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原因.方法采用自编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情况调查问卷.对在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月1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间期体重增长大于干体重的5%有64例(占63.31%),小于5% 的有37例(占36.63%).结论主要原因与透析开始的尿量、饮食结构、对自身价值认识不够、家庭经济负担、遵医行为有关 ( 控制饮食方面的),也与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0例,根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将患者分为3组,体重增长小于3%为A组(60例)、3%-5%为B组(207例)、大于5%为C组(53例),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P < 0.01,P < 0.001),C组患者的淋巴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A组患者(P < 0.01,P < 0.001),C组患者的淋巴百分比、淋巴计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 < 0.01、P < 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P < 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P < 0.001)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可能有利于维持患者正常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变化规律,以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对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情况进行统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大于干体重5%有11例,小于干体重3%有15例,在3%~5%有46例。家庭支持度不够、患者的负性情绪、饮食和饮水不当是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主要原因;体重增加过少与患者的年龄、残余尿量有关。实施规范化管理、个体化教育指导能帮助患者合理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患者体重增长过多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运用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在干体重的5%以内。方法制订健康教育手册,分发给患者及家属,采取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的方法使患者获得健康知识,按时评估患者掌握的情况以及统计体重增长情况,减少因体重增长过多而引起的并发症的数量。结果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的5%的患者人数下降。因体重增长过多引起的并发症数量减少。讨论体重增长过多是影响透析间期病情和血液透析的重要因素。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体重,严重影响透析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控制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增长,减少并发症,保证透析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调查方法选取2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病历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增长超标组和体重增长非超标组在年龄(P=0.001)、透析龄(P=0.041)、干体重(P=0.022)、尿素清除指数(KT/V)(P=0.019)、透析前血磷浓度(P=0.002)、透析病人口渴评分(P=0.00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透析病人口渴程度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病人越年轻、透析龄长、口渴程度明显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玲玲  马逊  王蓉花  朱亚梅 《全科护理》2012,10(15):1371-1372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对40例MHD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行为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认知程度、病人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透析间期体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干体重的5%)的比例。[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认知程度和控制有效程度显著提高(P<0.01),病人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阶段性护理干预能使MHD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了本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月90例(33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结果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自主神经病变及器质性心脏疾病等。结论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保证透析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及做好发生低血压时的紧急处理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给予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透析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液体控制和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后,对干体重的概念、控制液体摄入的必要性及小技巧、透析间期体重增长(IDWG)的正常范围、IDWG过多并发症的认知有明显提高(P0.05),且干预组的认知情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前两组透析间期干体重增加5%例数、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IDWG5%例数均显著增加(P0.05),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力衰竭、容量性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更明显(P0.05)。健康教育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但ADL评分在40~100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品管圈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控制中效果明显,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用PDCA法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体重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管理学》上的P (计划 )、D (实施 )、C (检查 )、A (总结 )管理法是广泛用于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将此法用于控制血液透析 (HD)患者两次透析间体重的增长 ,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中男 8例 ,女 18例 ,平均 45 7岁 ,两次透析间体重增长 >5 % ,占 5 0 2 % ,应用PDCA管理法后降到 2 1 3% (P <0 0 1)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2 PDCA的应用2 1 计划阶段 (P)2 1 1 血透患者两次透析间体重增长必须控制在 5 %以下 ,否则可造成以下严重后果 ,(1)…  相似文献   

10.
急性左心衰竭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有文献报道[3],其发病率高达27.9%,可由多种机制引起。干体重是指患者心血管系统稳定,无水钠潴留时的体重,我们通过对90例尿毒症透析间期体重与干体重的测量,用透析间期体重获得量占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措施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尿毒症透析患者来说 ,规范其生活行为 ,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一、临床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 ,共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4 5例 ,其中男 34例 ,女 11例 ,年龄平均 (4 5± 8)岁 ,规律透析 ,每周平均透析时间 (6± 2 .5 )小时 ,共透析 12 0 0余例次 ,其中急诊透析 92例次 ,均为各种原因所致左心功能衰竭。二、左心功能衰竭需急诊透析原因分析1.摄入过多 尿毒症患者 ,常因透析间期摄入过多 ,体重增加 ,容量负荷加重 ,出现心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质量增长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期间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协同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37例终末期肾脏疾病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率(体质量增长量/干体质量×100%)将患者分为﹤5%为A组(99例),≥5%为B组(38例),观察体质量增长对MHD患者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结果:137例MHD患者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其年龄、性别、每周透析时数和近半年的急性透析次数无关(P0.05),与血液透析龄、每日尿量、每次透析脱水量、体重指数(BMI)、β2微球蛋白、血磷、是否食盐摄入及是否家庭成员不同饮食有关(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减少每次透析脱水量,可减少血液透析容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每日摄入的食盐进行量化,可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减少透析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效果和安全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及其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2006年1月~12月,我们对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在透析前、透析中及透析间期实施为期3个月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出生后两天体重下降情况。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分娩的 3 9例巨大儿和3 9例正常体重儿分成两组 ,分别测量出生后第 1、第 2天的体重下降情况 ,两组结果用U检验比较。结果 :巨大儿第一天体重下降率 ( 3 3 7± 0 2 5 ) % ,第 2天下降率 ( 3 2 8± 0 2 2 ) % ;正常体重儿第一天体重下降率 ( 2 63± 0 2 4) % ,第 2天下降率 ( 2 49± 0 2 6) %。两组相比有差异 ( P <0 0 5 )。结论 :出生两天内巨大儿体重下降比正常体重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现状,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目标。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实行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结果:实验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率较高,针对患者液体摄入不依从行为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使患者重新建立健康信念,并主动限制水的摄入,从而有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  相似文献   

16.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短期内退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一年内退出腹膜透析的因素 ,以期为此类易感人群制定合理的一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调查 2 0 0 0年 4月 1日至 2 0 0 3年 3月 31日在本腹透中心进行CAP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和糖尿病发病情况、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死亡病例的死因 ;采用体格损害指数、Charlson指数来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结果 有 139例入选本研究 ,观察期间退出腹膜透析的有 5 0例 (35 .97% ) ,透析后一年内退出的有 4 0例 (占总退出例数 80 % ) ,其中死亡 32例 (2 3.0 2 % )、肾移植 4例、转血液透析 4例 ;在三月内退出腹膜透析的有2 2例 ,其中死亡 2 0例 ;在透析后一年内 32例死亡病例中 ,其中死于心肌梗死 6例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 7例 (2 3% )、中风 3例 (9% )、感染 5例 (16 % )、放弃治疗 3例 (9% )、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 (3% )、呼吸衰竭 2例 (6 % )、恶性肿瘤 2例 (6 % )及其他不明原因 3例 (9% )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harlson指数、体格损伤指数、性别对CAPD患者一年内死亡退出的影响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5 5 4、2 .12 5、2 .82 1,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心血管事件是CAPD患者在透析后一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合并  相似文献   

17.
因操作引起的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期透析的患者来说 ,影响其透析效果的因素很多 :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速、血压、残余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等 ,这些硬指标 ,显性因素多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和注意 ,但因其操作性强 ,一些细小环节软指标多被忽视 ,而这些因素对透析效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 ,发现因操作引起的影响透析质量的隐性因素有很多 ,并严重影响透析质量 ,其发生率占透析次数的 95 %以上 ,现总结隐性因素对透析质量的影响及处理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4年 1月 ,本院6 6例血液透析患者 ,男 2 4例 ,女 4 2例 ,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调查北京市丰台区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部分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2月的患者82例,用调查表登记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是否行肾穿病理检查、透析龄、输血史、血管通路及透析间期水肿、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和就医费用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1±14岁;男女比例1:1.6(Z=-2.208,P=0.027);汉族79例(占96.3%),满族2例(占2.4%),回族1例(占1.2%)(Z=8.392,P<0.001)。原发病因为糖尿病的30例(占36.6%),为高血压的21例,有肾穿病理诊断结果的6例(占7.3%),病因不明的15例(占18.3%)。透析年限大于3年的患者21例(占25.6%);有输血史的患者29例(占35.4%);动静脉内瘘患者68例(占82.9%)(Z=5.963,P<0.001)。透析间期水肿及心力衰竭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5.9%(13/82)和19.5%(16/82);医保患者68例(占82.9%),新农合医疗患者8例(占9.8%),军队医改患者1例(占1.2%),自费患者5例(占6.1%)。结论丰台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女性多于男性;51岁以上患者原发病以糖尿病为主(占45.5%),50岁以下患者原发病未明者居多(占43.8%)。透析间期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内瘘比例较高,医保覆盖率高达93.9%,其95%置信区间为[86.34%~97.9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择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前(2014年7月至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223例患者(共透析17 617例次)设为对照组,选择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后(2015年1月至6月)配合进行血液透析的223例患者(共透析17 281例次)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采用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inter dialytic weight gain,IDWG)、IDWG/干体重比值(inter dialytic weight gain/dry weight ratio,IWGR%)指标及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IDWG、IWGR%、血液透析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IDWG、IWGR%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警脸谱配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患者透析间期IDWG,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依据血液中水含量判定透析患者干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铠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2):659-661
目的 寻找一种简便准确判定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方法。方法 选择 48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 ,根据干体重的临床标准将患者分达标组 (2 9例 ) ,未达标组 (19例 ) ,每组又按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不等分为a组 :HB≥ 10g/dl ;b组 :8g/dl≤HB <10g/dl;c组 :HB <8g/dl三个亚组。使用在线血容量监测仪 (BVM)测定所有患者透析开始、透析结束时血液中水含量 (BWC)。结果 干体重达标组透析开始血液中水含量分别为a :(83 .58± 1.2 2 ) % ,b :(84.55± 1.3 7) % ,c :(85.87± 1.89) %。未达标组透析开始血液中水含量分别为a :(86.78± 2 .2 1) % ,b :(87.53± 3 .70 ) % ,c :(88.80± 3 .90 ) %。结论 透析前血液中水含量与干体重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