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丝虫病的防治、监测和科研等有关方面的资料是消灭丝虫病审评的重要凭证。为了迎接审评 ,我们对滕州市消灭丝虫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其工作方法和体会如下 :1 概况2 0世纪 5 0年代 ,滕州市为班氏丝虫病的高度流行区 ,人群微丝蚴率为 2 5 .3% ,慢性丝虫病患者达 30 %以上 [1 ] 。滕州市 4 0余年消灭丝虫病工作大致可分为 3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95 7年前的流行病学调查 [2 ] ;2防治阶段 ,195 8~ 196 0年防治试点及重点查治。1970~ 1974年的 3次全民普查普治及应用“海盐”进行全民防治、 1975年以后的净化治疗 ;3监测阶段 ,1975年后开展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分析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九江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1972年前九江市有 11个县区 165个乡、镇流行丝虫病 ,人群微丝蚴率为 14 .85 % (165 2 3 7/ 1112 5 40 ) ,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了微丝蚴染色方法的研究、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 ,确立了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 ,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 1988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 ,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0 .16%。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 ,1989~ 1999年病原学监测 3 4个乡、镇 5 0个村 ,平均微丝蚴率 0 .2 9% (14 0 / 473 2 1) ,2 0 0 0年后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 0 0 1年经省审评组审评 ,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 结论 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全民服药、药盐防治 ,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丝虫病防治对策和技术措施 ,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济南市丝虫病防治资料 ,对防治丝虫病对策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结果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了海群生治疗丝虫病 ,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的试点研究 ,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对策 ,采取了分阶段实施不同查治方法结合重点人群预防服药的措施。 1980年通过了基本消除丝虫病效果考核 ,平均微丝蚴率由防治前的 3 .10 %降为 0 .12 % (75 /62 2 16)。1981~ 2 0 0 2年开展丝虫病纵、横向监测 ,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3 0人 ,微丝蚴率 0 .0 3 %。末次病原学阳性后血检 3 7944人 ,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 2 0 0 3年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 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的基础上 ,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对策和预防服药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进行纵、横向监测的方法 ,是消除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曾是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 ,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5 8年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 2 1% (最高达 4 0 % ) ,经积极防治 ,1983年全市平均微丝蚴率降至 1%以下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此后重点开展了丝虫病监测。1 防治措施与效果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5 8~ 1982年在全市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 ,累计血检 776 0 190人次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 6 3345 7例 ,均给予海群生 (4 .2 g7d疗法 ) 2~ 3疗程正规治疗。在丝虫病流行较重的部分乡村 ,采用全民海群生 (3.6 g5 d间歇疗法 ) 2~ 3疗程服药 ,服药人数 1380 96人 ,197…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为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全市有11个县(市、区)流行丝虫病,195 3年开始丝虫病防治,1985年基本消除丝虫病,2 0 0 3年3月通过河南省消除丝虫病评审。1 流行概况195 3年调查新野、内乡等6个县3 5 47人,微丝蚴阳性2 9人。1972年,在全市开展了抽样调查(桐柏县为普查) ,共调查2 82 2 3 8人,平均感染率为3 .74%。全市13个县(市、区)除镇平、南召外均有丝虫病流行。其中西峡、淅川、内乡、卧龙、宛城5县区为低度流行,呈零星散在分布;新野、唐河、邓州3县、市发病呈点状分布;桐柏、方城、社旗3县部分乡村重度流行,呈片状分布。1972~198…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趋势和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变化,评价消除丝虫病远期成效。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丝虫病防治后期的循环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采取普查和复查,进行慢性丝虫病患者调查。结果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循环监测43 757人,重点人群监测3 710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解剖蚊媒6 309只,未发现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普查10岁以上人群310 378人,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原慢性丝虫病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大为减少,自然减少率62.32%,尚存原慢性丝虫病患者341例。结论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在现有血检技术条件下,未查出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前实施的巩固和净化措施,远期效果显著。后期监测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外源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关怀与照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九江市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九江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972年前九江市有11个县区165个乡、镇流行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14.85%(165237/1112540),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微丝蚴染色方法的研究、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8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为0.16%。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1989~1999年病原学监测34个乡、镇50个村,平均微丝蚴率0.29%(140/47321),2000年后病原学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1年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结论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措施以及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全民服药、药盐防治,可实现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实施不同巩固防治与净化措施的远期效果.方法 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和全民普服0.3%乙胺嗪药盐的巩固与净化措施,开展丝虫病的重点人群和横向、纵向监测及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 夹江县于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次年监测原微丝蚴血症者349人,检出复阳9例;筠连和夹江县于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前3年,横向监测各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2人和15人,其中新检出1人和12人;洪雅县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个县均元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结论 筠连和夹江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初期,丝虫病传播继续存在,经采用巩固防治与净化措施和重点人群为主的监测措施后,未检出微丝蚴.通过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表明实施不同巩固和净化措施后的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班氏丝虫病曾在遵义市的 8个县流行 ,防治前人群微丝蚴阳性率平均为 7.32 % ,约有丝虫病病人 15万。主要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 ,蚊虫幼丝虫自然感染率为 0 .2 %~ 2 7.1%。自 195 8年开展丝防工作以来 ,经过 2 0余年的防治 ,1984年全市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 0 .0 9% ,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1 ] 。丝虫病基本控制后 ,为了进一步发现和治疗残存传染源、控制传播媒介、评价流行态势、巩固防治效果 ,在遵义市选点开展了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等方面的纵、横向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纵向监测 选择务川县长脚乡、余庆县黄武乡和正安县石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青神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实施巩固措施的远期效果,评价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趋势和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纯反复查治残存传染源的防治措施;采取复查补查、复治补治、集体服药和以重点人群与防治薄弱村组为主要监测对象的巩固措施;开展后期慢性丝虫病调查和复查及横向人群监测.结果 青神县1983年基本消除丝虫病,1984年在疫点人群587人和横向人群1 100人监测中分别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3例,微丝蚴密度为1~8条/120μl、2~13条/120μl;1985年横向人群监测检出复阳1例,微丝蚴密度19条/1 201.随着巩固措施实施,1986年以来已连续26年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由基本消除丝虫病前的37例,减少至2010年的12例,1988年以来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遗留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结论 青神县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显示实施巩固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原流行区1988年以后出生人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后期工作重点应放在对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关怀与照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