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射野照相和Photoshop软件对胸部肿瘤适形放射治疗进行位置验证,分析摆位误差,为临床靶区(CTV)外扩计划靶区(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30例胸部肿瘤患者,每位患者在首次及每周一治疗摆位前拍摄正、侧位射野照相各一张,与数字重建图像进行骨性匹配,测量射野中心点在X、Y、Z方向的位移值。结果通过对150张次射野片对比、分析,摆位误差X为(2.22±2.21)mm,Y为(3.69±2.47)mm,Z为(3.38±2.24)mm;获取CTV外扩的边界:X为5.99 mm,Y为9.11mm,Z为8.33 mm。结论通过对摆位误差数据的分析,为胸部肿瘤的适形放疗提供CTV外扩值,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使得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 (靶区 )形状一致的治疗技术 [1 ] 。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射野几何形状不规则的情况 ,而目前不规则野实现方式主要有多叶准直器 (ML C)以及低熔点铅 (L ML )制成铅模 ,但由于物理条件限制 ,均有产生不等半影剂量和漏射线剂量的可能 [2 ]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本文对两项技术进行比较 ,供同行参考。1 材料及方法1.1  ML C:北京大恒公司生产 ML C由 4 0对等中心处宽度为 1cm的叶片组成 ,手动控制叶片动作。使用时由计划系统输出距源 6 2 5 m m处射野形状…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及东南亚高发,尤以珠江三角及西江流域高发。由于鼻咽部位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首选放射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作形成与靶区治疗面积相一致的照射野一整体铅模,达到精确定位,精确设野,精确摆位,精确治疗,有效保护临近垂体、脑组织、眼球等重要器官,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疗临床靶区( CTV)到计划靶区( PTV)外扩边界的范围。方法对2013-01~2013-12间我院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87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复位前后和第N次( N为随机量)治疗前后选取固定正、侧位野拍摄等距离验证片各1张,运用HW-TPSQA软件与计划系统中的照射野数字重建影像进行比较,得出摆位误差。每例患者各个方向的摆位系统误差以Σ表示,摆位随机误差以σ表示,放疗靶区CTV到PTV外扩边界的范围以SCTV→PTV表示,依据Van Herk等推导公式SCTV→PTV =2.5Σ+0.7σ。结果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疗靶区CTV外扩PTV边界范围的参考数据:胸部X、Y、Z方向外扩边界参数分别为2.36 mm、4.04 mm、3.69 mm。结论本研究为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CTV外扩PTV边界范围的确定和修正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降低了肿瘤靶区遗漏的可能性,使得肿瘤三维精确适形放射治疗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50豫左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1]。术前或术后的放射治疗对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利用CT图像重建的肿瘤三维立体结构,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适形挡铅,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也降低了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因此,3D-CRT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但是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需要外放多少距离,目前国内的文献报道中还未达成共识[2-3]。本文通过测量直肠癌3D-CRT的摆位误差,计算出符合本院直肠癌患者3D-CRT的CTV外扩数据,以减少在摆位过程中造成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适形放疗在60Co放射治疗机上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剂量仪检测不同厚度的低熔点铅对60Co γ射线的穿透率.采用双曝光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射野片的拍摄,然后与模拟机的计划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低熔点铅的厚度达到5.8 cm可使60Co γ射线的穿透率<5%;射野片上的铅丝和挡块轮廓的影像都较清晰,但射野内组织影像的分辨率和图像对比度逊于常规的模拟机摄片.仍可以从射野片上分辨出照射野内各组织的结构和位置,从而分析和判断实际照射野是否达到放射治疗计划的要求.结论 适形放疗有利于提高治疗增益比.射野片的实时性不如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但其具有成本低廉、容易实施的特点,可成为放疗执行阶段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7.
王伟学 《浙江医学》2004,26(10):759-760
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像医学的发展及三维立体定向放疗计划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放射治疗时对肿瘤周围组织、器官的防护要求及其精度相应提高,尤其在实施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和物理适形调强放疗时,铅模制作精度与肿瘤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副反应有直接关系,因此,铅模制作精度及误差控制已经成为放疗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于2002~2003年采用DY-20精确适形铅模系统和改良的DY-20精确适形铅模系统制作铅模块,进行制作精度的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分析我院行盆腔适形调强放疗病人的摆位误差情况,为临床上计划靶区(PTV)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行盆腔适形调强肿瘤病人21例,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每例患者每周分别拍摄正侧射野图像各1张,共获取210张图像,分别将图像与计划系统所形成的相应数字重建影像(DRR)进行比较,获取上下(X轴)、左右(Y轴)、前后(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21例患者X轴、Y轴、Z轴各方向的系统误差的标准差分别1.02,2.37,1.94mm,随机误差的标准差分别是1.35,2.24,2.30mm。X轴、Y轴、Z轴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3.49,7.51,6.46mm。结论:尽管应用真空垫、热塑网膜等体位固定方法,但由于各种原因,盆腔肿瘤放疗仍有一定的摆位误差,在设定盆腔靶区时建议左右、上下、前后分别外扩3.5,8,7mm。  相似文献   

9.
贾国峰 《吉林医学》2012,33(6):1165
目的:探讨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定21例鼻咽癌患者的调强计划及适形计划,通过改变照射野的分布和权重,比较摆位系统误差对调强计划及适形计划的影响。结果:无论是对IMRT或者DCRT来说,摆位系统误差越大对GTV及CTV剂量的影响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靶区剂量分布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对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更大(P<0.05)。IMRT中腮腺剂量的更大,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更敏感。结论:有摆位误差时,IMRT常会出现靶区剂量覆盖不足的情况;无论是靶区还是正常组织,IMRT的剂量分布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邢贻雄 《海南医学》2003,14(1):84-84
肿瘤的放射治疗过程当中射野挡块的运用是非常多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射野内某些重要组织或器官 ,同时使射野形状与靶区形状的投影一致 ,即适形。三维适形放疗 (3DCRT)是现代放射治疗的发展趋势 ,它要求 :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必须与病变 (靶区 )的形状一致。所以说适形放疗的照射野千姿百态 ,非常不规则。如用各治疗机器所配备的常规挡块就难以达到治疗要求 ,而采用多叶准直器虽然好 ,但设备昂贵。我科主要还是用熔铅铸模制作挡块解决 ,在西门子 6MV -X直线加速器上很好地开展适形放疗的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海南的肿瘤放疗水…  相似文献   

11.
邓春涟  王小平 《海南医学》2007,18(12):171-172
适形放疗的概念最早于1959年由日本学者Takahashi[1]提出,它有2个重要条件:一是射野形状上的适形,即各照射角度上射野的形状均与靶区外轮廓投影适形;二是剂量分布上的适形,即靶区内从空间三维方位观察,所要求的处方等剂量面(如90%等剂量面)恰好包括靶区体积,而靶区外的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因剂量递减特别快而免受照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三维适形放疗中低熔点挡铅制作体会.分析误差发生的原因,以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度.方法:根据放疗计划系统输出的射野图纸,通过网络系统将计划射野图文件传输给切割机,设置好切割路径和热丝温度切割泡沫,将切割好的泡沫与图纸完全重合,选择合适的铅模模板,浇注低熔点铅,冷却后取出泡沫并修整,装入有机玻璃托盘,验证达到临床要求后用于放射治疗.结果:铅挡块与靶区吻合良好,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使用低熔点铅制作适形挡块,方便,准确,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电子束照射野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靶区位置准确确定的方法。[方法]采用CT模拟定位,在CT图像上勾画靶区,使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电子束照射野计划设计,并根据定位参考坐标计算出靶区中心的移动摆位坐标;在加速器托架上插入合适规格的电子束限光筒,末端放入与其相匹配的电子束挡块模具(内嵌配套规格影子板),打开灯光野,将加速器中心十字线标记在影子板上;根据计划系统打印带中心十字线的照射野DRR图切割出照射野泡沫阳模,并在泡沫阳模上标记射野中心十字线和方向;将泡沫模块上的十字线与模具中影子板上十字中心线相重合,制作电子束挡块;加速器上按靶区的摆位坐标移床找到靶区中心,插上限光筒,放入电子束挡块,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靶区中心点位置最大偏差≤2.2 mm,照射野边缘最大偏差≤1.7 mm。[结论]利用电子束射野挡块铅窗中心与加速器治疗中心相一致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电子束野治疗摆位靶区位置难以确定问题,能够提高电子束适形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刘永超 《包头医学》2011,35(1):12-14
目的: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经常通过优化直线加速器小机头方向,使多叶准直器(MLC)射野形状与靶区形状适应性达到最佳,但是,在需要使用楔形板的时候,旋转小机头可能与楔形板方向发生冲突。本文讨论了医科达加速器提供的全向楔形板omni—wedge的原理,比较了在脑肿瘤三维治疗计划中应用omni—wedge与标准物理楔形板的区别。方法:利用医科达Preci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选取5例肿瘤体积较大、偏心性生长的脑肿瘤病例,对每个病例分别设计两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60GY/25次,用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和计划总跳数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差异。结果:omni—wedge计划提高靶区剂量均匀性2%~4%,总跳数平均减少37%。结论: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应用omni—wedge,显著提高靶区均匀性,大幅度减少机器跳数,提高计划质量。  相似文献   

15.
喉癌的放射治疗成功与否,取决于精确的射野设计和治疗摆位的重复性.1994~2005年,我院先后采用模块填塞仰卧位设野和侧野对穿照射技术、面颈面罩固定仰卧位设野和侧野对穿照射技术治疗喉癌,准确重复性好,射野一目了然,操作简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析,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方法摆完治疗体位放射治疗前。用慢感光片拍摄射野验正片,找出摆位误差,操作者站于患者的头部方向,将面膜轻压向患者的面部。结果在126人次的测量中,多数患者均能达到治疗体位的标准,部分患者需有修正(激光线偏移,控制在2—4mm)后方可进行治疗。结论将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设定在允许围内,并最大程度减少摆位误差是放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陆晓玲  李晶波  安桂娟 《吉林医学》2008,29(24):2294-2295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时食管损伤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胸部肿瘤行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资料,评价食管损伤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发生急性食管炎27例(50.9%),其中1级6例(11.3%),2级15例(28.3%),3级5例(9.4%),4.5级0例,晚期食管损伤1例(1.9%),经分析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与食管V50:Dmeas是否同期放化疔有关。结论:食管放射损伤的主要原因是V50:Dmeas和同期化疗,制定放疗计划时应尽量避免食管区的高剂量照射,技术员要精确摆位;同时辅以放疗防护剂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比较6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调强五野照射技术和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随机选择8例乳腺癌患者,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6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常规放疗技术计划靶区( PTV )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调强放疗技术PTV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f,临床靶区( CTV)处方剂量为54 Gy/2.16 Gy/25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等。结果6种技术中,3D-CRT切线照射技术优于常规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优于3D-CRT切线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又优于野中野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稍优于五野调强照射技术。五野调强照射技术、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和调强切线照射技术相比,各有优劣之处。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建议靶区体积较小时采用调强切线照射技术,靶区体积较大时采用五野调强照射技术或切线三维适形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3DCRT)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7例食管癌患者,采用深圳一体医疗立体放射定位系统及真空负压袋固定患者,日本东芝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集患者影像图像,深圳一体医疗立体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一般设5野照射,95%剂量线包括GTV,脊髓在50%剂量线以外,PTV处方剂量,DT50Gy/20F,5f/W。重复CT定位缩野后视患者身体状况和放射反应情况补量DT15—25Gy/5—10F,5F/W。验证:在CT扫描时标出病变上下界结合体中线和椎体前缘为验证参考线,0°和90°(或270°)照射野时观察射野与X、Y、Z轴的关系并拍验证片。应用新华XHA600C型加速器治疗。结果 8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1、2、3年生存率分别92%、72%、63%;食管放射反应Ⅰ级87例(100%),Ⅱ级58例(67%),Ⅲ级16例(18%),Ⅳ级未发生;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脊髓损伤均未发生。结论 该方法使用真空垫固定病人稳定可靠治疗重复性好,CT扫描图像勾画靶区病变精确,计划系统治疗剂量准确分布均匀达到三精的目的。在不加重放射性食管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同时,安全可靠的保护心脏、肺和脊髓的同时可适当提高单次剂量缩短疗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是有效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位移误差及处理办法。方法随机抽取普通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肿瘤患者120例。其中,A组:头颈肿瘤40例,仰卧位,面膜固定。B组:胸腹肿瘤(不包括乳腺癌)80例,仰卧位或俯卧位,利用真空垫和热塑体膜固定,每组均从放射治疗开始的第二周起至第五周为研究时间,每周末给每例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拍摄一次复位(XR)片,与首次在模拟定位机下拍摄的模拟定位(xR)片或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线影像(DRR)进行比较。结果肿瘤(不包括乳腺癌)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位移误差比首次摆位位移误差大,其中胸腹肿瘤最大,头颈肿瘤最小。结论肿瘤精确放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标在体位固定器(面膜、真空垫和热塑体膜)上的摆位线(等中心摆位线在体表上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