后改用锂盐治疗。  相似文献   

16.
经CT扫描诊断大面积脑梗塞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由脑动脉硬化及外源性栓子引起脑主干动脉狭窄、闭塞导致其供血区域大面积梗塞因其发病突然,症候危重,酷似脑出血。现将我院收治的25例大面积梗塞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18人,女7人,男:女=2.57:1。发病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6.2岁。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12例(48%)。发病人数占同期脑梗塞住院总人数的8.62%,以冬、春两季发病居多。临床表现:动态发病16人(64%),静态发病9人。首发症状:突然失语伴偏身运动、感觉障碍18例(72%),头痛3例,意识不清2例,面瘫1例,视物不清1例。住院期间,全部25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失语、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昏迷8例,双目失明2例,体征中出现视乳头水肿1例,双眼同向凝视5例,单侧病理反射14例,双侧病理反射7例,无病理反射4例,脑膜刺激症4例,太阳穴压迫试验阳性18例。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 患者住院号:585XXX,男,26岁。因“全头痛9个月,双下肢活动障碍2周”于2008年12月12日入院。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伴精神症状相关因素。1对象和方法为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既往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清楚、能完成所有精神科测评的患者;其中240例患者因精神症状而请精神科会诊纳入研究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诊断为抑郁障碍88例(36.7%),焦虑障碍70例(29.2%),躯体化障碍37例(15.4%)、行为障碍26例(10.8%)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出院的所有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中文版Barthel指数(MBI-C)入院时和出院时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双相障碍组和抑郁症组各有1 966例、448例及334例患者入组; 3组间性别、年龄、婚姻状态、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其他两组;抑郁症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精神分裂症组婚姻状态中未婚和离异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入院时MBI-C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55,P=0. 213);出院时MBI-C评分及其差值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 32,F=16. 31; P均0. 001);精神分裂症组出院时MBI-C评分及其差值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及抑郁症组(P均0. 001),住院时间峰值(79 d)明显多于双相障碍组(23 d)和抑郁症组(15 d)。结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双相障碍和抑郁症患者能在更少的住院时间内获得更好的ADL转归。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综合医院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规律 ,我们于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 ,对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对象 入组标准 :年龄≥ 1 5岁、能合作者 ;除外意识障碍及语言交流困难者。共 4 0 0例。其中男 2 3 8例 ,女 1 62例 ;年龄 1 5~ 65岁 ,平均 ( 3 8± 1 2 )岁 ;病程 1天至 2 0年 ,中位数 4年。按年龄将 4 0 0例分为 1 5~ 2 5岁 ( 42例 )、2 6~ 3 5岁 ( 1 1 7例 )、3 6~ 4 5岁 ( 1 68例 )、4 6~ 55岁 ( 52例 )和≥ 56岁 ( 2 1例 )五组 ,并进行组间比较。方法 使用自制心境障碍诊断量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