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 ,由于晶状体皮质残留 ,囊膜增殖及人工晶状体像差等因素的影响 ,眼底特别是周边部视网膜检查困难 ,不易发现视网膜裂孔。常规的巩膜扣带手术成功率低。现将我们近年来 ,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 60例 60眼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的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 60例 60眼 ,男性 3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 5~ 78岁 ;视网膜脱离距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时间为 2 0天~ 5年 ;所有病例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前 ,均无视网膜病史 ,其中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5例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5 5例。后囊完整的5 0例 ,人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0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施用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6眼行硅油填充术,34眼行C3F8眼内填充。术后随访6~24月。结果术后视网膜最终完全复位49眼(98.00%)。15眼(30.00%)术中新发现裂孔。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术野清晰、易于寻找隐匿性裂孔、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赵晓辉  邢怡桥  陈樱 《眼科》2005,14(4):247-248
目的探讨一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研究。研究对象54例(54眼)人工晶状体眼(EOL2E+IOL45眼,PHACO+IOL9眼)RD患者。方法均采用一期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2眼行硅油填充,其余42眼行C3F8填充,术中同时取出人工晶状体者14眼。术后随访6~18个月。主要指标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结果一期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现新裂孔17跟(31.48%),视网膜最终完全复位48眼(88.89%),部分复位4眼(7.41%),未复位2眼(3.70%),后者系严重PVR所致,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人工晶状体眼RD行一期玻璃体切除术,可提高患眼视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ai H  Chen T  Wang Z  Shi Z  Zhao B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2):104-106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trtinal detachment,RD)的效果。方法 对32例(32只眼)植入人工晶状体后RD患眼行玻璃体除术,其中首次治疗采用玻璃体切除术11只眼(34.4%),巩膜扣带术失败后再行玻璃体切除术21只眼(65.6%),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硅油充填10只眼(31.3%),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取出12只眼(37.5%)。术后随诊6个月至5年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寻人工晶状体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pseu-dophakicretinaldetachment,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和视力差的原因。方法106例PRD患者均选择玻璃体切割作为首选手术,其中术前27例未发现裂孔,26例曾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术后随访6~94.8月,平均20.8月。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77例,29例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视网膜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0.3者63例,≤0.3者43例。视力≤0.3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13例)、黄斑前膜(8例)、黄斑水肿(3例)和视神经萎缩(3例)。结论PRD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是新裂孔出现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术后黄斑功能异常、黄斑前膜、黄斑水肿和视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10例10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实施了玻璃体切除术,其中2例填充了硅油,8例行 C3F8 气体填充,对术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力恢复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2~16个月,所有病例视网膜均复位,9例视力得到了提高,1例无改善.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PVR的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7例7只人工晶体眼合并严重PVR视网膜脱离,人工晶体植入时间最长1年,量短10天;晶体后囊破裂3例,术前发现裂孔仅3例。手术选择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5例联合眼内硅油填充,3例有裂孔才加上常规复位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4年至2005年2年间经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51例53眼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5例5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6例48眼。手术采取显微玻璃体切除联合剥离视网膜前膜、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对于合并前部PVR者同时行环扎及视网膜切开,术毕玻璃体腔填充长效气体或硅油。结果 随防1y至3y。随访时视网膜复位20眼占94.34%,视力提高者46眼占86.79%,其中≥0.1者36眼占67.92%,最好视力为0.8。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眼视网膜脱离病变复杂,容易导致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应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可使视网膜有效复位,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7例7只人工晶体眼合并严重PVR视网膜脱离(PVRC2─D2),人工晶体植入时间最长1年,最短10天;晶体后囊破裂3例,术前发现裂孔仅3例。手术选择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5例联合眼内硅油填充,3例有裂孔者加上常规复位术。结果:5例完全复位;1例不全复位;1例失败。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对本病的特点、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常规复位术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应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一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4例(54眼)人工晶体眼(ECCE+IOL 45眼,PHACO+IOL 9眼)视网膜脱离,均放弃单纯巩膜外扣带术,直接采用一期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2眼(22.22%)行硅油填充,其余42眼均行C3F8内填充,术中同时取出人工晶体者14眼(25.93%).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一期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现新裂孔17眼(31.48%),视网膜最终完全复位48眼(88.89%),部分复位2眼(3.70%),未复位1眼(1.85%),后者系严重aPVR所致,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行一期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具有良好的手术野,可发现术前未检出的周边部隐匿性视网膜新裂孔,彻底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同时可去除混浊的屈光间质,从而减少PVR的形成,提高患眼的视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科显微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32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视网膜脱离在眼科显微内镜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裂孔检出、视力、并发症。平均随诊时间14.6月。结果首次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29眼(90.63%),最终视网膜完全复位30眼(93.75%);术后6个月时矫正视力0.1以上者21眼,0.5以上者4眼。术前6眼未发现裂孔者术中内镜下全部找到裂孔,裂孔检出26眼中,术中发现新裂孔6眼,手术后10眼一时性高眼压,2眼人工晶状体移位。结论眼科内镜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降低了裂孔的遗漏,使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键  古洵清 《眼科》1999,8(1):10-12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与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不同点。方法:详细记录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手术所见,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行手术13例,其中巩膜加压术5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加压术8例。11例成功复位,1例好转。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较之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诊断较困难,发病因素增加,诱发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因子增多且比例较高。巩膜环扎术或玻璃体切除联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1.32±17.34)岁.视力光感6只眼;手动/眼前者12只眼;数指者9只眼;0.01~0.1者8只眼;0.2~0.3者1只眼.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为2.13±0.50.平均眼压为(9.17±6.28)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均行23G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手术.手术中硅油填充35只眼,C3 F8填充1只眼.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23±3.07)个月.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脱离再发生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手术后1d,所有患眼视网膜均复位,占100.0%;手术后1个月,视网膜复位33只眼,占91.7%;视网膜局限性脱离3只眼,占8.3%,再次行巩膜扣带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30只眼,占83.3%.手术后1d,1、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分别为1.77±0.66、1.53±0.72、1.31±0.77,与手术前平均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1,P<0.05).手术后1d,1、3个月眼压分别为(12.47±7.28)、(15.51±6.86)、(15.82±7.60) mm Hg(1 mmHg=0.133 kPa).手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眼压与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8,P<0.05).手术后3个月,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只眼;此外无与治疗相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治疗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巩膜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单纯巩膜硅压手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联合手术治疗的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各位患者均采用巩膜外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修复脱离的视网膜,术后随诊3~14mo,对手术后的解剖复位、视力提高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考察。结果:所有患者(30眼)均1次手术复位成功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没有发现任何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并发症。结论:在治疗人工晶状体或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中,巩膜外硅压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比单纯巩膜硅压手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其成功率的提高与玻璃体切割术提高周边视网膜的可见度,以及减少PVR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retinalsurgery,VR术)联合晶体切除/超声粉碎的效果。方法对81例(81只眼)应用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vitreoretinalsurgery,LVR术)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解剖性成功者64只眼(79.01%),功能性成功者45只眼(55.56%);手术成功率显著降低的原因是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成功率42.86%,P<0.01)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成功率58.82%,P<0.025)。结论LVR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法;显著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是前部PVR和术中/术后眼内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2例(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7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真充联合巩膜环扎术5只眼。随肪半年至3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0只眼(均为一次手术复位,占83.3%),部分复位1只眼,总复位率达91.7%。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即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是白内障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白内障手术不断普及以及人们寿命的延长,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比例逐渐增高。本文对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方面,包括不同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及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其结果和并发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川  郭丽 《眼科》1999,8(3):138-140
目的:搪塞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应用玻璃体手枚或常规视网膜复位手术治疗15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结果:术前发现视网膜裂孔7例、术崇高 膜裂孔6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8个月,视网膜复位11例,占73.3%。未复位2例,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结论: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术前检查困难,但选择手术方法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4只眼.12只后囊膜破损眼中有11眼(91.7%)其视网膜脱离发生于1年内,而后囊膜完整的32只眼1年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有18眼(56.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或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36只眼(81.8%),其中3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前伴有严重PVR或未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4-76)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3例(23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术前7 d即开始口服强的松,采用标准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中新发现裂孔 5个(21.74%);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86.96%),部分复位2眼(8.70%),未复位1眼(4.35%);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以上为5眼(21.74%);术后并发症较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 tinopathy,PVR)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对眼内增殖明显,视网膜裂孔位于大范围脉络膜脱离区或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是可以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