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中IFN-γ水平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53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选取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弱应答者18人作为研究对象,有应答者30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IFN-γ.结果 无、弱应答组血清中IFN-γ水平为8.44±6.66(pg/mL),有应答组为14.72±8.99(pg/m...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Th17细胞因子IL-17A水平与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发生的关联。方法在1 481名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年轻成人中筛选出无/弱应答者30人,根据无/弱应答者性别、年龄和BMI,分别选择抗-HBs抗体中滴度、高滴度正常应答者各30例与之匹配形成对照,检测、比较三组人群血清中IL-17A的浓度差异。并检测无/弱应答者,加强接种1剂次60μg乙肝疫苗后血清IL-17A变化情况。结果 IL-17A在无/弱应答组血清水平中位数为225.16pg/ml(QIR:176.91,287.13),中滴度组为237.37pg/ml(QIR:164.09,266.68),高滴度组为219.05pg/ml(QIR:194.62,261.8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965);无/弱应答组在加强一剂次后IL-17A浓度为241.64pg/ml(QIR:222.40,241.64),高于加强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5,P=0.240)。结论本研究未能证明Th17细胞因子IL-17A与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反应发生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相关因子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种过乙肝疫苗的900名大学生按照接种后免疫效果分为应答良好组及弱应答、无应答组,每组6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NF-γ、IL-2、IL-4、IL-10水平,以及抗-HBs水平;采用Person相关性对抗-HBs与Th1/Th2细胞相关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应答良好组的抗-HBs水平为(15.52±5.31)IU/ml,显著高于弱应答、无应答组的(5.36±2.12)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答良好组的INF-γ、IL-2、IL-4、IL-10分别为(7.52±2.22)pg/ml、(6.32±1.22)pg/ml、(5.86±1.85)pg/ml、(5.92±0.79)pg/ml,弱应答、无应答组的INF-γ、IL-2、IL-4、IL-10分别为(3.21±1.49)pg/ml、(3.41±1.18)pg/ml、(2.55±0.98)pg/ml、(2.69±0.88)pg/ml,两组的INF-γ、IL-2、IL-4、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Bs水平与INF-γ、IL-2、IL-4及IL-10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NF-γ、IL-2、IL-4及IL-10水平可反映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人群T细胞免疫活性,观察单纯用乙肝疫苗和疫苗+白介素-2进行再免疫的效果。方法 T细胞免疫分组:研究组为至少完成基础免疫后无应答者(36人),对照组为强应答者(14人),其年龄、性别与研究组一致;对上述36人的33人进行再免疫分组:单纯乙肝疫苗组(14人)和疫苗+IL-2组(19人)。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γ和白介素-4,间接反映TH1和TH2细胞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s和抗-HBc;巢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无应答者TH2细胞百分率低于强应答者(t=-3.419,P=0.001),TH1/TH2细胞比值高于强应答组(t=3.779,P=0.000),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免疫1针次后,抗-HBs阳转率为75.76%(25/33),其中单纯疫苗组为85.71%(12/14),疫苗+IL-2组为68.42%(13/1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313,P=0.252);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75.60IIU/L和234.41IIU/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303,P=0.765)。结论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采用加大剂量或增加免疫次数是目前再免疫的有效方法,不推荐用白介素-2作为激活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IL-23、TNF-α、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者);30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感染者);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IL-6、IL-12、IL-23、TNF-α、IFN-γ分泌水平。结果 IL-6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的分泌水平分别为:0.43±0.03 pg/ml,0.86±0.04 pg/ml,0.46±0.02 pg/ml;IL-12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9.43±0.22 pg/ml,14.96±0.58 pg/ml,9.58±0.20 pg/ml;IL-23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269.58±28.58pg/ml,336.58±30.61 pg/ml;332.03±25.71 pg/ml;IFN-γ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90.80±2.05 pg/ml,116.15±4.96 pg/ml,114.29±3.16 pg/ml;TNF-α在健康人、患者者和感染组血清中水平分别为:13.87±3.28 pg/ml,14.06±2.14 pg/ml,13.43±3.12 pg/ml。统计分析发现:IL-6、IL-12、IL-23、IFN-γ在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23与INF-γ在感染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6与IL-12在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显著感染者组(p<0.05);其余细胞因子在3类人群血清中分泌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6、IL-12、IL-23、IFN-γ在肺结核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成为肺结核临床诊断依据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不同加强免疫策略对长期免疫记忆的影响,为结核疫苗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将融合蛋白AMM、佐剂DDA和BCG-PSN混合构建AMM亚单位疫苗.选择50只C57BL/6小鼠(SPF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给小鼠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B组小鼠仅注射卡介苗(BCG)进行初免;C组小鼠BCG初免后,于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D组小鼠BCG初免后,分别于第8周、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E组小鼠BCG初免后,分别于第6周、第8周、第10周用AMM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小鼠一次.于第28周取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加入2.5μg/ml的Ag85B刺激72h后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测定Ag85B特异性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水平.结果 脾细胞受抗原Ag85B刺激后,BCG初免小鼠B组血清IFN-γ[(0.008±0.010)pg/ml]水平升高,但低于C组[血清IFN-γ(1.834±1.058)pg/ml]、D组[血清IFN-γ(2.337±0.964)pg/ml]、E组[血清IFN-γ(2.481±0.757) pg/m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而A组血清IFN-γ[(0.005±0.048) pg/ml]水平均低于各免疫组(P <0.05或P<0.01);C组血清IFN-γ水平均低于D、E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血清IFN-γ水平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加强免疫强化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适当的加强免疫次数可以诱导最持久的免疫记忆,亚单位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可能是影响免疫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能否通过上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CBMCs)TLR3改变其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程度。   方法   收集40例HBsAg阳性母亲脐血, 分离CBMCs进行体外实验, 分对照组、HBV(hepatitis B virus, HBV)刺激组和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HBV刺激组。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检测TLR3蛋白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 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婴儿12月龄外周血抗-HBs水平判定乙型肝炎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应答情况。   结果   经TLR3激动剂协同HBV干预后,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CBMCs TLR3上升37.41%, 高于强应答者(22.48%)(P=0.262), 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低于强应答者(均有P < 0.001)。HBV刺激可下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Poly I:C+HBV刺激可上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有P < 0.05);经Poly I:C+HBV刺激后, 无/弱应答者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 IL-4)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表达水平接近强应答者HBV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均有P > 0.05)。   结论   HBV感染对HBsAg阳性母亲婴儿的免疫损伤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可能有关, 上调CBMCs TLR3蛋白表达水平可以提高无/弱应答者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汉逊酵母菌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动物和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rHBsAg免疫小鼠(BALB/c,H-2d),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单剂rHBsAg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MNC、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水平;同时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活性;检测免疫单剂和多剂乙肝疫苗后小鼠MNC分泌IFN-γ、IL-2、IL-5和抗-HBs抗体水平;对乙肝感染标志阴性的4名成年人按0、1、2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以及抗体动态.结果 应用ELISPOT法,汉逊rHBsAg免疫小鼠7 d时,可检测到IFN-γ应答,14 d时达到高峰;CTL在免疫后7 d时可检出,峰值位于28 d.在1~8μg免疫剂量范围内,MNCs IFN-γ免疫应答与剂量呈显著正相关(阳转率:Υ=0.951,P=0.049<0.05;SFC:Υ=0.996,P=0.000<0.05),在1~4 μg免疫剂量范围内,CD8+T淋巴细胞的IFN-γ与剂量也呈显著正相关(Υ=0.999,P=0.025<0.05);三剂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诱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P值均<0.05);成年人接种汉逊乙肝疫苗后不同个体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模式不同,IL-2、IL-4应答与个体抗体滴度有关.结论 用ELISPOT法成功测定了汉逊HBsAg免疫小鼠后不同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剂量效应和CTL时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成年人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为规范疫苗细胞免疫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清HBV DNA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清HBVDNA检测分析姜玮丽我国于1989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射疫苗后无保护性抗体产生。为探讨注射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低下的原因,以便对这些人采取相应的对策。作者应用PCR技术检测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低下者血...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无 /弱应答者复种远期效果。方法 严格筛选无 /弱应答者 40名 ,分肌肉和皮内接种 ,用 3针加倍剂量 (每次 1 0 μg或 2 μg) ,以 80名同期筛检人群正常应答者作对照 ,完成 30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 无 /弱应答者复种后 39人产生抗体应答 ;第 30个月 ,肌肉与皮内组仍有 64 7%和 34 8%维持抗体阳性。但无 /弱应答者抗 -HBs阳性率和抗体阳性者GMT均明显低于正常应答对照 (P <0 0 1 )。无 /弱应答者HBV累积感染率 (单项抗 -HBc阳性 )为 2 5 0 % (肌肉组 1 7 6 % ,皮内组 30 4% ) ,显著高于正常应答对照 2 6 % (P <0 0 1 )。结论 肌肉接种好于皮内接种。无 /弱应答者复种确实能起到改善应答 ,并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维持抗体水平的作用 ,但效果不容乐观。最终结论还需结合免疫记忆的研究做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32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根据HBsAg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服用情况将其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FN-γ、IL-10含量。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7.99%。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是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aRR=0.119,95%CI:0.014~0.974);以新生儿血清IFN-γ、IL-10含量中位数为界分为高含量组与低含量组,研究发现服药组发生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的可能性较大(aRR=8.684,95%CI:1.977~38.140;aRR=5.330,95%CI:1.278~22.236),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组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aRR=0.300,95%CI:0.105~0.857;aRR=0.104,95%CI:0.030~0.354)。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发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其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儿IFN-γ和IL-10分泌来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成功率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年龄21~24岁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广西籍汉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产生不同免疫效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抗-HBs中或强阳性组和抗-HBs阴性或弱阳性组;两组各88名,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FN-γ、IL-4的OD值,计算浓度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HBs阴性或弱阳性组IFN-γ的平均表达水平为(3.88±4.57)pg/ml,显著低于抗-HBs中或强阳性组的平均表达水平(7.49±7.0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Bs阴性或弱阳性组IL-4的平均表达水平为(2.45±1.64)pg/ml,也显著低于抗-HBs中或强阳性组的平均表达水平(5.25±3.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抗-HBs阴性或弱阳性者其体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均较产生抗-HBs中或强阳性者显著低下;提示Th1/Th2细胞相关因子IFN-γ、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机体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似可应用IFN-γ、IL-4作为乙型肝炎疫苗佐剂以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接种乙肝疫苗无、弱免疫应答与遗传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的免疫接种效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肯定[1~ 3 ] 。然而 ,接种了乙肝疫苗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患乙肝的可能 ,这除了感染的乙肝病毒株可能发生变异外 ,也与少数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反应有关。据报道 ,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 ,约有 5 %~ 10 %的人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4~ 6] ,这些人称为无、弱免疫应答者。无、弱免疫应答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注射乙肝疫苗后能否预防乙肝 ,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产生的多少。一般认为 ,血清抗体滴度 >10mIU/ml,才有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免疫状态.方法 将临床诊断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92例患儿设为感染组,其中又分普通组(67例)、重症组(25例),将体检正常的4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普通组和重症组IFN-γ含量分别为(7.56±2.71)、(22.66±9.66)、(16.59±7.57)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3组IL-10含量分别为(8.12±2.64)、(10.9±4.66)、(26.19±10.2)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IFN-γ含量为(8.31±3.13) pg/ml,IL-10含量为(9.39±4.22) pg/ml,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重症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免疫状态紊乱,IFN-γ、IL-10含量改变可能与手足口病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年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接种后无或弱免疫应答者三种不同方案再免疫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开放性的研究方法 ,对2年内至少完成1个标准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者,随机(数字表法)地接受3种再免疫方案,A组:34例,先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300μg皮下注射,次日开始按常规程序予乙肝疫苗接种,10μg/次;B组:33例,单纯乙肝疫苗接种,20μg/次;C组:33例,单纯乙肝疫苗复种,10μg/次.接种首针前及首针后第1、2,8个月(T1、T2、T8)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T1时,联合GM-CSF组、20 μg组和10μg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26.47%,48.48%和18.18%(X2=7.20,P=0.027);T8时,20μg组抗-HBs阳性率达75.76%,联合GM-CSF组达64.71%,均高于10μg组的39.39%(X2=9.07,P=0.011).20μg 峭组在T1 时抗-HBs滴度(417.00±69.36)高于联合GMCSF组(203.74±79.56),在,T2时抗-HBs滴度(458.17±64.09)高于复种组(257.86±76.60),T8时20μg组(532.73±68.82)和联合GM-CSF组(501.48±70.00)抗-HBs滴度均高于10μg组(256.12±75.39)(t=4.27,P=0.0173).结论 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者增加疫苗剂量和联合GM-CSF方案进行加强免疫是有效的措施,免疫效果均优于单纯复种.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神经免疫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神经免疫机制及运动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 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模型组及运动组;采用睡眠剥夺加负重力竭性游泳方式建立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采用8周跑轮运动作为自动体力运动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枕叶皮层5-羟色胺(5-HT)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IFN-γ/IL-4比值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枕叶皮层5-HT(11.28±5.13),(1.15±0.34)ng/g较对照组(33.56±6.42),(3.49±0.42)ng/g明显降低(P0.01);血清IFN-γ(19.36±4.34)pg/mL及IFN-γ/IL-4比值(0.96±0.6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动+模型组5-HT(23.35±4.36),(2.67±0.51)ng/g明显增加;IFN-γ水平(37.58±5.13)pg/mL和IFN-γ/IL-4比值(2.65±0.91)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5-HT水平(54.27±5.31),(5.87±0.63)ng/g升高(P0.05)。结论长期体力运动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降低慢性疲劳对机体神经免疫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sAb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后影响HBsAb无或弱应答的因素.方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①4951名高中学生中,88.0%(4356/495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城镇学生(99.0%)显著高于农村学生(82.5%)(P<0.01);8.6%(425/4951)血清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其中369名其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HBV感染者,占86.8%(369/425);57.0%(2822/4951)血清HBsAb阳性,城镇学生59.9%(985/1642)与农村学生55.5%(1837/3309)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BsAb阴性者1704名,占34.4%(1704/4951).②4526名血清HBsAg和或HBe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1年后,2822名血清HB-sAb阳性者HBsAb仍全刚性,1704名血清HBsAb阴性者87.1%(1485/1704)血清HBsAb阳性;12.9%(219/1704)血清HBsAb仍阴性.③HBsAb阴性者接种1年后HBsAb仍阴性者219名,其中11名HBV-DNA>103 copies/ml.占5.0%(11/219);52名102 copies/ml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Thl/Th2细胞应答状态.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单纯内异症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腹腔积液中IL-4、IFN-γ水平.结果 单纯内异症组和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组血清、腹腔积液中IL-4、IL-4/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腹腔积液中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组血清、腹腔积液IL-4、IL-4/IFN-γ水平高于单纯内异症组(P<0.05),而血清、腹腔积液中IFN-γ水平低于单纯内异症组(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内异症患者较单纯内异症患者Th2细胞应答更增强.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者再接种后三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无(弱)应答者对乙肝疫苗再接种的反应,于1989年对原接种过三针血源性乙肝疫苗的10名无(弱)应答者和18名原应答良好才共计28人再接种一针血源性乙肝疫苗,于复种后2、6、12、36个月进行了随访观察,三年结果显示:无应签者和原应答良好者 种后抗--HBs水平均有升高,但无应答者抗体滴度较低,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应答良好者复种后第36个月时抗体仍处于保护水平以上。因此,认为用复方方法提高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