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婴幼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年龄30天-3岁,体重3.70~15.0kg行先心病手术的婴幼儿60例分为2组(n=30)。A组:对照组,首选右颈内静脉中路,用20GY形穿刺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Y型穿刺针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B组:改良组,在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用18GBD静脉留置针穿刺,回血通畅后经静脉外套管置入J形引导钢丝,然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记录两组穿刺置管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失败率及并发症。B组记录彩超引导下不同路径和头位颈内静脉距皮肤距离,颈内静脉横截面积,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重叠程度。结果B组总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的穿刺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结论彩超引导并实时监测下经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大大提高了婴幼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法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和颈总动脉搏动旁组(采用右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记录并分析两种穿刺方法从消毒开始至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需要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53例(88.3%),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4例(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3.9±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1.9)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10%)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颈总动脉搏动旁法,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在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遇困难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UL组45例采用超声引导穿刺,BL组45例继续盲穿,观察穿刺成功率、"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UL组45例均获成功,42例"后首次"穿刺成功,明显优于BL组(P〈0.01),血胸、误穿动脉、局部血肿、气胸显著低于BL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在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应用,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1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96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观察并记录两组穿刺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和例数。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及次数分别为(4.8±2.6)min、(2.25±1.42)次,穿刺总成功100例(100%),首次穿刺成功94例(94%);对照组穿刺时间及次数分别为(6.7±2.2)min、(4.01±1.15)次,穿刺总成功78例(81.25%),首次穿刺成功58例(60.4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局部血肿6例(6.25%)、误穿颈动脉2例(2.08%)、气胸2例(2.08%)、血胸2例(2.08%),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穿刺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缩短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心脏手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2例计划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7例)和超声组(65例),超声组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传统组采用传统解剖标志法盲穿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操作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65/65),高于传统组的86.6%(58/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超声组未发生并发症,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9/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38,P〈0.01);平均操作时间传统组为(7.7±2.0)min,超声组为(4.8±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7,P〈0.01)。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的依据解剖标志的经验性盲穿法更加准确、快捷、安全,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对静脉状况差而保护静脉尤其重要的肿瘤化疗患者更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方式穿刺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玲  彭洪  黎丹萍  李小勇  杨文 《吉林医学》2009,30(24):3127-3128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用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行颈内静脉置管患者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6-73岁,随机分为两组(n=20),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首先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静脉的位置,然后根据此结果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比较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85%和100%,而且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顺利完成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患者经济负担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颈内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177;1.3)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对尿毒症患者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监测效果。方法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彩超定位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彩超定位组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定位后穿刺,对照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穿刺,分别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并发症,穿刺置管成功后定期监控。结果彩超定位组首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术后定期监控,可了解导管位置是否保持准确及有无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直视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操作时简便而且安全,且术后可定期监控。  相似文献   

11.
李颖 《吉林医学》2011,(34):7255-725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传统方法组(B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和传统方法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次数、穿刺置管成功时间、成功率、穿刺失败和导丝置入失败例数,以及误伤动脉、形成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穿刺次数和穿刺置管成功时间明显少于B组,B组穿刺失败和导丝置入失败例数以及误伤动脉、形成血肿例数均明显多于A组。结论:超声引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传统方法定位准确、成功率可达100%,且微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120例需深静脉置管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PICC置管)、B组(颈内静脉置管)、c组(股静脉置管),每组40例。对比各组的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导管置入通畅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三组总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导管置入通畅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A组高于B、C组(P〈0.05);三组在发生静脉炎、误入动脉及导管脱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组深静脉置管均为成熟安全的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上各有利弊,可以互补,PICC组优干颈内静脉组和股静脉组。  相似文献   

13.
王磊  程熠  徐安  周岱鹏  徐强 《浙江医学》2019,41(20):2201-2203,2207
目的探讨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需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高位左颈内静脉穿刺组(L组)和改良高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组(R组)。依据颈总动脉搏动,在甲状软骨平面旁开动脉高位进针,并采用40毅~50毅大角度穿刺。观察并记录穿刺成功率、细针和穿刺针穿刺次数、导引钢丝成功置入时间、导管套入时间、观察有无血气胸、局部血肿、细针或穿刺针误穿动脉、胸导管损伤、神经刺激症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L组与R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9.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0.95%,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细针穿刺次数、穿刺针穿刺次数、导管套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组比较,L组导引钢丝成功置入时间较长(P<0.01)。结论依据解剖标志和颈总动脉搏动在甲状软骨水平进行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无法成功进行右侧穿刺时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血液透析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根据体表标志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观察并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误入动脉、局部血肿和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32.0%(P〈0.01)。观察组中仅出现局部血肿2例;对照组误入动脉6例,局部血肿32例;观察组2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2组均无血、气胸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比运用超声引导下和传统解剖定位对新生儿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新生儿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及实验组(D)各30例。D组使用超声定位进行颈内静脉穿刺,P组采用解剖定位进行穿刺。结果 D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P组(P〈0.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超声定位有助于操作者顺利完成新生儿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简单安全,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27-13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小儿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入院的58 例拟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 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给予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并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2 次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后的平均动脉压。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2 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两组穿刺后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可有效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及2 次穿刺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需行有创动脉监测的危重症患者126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31~76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可视下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63例(U 组)和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穿刺置管63例(C 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前的心率和无创动脉压。两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前均行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桡动脉的内径及桡动脉上壁距皮肤的垂直距离。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发生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桡动脉的内径及桡动脉上壁距皮肤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C 组比较,U 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明显升高,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亦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 组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穿刺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幼儿腹壁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的应用。方法:将40例住院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选用腹壁浅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套管针留置期间出现外渗、局部感染、脱管、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选用腹壁浅静脉进行穿刺并留置套管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技术在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引导下穿刺置管。记录首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及穿刺前和穿刺后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且穿刺操作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1例并发症,对照组1例误穿动脉,1例渗漏。对照组穿刺后5 min的SBP、DBP和HR较穿刺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5 min的SBP、DBP和HR较穿刺前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后5 min比较,观察组SBP、DB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技术在老年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时,具有更准确、更安全、更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对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ICU收治,预计穿刺较困难或穿刺风险较大的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和对照组各35例。超声多普勒引导组应用GE LOGIQ BOOK XP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实时立体定位,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表标志法定位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别。结果 ①超声多普勒引导组穿刺置管操作时间少于对照组[(94.6±30.5)s VS (549.6±148.7)s,P<0.001]。②超声多普勒引导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 VS 57.1%,P<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7.1%,P<0.05)。结论 超声多普勒引导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 颈内静脉穿刺 重症患者 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