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在我国以华南、西南、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高发。近年来虽然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以其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广泛、术后残石率高、手术并发症多、术后易复发等原因成为我国非肿瘤胆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微创技术和内镜手段的应用与发展,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手段有较大的改进。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合作者临床经验阐述肝内胆管结石微创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微创化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28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12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手术(EST+LC)。结果 微创化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避免了阴性探查,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创伤小,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胆石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自然人群普查发病率为2.36%~9.42%,其中肝外胆管结石占31.1%。自1991年Phillip首创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获得成功后,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理念逐渐为肝胆外科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5.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微创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1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管镜微创治疗,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管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术中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四孔法,在腹腔镜引导辅助下,经胆总管纤维胆管镜网篮套取取石。结果 患者创伤小,对腹内其他脏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腹腔镜引导辅助下经胆总管胆管镜网篮套取取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拓宽了内镜的手术范围,具有美容、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微创治疗已成为肝外胆管结石的主流方式,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是目前最常采用的肝外胆管结石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可完整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可同时处理胆囊疾病并行病理活检等,但该手术不适用于有重度粘连及炎症的患者.内镜逆行... 相似文献
7.
8.
<正>肝内外胆管结石病情复杂,治疗方式多样。随着微创技术(内镜、腹腔镜)的发展,其微创治疗理念及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是胆石症的特殊类型,与肝内胆管结石不同的是肝外胆道系统结石更容易引起胆道梗阻性黄疸,对患者的健康影响更危急,因此其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外科医生热衷探索的课题。近年,随着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上开展了各种微创方法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结石,包括各种新型器械的单独或联合使用,如腹腔镜、胆道镜(或输尿管镜)、内镜甚至机器人手术等,也包括经不同途径取石的探索,如经胆囊管胆道探查、经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逆行取石或直接胆总管切开取石等。本文现就肝外胆道系统结石的个体化病情,应用各种不同的微创器械通过相应途径进行有效微创治疗的各种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达到以"个体化"病情微创治疗取得"整体化"快速康复的疗效目标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疗法在治疗合并有肝硬化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腹腔镜胆道镜引导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肝硬化,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为肝硬化组,患者数目为16例;无合并肝硬化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数目为42例。对于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术前Child-Pugh分级,对于C级的患者进行保肝、消除腹水等综合治疗后,尽量纠正肝功能为B级或A级,然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引导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开腹的手术例数、住院天数、胆道出血例数、胆瘘的例数、结石残留情况、胆汁性腹膜炎例数及胆管狭窄等指标。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结石残留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后均清除干净,此时的残石率无明显区别,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开腹例数、住院天数、胆道出血、胆瘘、胆汁性腹膜炎及胆管狭窄等指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该微创疗法同样适合于合并有肝硬化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1.
双侧(肝内弥漫型)肝内胆管结石且病程长者,多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及显著扩张,常并发Oddi括约肌弛张型功能失调、闭锁不全,通常需联合手术.手术包括萎缩的肝叶或段切除,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整形,并加用胆总管横断、胆肠Roux-en-Y侧侧吻合术,但术后结石复发与再生发生率高,常并发吻合口结石梗阻及慢性复发性胆管炎发作常需反复取石或反复手术,导致病人反复住院,远期疗效差,术后5年内发生胆道脓毒症者达26.4%~43.2%[1].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观点,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步得到认可[1-4]。具有创伤小、适用于部分单镜或双镜无法成功取石的病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开腹胆总管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是国内外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术式.而微创外科的发展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提供了多种途径.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并在胆总管中置入专利的"胆道支撑内引流管",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应用胃镜将内引流管拔除的方法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疗效满意.现将该术式与常规开腹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关资料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病因、诊断,分析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3-2001年治疗的68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界定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的概念,对该类患采取EST 网蓝取石治疗,术后进一步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多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多数直径≤0.5cm,少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合并十二指肠乳头肌狭窄或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结论: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a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对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诊断阳性率高,EST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疗效显。 相似文献
17.
在微创外科时代对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黄志强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4):371-372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有所下降;同时,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当前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已能做出准确的手术前诊断和结石在肝脏中的定位,对肝脏的伴随改变亦能达到清楚的认识。我国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模式,当前趋向是症状趋于轻型化、范围趋于局限化、病程趋于早期化。因此,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上,亦从以往的对症治疗到当前和今后的彻底性治疗,更多地采用微创外科手段以治愈肝内胆管结石和预防结石再发已成为治疗的重点。早期的肝内胆管结石多是局限于肝内某一个亚肝段或肝段的局限性病变,感染较轻,在病灶以外的肝内胆管系统和肝实质多较正常,亦较少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所以说早期的肝内胆管结石只是局部的肝内胆管病变,因而外科治疗应是彻底切除病灶,以求达到治愈目的,并恢复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LC联合EST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均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c 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其中2例由于ERCP提示胆总管下段严重狭窄而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其余58例经EST取净结石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肝功能、血淀粉酶正常后行LC治疗。结果ERCP时2例胆总管下段严重狭窄,开腹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其余58例EST取石成功并放置ENBD,其中2例继发轻型胰腺炎,保守治疗1周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58例成功实施ERCP+EST+ENBD及LC,成功率96.7%(58/60)。无十二指肠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处出血、急性胆管炎和胆漏等并发症。5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胆管结石残留,无胰腺炎和胆管炎发生。结论ERCP+EST后行LC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扩大了胆道微创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肝外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微创治疗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3D腹腔镜手术42例(3D组),行2D腹腔镜手术38例(2D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等指标。结果 3D组和2D组在肝外胆管结石数、胆总管直径、胆总管一期缝合率、T管引流率、胆管空肠吻合率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3D组的手术时间[(81.4±11.6)min vs (91.3±15.9)min]、术中出血量[(22.1±6.1)mL vs (27.2±9.1)]mL、术后腹腔引流量[(34.5±15.7)mL vs (46.6±21.6)mL]均低于2D组(P < 0.05);在术后住院时间[(4.6±1.6)d vs(5.1±1.5)d]、并发症发生率(4.8% vs 13.2%)方面,3D组也低于2D组,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术后结石、胆管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3D腹腔镜在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安全、微创、可靠。 相似文献
20.
胆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创伤大、病人恢复慢、并发症高.近年来,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输尿管镜等结合多种碎石技术为胆管结石提供了有效的微创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