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CerbB2、PCNA、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95.2%,65.1%,54%。C—erbB2、pCNA、ER、PR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pTNM分期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PCNA与组织学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与ER、PR均呈负相关(r=-0.344,P=0.000;r=-0.226,P=0.011)。结论:C—erbB2,PCNA过表达者预后差,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C—erbB—2癌基因蛋白和波形蛋白组(vim)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对86例乳腺病(79例癌)进行丁标记分析,结果显示C—erbB—2阳性46例,vim((?)~廾)阳性40例,阳性率分别为58.2%(46/79),50.6%(40/79)。统计分析表明,C—erbB—2表达与肿瘤分级及大小关系不大,而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相关(p<0.05)。vim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大小及淋巴结均呈相关(p<0.05)。对其中54例进行了随访C—erbB—2及vim均阳性者其死亡率(67.6%)显著高于单一阳性者。表明此两种标记物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c—erbB—2,nm23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讨论c—erbB—2、nm23基因表达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择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各43例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 ①c—erbB—2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65%,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58%,两组表达差别无显著意义;nm23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60%,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阳性率58%,两组未见显著差别。②基因超表达分析:c—erbB—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强阳性率39%,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强阳性率19%,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nm23在两组中强阳性率分别为23%及43%。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c—erbB—2超表达对淋巴结转移表现促进作用,nm23对淋巴结转移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P2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0例乳腺癌组织检测其C-erbB-2、P53、P2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P53、P21在原发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63.3%和35.6%。多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57.8%。C-erbB-2、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21(P<0.01)。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之间的基因过度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53的阳性表达与癌肿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显著正相关。C-erbB-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呈正相关。而P21则与上述指标无相关性。结论C-erbB-2、P53的过度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差,多基因阳性提示乳腺癌预后差、C-erbB-2、P53、P21多基因过度表达的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判断优于其中单个基因过度表达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史伟峰  陈同钰  鲁常青  谈敏  谈炎  张学光 《肿瘤》2002,22(4):289-290,29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gelsolin分子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 ,以及其与C erbB 2、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 (Envision法 )对 4 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且选择 1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Gelsolin、C erbB 2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8.6 %、5 9.5 %和 4 7.6 % ,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相比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0 1或P <0 .0 1)。Gelsolin、C erbB 2和PCNA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P <0 .0 0 1和P <0 .0 1) ;gelsolin在乳腺癌的表达减少 ,而C erbB 2和PCNA表达明显增加 ,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细胞恶变后 ,胞浆中的gelsolin分子表达明显减少 ,因此可根据其表达程度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 erbB 2和nm2 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5例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标本中 ,C erbB 2和nm2 3的表达情况 ,用Cox回归分析其预后意义。结果 C erbB 2及nm2 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0 %和 5 5 .4 %。C erbB 2表达与腋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 ,与生存率呈负相关 ,而nm2 3表达则相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腋淋巴结状态 ,C erbB 2及nm2 3过度表达等 3项指标反映乳腺癌预后情况 ,危险度分别为3.10 4 6 ,2 .6 5 82 ,0 .370 4。结论 C erbB 2及nm2 3是仅次于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的独立的预后指标 ,联合检测可提高其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表达与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Nested—liT—PCR)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SBEM—mRNA的表达,对其术后切除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乳腺癌中,C—erbB2阳性表达27例,在相应外周血中SBEM—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9.3%(16/27),在C—erbB2阴性表达组,SBEM—mR—NA阳性率为24.2%(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erbB2的高表达与外周血微转移显著相关,C—erbB2在判断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癌基因C—erbB—2在乳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克隆抗体C—erbB—2在73例乳腺癌及癌旁乳腺的表达。结果C—erbB—2定位于细胞膜上,癌旁正常乳腺无阳性表达,而有不典型增生及癌变导管内则可见明显明表达。73例乳腺癌中阳性37例(阳性率50.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2例阳性11例(阳性率50%),单纯癌47例阳性24例(阳性率52.1%)两者无明显差异;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核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临床分期及ER、PR表达状况无明显相关性。提示C-erbB—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erbB—2的检则可以显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C—erbB—2蛋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胃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中C—erbB—2阳性染色率为29.7%。C—erbB—2阳性染色与肿瘤浸润深度及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C—erbB—2阳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86.7%)明显高于C—erbB—2阴性肿瘤(60.6%,P<0.05)。结论 C—erbB—2蛋白过表达对胃癌的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盘钙黏素 (P -cd)、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和c erbB 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半定量的方法 ,测定 17例乳腺癌组织中P -cd基因的mRNA表达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CNA和c erbB 2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 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 -cd校正值 ( 0 .9367± 0 .5 2 90 )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 ( 0 .35 88± 0 .12 85 ) ,有显著性差异 (t =3.0 2 8,P <0 .0 5 )。PCNA阳性表达率为 70 .6% ( 12 /17) ,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为 5 0 .0 % ( 4/8)、有淋巴结转移组为 88.9% ( 8/9) ;c erbB 2阳性表达率为 5 2 .9% ( 9/17) ,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为 2 5 .0 % ( 2 /8)、有淋巴结转移组为 77.8%( 7/9) ,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 -cd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腋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转移癌基因C—erbB蛋白表达及DNA图像分析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对56例乳腺癌术后原位石蜡包埋切片,应用计算机癌细胞DN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分析及癌基因C-erbB蛋白表达对照观察。结果:在56例乳腺癌中术后病理诊断,前哨啉巴结(腋下淋巴结及内上象限淋巴结)转移的为39例,较非淋巴结转移的17例C-erbB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原位肿瘤C-erbB阳性表达率为84.6%(33/39);而17例乳腺癌非淋巴结转移原位肿瘤C-erbB阳性表达率仅23.5%(4/17)。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DNA图像定量分析,DNA质量随淋巴结转移的增多而升高;DⅠ指数在1.32-1.43之间,癌细胞周期中S期为61%-64.42%,G2/M期1%-4.8%,DNA图像直方图倍体为异倍体(或多倍体5C-7C),表明预后差。结论:侵袭性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C-erbB阳性过度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癌细胞DNA图像分析G2/M期细胞增高,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CNA、c erbB 2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及其在乳腺癌的临床分期、预后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对 5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PCNA与临床分期、激素受体及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 erbB 2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与激素受体呈负相关。结论 :PCNA、c erbB 2作为联合指标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并对指导治疗 ,特别是内分泌治疗也起到辅助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 erbB 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70例不同乳腺病变的c erbB 2表达水平。结果 :c erbB 2癌基因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 (P <0 .0 1)和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特别是它在癌前病变中有表达。结论 :c erbB 2癌基因蛋白既可做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指标 ,也可作为预后因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6例贲门癌C—erbB—2和P_(53)基因蛋白。结果表明C—erbB—2和P_(53)在贲门癌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5.8%和56.6%显著高于正常贲门组织(P<0.01 ),同时显示C—erbB—2和P_(53)阳性表达,与贲门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很高的相关性并提示C—erbB—2和P_(53)的联合表达对贲门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可能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PCNA在乳腺癌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ER、PR、C erbB 2蛋白、nm2 3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修复免疫组化技术S P法检测了 82例乳腺癌中单克隆抗体PCNA的表达。结果 PCNA表达位于细胞核中 ,乳腺癌中PCNA过表达率为 48 78% (40 /82 ) ,其过表达与组织低分化、临床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生存期短相关 ;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ER、PR、C erbB 2蛋白、nm2 3蛋白表达无关。结论 PCNA过表达情况可作为反映乳腺癌低分化及预后差的单独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研究端粒酶表达与PR、ER、PCNA、c erbB2及p5 3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PCR TRAP技术检测 99例乳腺细针穿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癌基因c erbB2及p5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83例乳腺癌标本 ,在 6 9例细胞学阳性标本中 6 1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可疑标本中 5例端粒酶阳性 ,7例细胞学阴性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端粒酶敏感性为 84.3% (70 / 83) ,端粒酶活性检测和细胞学诊断总符合率为 77.1% (6 4/ 83) ;1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 ,4例端粒酶阳性 ;4例乳腺炎标本均为阴性。端粒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与PR、ER状态、PCNA、c erbB2 表达亦无相关性 ,但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其与p5 3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蛋白组织微阵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c鄄erbB2、p53和cyclinE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这些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病例10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c鄄erbB2、p53和cyclinE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指数对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这些指标间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00例乳腺癌标本中,转移灶c鄄erbB2、p53和cyclinE的表达均高于原发灶肿瘤组织的表达(P<0.05)。这三者之间染色指数,统计学分析显示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c鄄erbB2、p53和cyclinE与患者之间的预后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c鄄erbB2、p53和cyclinE相关基因在调控乳腺癌转移上具有协同作用,c鄄erbB2、p53和cyclinE蛋白增加,促进了肿瘤的转移和浸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m23(NDP)、P53、P21、C—erbB—2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鼻咽癌,3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上述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nm23、P53、P21和c—erbB—2阳性率分别为95.75%、25.53%、68.09%和9.15%。临床分期越晚,这四种蛋白的阳性率越高。与单侧颈淋巴结转移病例相比,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病例的P53、c—erbB—2单独表达率或共同表达率均显著增高,而nm23(NDP)和P21表达在单侧与双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关系。结论 P53和c—erbB—2过量表达可能会促进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而P21和nm23(NDP)表达可能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9.
VEGF-C、Fhi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脆性三联组氨酸基因蛋白Fhi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C、Fhit在66例浸润性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VEGF—C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9.1%(26/44),明显高于VEGF—C阴性者转移率18.2%(4/22)(P=0.002)。Fhit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50.0%(16/32)与阳性病例的转移率41.2%(14/34)无明显差别(P=0.472)。在VEGF—C阳性表达而Fhit阴性表达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5.0%(12/16),明显增高(P值均<0.0001)。(2)VEGF—C阳性乳腺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VEGF—C阴性者(P=0.0018)。Fhit阳性乳腺癌病例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Fhit阴性者(P=0.003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癌组织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阳性表达、Fhit表达丧失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PCNA和C erbB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胃癌石蜡切片中PCNA和C erbB 2蛋白的表达。结果 :PCNA和C erbB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结论 :PCNA和C erbB 2可以作为判断胃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