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产后出血是分娩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014指南》中描述: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分娩者出血量>1 000 mL~([1])。所有产妇均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且有资料表示,产后出血导致的死亡产妇占所有孕产妇的25.0%,是导致我国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2009年我院分娩5438例产妇中9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妊娠并发症及有流产史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2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49.44%,但出血量≥2000ml的病例中胎盘因素所占比例大于出血量<1000ml的病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90例产后出血中70例经常规方法即能有效止血,占77.8%。不同出血量之间处理方法比较,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特殊方法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剖宫产、妊娠并发症及有流产史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中胎盘因素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加强围产保健监测,对高危孕妇在分娩前制定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案,做到有备无患是成功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及时采用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介入栓塞术等措施明显有效,如经保守治疗无效果断行子宫切除术则为挽救孕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平  王晓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49-315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24h内的失血量及出血原因,探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的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出血量测量方法为容积法+称重法。结果:5年分娩3835例,剖宫产分娩1506例,剖宫产率39.27%,指征有胎儿窘迫、头盆不称、臀位等,有29.08%指征不明确,为患者坚决要求手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60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的415ml(P<0.01)。若以产后出血量≥500ml为标准,则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患者847例,出血率为56.2%,而若以产后出血量≥700ml作为诊断产后出血标准,其产后出血率为21.1%,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22.1%无差异。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并不降低围产儿病死率,相反,并发症增多。剖宫产术本身是产后出血的原因。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的判断标准以≥700ml为宜。为保障母婴健康,应提倡阴道分娩,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王晓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1-4283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24h内的失血量及出血原因,探讨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五年来的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出血量测量方法为容积法+称重法。结果: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560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的415ml(P<0.01)。若以产后出血量≥500ml为标准,出血率为56.2%,而若以产后出血量≥700ml作为标准,其产后出血率为21.1%,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22.1%无差异。结论:(1)剖宫产率的增加,并不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相反,并发症增多。(2)剖宫产术本身是产后出血的原因。(3)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的判断标准以≥700ml为宜。(4)为保障母婴健康,应提倡阴道分娩,切实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徐红 《大家健康》2013,(8):134-135
目的:分析影响产后出血因素以及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从而提出产后出血的治疗和保健。方法:将自2009年2月到2012年12月来分娩的900例产妇,自然分娩570例和430例剖腹产,用称重法测量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量,然后通过医疗实践探索和总结建立了一条实效,快捷的抢救方案以及抢救完成后保健策略。结果:自然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及休克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出血量少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制订一套完整的适合各级医疗机构的预防,治疗和保健常规。结论:剖宫产较自然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行剖宫产时为减少产后出血必须严格手术操作。出血后只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和保健,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血小板减少程度、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情况的相关性。结果: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随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加。所有新生儿均未见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结论:如无产科手术指征,分娩方式应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30×109/L,应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后出血受到更多的重视.现将我院1994年175例产后出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全年共分娩2986例,其中剖宜产1457例,占分娩总数的48.79 %.根据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的定义,出血数为175例,其中剖宫产后出血为126例,剖宫产后出血率为8.64%,出血量500~2000ml,其中发生休克8例.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采用综合干预及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及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产后出血发生率经产妇明显高于初产妇(P<0.05);有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产程延长者均高于无上述高危因素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原因位于前3位的为:宫缩乏力60例(66.67%);产程延长26例(28.29%);胎盘因素17例(18.89%)。出血量500~1000mL者67例(74.44%);1000~2000mL者16例(17.78%),出血量>2000mL发生失血性休克者7例(7.78%)。出血时间均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剖宫产术、妊娠并发症、流产史及分娩史、产程延长与产后出血有相关性,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李玉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112-113,115
目的分析目测估计产后出血与实际测量产后出血的差异,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认识,提出规范产后出血计算方法的对策。方法对2007—2009年在我院分娩的2657例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2007—2008年的产妇根据经验目测估计结合传统容器收集进行目测估计出血量,对2008~2009年采用科学可靠的方法实际测定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妇一般资料、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结果目测估计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实际测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科学可靠的测量方法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产后出血,及早采取措施防止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0%,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字2=4.891,P=0.030);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分析我院产科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57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出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预防措施是关键,应从妊娠期开始做好预防工作,正确处理三个产程,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产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从而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7年1~12月产后出血5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以内占88.24%(45/51);有流产史、多次分娩、早产、过期妊娠、巨大儿、双胎、剖宫产、有并发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孕1产1、孕周37~42周、新生儿体重2500~4000g、单胎、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结论 产后出血与流产史、分娩次数、孕周、胎儿体重、多胎妊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产后出血的临床测定、直接发生原因、相关因素以及救治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1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在分娩中进行出血量测定,并及早查找原因进行救治;对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的基本相关因素以及直接原因分别予以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妇、初产妇以及不具流产/引产史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均相对更低;因宫缩乏力而致产后出血的比率明显更高;另外,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均主要为宫缩乏力;其次,自然分娩产妇因软产道损伤致发率相对更高;剖宫产产妇因胎盘因素致发率相对更高,以上比较均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应对易发产后出血的产妇提前做好救治准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要及早查找原因,并对症尽快救治,以降低产妇的临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设护理研究组和护理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12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护理研究组产妇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16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 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6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4例,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3.1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在我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接收的阴道分娩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依照患者护理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24h内平均出血量明显偏低,同时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患者中试试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显著降低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臀位剖宫产对围产儿预后及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影响。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法将 157例臀位剖宫产分娩者分成 3组 ,A组 :未临产者 ;B组 :假临产或临产但宫口小于 1cm者 ;C组 :临产且宫口大于 1cm者。结果 新生儿重度窒息率ABC 3组分别为 1.59%、2 .0 4 %、4 .4 4 % ,围产儿死亡率 0。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A组分别为 4 .76 %、1.59% ;B组均为 2 .0 4 % ;C组分别为 6 .6 7%、4 .4 4 %。结论  37孕周以上单胎臀位剖宫术 ,应选择假临产或潜伏早期时进行 ,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脐带脱垂的发生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重度窒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产妇给予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方法:入选对象为进行阴道分娩100例产妇,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发生尿潴留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35例阴道分娩者,随机分3组.胎儿分娩后常规应用米索前列醇400μg口服或塞肛门,观察产后2小时中出血量,与缩宫素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与塞肛门组产后出血量均低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性,用于治疗产后出血有显著效果.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具有简便、有效、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出血时间及休克等情况。结果:自然分娩组的出血率为4%(4/100),出血量为(639.15±114.38)ml,未出现休克产妇,出血主要发生在产后0~2h内(75%,3/4),未出现晚期出血产妇,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比例及出血量要明显多于阴道自然分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对于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要注意手术操作,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