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苗药艾纳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艾纳香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试验进行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苗药艾纳香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种植密度(株距×行距)50 cm×90 cm、50 cm×60 cm、50 cm×30 cm和30 cm×30 cm,采收期设10月中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随机区组设计。结果:种植密度及采收期对艾纳香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挥发油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密度为111 112株/hm~2时,12月中旬采收的艾纳香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挥发油产量最高,均可获得高产,分别为1 546.68 kg/hm~2和96.6 L/hm~2。在密度22 223株/hm~2和111 112株/hm~2时艾纳香叶片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50 mg/g和2.53 mg/g,采收期对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艾纳香根蘖苗当年移栽定植的适合种植密度为111 112株/hm~2,适宜的采收期为12月。  相似文献   

2.
2014年2月12日讯:日前在贵阳启动的贵州地道药材艾纳香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艾纳香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天然冰片(艾片)加工基地。该项目总投资948万元,系该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作为贵州十大苗药之一的罗甸产艾纳香,也是该省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之一,在省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罗甸艾纳香,实  相似文献   

3.
滇桂艾纳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概述了滇桂艾纳香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为滇桂艾纳香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艾纳香资源是开展艾纳香品种收集保存与选育、品质鉴定、遗传研究、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艾纳香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查阅了国内艾纳香资源的相关研究,同时探讨了艾纳香资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同行在进一步推动艾纳香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与商榷。  相似文献   

5.
艾纳香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药物之一,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艾纳香化学成分、质量标准、现有制剂的研究及其应用、临床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艾纳香在资源研究、药效学、制剂开发等方面的开发价值进行了探讨,为其应用开发提供更好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黔产艾纳香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艾纳香药材质量控制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艾纳香进行定性鉴别,同时测定其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挥发油含量。结果建立了艾纳香药材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并提出了艾纳香药材中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以及挥发油含量的定量标准。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健全黔产艾纳香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邹婧  王凯  李海艳  陈艳  武璞  庞玉新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2):1589-1593
目的:探讨艾纳香口腔护理液在口腔黏膜溃疡药效学中的作用,为艾纳香口腔护理液的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改良陈谦明法对SD大鼠构建口腔溃疡模型,考察艾纳香口腔护理液对大鼠组织的病理变化、溃疡愈合时间及口腔溃疡组织中的MDA、NO、NOS及SOD含量活性的影响。结果:艾纳香口腔护理液组(低、中、高)的愈合时间较溃疡组和溶剂对照组的愈合时间短,且与阳性药物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给药后的第2、4天,艾纳香口腔护理液组(低、中、高)较溃疡自然愈合组NO、NOS、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和阳性药物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纳香口腔护理液能有效缩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对口腔溃疡的愈合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滇桂艾纳香为壮医常用妇科产后止血药材,疗效好,临床应用广泛。滇桂艾纳香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随着近年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不断深入,使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预测成为可能。对滇桂艾纳香进行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活性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化学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和可入血成分方面对滇桂艾纳香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可推测滇桂艾纳香中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比例或许可作为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特异性不足的Q-Marker专属性补充,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滇桂艾纳香的鉴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滇桂艾纳香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滇桂艾纳香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在300nm和330nm处的吸收峰较强,且波动范围不大,可作为其光谱鉴别特征.[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为滇桂艾纳香的鉴别方法提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10年来壮药滇桂艾纳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繁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艾纳香为一种民族药,广泛用于壮、苗、彝等少数民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和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保肝等药理活性。就其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北盘江流域等地艾纳香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盘江流域等地艾纳香的资源分布,分析该区域艾纳香的生长环境,为艾纳香的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北盘江流域等地的艾纳香资源的分布并结合提取率和土壤情况分析艾纳香的生长环境,评价艾纳香的较适宜生长条件。结果在412.2~1131.5 m的海拔高度上均有艾纳香分布,艾纳香多生长在粗骨土中,喜爱偏碱性的土壤。并对各地收集的艾纳香进行了提取,计算提取率,在海拔420~620m的粗骨土中生长的艾纳香其艾片提取率较高。结论在种植艾片原料药艾纳香时,选择海拔420~620m,土壤类型应为偏碱性的粗骨土。  相似文献   

13.
艾纳香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提高艾纳香黄酮类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该课题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了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可能的代谢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2条黄酮类代谢通路,分别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KEGG编号为ko00941,艾纳香转录组信息中有32条基因与该途径相关;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KEGG编号为ko00944,艾纳香转录组信息中有12条基因与该途径相关。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主要与ko00941途径相关。艾纳香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其他物种的高等植物相似,催化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很可能也是CHS与查耳酮异构酶。艾纳香素是艾纳香中重要的药理活性物质,HCT与艾纳香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壮族习用药材滇桂艾纳香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Blumea riparia (Bl.) DC.的干燥全草,其与传统中药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种属上相近,但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有较大差异。滇桂艾纳香在广西民间主要用于经期提前、产后血崩等症,艾纳香则主要用于抗炎、抗菌,二者均含黄酮类、甾醇类化合物,而滇桂艾纳香中还含多糖类及水溶性活性成分,艾纳香则主要含挥发油类活性成分。为梳理滇桂艾纳香的独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特性,尤其是阐明其与中药艾纳香的具体区别,文章对近年来围绕滇桂艾纳香及重要艾纳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滇桂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治平  孟祥平  樊化  李久香  王-飞 《中草药》2005,36(8):1138-1139
滇桂艾纳香来源于菊科植物滇桂艾纳香B lum ea rip aria(B I.)DC.的干燥全草,为壮族民间草药,主要产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具有活血、止血、利水作用。用于经期提前、产后血崩、产后浮肿、不孕症、阴疮等[1]。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GC-M S技术,分析滇桂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1仪器与材料美国菲尼根TRACE GC-M S联用仪,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滇桂艾纳香药材购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药材公司,经TLC试验,结果与滇桂艾纳香对照药材(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提供)图谱一致,鉴定为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蒙药沙漠嘎不同部位总黄酮和艾纳香素的含量,为合理开发沙漠嘎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橙皮素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素含量。结果:沙漠嘎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不同,有较大差异:其中叶的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较高,而以6月份采收的叶含量最高;茎的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较低。结论:沙漠嘎不同部位总黄酮和艾纳香素含量存在差异,为传统用药习惯嫩枝叶入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艾纳香药材的超高效液相特征性指纹图谱鉴别方法,为艾纳香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2.1mm×100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0%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90nm,流速0.2ml·min-1,测定21批艾纳香药材及艾纳香茎、假东风草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了艾纳香药材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2个共有峰,21批艾纳香药材的相似度为0.910~0.996,而与艾纳香茎及假东风草的指纹图谱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艾纳香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艾纳香及其提取物艾粉、艾纳香油的GC-MS指纹图谱,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GC-MS建立艾纳香、艾粉、艾纳香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CHROMAP 1.5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分别建立共有模式,标定共有峰,进行相似度评价,并用NIST11标准质谱库对共有指纹峰进行检索分析。结果建立了艾纳香、艾粉、艾纳香油的GC-MS指纹图谱;标定艾纳香共有峰40个、艾粉共有峰17个、艾纳香油共有峰31个,并鉴定了艾纳香40个共有指纹峰、艾粉13个共有指纹峰、艾纳香油25个共有指纹峰的化学成分;艾纳香药材相似度为0.632~0.989,提取物艾粉和艾纳香油相似度均大于0.900;艾纳香药材与其提取物指纹图谱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艾纳香、艾粉、艾纳香油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艾纳香萜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艾纳香中萜类物质的代谢途径,以及具体的基因和催化酶类,以期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艾纳香中萜类活性成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艾纳香的转录组数据,将艾纳香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同KEGG数据库中其他多种高等植物萜类合成途径的研究结论进行比对,预测出艾纳香中萜类代谢的具体途径。结果表明艾纳香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上4条萜类代谢通路:萜类骨架代谢途径、单萜代谢途径、二萜代谢途径、倍半萜与三萜代谢途径,对应基因的数目分别为103,10,29,59条。通过对催化酶与活性产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单萜活性产物为8种、二萜3种、三萜和倍半萜3种。在萜类代谢途径过程中的关键酶主要为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HMG-Co A还原酶、烯丙基转移酶系。艾纳香中与单萜类物质合成的酶类相对较少,而产物种类较多,这可能与单萜合酶催化产物的不专一性有关。通过对艾纳香中萜类调控途径的整体分析,并对其中关键酶基因的调控,有望整体提高艾纳香中萜类活性物质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黔琼产艾纳香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GC)建立12个不同产地艾纳香的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及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对贵州和海南产地的艾纳香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对12个产地的艾纳香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艾纳香药材气相色谱指纹图谱。S2、S6、S7的相似度在0.900以下,S3、S8、S10、S12的相似度在0.923~0.969,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70以上;12批样品可大致分为4类。结论:建立了艾纳香气相指纹图谱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可为艾纳香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